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搜尋
檢視 广汉郡 的原始碼
←
广汉郡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File:广汉郡.jpeg|有框|右|<big>广汉郡</big>[http://photocdn.sohu.com/20121218/Img360766107.jpg 原图链接][http://roll.sohu.com/20121218/n360766106.shtml 来自 搜狐 的图片]]] '''广汉郡''',中国古郡名。汉初分蜀郡、巴郡置。郡治在梓潼县。[[东汉]]移治雒县。三国以后屡有析置。隋初废。 ==历史== [[汉高帝]]六年(前201年),分蜀郡东部与巴郡数县置广汉郡。[[汉武帝]]建元六年(前135年),割广汉郡南部僰道等县与新征服的南夷地区置犍为郡,世曰:“分巴割蜀,以成犍、广”<ref>[https://www.doc88.com/p-3127465040762.html 分巴割蜀以成犍广 ——汉武帝开西南夷置犍为郡的再检讨],道客巴巴, 2017-12-16 </ref>。后又以氐族之地置阴平道、刚氐道、甸氐道,属广汉郡。汉成帝绥和元年(前8年),广汉郡领梓潼、汁方、涪、雒、绵竹、广汉、葭明、郪、新都、甸氐道、白水、刚氐道、阴平道,共十县、三道。都尉治绵竹,北部都尉治阴平道。属[[益州刺史部]]。有167499户,662249人。 [[王莽]]改广汉为就都。两汉之际,广汉为公孙述所据,改名为梓潼郡。东汉初年,析置德阳县。汉安帝永初二年(108年),分阴平道、甸氐道、刚氐道置广汉属国,治阴平。广汉郡治先后迁至涪县、雒县。雒县同时为益州刺史治所。汉献帝建安二十二年(217年),刘备析广汉郡梓潼、涪、葭萌等县置梓潼郡。 蜀汉析郪县、[[广汉]]、德阳等县置东广汉郡。[[西晋]]以东广汉郡为广汉郡,以广汉郡置新都郡。277年—283年间,新都郡一度为新都国。太康三年(282年),广汉郡属梁州,领广汉、德阳、五城三县。太康六年(285年)省新都国,入广汉郡。刘宋、南齐时广汉郡领雒、什邡、新都、五城、郪、阳泉五县。隋开皇中废。 ==现广汉市资料== 广汉市南距成都38公里。南接青白江区,北与[[德阳市]]中区和什邡市接壤,东邻中江、金堂县,西靠 彭州市和新都区。幅员538平方公里,有耕地46.79万亩。辖4乡20镇,人口58万。 广汉历史悠久,古为雒县,汉高祖六年(公元前201年)置县,属广汉郡。西汉元封五年(公元前106年)为益州治。东汉建武元年(公元25年)为广汉郡治,又为益州治。东汉兴平元年(914年)益州治迁成都。隋开皇元年(581年)废广汉郡,雒县直属[[益州]]。大业二年(607年)雒县属蜀郡。公元618年唐罢诸郡为州,雒县属益州,武后垂拱二年(686年)于雒县置汉州,雒县为州治。元中统元年(1260年)废雒县,由汉州直辖原雒县地。1361年,明玉珍建立大夏国,恢复雒县建制,明洪武四年(1371年)朱元璋灭大夏,废除雒县,仍由汉州直辖原雒县地。清[[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降汉州为不领县单州。1913年改为广汉县,因广汉郡得名。新中国成立后仍置广汉县,1988年经[[国务院]]批准撤县建市,市政府驻地雒城。境内[[三星堆遗址]],是国内“七五”期间[[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该遗址从新石器晚期延续到商末周初,为古蜀国都邑所在地,距今约4500-3600年。1986年发现的两个祭祀坑,出土青铜面罩、青铜立人像和金杖等珍贵[[文物]]400余件,不间断地反映了3600年前的蜀文化。这批文物赴美、英、日等国展出时,引起轰动。据专家推测,三星堆遗址区内还有大量的珍贵文物尚未发掘,省文物局等单位拟于2000年有计划地进行发掘。广汉是四川省历史文化名城,三星堆遗址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ref>[https://www.sohu.com/a/362878095_100035017 您好,欢迎来到广汉!广汉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 ,搜狐, 2019-12-26</ref>,还有房湖、龙居寺、古雒城等[[四川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二十余处。 ==视频== ===<center> 广汉郡 相关视频</center>=== <center>广汉城市形象短片</center> <center>{{#iDisplay:m03921q1j58|560|390|qq}}</center> ==参考文献== [[Category:629 中國方隅史]]
返回「
广汉郡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