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搜尋
檢視 手指上的茧(梅会林) 的原始碼
←
手指上的茧(梅会林)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class="wikitable" style="float:right; margin: -10px 0px 10px 20px; text-align:left" |<center>'''手指上的茧'''<br><img src="https://images.pexels.com/photos/28410256/pexels-photo-28410256.jpeg?auto=compress&cs=tinysrgb&w=600&lazy=load" width="280"></center><small>[https://www.pexels.com/zh-cn/ 圖片來自免费素材图片网]</small> |} '''《手指上的茧》'''是[[中国]]当代作家梅会林写的散文。 ==作品欣赏== ===手指上的茧=== 提起手上的茧,马上就会想到热辣辣的太阳下汗滴禾下土耕作的老农,想到父辈粗糙手掌上那又厚又硬的老茧,那是长年累月握锄橿摇耧把磨出的标记。战争片里,[[狡猾]]的敌人盘查分辨武工队员时,其中一招就是让你伸开手掌,看看手指根部有没有茧子,因为不长期拿农具干苦力活的人手指上是不会有茧的。 我没有多少田间耕作的劳动经历,然而我的手指上却有茧子,鼓鼓的、硬硬的,一块凸起的肉疙瘩。老农手上的茧子在四个手指根部,我手上的茧子长在右手中指上端内侧。 我手指上的茧子是长期握笔搞文字工作形成的,是笔耕[[岁月]]给予我的馈赠。 一 说到笔耕,都知道那是苦行僧般的生活,过的是炼狱般的日子。对于我来说,从一开始这并不是我想要的生活。生活的变化多端,人生难以把控的未来,常常出乎最初的意料,人生之车并不能按照自己的意志前行,人生轨迹总是曲曲折折,难遂人愿。 1981年夏是我的毕业季,期盼到外地工作的我被分配到原籍,安排到本县的最高学府,三尺讲台育学子,四季风霜度年华,方形的黑板、白色的粉笔构成我工作的主要内容,从宿舍到教室两点一线成为固定化的[[工作]]模式。四年过去了,课程的重复单调冲淡了我初入社会的新鲜感,青春的激情萌生出要挣脱这种固化模式的想法。经过一番折腾,调到了一所国有企业小学,以为如金蝉蜕去半壳,感觉一种轻松。三年后又调进一家新办的集体企业,当时是八十年代末,企业如雨后春笋,如火如荼,自己由师者变成了企管,成为改革大潮中经济建设的一个弄潮儿。谁知不到三年时间,政策转向,对企业压小保大,加之市场优胜劣汰,这个集体小厂濒临停产的边缘,我的生活跌到抛物线的最低处,收入没了来源,口腹之虞困扰。 我深深体会到了人无远虑,必有近忧的蕴意,也许这就是成长中的代价吧。好运不眷顾,苍天不垂怜,但生活还要继续,山不转水转,别无所依,自信学的是[[大学]]中文,腹有诗书,抱定要用手中之笔,开拓出一条新路。 二 笔耕看似风轻云淡,潇洒自如,但个中滋味,只有自己体会得到。 那时,和刚结婚的妻子在城边租住了三间低矮潮湿的民房,一块铺板支在墙角,放着油盐酱醋,一把椅子是唯一的家具,偌大的土炕占据了半个房间。一无所有的我伏在炕边,手握笔,铺开纸,把构思的腹稿倾注于笔端,写了改,改了写,无论酷暑,还是严寒,手中的笔不敢停下,一句句,一行行,像一块块砖,铺就着生活之路,延展着人生之[[希望]]。 有一次,我单枪匹马闯进一家单位采访,遇到一个50来岁的人,我说明来意,对方问我:“你不是宣传部门的,我们为什么要接受采访?”一句话问得我语塞。是呀,虽然用心良好,但我有什么资格采访人家呢?!只好灰溜溜地落荒而归。 有了这次教训,我就找一些有熟人的单位采访。那年大年正月初八,天寒地冻,我骑着自行车从老家赶到县城租住的民房,带上写好的宣传某单位的一篇稿子,和这个单位领导一起拜见约好的市报编辑。编辑老师认真审阅后给予肯定,表示予以录用刊登。我欣喜若狂,设宴招待。为表示感激之情,那还顾得上自己非君子之量,只管痛饮,只喝得天旋地转,肠胃滚动,回到租住屋,用手抠住嗓子,把酒液呕吐出来,肚子霎时又空又冷。看看冰冷的暖瓶,没有半口热水可喝,冬天日短,抿抿嘴唇,锁上破损的木门,骑上车子,踏上20多公里的回家路。几天来厚厚的落雪在地上冻结成坚硬的冰,坎坷不平,两道车辙深凹,相伴凸起的是泥埂上光滑的冰,摇摇晃晃骑到离家1公里的地方,两腿发软,心里发慌,脸上冒出汗珠,浑身无力。我知道这是低血糖病发作了,一点点吃的,哪怕一颗糖果也可缓解。四处看看,村庄里店门紧闭,这时夜色降临,望望家乡不远的灯火,却寸步难行,握着车把的两手瑟瑟发颤,连站立都支撑不住,无奈弯下身子伏在自行车的后座上,静以待机。此时一辆轿车从后边开来,经过我身边时,我吃力地想呼喊,但张张嘴巴发不出[[声音]],只好挥挥手示意求救,然而听到车里的人说:“这人喝醉了。”轿车裹挟着冰碴呼啸而去。我失望地想:难道生命就这么脆弱吗?又过了一会,有个人赶着排子车过来,是本村的老乡,看到是我,急忙扶我俯卧在他的车上,自行车丢在原地,直把我送到家门口。我的妻子和嫂子赶忙端来热水,赶忙烧火做饭…… 功夫不负苦心人,大大小小的豆腐块相继见诸报端,上[[世纪]]九十年代初,被吸收为邯郸市作家协会会员、河北省杂文学会会员,被河北省《老人世界》杂志聘为特约通讯员。有一天闻知县委某机关正在招聘人才,于是我赶忙把我的作品装进两个大袋子,急匆匆地拎着前往,逐级上报,这次得到命运的垂青,[[领导]首肯,成为县委某机关新来的年轻人。工作失而复得,生活有了保障,揉揉右手中指磨起的茧子,露出了开心的[[笑容]]。 三 进入新单位,一如既往地从事着文字工作。那时都是纸上写作,不像现在电脑打字,笔没离开手,采编信息,起草文件,撰写领导讲话,整理工作总结,一件接着一件,一篇赶着一篇,一开始跟着主任边学边写,后来独当一面,挑起大梁,成为人们所说的“笔杆子”。 新单位是全县的一个综合机关,工作繁重,任务量大,标准高,要求严,是一个人锻炼的熔炉,成才的学校,成长的摇篮。吃苦耐劳是家常便饭,加班加点是工作的常态。对于过来属于游兵散勇的我,在这里感到压力大,精神紧张,有时坐在桌前写作,不觉间几个小时就过去了,长时间地握笔,使右手指常常酸疼。领导常说:要么压成才,要么压下台。我珍惜来之不易的工作岗位,再苦再难也得咬牙坚持,没有退缩之路。 有一次,单位领导把拟发全县的文件起草[[任务]]交给了我。我二话没说,夜以继日,熬夜完成。当呈送给县委主要领导看后,却被退了回来。我看着退回的文稿,心里倍感压力,一来平日材料大都一次通过,这次用心了却没过关;二来文件涉及的内容自己从没接触过,比较陌生,一时无从下手。但别无可推,我把厚厚的参考材料一页一页地学习领会,然后重新构思框架,一段段、一层层,字斟句酌,凝心写就,又做几次修改,再次呈上。这次虽觉得无懈可击,但心里依然忐忐忑忑。领导看后,大加表扬,我长长地舒了口气。 有一年初冬,晚上加班到深夜,大雾弥漫,我活动了几下酸疼的手指,便骑车回家。单位距我租住的民房并没多远,只是隔着一道京广铁路线。我在大雾中辨不清东南西北,来来回回就是找不到回家的方向,路上没有行人,我在大雾中迷失了两三个小时才摸索到铁路桥洞,寻找到回家的路。 春夏秋冬,日复一日地伏案写作,导致手指上的茧厚厚地鼓出老高,右手中指变得有时发麻,身体不适,做了一次手术,一个多月没能上班,领导亲自上门看望。尽管付出许多,但回报颇丰,单位被定为全国、全省信息联系点,信息可以直报。我负责的信息、调研、宣传等工作连年被评为省、市先进,为单位争得荣誉。我在政治上也不断进步,展现出人生[[价值]]。 四 我的案头摆放着一部书,我写的一部长篇历史故事,又是一部反映历史真实的史书,18万字,题目是《连氏五进士》。此书记述的是我的家乡——河北省永年县裴坡庄村连氏明代五位进士竭心尽智、勤政为民的事迹以及他们跌宕起伏的宦海生涯。 此书初写于1989年,那正是我的生活一片黑暗的时候。为了未来的生活,我拿起笔,不顾一切地采风、写作,其中连氏五进士的事迹在民间广为流传,于是我把此作为写作的主要内容。我在书中《自序》里写道:“骑上自行车,顶着烈日,多次前往30里外的连氏五进士的故乡——裴坡庄村进行采风,和树荫下、墙角边乘凉的大伯大嫂们交谈,采集有关五进士的只言片语,探寻有关五进士的奇闻轶事。渴了向乡亲们讨口水喝,累了就坐在乡亲们门前的水泥台上,脸颊额头不时滚落下滴滴汗珠,身上的衣衫也被汗水浸湿片片,但顾不上擦汗,专心地听着,快速地记着。”“多次和乡亲们的采风接触,增进了了解和信任,连振守拿出了《连氏家谱》给我看。”根据搜集的材料,在稿纸上写出了30来个单篇。2009年,我再次查阅有关史料,考察探访,陆续写出80多篇,整理成集,几易其稿,于2014年由吉林文史出版社正式出版,前后历时25年。书中我自夸了一把,说:“汲取天地之精华,窖藏多年成佳酿。”河北省廊坊市第四届政协主席连树臣为该书所作的《序》中写道:“作者苦心孤诣,严谨[[认真]],历时二十多年,付出了艰辛,凝聚了智慧,倾洒了汗水,为连氏家族的文化传承做出了贡献。” 成书之时,当年的一些老人已经去世。我在《后记》里专门列出他们的名字,表达我深深的谢意。感恩他们给我的写作以极大的帮助,感恩他们给我一度黑暗的生活以温暖和亮光! 书出版后,得到了广泛好评,成为了解五进士事迹、传承五进士优良品格的宝贵资料。我被聘为中华文化促进会连氏文化委员会河北分会特邀顾问。2018年底我主要以此书申报河北省作家协会会员,2019年4月初顺利通过,成为作协大家庭中的一员。 手指上的茧是我[[生命]]的一部分,是我生活的元素符号,是我漫漫人生旅途中难分难舍的情结。每当看到鼓鼓的老茧,人生往事就涌上心头。茧于我不离,我于茧情在自知。<ref>[http://www.360doc.com/userhome.aspx?userid=70840274 个人图书馆网]</ref> ==作者简介== 梅会林,六十年代出生,大学中文毕业,现在[[河北]]省邯郸市永年区卫生健康局工作。 ==参考资料== {{Reflist}} [[Category:820 中国文學總論]] [[Category:825 中國散文論;語體文論;新文學論]]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手指上的茧(梅会林)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