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搜尋
檢視 中国微生物学会 的原始碼
←
中国微生物学会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center><img src=https://p2.itc.cn/images01/20210410/421807cbd1684e4ba4a1d60b6b7d33d3.jpeg width="300"></center> <small>[https://www.sohu.com/a/460015262_120766993 来自 搜狐网 的图片]</small> |} '''中国微生物学会'''(Chinese Society for Microbiology,CSM)是由全国[[微生物学]]科技工作者和单位自愿组成、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依法登记的全国性、学术性、公益性法人社会团体,是非营利性的[[社会组织]]<ref>[https://www.sohu.com/a/302508989_120041255 社会组织政策解读(一):如何认识民办非企业单位的“非营利性”],搜狐,2019-03-20</ref>,成立于1952年12月18日。 据2019年1月中国微生物学会官网显示,学会有会员近1.6万人,有22个[[专业]]委员会和6个工作委员会。 ==组织体系== ===机构设置=== 代表大会 学会最高权力机构是全国会员[[代表]]大会。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每届5年,因[[特殊]]情况需提前或延期换届的,须由理事会表决通过,报业务主管单位审查,并经社团登记管理机关批准。延期换届最长不超过1年。 全国会员代表大会的职权是: 一、制定和修改[[章程]]; 二、选举和罢免理事; 三、审议[[理事会]]<ref>[https://www.docin.com/p-2655561197.html 理事会及各岗位职责],豆丁网,2021-05-06</ref>的工作报告和财务报告; 四、制定和修改会费标准; 五、决定终止事宜; 六、决定其他重大事宜。 ===执行机构=== 理事会是全国会员代表大会的执行机构,在全国会员[[代表]]大会闭幕期间领导学会开展日常工作,对全国会员代表大会负责。理事会会议每年至少举行一次,须有三分之二以上的理事出席方能召开,情况特殊的,可采取通讯形式召开。理事会的职责是: 一、执行全国会员[[代表]]大会决议; 二、选举和罢免理事长、副理事长、秘书长、常务[[理事]]; 三、筹备召开全国会员代表大会; 四、向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报告]]工作和财务状况; 五、决定会员的吸收和除名; 六、决定办事机构、分支机构、[[代表]]机构和实体机构的设立、变更和注销; 七、决定副秘书长、各机构主要负责人的聘任; 八、[[领导]]学会各机构开展工作; 九、制定内部管理制度; 十、决定[[奖励]]和表彰事宜; 十一、决定其他重大事项。 ===分支机构=== 据2019年1月中国微生物学会官网显示,学会有22个[[专业]]委员会和6个工作委员会。 ==建设成就== ===活动交流=== 中国微生物学会每年的学术年会是学会第八届[[理事会]]倡导坚持下来并打造成为精品项目。 中国微生物学会除定期召开中国-日本双边国际学术[[会议]]外,同时还加强与欧美微生物学界的联系和交往。2007年8月美国微生物学会首次派代表团出席了在新疆乌鲁木齐召开的2007年中国微生物学会学术年会。 2002年,国际微生物学会联合会(IUMS)副主席Luciano Polonelli[[教授]]及夫人等一行7人,应中国微生物学会的邀请访问了北京、上海两地。 2006年6月,IUMS主席Karl Heinz Schleifer教授接受中国微生物学会邀请,访问了北京、[[上海]]。 2008年,国际微生物学会联合会主席Daniel Sordelli教授和IUMS候任主席Geoffrey L.Smith教授参加[[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50周年所庆活动后,于12月5日访问了中国微生物学会。 ===荣誉表彰=== 2003年,学会被中国科协评为“第四届中国科协国内学术交流先进学会”。 2005年,学会被中国科协评为“第五届中国科协国内学术交流先进学会”。 2007年,学会被评为中国科协“[[学术]]交流先进奖”和“会员工作先进奖”学会。 ==报刊资源== ===学术期刊=== 中国微生物学会主办的[[学术期刊]]有:《微生物学报》、《生物工程学报》、《病毒学报》、《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中国病毒学》、《微生物学通报》、《微生物学杂志》。 《微生物学报》是中国微生物学领域综合性学报级期刊和中国自然科学核心期刊,是中国最早被医学文献数据库“MEDLARS”作为医学主题词标引的五个中文期刊之一,报道内容包括普通微生物学,工业、农业、[[医学]]、兽医微生物学,[[病毒学]],免疫学以及与微生物学有关的生物工程等等方面的研究成果。。 《生物工程学报》是由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和中国微生物学会主办的的综合性学术期刊,主要报道动物、[[植物]]、微生物以及医学等生物工程相关领域的新发展、新成果和新技术。 《病毒学报》是病毒学专业学术刊物,创刊于1985年,主要刊登具有创新性研究的论着、简报及具有评述观点的中国国内外热点研究的综述稿件等。该刊为中国精品科技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北京大学]]基础医学核心期刊(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武汉大学RCCSE(中国科学评价研究中心),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核心来源期刊,被CA、BA、CBST、MEDLINE(PubMed)、SCOPUS数据库以及世界卫生组织西太平洋地区医学索引(WPRIM)等文摘和数据库收录。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系国家级刊物,刊登由病毒、细菌、螺旋体、寄生虫等引起的人兽共患病,病原学、流行病学与防治研究的论文,被美国《化学文摘》、《俄罗斯文摘》、英国《动物学记录》、[[美国]]《剑桥科学文摘社网站》、[[英国]]《国际农业与生命科学研究中心》等多种国际检索组织收录。 《中国病毒学(英文版)》(VirologicaSinica)创刊于1986年,2007年改为全英文出版。该刊长期被PubMed/medline、Scopus、BIOSISPreviews(生物学文摘)、CA(化学文摘)和中国生物学文摘、医学文摘、农业学文摘等20余种文摘及检索刊物收录;为国家科技部信息所“万方数据(ChinaInfo)系统”、清华大学“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和“中国期刊网”的期刊源;是CSCD([[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中国生物学和医学期刊的核心期刊。该刊设有微型述评、综述与专论、研究报告或简报、技术与方法、学术争鸣等栏目,研究报告内分医学病毒、动物病毒、植物病毒、原核生物病毒等。 《微生物学通报》创刊于1974年,是以微生物学应用基础研究及技术创新、应用为主的综合性学术期刊,为中国生物科学类核心期刊。该刊刊登内容包括:基础微生物学研究;农业微生物学研究;工业微生物学研究;医学微生物学研究;[[食品]]微生物学研究;环境微生物学研究;微生物功能基因组研究;微生物蛋白组学研究;微生物模式菌株研究;微生物工程与药物研究;微生物技术[[成果]]产业化及微生物教学研究改革等。 《微生物学杂志》主要栏目有“大家专版”、“研究报告”、“专题论述”、“技术与方法”、“专题译述”、“论文摘要”、“产品推广”、“技术讲座”、“成果与产品信息”及“会议简讯”等。该刊为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生物学核心期刊、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统计源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统计源期刊、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上网期刊、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等收录期刊,被《[[化学文摘]]》(CA)、《英联邦农业文摘》(CAB)、《中国生物学文摘》等检索刊物摘引和收录。 ==人才培养== ===科普活动=== 学会主要的科普工作和成绩如下: (一)微生物科学知识的普及 年,中国微生物学会与地方微生物学会和有关专业委员会配合,组织了支边科技讲学团赴陕西、甘肃、[[青海]]、内蒙、[[新疆]]、海南、宁夏等地区进行有关“炭疽病”、“不明热”考察,并进行细菌系统分类学、免疫学和病毒学的基本理论及新技术、新方法的讲。 年,学会发起并参加了由中国科协[[青少年]]部组织开展的“生物百项”活动,派专家参加了第1至第6届活动的指导与评奖活动,普及微生物学基础知识和实际操作。 1999年,中国微生物学会组织了街头科普活动。 2001年5月,学会参加了在[[北京中山公园]]举行的“首届全国科技活动周”。 2002年5月,学会参加了在北京玉渊潭公园举办的“2002年全国科技活动周”大型科普活动。参展的主题为“生物恐怖及我们的防御准备”,制作并展出了大幅展板,并发放“新世纪微生物学展望”、“生物武器及我们的防御准备”等宣传[[资料]]。 2005年5月,学会参加了在北京海淀公园展览馆举办的“2005年全国[[科技]]活动周”大型科普活动,活动的展区划分在“健康生活与公共卫生”展区,内容主要是食品安全、普通微生物等。 (二)应急科普工作 2003年3月中旬开始,针对SARS病原传染性强、疾病有不断蔓延趋势而[[社会]]各界仍缺乏足够的防护知识的状况下,中国微生物学会病毒学专业委员会立即与中央电视台的“大众健康”栏目接洽,提出了应及早在央视明确开办“防治非典”专题节目的建议。 2008年5·12[[汶川大地震]]后,中国微生物学会病毒学专业委员会许多委员参与了抗震救灾活动。 (三)微生物最新应用成果的传播 2006年,中国微生物学会农业微生物学专业委员会分别接受《科技日报》、《[[经济日报]]》、《农民日报》和中央电视7台有关微生物肥料的专题采访,对正确认识和使用微生物肥料起到了科普宣传效果。 2007年9月21-22日,中国微生物学会主办的第五次全国农药残留微生物降解技术培训班在河北沧州举行,来自江苏、[[福建]]、江西、浙江、四川以及河北等省的100多位农药残留微生物降解技术应用基地负责人、[[农业]]科技管理和农技推广人员以及热心于发展绿色无公害农业和农产品出口创汇的企业家代表参加了该次培训活动,活动形式及活动内容得到了参加活动者的认可。该活动被列为中国科协2007年主题科普活动之一。 2011年12月。中国微生物学会酶工程专业委员会与[[北京电视台]]科教频道(BTV-3)“健康大智慧”栏目合作,完成了科普节目“酶与健康”的录制。 中国微生物学会酶工程专业委员会主任、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金城研究员作为特邀嘉宾,做客北京电视台科教频道,从“认识酶”、“酶与消化”、“酶与癌症”、“酶与常见病”、“酶与抗衰老”、“生活中的酶”和“与酶共生”几个方面介绍了酶与[[生活]]、[[健康]]的关系。该节目共7集,曾于2011年12月12日开始,在BTV-3健康大智慧栏目每天播出一集(17:20-18:05),连续播出7天。 ==参考文献== [[Category: 社會組織類]]
返回「
中国微生物学会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