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搜尋
檢視 何等痛悔 的原始碼
←
何等痛悔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File:何等痛悔.jpeg|有框|右|<big></big>[https://preview.qiantucdn.com/paixin/75/31/94/80J58PICv458PICf5dVEA9Y23_PIC2018.jpg!qt324_nowater_jpg 原图链接][https://www.58pic.com/tupian/tianzhujiao-0-0-14.html 来自 58pic 的图片]]] 《'''何等痛悔'''》(爱的转变)外文名:O the Bitter Shame and Sorrow,音乐类型:圣诗传统诗歌。 [[欧洲]]的古典音乐<ref>[https://www.docin.com/p-1505295240.html 欧洲古典音乐欣赏],豆丁网,2016-03-26</ref>是在中世纪的伊利莎白时期发展而来的,这个时期的音乐主要以格里高利宗教音乐占主导地位。当时人们对于[[基督教]]的崇拜和信仰完全不像这样。中世纪时期的欧洲教会的权力要高于国家和一切的社会形势,宗教<ref>[https://www.sohu.com/a/338789128_159017 如何正确理解宗教信仰自由?],搜狐,2019-09-04</ref>是直接影响到政治和音乐的。所以当时的音乐只是纯粹的宗教用途,在[[教堂]]中演唱,并没有乐器伴奏,但这个时期的音乐却对后来的音乐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简介== (摘自:《荒漠甘泉 – 乐侣》) 爱的转变 O the Bitter Shame and Sorrow 「[[耶和华]]若与我们同在,我们何至遭遇这一切事呢?」士6:13 有时,过度的悲哀压伤我们,夺去我们一切的平安,把我们投入毫无盼望的深海里;『残忍』一直嘲笑那一颗信靠的心,直到它渐渐的疑惑说:『到底天上有没有一位看见这一切的神呢?这一切是不是祂所许可的呢?耶和华若与我们同在,我们何至遭遇这一切事呢?』 亲爱的阿,你何必这样发急呢?你当信靠那绝无错误的、智能的、公义的神;那经历髑髅地的,『大声喊……我的神,我的神,为甚幺离弃我』(太27:46)的,将陪伴你行过死荫的幽谷。--选 我们常以为临到我们的患难是主忘记我们、不关心我们的凭据。哦,亲爱的朋友阿,这是魔鬼的诡计。当我们不信的恶心和基甸一样说:『耶和华若与我们同在,我们何至遭遇这一切事呢?』那时魔鬼就乘机前来欺骗我们说:『[[神]]已经忘记你了;神已经弃绝你了。』其实,你遭遇的患难,只能叫主更亲近你。患难并不是来隔离你和主的,乃是来使你更靠近主。 甚幺时候,纔是我们放弃自己,完全交托神的时候呢?乃是亲友都弃绝你,似乎神也弃绝你了的时候。 朋友阿,让我们来享受神乐意赐给我们的亮光和安慰,让我们所寻的,不是祂的恩赐,乃是祂自己;虽然祂有时把我们投入信心之夜,我们仍愿在苦闷的黑暗中努力前进。--选 爱的转变 O the Bitter Shame and Sorrow 我懊悔已往太卑鄙,抵挡主高抬自己, 我内心常向主怀疑,拒绝主恩爱情义; 还骄傲的对主说:「专爱己,郄不爱祢」, 我还骄傲的对主说:「专爱己,郄不爱祢」。 主慈悲实在太希奇;始终不将我丢弃, 使我见祂流血[[身体]],听祂为敌人祷祈; 于是我就对主说:「虽爱己,但也爱祢」, 于是我低声对主说:「虽爱己,但也爱祢」。 主又领我进入真理,将我愚心渐开启, 使我在祂慈爱怀里,时刻享受祂自己; 我谦卑的对主说:「少爱己,更多爱祢」, 我就谦卑的对主说:「少爱己,更多爱祢」。 主恩爱广大无可比,至终克服「我自己 」, 我愿全心向祂归依,随时表彰祂荣美; 靠恩,我愿对主说:「不爱己,专一爱祢」, 靠恩,我诚心对主说:「不爱己,专一爱祢」。 [[基督徒]]在日常的生活中,多数以自我及所爱的人和事为中心,一旦遇到自己无法解决的困境时,就向神呼求。 在神是没有「不可能」,但祂也希望我们能爱祂胜过地上的一切。 这首认罪悔改的诗是法国改革宗教会牧师莫诺德(Theodore Monod, 1836-1921)所作。 莫诺德在获得巴黎大学理学士及文学硕士后,改读法律。 嗣后,他又在英美两国修读神学,并被按立为牧师。 1864年,他返回法国任改革宗教会牧师,但他自己感觉是福音派的牧师,超越宗派的范围。 1874年7月,莫诺德在[[英国]]蒙邓普爵士(Lord Mount-Temple)家,主领献身聚会,他写了这首诗,送给主人。 后者很喜欢它,视为悔改者的箴言。 同年十月蒙邓普爵士在牛津举行一连串献身聚会时,就将它印在秩序单的底页上,众人咸认为这是一首个人灵修的好诗。莫诺德没有想到日后它会成一首圣诗。 每节的最后一句,表达了信徒灵程的进深。 诗的内容合[[逻辑]]而切实,意境完美而平衡。 由「专爱己,郄不爱祢」进到「虽爱己,但也爱祢」,再到「少爱己,更多爱祢」,最后「不爱己,专一爱祢」。 它表明了从自私的爱到完全奉献的过程,也是「祂必兴旺,我必衰微」的写照。 这首诗歌的曲谱,最早由范笙(Charles J. Vincent, 1852-1934)在1877年配曲。其后慕迪(Dwight L. Moody)和孙基(Ira D. Sankey, )在巴黎布道时,听到这首歌,深受感动。 布道团的男高音麦格翰(James McGranaham, 1840-1907, )另谱一曲调,即今日各诗集中常用之谱。 孙基祖籍苏格兰,出生于美国宾州一个虔诚的基督徒家庭。 他[[母亲]]有美妙的歌喉,时常唱圣诗使儿女安静下来。 高中毕业后,他在银行任职。 南北战争时,他应召入伍,在军中宗教聚会时领唱,颇得好评,退伍后任职于国税局。 1870年孙基赴印州印第安纳波里市,出席基督教青年会年会。 他被邀领唱,布道家慕迪(Dwight L. Moody)对他的音乐天份深为激赏,邀他加入布道团。 经过数月的祷告,孙基毅然辞职,与慕迪同工历时三十年之久,足迹遍欧美各地。 有人称他们为「福音圣工上的大卫与约拿单」。如果慕迪的信息像一把利刃,刺人心腑;则孙基的歌声似馨香的没药,抚慰创痛心灵。 他浑厚的男中音,抒情而感人。 孙基没有受过正统的[[音乐]]训练,但他能领二万多会众齐唱。 为使会众能了解歌词意义,他常先行朗诵,并主张应为唱诗祷告,如为讲道祷告一样。 他对圣诗的诠释,引人神往,令许多冥顽的心灵,感悟悔罪。 麦格翰出生美国宾州。当年宾州和俄亥俄州是福音诗歌的发祥地。麦格翰的祖先是苏格兰的爱尔兰人,他的父亲务农,麦格翰自幼有嘹喨的歌喉,因此父亲送他进音乐学校就读。 麦格翰在十九岁时,已是当地知名的音乐[[教师]],并组织了他第一个合唱团。 1861-62年间,他继续在音乐师范学校深造,随数字名师学习。 以后数年,他在纽约,宾州各地举办音乐会,又访名师不断进修。 有人向麦格翰建议,以他的禀赋,若再加以歌剧训练,势必名利双收;而他的挚友白利士(Philip Bliss)则不断的劝他,将他美妙的歌声为主使用。 在白利士遇难前一周,还写信劝他考虑此事。 白利士[[夫妇]]遇难后,麦格翰旋即赶去料理他们的后事。 在那出事地点,他首次和韦特相遇,而韦特直觉地感到,「这是白利士所拣选的继承人」。 他们在同返芝加哥途中,一起讨论,同心祷告。 最后麦格翰决定,终身以诗歌事奉神。 他是第一位组织完全是男声的唱诗班。 除了和韦特合作外,他也和孙基等人合编许多福音诗歌集。 他自己也写歌词,如「何等奇妙的救主」(O What a Savior)等。 1939年,纽约圣派屈克(St. Patrick)天主教堂的风琴师荣恩(Pietro A.Yon, 1886-1943)另为此诗配曲,曲名是「圣奥古司汀」(St. Augustine),因该诗内容宛如奥古司汀的心路历程。 ==参考文献== [[Category:910 音樂總論]]
返回「
何等痛悔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