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搜尋
檢視 法概念史 的原始碼
←
法概念史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center><img src=https://www.kfzimg.com/sw/kfz-cos/kfzimg/1660560/efd857c4e5693077_s.jpg width="260"></center> <small>[https://book.kongfz.com/15309/5608415205/ 来自 孔夫子网 的图片]</small> |} 《'''法概念史'''》,副标题:古代末期、中世纪,出版社: 法律出版社,ISBN:9787519768317。 法律出版社创建于1954年,是享誉业界的[[法律]]专业出版机构和法律信息提供商,出版物涵盖全面依法治国、法律文本、法学教育、法律考试、法学学术<ref>[https://gkcx.eol.cn/special/14?fromcoop=sougou&sort=1 法学],中国教育在线</ref>、[[司法]]实务、法律应用、法律普及以及法律文化等领域,综合出版能力位居全国法律出版行业前列<ref>[http://www.lawpress.com.cn/index.php?c=article&m=about&column_id=45 公司简介],法律出版社</ref>。 ==内容简介== 如果抛开诸如私法、诉讼、裁判、刑罚、陪审等概念,今天的法律人将难以展开规范性讨论。 古代、[[中世纪]]以及近代的法律话语是否同样使用这样的概念? 即使这些概念在字面上没有变化,其含义也保持了前后的融贯一致吗? 进而追问,前近代的法律系统如何实现了一场现代性的结构转型? 本书尝试从法的“基本概念”入手,借助史学工具特别是社会史模式,对法律概念的历史语义进行分析,藉此发现概念背后社会结构的变化,亦可在概念演变的层面上考察其同现代法之可能的联系。换言之,概念史探寻长时段的条件和状况,从社会结构与法律概念的相互关联中去厘清法的演变过程。 区别于曼海姆、[[福柯]]等人提出的作为考古学的“知识谱系”,《法概念史》属于历史的法社会学研究,着重考察并剖析思想、概念与社会条件之间的关系,从而实现了研究范式的转换即从法制史转向法概念史。 ==作者介绍== 顾祝轩,[[浙江]]吴兴(今湖州市)人,2002年获得早稻田大学法学博士,现任教于上海交通大学法学院。代表著作:《体系概念史:欧陆民法典编纂何以可能》(法律出版社)、《民法概念史·总则》(法律出版社)、《民法概念史·债权》(法律出版社)、《民法系统论思维:从法律体系转向法律系统》(法律出版社)、《制造“拉伦茨神话”:德国法学方法论史》(法律出版社)、《合同本体解释论——认知科学视野下的私法类型思维》(法律出版社)、《日本侵权行为法》(北京大学出版社)、《中国民事法律继受:与日本法之比较》(早稻田大学出版社,日文版)。 ==参考文献== [[Category:040 類書總論;百科全書總論]]
返回「
法概念史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