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搜尋
檢視 垵后村 的原始碼
←
垵后村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File:55b.jpg|thumb|right| [http://upload.17u.net/uploadpicbase/image/201311201133129317.jpg 原图链接]]] [[垵后村]]地处[[福建省]][[泉州]]南安市省新镇西北部。村委会设在湖内自然村,辖区内有垵后小学、卫生所、丁洋水库。全村由林后等9个自然村组成。截止2008年,有13个村民小组,村民398户、2320人。 垵后村有耕地537亩,山地3761亩,主要种植[[水稻]]、花生、甘薯。该村企业主要有消防器材厂、汽车运输、针织厂、塑料造粒、废品回收等。<ref>[http://qz.wenming.cn/xfwm/201912/t20191220_6207873.shtml 垵后村] </ref> 中文名称: 垵后村 行政区类别: 村 所属地区: 福建省泉州南安市省新镇 政府驻地: 湖内自然村 面 积: 耕地537亩,山地3761亩 人 口: 2320人 ==村情概况== 垵后村地处福建省泉州南安市省新镇西北部,距镇政府约4公里。村委会设在湖内自然村,聚落分布在垵后西溪畔,石钟山、石鼓山余脉山麓的丘陵谷地上。 东与新厅村瓦埔接壤,西与省身村相邻,南接南金村美茂,北邻满山红村、金淘镇艺林村。辖区内有垵后小学、卫生所、丁洋水库。出入交通由乡村路连接至泉永公路。 垵后村因地处石钟山南麓、石鼓山东侧,在二山余脉交叉处形成一马鞍状垵地,在这块垵地后自成一个较大村落,即以地形命名。 全村由林后、后塘、松脚、土楼仔、石壁、竹脚、寨仔、上下西门、丁洋等9个自然村组成。截止2008年,有13个村民小组,村民398户、2320人。有尤、李两姓,其中李姓以道教为生。 ==历史沿革== 垵后村在民国年间为崇仁乡仁德保,解放后为南厅乡,1958年为美林公社南厅大队,1981年南厅大队拆为五个村,改为垵后村委会;1999年1月美林镇撤镇,成立省新镇,改为省新镇垵后村委会。 ==人文地理== 垵后村是掷铙钹的发源地。村民李湿继承先祖遗业“掷铙钹”,先后到北京、湖南等地表演,省、泉州市、南安市电视台经常采访报道,深受各级有关部门重视。掷铙钹是一种道家舞蹈,行话称“演金”,为男性独舞,动作刚健用力,技术性强,表演时间长达两个多小时。 它源于唐太宗李世民“游地府”之说,是死者后代请道士来家超度的一种祭奠仪式。“掷铙钹”的主要道具是铙钹。铙钹,铙和钹的统称,铙比钹小,铜制的打击乐器。一合铙或钹,分两个圆铜片,每片中间突起,突起部份设置一细绳便于手指绞紧,以防表演时脱手。 表演者一手端平一片凹面向上的铙钹,一手把另一片作竖状的铙钹用力一扭,放置在另一片凹面向上的铙钹凹间处旋转。而后,表演者作步步舞姿,或前或后,忽左忽右,时而用力一托,把旋转的铙钹掷向空中,时而故意作种种有惊无险的动作,承接下坠的铙钹。这种与杂技揉合在一起的民间舞蹈,看后令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 ==自然资源== 垵后村有耕地537亩,山地3761亩(其中生态公益林1433亩、商业林1010亩、经济林423亩),主要种植水稻、花生、甘薯。林果有松木、杉木、杨梅等。 企业主要有消防器材厂、汽车运输、针织厂、塑料造粒、废品回收等。1986年创办股份制金安综合场,主要种植龙眼、杨梅、枇杷等,面积559亩。 ==参考文献== {{Reflist}} [[Category: 660 中國地理總志]]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垵后村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