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搜尋
檢視 来远号装甲巡洋舰 的原始碼
←
来远号装甲巡洋舰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File:来远号装甲巡洋舰.jpeg|有框|右|<big>来远号装甲巡洋舰</big>[https://pic.17qq.com/uploads/qqpfskgkkky.jpeg 原图链接][https://j.17qq.com/article/qhueqsscx.html 来自 一起扣扣网 的图片]]] '''来远号装甲巡洋舰'''是[[清朝]]为其海军向[[德国]]订购的经远级[[装甲巡洋舰]]二号舰(有的著作里也划分为铁甲舰)。本舰作为北洋舰队的重要一员参加了[[甲午战争]]。在[[黄海海战]]中,本舰中弹起火,几乎彻底烧毁,经过乘员奋力扑救才幸免于难。随后本舰参加了[[威海卫之战]],击杀日本陆军少将大寺安纯,造成战争中日军最高军阶阵亡记录。最终日军用鱼雷艇夜袭,本舰受鱼雷命中倾覆沉没于威海港内。 ==设计和概述== 1884年中法战争[[马江海战]]一役,福建水师惨败<ref>[https://new.qq.com/omn/20200502/20200502A05XME00.html?pc 历史解密:从战略角度入手,为何福建水师在马江海战中惨败?],搜狐,2020-05-02</ref>,几乎全军覆没。受此惨败刺激,清朝计划重新对外购买若干巡洋舰。时任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李鸿章]]原本希望参照穹甲巡洋舰济远号的设计再造4艘。然英国方面对失去订单一事一直耿耿于怀,在面对清廷抛出新订单之际极欲分一杯羹;加上济远号作为德国第一次建造穹甲巡洋舰,经验不足,设计上颇有缺陷之处,[[英国]]方面趁机对济远号的设计展开批评,并向时任驻英公使[[曾纪泽]]宣传英国的设计。经过一番辩论和权衡,清廷最终决定在德国建造两艘装甲巡洋舰(即本级),另外在英国建造两艘穹甲巡洋舰(即致远级防护巡洋舰)。 本舰长82.4米、宽11.99米、吃水5.11米。排水量2900吨,额定乘员202人。外观上双[[烟囱]],仅有的一根桅杆在烟囱后面。前部设置有前艏楼,从舰艏一直延伸至至主炮台前部;其余部分安装有与前艏楼平齐的舷墙。司令塔位置在主炮台后面,顶部为露天的罗经舰桥。 [[武器]]方面,主炮为两门克虏伯1880式35倍径210毫米后膛炮,全部安装于舰艏的双联装露炮台;副炮为两门克虏伯1880式35倍径150毫米后膛炮,安装在舷侧耳台,射界135度。本舰重视舰艏火力,主、副炮全部可以朝前发射,是典型的船头对敌[[设计]]。引人争议的是本舰舰艉完全没有大、中口径火炮,仅有若干小口径火炮,包括两门克虏伯75毫米舢板炮、两门哈乞开斯47毫米速射炮、两门哈乞开斯37毫米5管速射炮,在乱战战术中作自卫用。桅盘上还有一门哈乞开斯37毫米5管速射炮。按照当时海军的惯例,本舰安装有撞角。[[鱼雷]]武器为4具鱼雷[[发射管]],两具在舰艏水线下,另两具在两舷。 防护方面,本舰采用了类似铁甲舰的中央装甲盒结构,保护着要害部位。侧面的水线装甲由三段装甲拼接而成,上方9.5英寸(241毫米)、下方5.2英寸(132毫米),但高度仅有5.92英尺(1.80米)。因为水线装甲带装设位置太低,正常[[排水量]]状态下装甲带顶部差不多到了水线位置,满载时情况更严重。而且[[装甲]]带各装甲板因为是拼接而成,接缝处中弹即可能造成破裂进水。除了中央装甲盒,前后部位还各布置有穹甲甲板,中部高于水线,厚度比较薄,中部平行部分仅厚1.5英寸(38毫米),两侧倾斜入水部分厚3英寸(76毫米)。主炮露炮台胸墙装甲8英寸(203毫米),炮台采用后部敞开式炮罩,厚度1.5英寸(38毫米)。至于司令塔,侧壁厚度6英寸(152毫米)<ref>[http://mil.news.sina.com.cn/2004-09-13/1645226517.html 北洋水师装甲巡洋舰“来远”号介绍(组图)],新浪网,2004-09-13 </ref>。司令塔顶盖与塔壁留有较高的空隙,中间仅通过几根柱子相连。这种设计改善了观察视野,但也使得弹片和小口径炮弹能从缝隙中飞入,留下了隐患。 ==视频== ===<center> 来远号装甲巡洋舰 相关视频</center>=== <center>二战装甲巡洋舰斯佩伯爵号</center> <center>{{#iDisplay:w07052vyxjy|560|390|qq}}</center> <center>“乔治·埃夫洛夫”号 ,世界上现存唯一装甲巡洋舰</center> <center>{{#iDisplay:s05029xv9jd|560|390|qq}}</center> ==参考文献== [[Category:590 軍事總論]]
返回「
来远号装甲巡洋舰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