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搜尋
檢視 南汇县 的原始碼
←
南汇县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FF6347" align= center| '''<big>南汇区</big>''' |- |<center>[[File:355f13b13c7841e9954a52195af8aa1e th.jpg|缩略图|居中]]</center> <small>[https://www.sohu.com/a/116888814_504930 来自 搜狐 的图片]</small> |- | style="background: #FF6347" align= center| '''<big></big>''' |- | align= light| 中文名:南汇区 外文名: Nanhui 别 名:南汇县、浦东南汇 行政区类别:市辖区 所属地区:上海市 地理位置:长江入海口杭州湾交汇处 面 积: 1210.41 km² 下辖地区:12个街道,24个镇 电话区号: 021 邮政区码: 201300 气候条件: 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 人口数量: 504.73万(2010年末) 著名景点: 上海野生动物园、新场古镇、上海鲜花港、滴水湖景观等 机 场:上海浦东国际机场 方 言:吴语 标签:即时 |} '''南汇区''',中国[[上海]]市已撤销的市辖区,于2009年8月9日零时正式划归[[浦东新区]]。 南汇区位于上海市东南,南临杭州湾,东临东海,北邻浦东新区,西邻奉贤区和闵行区。面积809.5平方公里,拥有59.5公里的海岸线。2006年户籍人口975017人。2006年南汇区GDP为45亿美元,出口创汇18.8亿美金,曾经多次评为全国十大富县。 <ref>[http://www.pudong.gov.cn/shpd/about/20160422/008006028003_6ca8d832-ea1b-4277-8f8f-0cfff95f4cea.htm 南汇概貌],上海市浦东新区政府网</ref> ==历史沿革== 南汇是长江三角洲冲积平原的一部分,是上海市郊成陆较晚的地区。 据《旧唐书》记载,713年(唐开元元年)在周浦、下沙一线重筑古捍海塘,故南汇西部地区当成陆于唐以前。随着时间的推移,陆地逐渐向东南延伸,沧海变桑田,宋、元时期,惠南一带成陆。明洪武初罝金山卫,领千户所六,南汇为其一也。嘉靖年间拟以新场为中心分建新县,因八团乔镗坚决反对而作罢。 1726年(清雍正四年)从上海县划出长人乡与下沙盐场建县,因县治设在原守御所南汇嘴,故名“南汇”,属江苏省。 1949年5月16日,被中国解放军占领后划归苏南松江公署管辖。 1958年11月,国务院决定将南汇划归上海市管辖。 2001年撤县设区。 2009年5月,国务院批复同意,撤销南汇区,将其行政区域整体并入浦东新区。8月8日,[[浦东新区]]四届人大一次会议闭幕,选举产生浦东新区新一届人大和领导班子。至此,原浦东新区和原南汇区的“两区合并”工作在法律意义上已经完成,自8月9日零时起,原南汇区在行政层面上已经不再存在。<ref>[http://www.gov.cn/gongbao/content/2001/content_61274.htm 国务院关于同意上海市撤销南汇县设立南汇区的批复],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ref> ==人口== 早在唐朝初年,南汇区境内已有人类的活动。北宋末年,北方大批移民随皇室迁来定居,人口剧增。然而有确切人口记载则始于建县以后。1790年(清乾隆五十五年)全区为448338人,1862年(同治元年)全区人口为48万余人,至1948年,全区人口为52万,人口增长缓慢,150余年仅增7万余人。 解放以后,人口高速增长,1949年调整区域后统计的人口数为372189人,50~60年代连续出现两个生育高峰。70年代以后,由于实行计划生育政策,人口增长速度才得到控制,至1985年全区总人口672606人。2003年底户籍人口699119人。 至2000年底(第五次人口普查),全区共有常住人口78万,户籍人口约69万,其中农业人口49.5万,非农业人口19.2万。合并时全区共有14个建制镇1个街道,10个开发区。<ref>[http://www.shtong.gov.cn/node2/n196116/n196041/n196043/n196045/userobject1ai294846.html 南汇县志],上海市地方志办公室</ref> ==行政区划== 2003年,又将19个镇调整为14个镇,南汇区辖惠南、康桥、周浦、航头、新场、宣桥、六灶、祝桥、大团、老港、书院、万祥镇、泥城、芦潮港14个镇,52个居民委员会,195个村民委员会,3697个村民小组。 2006年11月,南汇区第一个街道——申港街道在临港新城成立。申港街道面积22平方公里,位于滴水湖西侧。 ==地理环境== 南汇区境内地势平坦,西部略低,中部略高,东部又略低。全境无山,均为冲积平原。自西北而东南,土质分别有潮泥土、黄泥土、半黄泥土、沙土、黄泥夹沙土和滨海盐土,其中以黄泥土为主要土壤型。 南汇区由西向东呈犁形,东南部突出于东海中,海岸线长达45公里,滩涂资源丰富,是本地区之优势。 南汇区地处北纬30°53′-31°09′,东经121°35′-121°51′,在北亚热带南缘,属东亚季风盛行地区,受冷暖空气交替影响,四季分明,冬夏长,春秋短。根据本县气象站1959年到1981年的气象资料,南汇区全年最冷时期为1月份,平均气温为3.2℃,最热时期是7月中旬到8月中旬,平均气温为27.4℃。全年平均气温为15.5℃,年平均无霜期为224天,年平均降雨量为1061.9毫米。气候温润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但夏旱,夏秋间台风及初春、秋末的低温霜冻,则对作物生长发育有所危害。 ==经济== ==农业== 始于南宋时期由南迁移民在东南沿海滩涂开垦而成。至1172年(南宋乾道八年)里护塘筑成时,塘西地区已经成为农田。1726年(清雍正四年)南汇建县时,南汇县已有耕地70.9万亩。当时以种植杂粮、棉花为主,水稻种植较少,有“宜棉不宜稻”之说。清末,随着河流的疏浚,土壤的改良,西部地区已普遍种植水稻,东部地区仍以杂粮为主。解放前因受封建制度的制约,农业设施粗陋,灾害频繁,生产水平极低。1949年粮食常年亩产为232公斤、皮棉亩产12公斤、油菜籽亩产41公斤。农民农业收入甚微,不少农户靠兼营他业维持生活。 20世纪60年代中期,南汇县大力推广粮食一年三熟制。1953年,南汇县的粮食常年亩产431公斤,皮棉、油菜籽亩产25公斤和65公斤。1964年粮食常年亩产609公斤、皮棉、油菜籽亩产63公斤、124公斤,在上海市市郊十县中第一个实现“粮超千、棉超百、油菜籽超双百(市斤)”的目标。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经过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推广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行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把集体经营的优越性和个体经营的积极性结合起来,农业生产有了进一步发展。到1985年,南汇县耕地面积为50.72万亩,粮食常年亩产达到890.5公斤,皮棉亩产为65.5公斤,油菜籽亩产为292.5公斤。 20世纪南汇农业已形成西甜瓜、果树、蔬菜、花卉、粳稻五个产业群。南汇的西甜瓜种植面积之多,品种质量之优在上海以至全国夺冠。2003年末全区种植西甜瓜1万余公顷,比1984年增长10多倍。南汇全区已建立10个大型蔬菜园艺场,全年上市各类优质蔬菜65万吨。南汇有5万余亩果树林。南汇被国家农业部命名为全国瓜果之乡。南汇每年上市水果仅水蜜桃有7万多吨。南汇花卉种植迅猛发展。现有花卉基地10多个。中荷玫瑰园、康南园艺场、下沙锦美月季园等产业园生产的上千个品种的花卉,常年供应国内外。 南汇现代农业园区是2000年8月经市府批准建立的农业开发区,占地面积16.98平方公里。多年来园区吸引了众多项目注册落户。逐步形成设施农业高科技产品培育生产基地、农业观光、农产品出口加工区、特种养殖等6个功能板块及1个万亩果树林带。 ==工业== 南汇县纺织、竹蔑、木作、铸锻、榨油、烧砖等手工业,历史比较悠久,相当发达。据《光绪南汇县志》记载,本县人民在“黄昏后,男则踏车或编蒲包,女则纺纱织布,率至三鼓始睡,织成布匹售于市”。清康熙年间,刺绣和花边业传入,从业者日众。183O年(清道光十年)沈野囡、沈野山在大团开设专制农用木船的沈洪兴船厂和专营纺纱脚车的沈定茂脚车店,1885年(清光绪十一年)安徽当涂邰姓人在周浦开设的邰正兴大炉铁铺,民国初年邓海林在惠南镇开设的永兴竹器号都是南汇县比较有名的手工作坊。至于现代工业的出现,则始于清末民初。1901年胡明甫在周浦开设的南昌碾米厂是本县最早的现代工厂。1911年创办的周浦协盛布厂,为本地区现代纺织业之始。1922年周浦齐协泰轧花厂采用柴油内燃机动力,1929年建立的沈庄恒大花厂,使棉花加工实现机械化。1947年建立的黄路申久花厂,率先使用现代气流式锯齿轧花机。1933年创建的大中砖瓦厂,为本地区第一座轮窑。 解放前,南汇县的私营工业企业均为民族资本,因受旧的社会制度的制约,经营维艰,发展缓慢。至1949年底,全县工业总产值仅1201万元(按1980年不变价折算,下同),占南汇县全县工农业总产值的15.6%。 解放初,南汇县对私营工业企业贯彻“利用、限制、改造”的方针,鼓励和扶植私营企业和手工业户恢复生产。同时,积极发展国营工业和合作社工业。1950年5月,由松江专署粮食局创办的周浦碾米厂建立,1950年10月,南汇县第一个手工业生产合作社——黄路织袜生产合作社成立。1952年南汇县工业总产值2560万元,比1949年增长113.15%。1955年底,开始对私营工业和手工业实行社会主义改造,至1956年基本完成。与此同时,一些乡镇和农业生产合作社开始办工业。至1957年底,南汇县有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41户,公私合营厂190户、手工业社(组)53户、乡镇和农业生产合作社办工厂(场)80户,南汇县工业总产值达到5133万元,比1952年增长100.5%。 1958年“大跃进”,大办工业,大炼钢铁,南汇县动员了47661个劳动力,建造各式土高炉2145只,南汇县炼出所谓“土钢”4O万吨,“土铁”196万吨,造成严重浪费。1961年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县、社办工业纷纷下马,关、停、并、转了一大批企业,南汇县社办企业只保留为农服务的机械厂和部分土窑17户。1964年农村形势好转后,县、社工业又有发展。到1965年末,南汇县工业总户数为146户,工业总产值完成10779万元,首次突破1亿元大关。70年代初,在“围绕农业办工业,办了工业支农业”的思想指导下,社队工业兴起。至1976年,南汇县工业企业发展到594户,其中社办企业161户,队办企业335户,南汇县工业总产值达29401万元,其中社办工业产值7977万元,占工业总产值的27.13%。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贯彻改革、开放的方针,南汇县工业,尤其是乡镇工业依托市区大工业在产品、技术、管理以及上海口岸的优势,与大工业、外贸部门、科研单位、高等院校实行联营,企业活力不断增强,多年来一直保持了迅速发展的势头,至1985年底,南汇县工业企业达到2831户,其中县办工业207户,乡办工业351户,村办工业566户,生产队工业496户,镇居委办工业26户,个体企业1008户,其它农村工业企业177户。南汇县工业总产值为160532万元,为1949年的133.67倍。其中乡镇工业产值118820万元,占工业总产值76%,工业总产值在工农业总产值中的比重由1949年的15.64%上升到86.4%。 21世纪以来南汇的综合经济实力显著增强。2001年,南汇实现增加值136.7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5.2%,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2.6亿元,增长6%,第二产业增加值75.7亿元,增长17%,第三产业增加值48.4亿元,增长15%,全区人均增加值达到19791元,比上年增长14.1%。财政收入快速增长,全年财政收入已达18.8亿元,同比上年增长26%。全区城镇职工人均工资14573元,比上年增长12.4%,农村人均纯收入为6096元,比上年增长4.8%,年末居民储蓄存款余额136亿元,比年初增加11.4%。城镇人均居住面积达到17平方米。 ==视频== <center> ===南汇区新闻=== {{#iDisplay:w3239htk5um|640|360|qq}} </center> ==参考资料== [[南汇县]]
返回「
南汇县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