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搜尋
檢視 外务部 的原始碼
←
外务部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File:外务部.jpg|350px|缩略图|右|<big>外务部</big>[http://p1-q.mafengwo.net/s5/M00/21/DF/wKgB3FGc9t2AMQPOAAwWYuBAlbc81.jpeg?imageView2%2F2%2Fw%2F600%2Fq%2F90%7CimageMogr2%2Fstrip%2Fquality%2F90 原图链接][http://www.mafengwo.cn/i/1280859.html?landlord_only=1 来自 马蜂窝 的图片]]] '''外务部''',中国[[清朝]]中央国家机关之一<ref>[http://www.docin.com/p-1453064857.html 晚清外务的形成——外务部的成立过程],豆丁网,2016-02-09</ref>,创设于1900年,相当于今西方官制的外交部,其前身为总理各国事务衙门。不过,因为清末赔款条约事务众多,外务部于设立初,班列各部上,置总理亲王的要职。1912年,清朝灭亡后,该机构废除,改由[[中华民国]]外交部取代。 ==沿革== [[雍正]]五年(1727年),恰克图界约签订,清政府置办理俄事大臣(见恰克图界约第五款),非常设职位。咸丰元年(1851年),改归[[理藩院]]。 [[咸丰]]十年(1861年)[[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清文宗逃往热河,特置专官办理抚局。同年冬,设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由恭亲王[[奕䜣]]领导;司员统称章京,置满、汉各八人;当时采用分署治事制:户部司员核关税,理藩部司员典文移,兵部司员治台站驿递,内阁人员主机密,俱隶总办、帮办。(后来,光绪三年(1877年),改设英、法、俄、美四股。[[光绪]]九年(1883年),增设海防股。后来改设俄、德、英、法、日本五股。宣统元年(1909年),将俄、德二股合为一股,并增设秘书、机要二股。) [[同治]]元年(1862年),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置总办四人,称“总办章京”。同年,增置额外章京,满、汉各二人(同治二年(1863年)各增六人。光绪九年(1883年)各增四人。光绪十年(1884年)各减四人。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各增二人)。同治三年(1864年),设司务厅,置司务二人。 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辛丑条约]]签订,总理各国事务衙门更名外务部,班列各部上。外务部置总理亲王,会办尚书,兼会办左、右侍郎,各一人;总办改为左、右丞,左、右参议各一人。并置郎中以次各官,不分满、汉。(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改订官制,意合满、汉,而[[翰林院]]、[[都察院]]仍依旧制)同年,增置翻译官十五人(七、八、九品各五人,分股治事)。宣统三年(1911年)新内阁成立,外务部总理、会办兼职被取消,尚书改为大臣,侍郎改为副大臣(省侍郎一缺,各部同)管部之制自此废除。 ==编制== 外务部外务大臣,副大臣,各一人(特简)。 承政厅左、右丞,参议厅左、右[[参议]],各一人(俱请简),参事四人(奏补)。 其属:司务厅司务二人(咨补)。和会、考工、榷算、庶务四司,郎中、[[员外郎]]、主事各二人(俱奏补)。 ==职能== 外务大臣掌主交涉,昭布德信,保护侨人佣客,以慎邦交。副大臣贰之<ref>[https://so.gushiwen.org/guwen/bookv_46653FD803893E4F6D5296FD2D2394DE.aspx 清史稿·志·卷一百十九:大臣掌主交涉,昭布德信,保护侨人佣客,以慎邦交。副大臣贰之。],古诗文网</ref>。 丞掌机密文移,综领众务。参议掌审议法令,参事佐之。(各部同) 和会司:掌使臣觐见,盟约赏赉,兼司领事更替,司员叙迁。 考工司:掌司铁轨、矿产、[[电线]]、船政,凡制造军火,聘用客卿,招工、游学诸事,各擅其职。 榷算司:掌蕃货海舶征榷贸易,综典国债、邮政,勾检本部暨出使度支。 庶务司:掌江海防务,[[疆域]]界址,凡传教、游历,赏恤、禁令,裁判狱讼,并按约以待。 有丞、参上行走,额外司员,七品小京官。 所辖:储材馆,提调、帮提调各一人(本部司员内遴派),文案、支应、庶务、俱派员分治其事。 ==视频== ===<center> 外务部 相关视频</center>=== <center>清朝成立外务部 </center> <center>{{#iDisplay:z0823v6f1uz|560|390|qq}}</center> ==参考文献== [[Category:政府組織]]
返回「
外务部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