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搜尋
檢視 乌嘴柳莺 的原始碼
←
乌嘴柳莺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808000" align= center|'''<big>乌嘴柳莺</big> ''' |- | [[File:乌嘴柳莺.jpg|缩略图|居中|'''乌嘴柳莺'''[http://www.birdnet.cn/data/attachment/forum/201605/27/143518x16yadalqa6ia7aa.jpg 原图链接][https://www.birdnet.cn/thread-1400173-1-1.html 原图链接]]] |- | align= light| 中文学名: 乌嘴柳莺</br> 拉丁学名:Phylloscopus magnirostris </br> 别 称:柳串儿、绿豆雀 </br> 界: 动物界 </br> 门:脊索动物门 </br> 亚 门:脊椎动物亚门 </br> 纲:鸟纲 </br> 亚 纲:今鸟亚纲</br> 目:雀形目 </br> 科:莺科 </br> 亚 科:莺亚科 </br> 属:柳莺属 </br> 种: 乌嘴柳莺 </br> 命名者及年代:Blyth, 1843 </br> 英文名称: Large-billed Willow Warbler </br> 保护级别: 无危(LC) IUCN标准</br> |} '''乌嘴柳莺'''<ref>[http://www.jiaosheng.net/article-1473-1.html 乌嘴柳莺(附图)],叫声网,2014-6-12 </ref>(学名:Phylloscopus magnirostris)为[[鹟科柳莺属]]的鸟类。分布于亚洲各地,包括中国大陆青海、甘肃、四川、云南、西藏、湖北等地。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印度。 == 形态特征 == 乌嘴柳莺[[雌雄两性羽色相似]]。上体概呈[[橄榄褐色]],头顶较暗[[沾灰]];眉纹[[黄白色]],长而宽阔,很明显,并具一条暗褐色贯眼纹;颊和耳羽褐和黄色相混杂;腰较淡而发亮,两翅暗褐色,外翈羽缘橄榄绿色,中覆羽和大覆羽先端黄色或皮黄色,具黄色或黄白色羽端,形成翅上两道翼斑,但中覆羽羽端黄白色常常不明显或缺失,通常在换羽后存在一段时间就消失了,因而常常只看到一道较明显的翅上翼斑;尾羽亦呈暗褐色,外翈羽缘绿色,外侧二对尾羽内翈具非常窄的白色羽缘。下体淡黄色或黄白色,胸和两胁沾橄榄灰色;腋羽和翼下覆羽黄色沾灰。 虹膜暗褐色或红褐色;嘴暗褐色或棕褐色,下嘴基部肉色或角黄色;跗蹠角褐色,爪铅褐色<ref>[http://dict.youdao.com/search?q=bk:乌嘴柳莺 乌嘴柳莺形态特征],有道搜索 </ref>。 == 相似鸟种的区别辨识 == 乌嘴柳莺与[[暗绿柳莺]]的区别在体型较大,嘴较大,眉纹较长,脸颊及下体多黄色; 乌嘴柳莺与[[极北柳莺]]的区别在嘴色深,上体绿色较重,翼斑绿色。最好以声音区分。 乌嘴柳莺与[[灰脚柳莺]]的区别在腿色较深,嘴较大,眉线、脸颊及下体多黄色<ref>[http://www.baiven.com/q/18/218/177984.html 相似鸟种的区别辨识],鸟类_百问中文,2016-07-23</ref>。 == 生活习性 == '''迁徙''':乌嘴柳莺在中国主要为夏候鸟,部分在西藏地区和云南终年留居为留鸟。每年[[4月中下旬]]迁到北部繁殖地,[[9月末10月初]]开始迁离繁殖地。 '''习性''':常[[单独或成对]]活动。性活泼,频繁地在树冠层枝叶间跳跃或飞来飞去,有时也见于在林下、溪边灌丛和岩石上活动和觅食。 '''叫声''':繁殖期间占域性甚强烈,雄鸟站在巢区树上鸣叫,鸣声较高而短,为双音节的pe-pe声,第二音节的音调高许多。有时发出上扬的yaw-wee-wee。鸣声为别致的清晰而响亮的五音节哨音tee-ti-tii-tu-tu,音调下降,最后音拖长<ref>[http://www.baiven.com/q/18/218/177984.html 乌嘴柳莺叫声],鸟类_百问中文,2016-07-23</ref>。 '''食性''':与其它柳莺一样,主要以各种[[昆虫]]及昆虫幼虫为食。 == 栖身环境 == 主要栖息于海拔2000-3500米的山地和高原的针叶林、针阔叶混交林、灌丛或落叶林中,以及峡谷两岸的杜鹃丛中。尤喜沿河流和山溪两岸的常绿针阔叶森林,也出没于林缘疏林灌丛和林间空地,通常不远离河谷和溪流等水域地带。 == 生长繁殖 == 乌嘴柳莺繁殖期[[6-8]]月。通常营巢于溪流岸边杂乱无章的倒木中,也有在山边岩坡和河岸上的洞穴中营巢,或将巢置于岩石和圆木中。巢呈球形或钟形,很粗糙,由草茎、枯叶、蕨类和地衣构成,内垫细草茎和毛。巢口开在侧边。每窝通常产[[4枚]]卵,有时产5枚或3枚。卵呈白色,光滑无斑点。卵的大小为16-20毫米×12.7-13.9毫米。 == 地理分布 == '''分布范围''':繁殖于喜马拉雅山脉、[[中国]]华南及华西以及缅甸东北部;越冬至印度。 '''分布状况''':罕见的季候鸟。繁殖于西藏南部及东南部喜马拉雅山脉、云南西北部、四川、青海东部、甘肃。于湖北、云南西部及东南部有过境记录<ref>[http://www.cnbird.org.cn/shouce/b994.htm 乌嘴柳莺地理分布],0994#</ref>。 == 种群现状 == 该物种分布范围广,不接近物种生存的脆弱濒危临界值标准(分布区域或波动范围小于20000平方公里,栖息地质量,种群规模,分布区域碎片化),种群数量趋势稳定,因此被评价为[[无生存危机]]的物种。 == 保护级别 ==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 2017年 ver 3.1——无危(LC)。 该物种已被列入中国国家林业局2000年8月1日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ref>[http://www.forestry.gov.cn/main/3954/content-959027.html 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党政机关,2017-03-15</ref>。 == 参考资料 == [[Category:380 動物學總論]] [[Category:388 半索動物門;脊索動物門]]
返回「
乌嘴柳莺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