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搜尋
檢視 文言文连词“而”字用法 的原始碼
←
文言文连词“而”字用法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文言文连词“而”字用法''' [而] 用作连词。是文言文中起关联作用的虚词,连接词与词,词组与词组,句子与句子。它连接的两个部分,或表示并列、相承的关系,或表示转折、递进的关系。有时也表示修饰的关系。<ref>[https://zhuanlan.zhihu.com/p/76474029 初中文言文虚词用法讲解:而]知乎</ref> {| class="wikitable" style="float:right; margin: -10px 0px 10px 20px; text-align:left" |<center><img src=" https://i03piccdn.sogoucdn.com/0d5b18156ca462e2 " width="180"></center><small>[]</small> |} “而”偶尔还可用作代词,但在初中文言课文中尚未出现过,故此项不作例释。 1.“而”表示前后相承关系,相当于“就”。例如: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曹刿论战]]》)——第一次击鼓,官兵的士气就上来了;第二次击鼓,士气就逐渐衰退;到第三次击鼓,士气就消失了。 2.“而”表示并列或递进关系,相当于“[[并且]]”、“而且”,有时也可不译。例如: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捕蛇者说》)——永州的郊野出产(一种)奇异的毒蛇,黑色的身体,带有白色的花纹。 3.“而”表示转折关系,相当于“却”、“[[可是]]”、“但是”。例如: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马说》)——千里马(是会)常常有的,可是(识马的)伯乐(却)不(会)常常有。 4.“而”表示条件、因果关系,连接的两项,或前因后果,或前果后因。相当于“那么……就”、“因而……就”等。例如:名实已明,而天下之理得矣。((答司马谏议书》)——名称和实际是否相符的问题已经明白了,那么天下的大道理就弄清楚了。 5.“而”表示假设关系,一般连接主语和谓语,相当于“如果”。例如:诸君而有意,瞻予马首可也。(《冯婉贞})——各位如果有(这个杀敌的)想法,看我的马头(所向)就可以了。 6.“而”表示修饰关系,它所连接的两项,具有修饰与被修饰的关系,即前项是后项的状语。相当于“着”、“地”。有时也可不译。例如; (1)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愚公移山》)——河曲的智叟笑着劝阻他。 (2)朝而往,暮而归。(《醉翁亭记》)——清晨前往,傍晚返回。 而ér néng 字形本义:随后也;难说也。|下颚之须,三十而生,后身生者,男有女无。 基本含义:㊀随后,于是。㊁乃,但;言难得(而得),含转折义。 ==参考文献== {{Reflist}} [[Category:800 語言、文學類]]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文言文连词“而”字用法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