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搜尋
檢視 思无邪(王冠群) 的原始碼
←
思无邪(王冠群)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class="wikitable" style="float:right; margin: -10px 0px 10px 20px; text-align:left" |<center>''' 思无邪'''<br><img src="https://images.pexels.com/photos/19789155/pexels-photo-19789155.jpeg?auto=compress&cs=tinysrgb&w=600&lazy=load" width="280"></center><small>[http://uuhy.com/html/22946.html 圖片來自免费素材网]</small> |} '''《思无邪》'''是[[中国]]当代作家王冠群的散文。 ==作品欣赏== ===思无邪=== 如果说“思无邪”是[[朱熹]]的诗人风范,那么“文以载道”就是朱文公的政治取向。朱熹终生把“笃意学校,力倡儒学”作为自己的政治方略。为了劝说莘莘学子[[珍惜]]美好的光阴,[[勤奋]]学习成才,他十分推崇先师程颢所写的七律《偶成》:“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未觉池塘春草梦,阶前梧叶已[[秋声]]。”这首诗过去在日本很流行,几乎[[妇孺]]皆知。为了不使自己的学生子侄误入“旁门左道”,朱熹写给了侄儿一首劝告诗,即《次韵四十叔父白鹿之作》:“诸郎有志须精学,老子无能但欲眠。多少个中名教乐,莫谈空谛莫求仙。”从诗中可以看出朱熹对佛家“空谛”和道家“求仙”之道的态度“管中之豹”以及他“力倡儒学”名教的良[[用心]]。 朱熹既乐以述文育人,又[[提倡]]“文原于道”的理论(《文心雕龙·原道篇》)。朱熹提出:“日月叠壁,以垂丽天之象;山川焕绮,以铺理地之形,此盖道之文也”(同上)。在[[哲学]]思想上,朱熹继承、发展了“二程”(程颢、程颐)思想,对北宋以来理学思潮进行了一次全面总结,建立了一个客观唯心主义体系,集诸儒之大成,用“一月照万川”和“万川映一月”的禅宗喻理解释了“理一分殊说”,他指出“万物皆有理,理皆出一原,但所居之位不同,则其理之用不一”(《朱子语类》卷十八。 对于一些[[学者]]提倡儒、释、道“三教合一”,学习似道如禅亦儒的晋朝陶渊明,朱熹的评价十分击中要害,发人深思,他说:“陶渊明诗,人皆说平淡,据某看他自豪放,但[[豪放]]得来不觉耳。其露出本相者,是《咏荆轲》一篇。平淡的人,如何说得这样的言语出来”(《朱子语类》卷一四○)。就是以反封建礼教著称的革命文学家鲁迅先生也赞同朱熹的观点:“被论客赞赏着‘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陶潜先生……也还有‘精卫衔微木,将以填沧海,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之类的‘金刚怒目式’在证明着他并非整天整夜的飘飘然”(《鲁迅全集》卷六题未定草六)。因此,领会好朱子的诗情文意,对于提高我们的[[文化素养]]无不有现实的裨益,尽管时代已经不同了。 朱熹于南宋绍熙元年四月莅政漳州,曾与漳州地方名士陈淳(外号陈北溪)结下了深厚的师生情谊。闽南民间盛传“陈北溪好字画”的故事,却不知陈北溪也与朱文公有一[[著名]]的和诗故事。有一次,朱熹轻装便服去拜访陈北溪。时值傍晚,陈北溪留朱文公吃晚饭,因为家穷,原先没有准备,一时也难于办菜,只好用土酒素菜请客,桌上一碟溪鱼就算佳肴了。饭后,陈北溪过意不去,写了一首小诗向朱文公致歉,诗云:“一碟葱姜一碟鱼,呼童捧出且踌躇。若还不是知情者,谁肯烦翁下草庐?”朱文公看过诗后大有感触,随即和他一首:“漫谈麦饭与姜鱼,姜养丹田麦养脾。饭后试登墙上看,民间尚有未炊时。”朱文公的和诗不仅表达对陈北溪的款待表示赞赏,而且认为饮食粗淡简约有益健康,并随即想到劳苦百姓,有些人过三餐都有困难,作为“民之父母”挂心如何! <ref>[https://www.cnprose.com/shijie-sanwen 中国散文网]</ref> ==作者简介== 王冠群,中国散文网签约作家。 ==参考资料== {{Reflist}} [[Category:820 中国文學總論]] [[Category:825 中國散文論;語體文論;新文學論]]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思无邪(王冠群)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