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搜尋
檢視 一挥而就(汉语成语) 的原始碼
←
一挥而就(汉语成语)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class="wikitable" style="float:right; margin: -10px 0px 10px 20px; text-align:left" |<center>'''汉语成语'''<br><img src="https://img.diyju.com/zi/chengyu/13/8t935.jpg" width="250"></center><small>[https://www.diyju.com/chengyu/8t935.html 圖片來自 聚巧网]</small> |} === 一挥而就[yī huī ér jiù] === '''一挥而就(拼音:yī huī ér jiù)'''是一则来源于文人作品的成语,该成语最早见于宋代文莹《玉壶清话》。“一挥而就”原义是一挥笔就能成功(就:完成)。指才思敏捷,写字、作文或画画速度很快;多含褒义。该成语在句中一般作谓语、定语。也说“一挥而成”。 == 基本信息 == * 中文名:一挥而就 * 外文名:finish a piece of writing or painting in a while * :write out without the slightest hesitation * 拼 音:yī huī ér jiù * 注音字母:ㄧ ㄏㄨㄟ ㄦˊ ㄐㄧㄨˋ * 来源出处:《玉壶清话》 == 成语出处 == 最早出处:艾颇为异,时亦讽诵。果会李愚知举,试《铸鼎象物赋》,事在卷中,一挥而就。(宋·文莹《玉壶清话》) === 衍生典故 === * 东坡一挥而就;不日传部下;纸为之贵。(宋·朱弁《曲洧旧闻》) * 天祥以法天不息为对,其余万言,不为稿,一挥而成。(元·脱脱等《宋史·文天祥传》) == 成语故事 == 文天祥青少年时就颇具才华,他在二十岁时参加进士考试,显示出过人的文学才能,因此被任会试主考官正应麟发现并向当时的皇帝宋理宗推荐文天祥。正应麟评论文天祥的文章时说:“此人肝胆如铁石,文章如龟鉴。”意思是意志坚强如钢铁和石头,文章简直如同经典著作。文天祥这份殿试考卷一万多字,是不加思索地一挥而就。 在宋理宗统治时期,文天祥来到都城临安,参加进士考试,想获得报效祖国的机会。当时,考试在集英殿进行,主持者就是皇帝。当时的题目是“法天不息”,主考官要求根据这个题目谈一些政治见解。 “法天不息”,是说人的行为要遵循“天道”,不能中途停止。 在考场上,文天祥没有冥思苦想,甚至没有打草稿,而是提笔就写,一口气写了一篇文章,文章很长,竟然有一万多字。在文章中,针对时弊作了全面中肯的针砭,并提出了一系列改进的方法。令人读后耳目一新,有拨云见日的感受。文天祥的文章写得如此之好,又如此之快,一方面是文思敏捷,更重要的是他平日读书之外,留心天下大事,关注民间疾苦。宋理宗读罢文天祥的文章,非常高兴,说道:“此人真是我宋朝的祥瑞呀!”于是钦点文天祥为新科状元。 文天祥中状元以后,被派到江西当地方官。后来元军逼近首都临安,文天祥把家产全部卖掉,充作军饷,并亲自率领部队赶到临安,准备与元军作战。文天祥到了临安,立即被任命为右丞相,并作为南宋使臣赴元营谈判。 文天祥到了元营,怒斥元军首领[[背信弃义]],元军首领理屈词穷,[[恼羞成怒]],强行将文天祥扣押。文天祥[[千方百计]]从元营脱身,一路[[饱经艰险]],到达江西,集合南宋官军,奋起抵抗元兵。他转战广东,福建,几次给敌军以[[沉重打击]],最终因[[敌众我寡]],不幸兵败被俘。文天祥终因[[宁死不降]]被元兵杀害,以他自身的壮举谱写了又一首“正气歌”。 == '''成语寓意''' == '''“一挥而就”形容[[才思敏捷]],挥笔成章。文天祥写此文[[看似轻松]],实则是多年苦读的结果。任何一个人即便有[[超人的禀赋]],若没有[[十年寒窗]]的[[苦心积累]],要想[[一鸣惊人]],一挥而就也是不可能的。相信每个人无论是写[[文章、绘画]]还是工作都渴望能够做到一挥而就,但是这是以[[勤奋努力]]为基础,是时间[[积累磨炼]]的结果。一挥而就固然让人[[羡慕]],不过一挥而就背后[[努力]]的[[精神]]更值得学习。''' == 成语用法 == 成文用法:“一挥而就”指才思敏捷,写字、作文或画画速度很快;多含褒义。该成语在句中一般作谓语、定语。也说“一挥而成”。 <ref>[https://baike.baidu.com/item/%E4%B8%80%E6%8C%A5%E8%80%8C%E5%B0%B1/1432949?fr=ge_ala 一挥而就(汉语成语)的详情介绍]</ref> == '''运用示例''' == *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七十一回:“度尚令邯郸淳作文镌碑以记其事。时邯郸淳年方十三岁,文不加点,一挥而就,立石墓侧,时人奇之。” * 明·冯梦龙《警世通言·俞仲举题诗遇上皇》:“俞良领旨,左右便取过文房四宝,放在俞良面前。俞良一挥而就,做了一只词。” *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三七回》:“黛玉道:‘你们都有了。’说著,提笔一挥而就,掷与众。” * 现代·老舍《福星集》:“我们必须更加严肃,不要以为第一篇既已成功,第二篇就可以一挥而就,于是对约稿者有求必应,来者不拒,不,不应该这样。” * 现代·茅盾《鼓吹集》:“不要以为几千字的短篇可以用“即兴式”的方法一挥而就。当然,动笔以后,最好能一气呵成,然后再改;但是构思阶段千万不能‘即兴式’。” == '''成语辨析''' == === 一挥而就—一气呵成 === 两者都有“不停歇地迅速完成”的意思,常用于写作、绘画。不同在于:“一挥而就”的“挥”专指“挥笔”,仅用于写字、作文、画画,还可以用于写个别字;“一气呵成”的使用范围较广,除了写作、画画,还可以用于其他工作,并可比喻文章写得气势畅达、首尾贯通,但不能用于写个别字。“一挥而就”多含褒义,只在表示动笔草率时含贬义;“一气呵成”是褒义的。 === 一挥而就—一蹴而就 === 两者都有很容易就完成了的意思,区别在于:一是含义上有区别。“一挥而就”适用于一动笔就能成功地书写、作画、成文等,多形容熟练敏捷,运笔如飞,有时也形容草率从事;“一蹴而就”多形容求之过急。二是用法不同。“一挥而就”多用于肯定句中,“一蹴而就”多用于否定句中;“一挥而就”是直陈性的,“一蹴而就”是比喻性的。 == '''一挥而就的例句:'''== 1、他文思敏捷,写文章往往是一挥而就。 2、好的文学家要有下笔千言,一挥而就,语气轻重,丝丝入扣的本事。 3、妈妈一写文章一挥而就,我看了自愧不如。 4、他沉思片刻,一挥而就,一只栩栩如生的虾便跃然纸上。 5、她不假思索,提起笔来一挥而就。 6、那首诗是苏轼一挥而就写成的。 7、只见他握笔在手,文武双全,一篇题词一挥而就。 8、这篇散文,我当时是一气呵成,一挥而就。 9、只看大师拿起笔,一挥而就,春联就写好了。 10、成功的论文无法一挥而就。 11、他用笔坦然利落,一挥而就,从而显现出了道家文化的博大精深。 12、我给本地的报纸写文章只用半小时就可一挥而就。 <ref>[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63099029138067712&wfr=spider&for=pc 一挥而就的例句与接龙]大家谈</ref> == '''一挥而就的成语接龙:''' == 一挥而就 > 就虚避实 > 实繁有徒 > 徒劳往返 ==参考文献== [[Category:851 中国诗]] [[Category:820 中国文学总论]] [[Category:821 中国诗论]]
返回「
一挥而就(汉语成语)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