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搜尋
檢視 法与时变礼与俗化 的原始碼
←
法与时变礼与俗化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center><img src=https://p6.itc.cn/q_70/images03/20200609/f5d2f24cfaef4a3f9eac9659014d0bfd.jpeg width="350"></center> <small>[https://www.sohu.com/a/400610746_488232 来自 搜狐网 的图片]</small> |} '''法与时变礼与俗化'''是中华思想文化术语。 随着社[[会]]制度的不断发展与进步,中国的[[汉字]]也在不断演化着,从最初的甲骨文<ref>[https://www.sohu.com/na/433723048_120596511 汉字小时候|一个文字,一段历史],搜狐,2020-11-24</ref>渐渐发展到了小篆<ref>[https://www.sohu.com/a/146069760_301850 书法丨原来小篆是中国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由国家规定的标准汉字形态!],搜狐,2017-06-05</ref>,后来文化进一步发展后,才出现了”汉字”这种说法。 ==名词解释== 国家的制度和法令随时代而改变,社会的礼义随风俗而变化。法:既指制度和律法,还包括由统治者颁布的各种政令。时:指时代、时势。礼:主要指社会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俗:除了习俗、风气,还包括国情民意。它认为一切都是变化发展的,制度、法令与礼义也应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做出相应的调整。它反对因循守旧,主张创新变革,一切以顺应时势和国情民意为治国理政的根本原则。它是《周易》“与时偕行”这一思想的发挥,也蕴含儒家所倡导的“民本”思想。 引例1 故古之所谓明君者,非一君也,其设赏有薄有厚,其立禁有轻有重,迹行不必同,非故相反也,皆随时而变,因俗而动。 (《管子·正世》) (因此古时所谓贤明君王,不只是一人,他们设立的赏赐有多有少,颁布的禁令有轻有重。他们的做法不必完全一样,但也不是故意使之不同,都是随时代的发展而改变,随风俗的变化而改变。) 引例2 圣人者,明于治乱之道,习于人事之终始者也。其治人民也,期于利民而止。故其位齐也,不慕古,不留今,与时变,与俗化。 (《管子·正世》) (圣人都是懂得国家安定与动乱的规律、熟悉人情事理变化的人。他们治理民众,只希望对民众有利就可以了。所以他们确立适中的原则,不仰慕古人,也不拘泥于当今,而是根据时势而变迁、随着风气而改变。) 引例3 故圣人法与时变,礼与俗化。衣服器械,各便其用;法度制令,各因其宜。 (《文子·上义》) (所以圣人[治理国家],制度和法令随时代而改变,礼义随风俗而变化。衣服器械之类,都为了使用方便;法令制度,都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合宜的办法。) ==参考文献== [[Category:800 語言學總論]]
返回「
法与时变礼与俗化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