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搜尋
檢視 村子里的山东人(薛红岩) 的原始碼
←
村子里的山东人(薛红岩)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class="wikitable" style="float:right; margin: -10px 0px 10px 20px; text-align:left" |<center>'''村子里的山东人'''<br><img src="https://images.pexels.com/photos/15885528/pexels-photo-15885528.jpeg?auto=compress&cs=tinysrgb&w=600&lazy=load" width="280"></center><small>[https://www.pexels.com/zh-cn/ 圖片來自免费素材图片网]</small> |} '''《村子里的山东人》'''是[[中国]]当代作家薛红岩写的散文。 ==作品欣赏== ===村子里的山东人=== 现在流行北漂、横漂,而我最早接触的[[漂泊]]一族却是山东人。有时候我很惊异于自己的记忆,年纪越大,以前的事情越清晰,总在不经意间敲打我的心门。 小时候家里的草房子虽然破旧,但总[[感觉]]那是温暖所在,妈妈还年轻,喜欢听收音机,接近房梁的喇叭也会定时播报新闻。临近过年缝纫机呱哒呱哒响不停,当然不光是做家里的活计,还有[[邻居]]家。小村庄的好处就在于亲戚多,直系的也罢,绕着圈的也罢,吃东西送来送去,忙得很。妈妈还是一个信使,这是我给封的名字。和我家隔着一条街的蒋姥姥总来找妈妈帮着写信。她一口山东话,见到妈妈连珠炮的说一堆,尽管来东北三十多年了,她仍然没有改变乡音。每次来的时候她都一脚门里一脚门外的站着,边看着妈妈在屋里屋外的忙活,边嘟哝着她要写信的内容。她不到六十岁,却满头白发,补丁落补丁的衣服把她显得更加苍老。有时候说到动情处不停地抽泣,用手去擦眼泪,每到这时妈妈就会放下手中活计,劝她想开点。妈妈写完信会认真的给她念,她频频点头。我不知道她的老家到底在山东什么[[地方]],直到她去世,我也没见她回去过。在一封封来信和去信中,我才知道她在山东还有一个儿子,是她和前夫所生,在东北有三个儿子,大儿子其实是从山东带来的,不过随了现在的夫姓。在我记忆中她的东北丈夫也去世了,她一个人带着三个儿子生活,困难程度可想而知。一封封的来信让她既快乐又[[悲伤]],我不知道信的[[内容]]到底是什么,只记住开头那句,见字如面。短短的几个字饱含了一个母亲多么深切的思念,可是想去掉中间那俩字有多么困难。 村子里面闯关东的人占据了三分之一,他们操着不同的[[家乡]]话,聚集在这片黑土地上,希望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日子里填饱肚子,过上老婆孩子热炕头的生活。白山黑水赋予了关外多少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邻居家的姨,她的家乡在山东聊城,她一个人嫁到我们村,她的爸爸妈妈不放心,也挑着担子跟来,靠着编柳条筐的手艺在村里立了足。还有一个乐观主义的王舅舅,他从山东诸城过来,因为来东北的年头长,口音比较混杂,我能听懂百分之八十。他总是喜欢把事情往好的一面来看。家里六个女儿,直到第七个是儿子才罢休,起的[[名字]]也是很有[[纪念]]意义,叫满粮。山东人倔强肯干,干什么一定要干到最好,容不得半点马虎。王舅的父亲养人参成年住在山上,他养的人参参形端正,所以得了一个“棒槌王”的称号。王舅侍弄牲口一流,个个膘肥体壮,他不管刮风下雨都去割新鲜的草喂牛,村里人没有不[[佩服]]他的。 冬天时,和姥爷要好的几个山东人会聚在我家唠嗑儿,内容往往是哪年谁家从山东来,那时候怎么从一无所有到现在儿女满堂,屋高院宽敞。茶水是必备,说着说着会让人觉得岁月静好,这片黑土地上的故事好多好长。 老一辈闯关东的人大都不在了,他们的儿女在东北扎了根,也没有了山东口音,但是乐观积极的人生态度一直在延续,也让我倍受感染,这大概就是中国人骨子里的开拓精神吧!而东北这片黑土地依然以他宽阔胸膛迎八方来客,让人直把他乡作故乡。<ref>[http://www.360doc.com/userhome/57291695 个人图书馆网]</ref> ==作者简介== 薛红岩,[[辽宁]]省作家协会会员,抚顺市作家协会会。 ==参考资料== {{Reflist}} [[Category:820 中国文學總論]] [[Category:825 中國散文論;語體文論;新文學論]]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村子里的山东人(薛红岩)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