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搜尋
檢視 “任港”散记(汪河) 的原始碼
←
“任港”散记(汪河)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class="wikitable" style="float:right; margin: -10px 0px 10px 20px; text-align:left" |<center>'''“任港”散记'''<br><img src="https://images.pexels.com/photos/13739189/pexels-photo-13739189.jpeg?auto=compress&cs=tinysrgb&w=1600&lazy=load" width="280"></center><small>[https://www.pexels.com/zh-cn/ 圖片來自免费素材图片网]</small> |} '''《“任港”散记》'''是[[中国]]当代作家汪河写的散文。 ==作品欣赏== ===“任港”散记=== “你的一封情书看了使我脸红心儿跳,你的热情坦白叫我不知怎么好......” 20 世纪80年代,台湾作家林煌坤作词的《一封情书》,被邓丽君唱红全球华人圈。 当时我在医学院[[学习]],时值改革开放初,大家还不敢公然收听港台广播节目。还好,晚十点半有一个30 分钟音乐节目,我和室友第一次听到邓丽君唱这首歌。 自此后40 年,我对这首歌的热爱程度有增无减。 今天早晨,又一次听到这首歌,不由得想到写一篇有关情书的[[故事]]。 一 儿时,我暑假在老家小住。家里个柜子,是奶奶带来的嫁妆。它由北山杂木制作,因为[[年代]]久远,根本分辨不出原色。 我从来不关心它的色泽,我关心的是奶奶锁在柜子里的吃食:亲戚家来人带来的挂面和点心、白糖红糖,都要原封包好,锁放在木柜里,以备走亲访友再次使用。柜门被一把老式铁锁把守,钥匙挂在奶奶裤腰带上,形影不离。 俗话说,“不怕贼偷,就怕贼惦记着。”我对那柜子里的东西向往之心从来没有消停过,有机会就拿铁丝或棒状物戳捣铁锁的屁眼,不久即掌握开锁诀窍,最后熟练到用一支筷子即可打开。我趁奶奶去磨坊或碾屋加工粮食不在家之际打开柜子,手指戳破粗糙的包装草纸掏出一块点心,或者抠出一疙瘩红糖塞进嘴里,随手锁上柜锁。 打开奶奶的柜子偷嘴吃,还有一个意想不到的收获,让我日后受益匪浅。 柜子里面有一叠书信。我嘴里含着红糖,打开书信浏览,是二姑夫寄给二姑的情书。 姑父焦作矿院毕业,被分配到贵州六枝地区一个矿区工作,和二姑结婚后的头两年,两人分居两地,靠鸿雁传书。二姑极为看重这些书信,拿回来让奶奶代为保管。 奶奶不识字,二姑把情书让她保管,可谓安全保险。不想百密一疏,被我意外[[发现]]偷看。 姑父大学毕业,文学基础深厚,遣词造句严谨贴切。那年代私人信件被查是常事,姑父也不敢在书信里有直白的的情感流露。所以用词甚为谨慎。信中看似说的是身边琐事,柴米油盐,却能把远隔万水千山的[[思念]]之情和两地分居的相思之苦,用神来之笔,描述得淋漓尽致。 姑父字迹端正,一笔不苟,让我这个卑鄙的偷窥者看起来丝毫不觉困难。虽然偷看时鬼鬼祟祟,又匆匆忙忙,但是姑父信中的优美词语倒是学习不少,并熟记在心,以后居然派上用场。十年后我追求现在老婆时,尚属于一枚情窦初开青涩果,有贼心没贼胆,说话和行事远不像现在这样厚颜无耻和肆无忌惮。那年代又没有个手机网络微信等手段用来表达对她的爱慕之心。内心的想法,不便直言告白,写情书,就成为泡她的主要手段。当年姑父信里的词语,我熟记在心,或原文照搬,或略加修改尽情发挥,信手拈来,下笔有神。两千多字的情书,一挥而就,每周一篇,绝无雷同。 结果自不待言,现在家中那位成天对着我唠唠叨叨的黄脸婆和一双儿女,还有对我发号施令的小学生外孙女,幼儿园的小孙女,便是[[结果]]。 2003年初我去省城开会,适逢二姑来省城三姑家小住,我过去探望。家宴微醉间,我把二姑的罗曼史旧事重提,背诵一段信中内容。表弟妹们听得掩嘴嬉笑,二姑老脸泛红。分手时,二姑叫我过去有话说。我走她身边俯首倾耳听,不料二姑伸手就是一个“戳脖子”打来,我避之不及,结结实实地挨了一下。 二姑笑着说:“你这个大坏蛋,想不到还干过这等坏事呢!”然后对表弟妹们埋怨奶奶:“你们外婆那个老糊涂,害我至今受他这个坏家伙的羞辱。” 二姑看似嗔怪,内心不无得意。早年的真情,已被[[岁月]]淹没,此时被我翻出来,再现当年的温馨。二姑心中的幸福甜蜜,无以复加。 呵呵! 我讲这些往事,是想说明,初学写情书,最好有模版。 二 “文革”期间,我在卫校读书。 人说同龄男孩比女孩懂事早,这个观点我同意,至少我是。那时候十七八岁,玩心很大,对于男女之情的[[感情]],朦朦胧胧。现在回想起来,有几位女孩子“学雷锋”给我洗衣服刷鞋子,放假回来给我带零食。毕业的[[时候]],我还收到其中一位女孩子的信,[[意思]]是愿意跟我保持联系。就在我犹豫着是否接受时,发生了一个“情书事件”。 有位男同学,人很聪明,文采斐然,字也写得很好。他看中一位女生,毕业前几天给女生写了一封情书。用四页信纸,洋洋洒洒,尽述爱慕之心和结交之意。那位女生却将此信交给家长。女生爸爸把这封信转给校长说,看你教的什么学生! 校长把情书还给男同学,在大会上不点名批评。 天下没有不通风的墙,这封情书和它的作者大白于天下。 以现在的眼光看,男同学所作所为无可厚非。女生第一次收到情书,慌乱间求助于父母也是正常。 女生老爸反应过度,校方处理此事方法简单又不注意保护个人隐私。时值“文革”,视男女感情如洪水猛兽。当时处理,也算是中规中矩。 看似男生是受害者,其实最终受害者是那位女生。女生是一位漂亮文静的姑娘,工作后许多仰慕者惮慑其父母,不敢追求,也让众多提亲者三思而行。她大龄远嫁一位军人离开家乡,最后结局倒也幸福美满。 现在回想,如果男生和那位女生有过朦胧的感情,或有过暗示,情书写得委婉一点,也不会搞到当年那种地步。 我写这段往事,是想告诉大家,写情书和送情书的技巧性,得把握火候。 三 40 年前,我有第二次[[学习]]机会。此时我已经结婚,有一个可爱的女儿。在医学院学习期间,繁重的学习任务,仍然割不断我对妻女的无尽思念。给家人写信,就成为主要的排遣手段。 此时的书信,已经是情书的最高阶段。 当年在医学院给家里的部分书信 这个时候我终于[[明白]],当年姑父写给二姑情书的真正含义。它的涵盖面广泛,绝非男女之间情爱的告白。 有意思的是我在病房实习期间,被许多未婚医生和小护士视为写情书高手,不断有人请教。我也以高手自居,好为人师,甚至代为刀笔。 有天,系主任姜国成教授交给我一项任务:带几位实习学生打扫门诊储藏室。储藏室原属外科党支部,移交姜教授作为口腔系办公室。我从里面清理出一批“文革”遗物。有一箱子没收的个人书信,除了有疑似有“反动言论”外,其他都属于情书之类,有些信件涉及我的几位老师。以王X宗和刘X杰教授居多。我粗略看一下,顿觉汗颜。老师就是老师,写情书水平远在我之上。平时我跟年轻医生小护士夸夸其谈写情书经验,刘教授一旁含笑听。窃以为是赞许,岂不知是笑我班门弄斧。 我写这段往事,是想告诉大家,写情书人人都会。对所爱的人,用文字表达自己的思想。只要是真实,就能打动对方的心。 当然,花言巧语,也可以收到同样效果 —— 骑白马的不一定是王子,也可能是唐僧,甚至可能是盗马贼人。 四 现在的人都不写情书了。 有天我带人去科里看病,遇见几位同事,他们说起新来年轻人的婚姻问题。说现在年轻人不会谈恋爱。 我说:不会谈,就写嘛,写情书呀! 大家一片哄笑:主任,啥年代了,你还拿陈年旧货说事! 我不解:不写情书怎么表达情感呢? 大家说,现在网络发达,在微信上用语音或短信,尽情表白。既快捷又简便。 呵呵,现在情书已经不时兴了吗? 真要是这么下去,若干年后的年轻人,听到邓丽君《一封情书》这首歌,会不会不知所云?<ref>[http://www.360doc.com/userhome/73397673 个人图书馆网]</ref> ==作者简介== 王贺伟,笔名汪河,[[河南]]镇平人,蒙古族,职业医生,《当代文学家》杂志社编辑。 ==参考资料== {{Reflist}} [[Category:820 中国文學總論]] [[Category:825 中國散文論;語體文論;新文學論]]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任港”散记(汪河)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