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搜尋
檢視 楊遇春 的原始碼
←
楊遇春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楊遇春'''(1760年-1837年4月3日),字時齋,四川崇州人,清朝名將。六歲時開始讀書,十七歲時因家道中落轉而習武。 ==生平簡介== [[File:楊遇春.png|thumb|right| [http://i3.qulishi.com/static/2019/c/5c7b705b94192.png原圖鏈結] [https://www.google.com/search?sa=N&rlz=1C1ASUC_zh-TWTW840TW840&sxsrf=ACYBGNR0G55obyCsjpKJ_eYB7Njy0i2AhQ:1575172568698&q=%E6%A5%8A%E9%81%87%E6%98%A5&tbm=isch&source=univ&ved=2ahUKEwjp7KqLx5PmAhUjE6YKHcLDByY4ChDjbXoECAkQIw&biw=1131&bih=539#imgrc=2WmfzQoM6IGlKM:] ]] ===賜號“勁勇巴圖魯”=== 乾隆四十四年(1779年),楊遇春中武舉人。任四川材官。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朝廷選用其擔任督標。曾隨[[福康安]]鎮壓甘肅田五起義、台灣林爽文起義、乾隆六十年(1795年),古州苗民起義,楊遇春隨福康安率軍鎮壓,並參與廓爾喀之役,因功升任廣東羅定營副將(一作進階都司),賞戴花翎,並賜號“勁勇巴圖魯”。 ===史稱“遇春謀勇俱絕,劇寇半為所殲”=== 自嘉慶二年(1797年)起,率軍鎮壓川楚白蓮教起義,為經略大臣額勒登保所倚重。屢戰有功,史稱“遇春謀勇俱絕,劇寇半為所殲”。嘉慶五年(1800年),以甘州提督身份率軍獨立作戰。起義軍著名領袖[[覃加耀]]、[[羅其清]]、[[冷天祿]]、[[阮正隆]]、[[王廷詔]]等多人先後其殺害或俘獲。嘉慶六年(1801年),晉升騎都尉世職。嘉慶七年(1802年),升任固原提督,後因其功勳卓著,晉升二等輕車都尉世職。嘉慶十一年(1806年)六月,平定陝西寧陝鎮駐兵譁變。變兵攻城劫獄,殺死官員。清廷派[[德楞泰]]、楊遇春等率軍平定。 ===因功繪像紫光閣=== 嘉慶十三年(1808年),楊遇春入朝覲見,兼任乾清門侍衛,仍授固原提督。嘉慶十八年(1813年),以參贊大臣身份率兵鎮壓天理教起義及陝西南山廂工起義, 進封二等男爵,並獲賜黃馬褂。道光五年(1825年),擔任代理陝甘總督,該職此前很少由漢人承當。道光六年(1826年),以代理陝甘總督之職率軍討平[[張格爾]]叛亂,收復南疆西四城。道光八年(1828年),正式擔任陝甘總督。張格爾伏誅後,因功繪像紫光閣。 ===辭官返鄉=== 道光十年(1830年),楊遇春再次作為欽差大臣,帶領本標將士駐紮肅調度,最終平定喀什噶爾等處的叛亂,再次維護清朝的統一。道光十五年(1835年),以年老辭官返鄉,進封一等昭勇侯,在籍支食全俸。並贈以御制紫光閣畫像一軸。 道光十六年(1836年)冬,四川總督鄂山前往北京謁見[[旻寧]]。旻寧特地書寫“福、壽”二字,並拿出內府十兩人參,命鄂山帶回四川賞賜楊遇春。 ===後世尊稱“楊忠武侯”=== 道光十七年二月二十八日(1837年4月3日),楊遇春病逝於成都南門外“望禾亭”別墅,終年七十八歲。逝世後,旻寧追贈其為太子太傅、兵部尚書,入祀賢良祠、鄉賢祠,諡號忠武,故後世又稱楊遇春為“楊忠武侯”。道光十九年(1839年)三月十六日,葬於崇慶州西山上,後移葬崇慶州娘娘崗祖塋。 著有《武備製勝編》十三卷。 楊遇春歷仕乾隆、嘉慶、道光三朝,加強國防,組織屯墾,興利除弊,使“朝廷無西顧之憂”。一生交戰數百次,戰法多變,臨戰常頂石冒矢衝鋒陷陣,未曾受傷,被嘉慶帝稱為“福將”,其部每戰必張黑旗,時稱楊家軍。與楊芳並稱“二楊”。在陝甘總督任上十年,請免梨貢,加強國防,組織屯墾,興利除弊,使“朝廷無西顧之憂”。為反對外來侵略、維護多民族國家的統一和領土完整,作出過巨大貢獻。<ref>[http://www.qulishi.com/article/201903/321568.html 清朝名將楊遇春簡介他生平都做了哪些事情]</ref> ==楊遇春趣詩== {{#evu:https://www.youtube.com/watch?v=Tsa6ypgnRqM}} 【其一】 一天,幾位旗人翰林約楊遇春同遊北京西山十方普善寺。此寺俗稱臥佛寺,因殿內供有元至治元年(1321年)所鑄銅佛一尊而名。臥佛鑄造渾樸精緻,右手支頤,左臂直伸,表現了釋迦牟尼於婆羅樹下涅槃之前向弟子囑咐後事的情景。 臥佛模樣似睡非睡,遊人也稱其為睡佛。翰林門想捉弄楊遇春,提議以臥佛為題作詩遣興,而且眾口一詞地說:“楊侯爺勞苦功高,理當率先。”楊遇春因辭不過,便道:“那我就來個拋磚引玉吧!”於是指著睡佛的鼻子說: 你倒睡得好! 翰林們忍俊不住,楊遇春並不理會,繼續念道: 一睡萬事了。 我若陪你睡, 江山誰人保? 翰林們看到這個意想不到的結尾愣住了。片刻才知道是楊借題發揮,甚覺尷尬。 【其二】 幾位旗人翰林在西山臥佛寺捉弄楊遇春不成,終不甘心。這日又邀楊遇春到後園觀賞,硬要其再當即吟詩一首。楊遇春知這幾個人的用心,沉吟須臾,朗聲念道: 少事戎行未學詩, 諸公逼我欲何之。 朝廷俸祿公同享, 邊塞風霜我獨知。 詩為心聲,但翰林們聽了覺得其中帶刺,只因事由己出,無可奈何。過了一會,只見一群烏鴉正欲歸巢,於是指著參天大樹上的烏鴉窩,要楊遇春再賦詩一首。 “烏鴉鬧巢,何詩之有?”楊遇春緩緩說道。翰林們以為其難以吟詠,一再催促。楊遇春無奈,隨口吟出: 一窩兩窩三四窩, 五窩六窩七八窩。 翰林們聽了,相繼捧腹,說:“這也算詩麼?”誰知楊遇春接下來續了兩句: 食盡皇王千鍾粟, 鳳凰何少爾何多? 辛辣的諷刺使翰林們無地自容。 === 宮保府=== 清代封疆大臣楊遇春的將軍府———“宮保府”異地搬遷修復工程即將竣工,將軍府已改建成崇州第一個博物館,將由《華陽國志》紀念館、楊遇春宮保府陳列室、崇州出土文物精品展館組成。7年精心修復宮保府楊遇春是清代中期名將,楊遇春宮保府建於清道光十三年(1833年),是四川省現存的惟一清代高級官員府第,建築從佈局結構到形制藝術,都體現清代中後期高級官員府第的風格特徵。 1999年5月,經省政府批准,宮保府由崇陽鎮南街遷移至大東街原祁公館位置上。整個宮保府修復後仍舊保持原貌,建築為兩進院落,整體風格為中西合璧式。“三位一體”布館按初擬定的“三位一體”布館方案,博物館內分別建《華陽國志》紀念館、楊遇春宮保府陳列室、崇州出土文物精品展館。 《華陽國志》是“中國現存最早的以'志'為名的方志”,研究東晉以前巴蜀政治史、古代西南經濟史、西南民族史等,是“中國地方志的初祖。”紀念館將《華陽國志》中“華”、“陽”所指的地域用沙盤模型展示,並對書中記述的三十多個民族和部落的名稱、分佈情況,主要民族的形成、歷史傳說等用多媒體展示,楊遇春宮保府陳列室,將參照原貌佈置楊遇春起居室和書房。<ref>[http://m.gerenjianli.com/Mingren/07/ann8g336r4pn3p1.html ==英勇無畏的精神== 楊遇春在嘉慶年間就奉旨去壓制天理教,當時,他帶著不到一百人的將領前往天理教所在的區域。結果就被早已經埋伏好的天理教困住,而且當時對方足足有一千多人對他們進行圍剿。當時楊遇春的下屬覺得非常恐慌。但那時候的楊遇春卻做了一個非常大膽的舉動,那就是他一個人沖向了敵軍的陣營之中。他的行為也使得他的屬下大吃一驚,也明白投不一定能夠有所活路,所以便跟著他也衝過去廝殺。楊遇春他們最終在斬殺200多人的情況下,突出了重圍。 然而,楊遇春在清點自己的下屬人數的時候,發現有兩個士兵在剛才的圍困當中不幸喪生。於是,便怒氣沖衝的又往那群埋伏好的敵人陣營中衝了過去,把那兩位士兵的屍體給搶了回來,在這之後,便對著兩位士兵加以厚葬和安撫他們的家人。 楊遇春能夠獲得累累的戰功和皇上的重用,甚至連他的下屬對他都非常的讚美,很大的原因便在於他的勇猛和為士兵著想。而且他在帶兵的時候,絕對不會顧及自己的利益,每一場戰役都爭取自己做前鋒,這也使得很多人更願意追隨在楊遇春的底下,也被他英勇無畏的精神所感動。<ref>[http://k.sina.com.cn/article_6775701370_193dcff7a00100j2kf.html?from=history 楊遇春到底有多強19歲就成為武舉人,戰功累累]</ref> ==參考資料== [[Category:清朝军政人物]]
返回「
楊遇春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