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搜尋
檢視 威海炮台 的原始碼
←
威海炮台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FF2400" align= center| '''<big>威海炮台</big>''' |- |<center><img src=https://so1.360tres.com/t0167d27fff4cb1d8d3.jpg width="300"></center> <small>[https://baike.so.com/gallery/list?ghid=first&pic_idx=2&eid=9987009&sid=10334742 来自 网络 的图片]</small> |- | style="background: #FF2400" align= center| '''<big></big>''' |- | align= light| 中文名称: 威海炮台 地理位置: 威海海岸山坡及山顶 占地面积: 7000 m² |} '''威海炮台''',位于[[威海]]海岸山坡及山顶。后炮台在[[水师学堂]]堞墙北150米之小山上,包括地下掩蔽与炮位两部分。掩蔽建于山阳坡,辟有南北向坑道,东西成一排,开7个门洞,坑道内壁以方石料两面起券坡覆。地面炮位2座,均呈圆坑形,直径13.4米。<ref>[http://mil.news.sina.com.cn/2004-09-14/1618226977.html 资料:威海炮台、驻军、水雷分布情况]新浪</ref> == 威海炮台基本信息 == 坑道与炮位相通。保存基本完好。其余炮台形制与后炮台近似,但保存较差。黄岛炮台在岛西端,东泓炮台在岛东端。旗顶山炮台和东风(迎门洞)炮台分别建于岛中部的两座山山顶上。旗顶山炮台两炮台之间,尚留有一对高1.6米的夹杆石,当年其间立有旗杆,为升悬军旗之用。在[[刘公岛]]南1海里处另有日岛炮台,规模较大。日岛原为礁石滩,远望像衣服在飘浮,称"衣岛"。清光绪年间(1875-1908年),清军自南岸搬土填筑加高,建地阱炮台一座,内置平射炮台6门,地阱炮台2门,建筑面积7000平方米。炮台地下室与炮台位相通,炮位地阱深2米,径11米。阱壁筑有掩体和储弹孔。炮台屡经修复,原貌保存较好。 == 炮台历史== 威海位于[[山东半岛]]北岸的东端,与[[辽东半岛]]的[[旅顺]]遥遥相对,共扼[[渤海]]的门户。一三九八年(明洪武三十-年),明朝政府为防御[[倭寇]]的侵扰曾设卫于此。一四O三年(永乐元年),建威海卫城。卫城面临[[黄海]],并有属于[[长白山]]越海而来的余脉.三面环绕,蜿延城郊。海港南北两岸如两臂突伸海中,构成半圆形,刘公岛横置其前,形成海上的天然屏障。刘公岛稍甫有口岛,酉面有黄岛(与刘公岛相连接),此外还有连林岛(与北山咀相连接)、小黄岛、青岛、牙石岛等[[岛屿]]分布海中,成为国防上的天然据点,形势非常险要。诗人们称道这里说:"形势天然鬼工造,"列岛谽砑成","巨镇天开海国雄,屹然海际跨面东".这并不是过分的夸张。 一八七O年(清同治九年),[[李鸿章]]就任直隶总督兼北洋通商大臣后,为巩固淮系军阀的势力和自己的北洋地盘,便积极布置海防,筹建海军。一八八O年(光绪六年),李鸿章开始经营旅顺军港。同年,威海设立水师,并开始在威海、荣成沿海一带招募练勇。当时驻泊在海港内的军舰,只有巡洋舰两艘(超勇、扬威),炮舰六艘(镇东、镇西、镇南、镇北、镇中、镇边),练舰两艘(康济、威远),运输舰两艘(操江、镇海),共十二艘。一八八三年(光绪九年),于威海城南金线顶设立了水雷营。一八八五年(光绪十一年),总理海军军事衙门成立后,曾派当时的山东巡抚张曜来威海勘察,又在金线顶的北山坡下修建海军军械处(后因地点不适宜,又复拆除)。到一八八七年(光绪十三年),威诲建港的工程便全面地展开了。 1895年初,日军侵占威海卫炮台。 == 参考来源 == [[Category:690 中國遊記]]
返回「
威海炮台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