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搜尋
檢視 《寓言》福克納 的原始碼
←
《寓言》福克納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FF2400" align= center| '''<big>《寓言》福克納</big>''' |- |<center><img src=https://is3-ssl.mzstatic.com/image/thumb/Publication124/v4/d4/fe/be/d4febe6c-1b0a-632e-4541-49158c08dc75/9787540782894.jpg/536x0w.webp =j4Oz-Lgt/300 width="300"></center> <small>[https://books.apple.com/us/book/%E5%AF%93%E8%A8%80/id1550246430 圖片來源]</small> |- |- | align= light| |} '''《寓言》福克納''' 《寓言》(英語:A Fable)是[[威廉·福克納]]於1954年寫的一部反戰小說,是福克納晚年的一部重要長篇小說,它的主題是反對帝國主義戰爭。書中的主人公為了爭取和平而被殺害,但又像[[基督]]那樣“復活”,他的精神仍在指引人們前進。 《寓言》顛覆了福克納以往的“約克納帕塔法世系”。獲[[美國]]國家圖書獎、[[普利策獎]]小說獎的同時,也引起了巨大的爭議。 ==作者簡介== [[威廉·福克納]](William Faulkner 1897年9月25日-1962年7月6日),美國文學史上最具影響力的作家之一, 意識流文學 在美國的代表人物,1949年 [[諾貝爾文學獎]] 得主,獲獎原因為「因為他對當代[[美國]]小說做出了強有力的和藝術上無與倫比的貢獻」。 1949年,“因爲他對當代美國小說所做的強有力的和藝術上無與倫比的貢獻”,被授予諾貝爾文學獎,在西方文壇上被看作“現代的經典作家”。他的重要作品有《喧譁與騷動》(1929)、《我彌留之際》(1930)、《八月之光》(1932)、《斯諾普斯三部曲》(1940-1959)等。<ref>[http://www.gerenjianli.com/Mingren/01/7md5cmg7irm3l31.html 個人簡歷網 - 威廉·福克納]</ref> 1962年7月6日,逝世。<ref>[http://freewechat.com/a/MjM5MjgxMzgzNw==/2653851057/2 自由微信 - 莫言:說說福克納老頭]</ref> ==內容== 故事發生在一戰後期1918年的[[凡爾登]],時間跨度為一個星期。法軍一個團發動兵變,公然違抗進攻德軍的命令,同一時間,德軍士兵也停止了進攻,喧囂了四年的戰場暫時歸於平靜。法、英、美三國聯軍統帥大為震驚,他們容不得這種平靜,下令將該團3000名士兵押往盟軍總部所在地,判處他們死刑…… 法軍的一個班長鼓動全團的士兵抗命了停止對德軍的攻擊,然而其中一名士兵被收買,導致班長舉起追隨者被捕。班長在百般引誘之下仍不改初衷,最終在耶穌受難日那天被處決,可是次日,他的屍體不翼而飛。部隊把一具別人的屍體埋在他的墓中,墓地上不斷有人來悼念。<ref>[http://item.jd.com/12376838.html#none 京東圖書 - 《寓言》(威廉.福克納)【摘要書評試讀】]</ref> 誠如福克納所說:“如果耶穌在1914—1915年再度降臨的話,他就會再一次被釘死在十字架上。”福克納借耶穌受難的故事,表達了自己對人性與戰爭的深沉思考。 ==評論== 半個多世紀了,評論界爭論不休,眾說紛紜。時至今日,汗牛充棟的研究資料表明: 1. 這是福克納晚年的偉大作品,是他踐行諾獎感言“從人類的精神原材料中創造的一些前所未有的東西”,是他自己的“戰爭與和平”。 2. 這是一部超越當時時代意識和精神境界的作品,與《尤利西斯》一樣,經過時光的磨礪才展露光華,眼人眼目。 3. 這還是一部“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內涵無限深遠的思想巨著,無數文學經典闡釋不休的戰爭與和平、生與死、短暫與永恆、平凡與偉大、人性與神性、自由與桎梏、精神與肉體等等主題,均有頗具深度、廣度和烈度的體現。<ref>[https://www.amazon.cn/dp/B0774M1V4S 亞馬遜 - 寓言·天下大師·福克納作品Kindle電子書]</ref> ==參考資料== [[Category:752 美國]] [[Category:812 文藝創作及批評]]
返回「
《寓言》福克納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