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搜尋
檢視 孙颙 的原始碼
←
孙颙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FF2400" align= center| '''<big>孙颙</big>''' |- |<center><img src=https://so1.360tres.com/t01b55c16d2d8dec578.jpg width="300"></center> <small>[https://baike.so.com/gallery/list?ghid=first&pic_idx=4&eid=6137254&sid=6350417 来自 网络 的图片]</small> |- | style="background: #FF2400" align= center| |- | align= light| |} '''孙颙''',自1950年生,[[浙江]][[奉化]]人,中共党员。[[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77级学生,1982毕业取得学士学位。 <ref>[https://www.jfdaily.com/sgh/detail?id=737709 孙颙 ],上观新闻网7</ref> 毕业后先后任[[上海文艺出版社]][[编辑]]、上海文艺出版社社长、[[上海市新闻出版局]]副局长、上海市新闻出版局局长,2005年起兼任[[上海市作家协会]]党组书记。1992年获编审职称。中国特大型综合性辞典《大辞海》的副主编。 <ref>[https://yz.kaoyan.com/usst/daoshi/08/400825/ 孙颙 ],上海理工大学网</ref> ==基本信息== 人物说明----上海文艺出版社编辑,社长 民 族 ---- 汉族 出生地点----浙江奉化 出生日期----1950年 国 籍 ---- 中国 职 业 ---- 作家 毕业院校----华东师范大学 ==简介== 孙颙,1950年生,浙江奉化人,中共党员。 1968年到崇明前哨农场学习,1978年春恢复高考后,孙颙考进了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并于1982年毕业。 毕业后进入上海文艺出版社,成为一名文学编辑,参与了《小说界》与《中国新文学大系》的编辑工作。 1985年孙颙担当社长职务。后任上海市新闻出版局局长,上海作家协会党组书记职务。 孙颙还没进华师大之前,孙颙便已经开始创作了。 文革之后,知青创作开始成为热点,叶辛、张抗抗都已成为当时小有名气的知青作家。 这一代人有着不寻常的人生经历,对于他们的青春以及他们所付出的代价,他们有太多思考与反省需要化诸笔端。 孙颙也渐渐成为他们中的一员。当时上海人民出版社组织了一批知青作家进行创作,王周生、孙颙等一些有着相同经历的知青们在一个招待所里昼夜伏笔,写出了许多散文与短篇小说。 孙颙担任的重要学术性职务还有:上海文学艺术奖和上海社科成果奖评审委员;《辞海》副主编;上海文化基金会、上海文学基金会、中国韬奋基金会理事。[1] ==主要著作== 孙颙于1974年开始发表作品,其第一部长篇小说是《冬》。 1979年在华东师范大学求学期间,在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第一本长篇小说《冬》,此后,陆续出版小说十余种,散文随笔集两种。 长篇小说《雪庐》和《门槛》先后获上海长中篇小说奖,另有短篇、中篇小说多篇在各地获奖。 《雪庐》在台湾出版了中文繁体字版本。 《雪庐》、《烟尘》与《门槛》三部曲于九十年代完成,分别回顾了知识分子家族史、描绘了当代知识分子的境况以及知识分子对新世纪的迷惘与困惑。 在1990年代初动荡不定的知识界里,孙颙以这三部长篇小说来为父辈与自己做一个小结。 这三部曲于2005年被集结成册,以"知识分子的一个世纪"为主题重新出版。另有散文作品《思维八卦》,中篇小说《他们的世界》等。 ==学术见解== 孙颙以为如果要考察经济、政治、科学技术以及文化这些社会要素之间的关系,可以这样概括:经济,主要解决人的生物性的需求,生存和繁衍的条件以及发展的空间,是人类一切活动的基础。 文化,主要是解决人的精神性的需求,现实的快乐和理想的追求,是人类区别于动物界的前提。 科学,为上述两大目标提供动力和可能,并且具有灯塔性的意义,例如,打破地心说建立新的宇宙观从根本上提示了经济文化的前进方向。 政治,则为所有的社会活动提供秩序安全的框架,是平衡社会关系,调节社会矛盾,实现社会和谐的保证。 不得不清醒地承认,这些基本命题是缺一不可的!当现实社会忽视文化层面的时刻,单独强调一下这个问题,也是有充分理由的。 ==人物评价== 孙颙说作为一个知识分子,在文革期间"一切以阶级斗争为中心"的思想主导下,在文化层面思考问题的缺位是可以理解的。 受当时思想形势的影响,孙颙早期创作的小说明显是以社会问题思考为主的。 直到上世纪最后十年写作《雪庐》、《烟尘》等作品才有所变化,倾向于较广泛地思考知识分子与中国的命运问题。 后来写作小说《门槛》的过程当中,孙颙又开始更多地从文化层面思考经济和科技,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也是有使命感的作家写作的必然趋势。 ==参考来源== [[Category:作家]]
返回「
孙颙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