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搜尋
檢視 不可以肉眼断事 的原始碼
←
不可以肉眼断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class="wikitable" style="float:right; margin: -10px 0px 10px 20px; text-align:left" |<center>'''不可以肉眼断事 '''<br><img src=" https://image.16pic.com/00/13/67/16pic_1367841_s.jpg?imageView2/0/format/png" width="280"></center><small>[https://www.16pic.com/sucai/tupian_%E8%A7%82%E9%9F%B3%E4%BD%9B%E5%83%8F_0-0-0-0-0-0-0-0-0_120.html 圖片來自六图网]</small> |} '''不可以肉眼断事''',老和尚出定后,又喜又叹。喜的是,小孩这么快就完结恶报,叹的是,世人的眼光短浅,以肉眼断事,不能坚信因果报应不爽 == 原文 == 从前有位老和尚,有意要重新修建佛庙,于是特地到一处较有钱的乡镇化缘。化了数天,竟无人肯发心捐助。后来,有一个癞痢头的卖烧饼孤儿,看不过去,就把往常卖饼积蓄来的钱全部都施给老和尚,因而感动了许多人,也都慷慨解囊。因此,老和尚方能顺利的募足所需之款。 不料,这件事过了不久,这位卖烧饼的小孩,忽得眼疾而双目失明,再不久又落进便坑里淹死了。此事一传开,人云纷纷,“善事、功德不能做”、“善恶根本没有报应”等等言论不断流传。 此刻老和尚正端坐寺内,入定中忽见卖烧饼的小孩,隐隐而至,跪了下来。“老师父!我已经死了。求师父作主,把我的尸体捞起来埋了。” 老和尚难过的说道:“孩子!你对自己的死,感到悲伤吗?” “不,我才不会呢!因为冥王已经派人告诉我事情的真相了。我过去作了不少的罪恶,被判了多世的牛马及肢体不全的人;今生是癞痢头,来生是瞎子,最后一生则是跛子跌进粪坑而死。但我因前不久能发心布施,就将此三世的罪业归于一生,以便受完此报。以后,我再也不受恶报了;并希望师父大发慈悲,将此段因缘告知大众,解除他们心中迷惑,否则我亦不安。” 老和尚破颜而笑道:“嗯!经过累世的折磨和苦难,你终于有点省悟了。你托付的事,我会做的,也祝你来世修行证果。”小孩流泪说道:“感谢老师父,我要往冥府报到去了,就此拜别。” 老和尚出定后,又喜又叹。喜的是,小孩这么快就完结恶报,叹的是,世人的眼光短浅,以肉眼断事,不能坚信因果报应不爽。<ref>[https://www.zhongfox.com/fo/detail_18466.html 不可以肉眼断事]</ref> == 佛教信仰 == 信仰佛教的好处,有些虽然信仰他教亦能获得,但毕竟佛教要高超、殊胜多了。 佛教详尽地剖析宇宙人生的问题,目的在使人对人生能获得正确的认识。 一般人对人生的看法,不外乎[[悲观]]与[[乐观]]两种。 而佛教的人生观,严格说来,是既不属于悲观,也不属于乐观的,我们可以勉强称它做:‘中观’。 什么叫‘中观’呢?就是既不哭哭啼啼地悲叹人生,也不浑浑噩噩地虚掷生命,它能用智慧的眼光,扫除一切人生的疑惧、苦闷和误解,而正确地认识人生的真象,把握人生的方向。 佛教又认为众生是一体的,休戚与共的,小我生活于大我之中。因此要牺牲小我,完成大我,不但不能自私自利,反而要有慈悲助人的精神。 佛教反对命运操纵在他人或神的手中,自己做的自己承当,因此人人要克苦耐劳,努力奋斗,为了明日,必须献出今天,没有辛勤的耕耘,哪会有丰硕的收获呢? 佛教的戒律,对人的行为并不是死的束缚,而是活的鼓舞,在消极方面可以止恶防罪,在积极方面能够鼓励救人济世。举‘不杀生’为例,它的真正精神与目的,不在自己的不杀,而是要去劝人戒杀,一个立志学菩萨道的人,自己杀生固是破戒,就是见死不救也是犯戒。其他戒律也莫不如此,不但自己不能‘偷盗’、‘说谎’,更要劝人不要偷盗、说谎,苦口婆心的,不厌其烦的劝人改邪归正。 严守五戒是做人的根本,违犯五戒在社会上就不能立足,同时为国法所不容,最后只有身系囹圄,饱尝铁窗滋味。而佛教更认为要想做‘人’就非守五戒不可,违反五戒,下世就不能再得人身,而将堕入地狱、畜生、饿鬼等三恶道了。(这三类众生的报应都是痛苦不堪的,因此称为恶道。)我们且不管下世如何,看看目前就够了,人能不杀生,社会上就没有杀人命案;能不偷盗,就没有小偷、强盗;能不邪淫,就不会有男偷女娼,破坏家庭伦理的事;能不妄语也就不会有欺、诈、骗等事;能不饮酒,则身心愉快,头脑清晰,不会因一时糊涂而闯祸。(酒有害身体,早经医学一再证明。)如此,这个社会不是宁静、安乐的社会吗?因此我说佛教有净化社会人心的功用。 佛从不生气,或处罚弟子,在佛教经典中,绝对找不到佛发怒而用洪水、瘟疫来处罚人类的。 佛对弟子一直和颜悦色,谆谆教诲,他真的是‘[[有教无类]]’——不论老、少、贫、富、贵、贱,同时包括宇宙间每一类众生在内。 佛最懂得因材施教,能把握不同的时机,对不同资质的众生说最好的道理。<ref>[http://blog.sina.com.cn/s/blog_743281fa0102yc7l.html 信仰佛教的好处]</ref> == 参考来源 == {{reflist}} [[Category:229 佛教传记]]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不可以肉眼断事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