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3.149.24.70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黄泥鼓舞 的原始碼
←
黄泥鼓舞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FF2400" align= center| '''<big>黄泥鼓舞</big>''' |- |<center><img src=https://so1.360tres.com/t01d91c80cea734b359.jpg width="300"></center> <small>[https://baike.so.com/gallery/list?ghid=first&pic_idx=1&eid=6275398&sid=6488829 来自 呢图网 的图片]</small> |- | style="background: #FF2400" align= center| '''<big></big>''' |- | align= light| 中文名称;黄泥鼓舞 外文名称;Huangnigu Dance |} 瑶族长鼓舞('''黄泥鼓舞'''),[[广西壮族自治区]][[金秀瑶族自治县]]传统舞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黄泥鼓舞主要分布在[[广西]][[金秀瑶族自治县]]的[[六巷乡]]、[[罗香乡]]的“坳瑶”聚居地区,是具有地域特色的瑶族长鼓舞。黄泥鼓舞的历史悠久,北宋时期就已在瑶族中广为流传,是瑶族在传统的“还盘王愿”仪式时跳的祭祀舞蹈。跳黄泥鼓舞时,以母鼓为轴心,公鼓围着母鼓绕圈。舞蹈中,母鼓的鼓点最重要,它掌握着整个舞蹈的节奏。公鼓是应和母鼓点而敲打的。在跳黄泥鼓舞的过程中,还加入了唱盘王歌的内容,由一歌师带领身着节日盛装的少女,在吹奏木叶的几个妇女的陪伴下,边唱边绕着舞队缓步而行。歌曲内容为反映祖先来历和劳动生活的情景。 2011年5月23日,[[瑶族长鼓舞]](黄泥鼓舞)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遗产编号:Ⅲ-60。<ref>[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19627412 【来宾故事】金秀瑶族黄泥鼓舞:鼓声悠悠传响千古情],澎湃新闻 , 2022-08-26</ref> ==历史渊源== 黄泥鼓传说是为了纪念瑶族祖先盘王而制作的,跳黄泥鼓舞是坳瑶祭祀盘王活动中一项重要的内容。祭祀活动多在秋收后进行,一般是一个村寨或几个村寨联合举行,也有一家一户举行的。 在瑶族人民世代传诵的史书《[[过山榜]]》中有这样的记载:瑶族祖先盘王是一位智勇双全的英雄人物,当民族处于危难之际,他挺身而出,勇闯异国,用计谋将敌人首领的头颅取回,保卫了部落人民的生命财产,国王遂将[[三公主]]嫁给他,并封他为王,从此人民称他为“[[盘王]]”。盘王与公主结婚后入山居住,生了六男六女,这就是瑶族的后代。一天,盘王上山打猎,不幸被山羊撞下山崖丧生。儿女们在山下的一棵泡桐树上发现了盘王的尸体,他们悲痛欲绝,遂把泡桐树砍下,锯成七截,制成一个母鼓和六个公鼓的鼓身,并将山羊皮剥下做鼓面,糊上黄泥浆,鸣锣击鼓悼念盘王,狠狠敲打山羊皮鼓面以解心中悲愤。这就是祭祀盘王时要击打黄泥鼓,跳黄泥鼓舞的原因。 黄泥鼓舞通常由一个[[母鼓]]和四个[[公鼓]]组成一组表演,后来有发展为一个母鼓配多个公鼓的。表演时,以母鼓为轴心,母鼓的鼓点最为重要,它指挥和掌控着整个舞蹈的节奏,因此担负打母鼓的常常是寨子里的老鼓手。而四个公鼓手则围成外圆,应母鼓鼓点敲打。人们认为必须同时演奏“公、母”黄泥鼓,才能达到祈求神灵保佑民族繁荣和昌盛的目的。这种“公、母”同舞的形式,与原始先民的所谓“生殖崇拜”有着异曲同工的文化现象。虽然后来的黄泥鼓舞已没有“生殖崇拜”的目的和心态,但在黄泥鼓舞中依然体现着瑶族古老的原初文化内涵。 在表演黄泥鼓的同时,还有一队男女歌手手执花巾跟随鼓队跳转,同时还加入了唱盘王歌的内容,歌曲内容主要是反映祖先历史和劳动生活的盘王歌。这种歌曲有单声部的歌唱形式以及多人演唱的二声部歌曲,其中,二声部是这样组成的:由两男声(歌师)领唱组成一个声部,另一个声部则由一男声作领唱,两女声随后跟唱,跟唱的曲调与领唱的男声曲调一样(实际是重复)。 ==动作特征== 黄泥鼓舞舞蹈动作的特点是[[屈]]、[[蹲]]、[[跳]]、[[转]]。公鼓舞蹈动作粗犷,跳跃转身幅度较大,母鼓舞蹈动作稳健。公鼓与母鼓对跳时围成圆圈拍、蹲、跳、转。跳舞时,母鼓横挂在胸前,右手拍击鼓面,左手持一竹片击鼓边。公鼓是用左手握住鼓腰,右手击打鼓面。 ==表演道具== 黄泥鼓舞表演所用的主要道具为[[黄泥鼓]],黄泥鼓是瑶族的一种膜鸣乐器,因演奏时鼓面涂以黄泥校音而得名,瑶语称“[[尼王瓮]]”。黄泥鼓分公鼓与母鼓两种,公鼓音色高亢激越,母鼓音色浑厚洪亮,并击之,具有和谐效果。黄泥鼓是用木质软韧且轻便的泡桐木树镂空而制成的。公鼓腰部细长,两端呈喇叭状,鼓长约三尺二寸,口径约四寸;母鼓腰部粗短,两端呈杯状,鼓长约三寸,口径约八寸。鼓身两端蒙上山羊皮,羊皮周围挂上铁钩,再系上棕绳对拉,将鼓皮绷紧。 瑶族黄泥鼓舞是瑶民族文化艺术的重要部分,有很多的民族传统文化的精华就是依赖于民间的黄泥鼓舞而得以流传和保存下来的。黄泥鼓舞文化是集[[瑶族舞蹈]]、[[服饰]]、[[道具]]等有形文化和民族宗教信仰、民族精神心理民族传说故事等无形文化于一体的综合性民族文化。通过黄泥鼓舞这种体育运动的外在表现形式,丰富多样的民族文化得以保存并展现,通过黄泥鼓舞的世代传承,民族文化也找到其世代传承的有效载体,黄泥鼓舞是瑶族人们生产生活的叙事诗。 从黄泥鼓舞所揭示的精神文化层面来看,黄泥鼓舞传说是为了替瑶始祖盘瓠报仇,缅怀追念先人而产生的,其与盘王大歌的双向结合,表达了瑶人痛失先人的悲痛之心,反映了对先人的崇拜,歌颂的是先人不畏艰险的英雄主义豪迈气慨,舞蹈很好地表现了盘王及其子孙勤劳勇敢、坚韧顽强、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跳黄泥鼓舞可以达到良好的思想品德教育效果。 ==传承状况== 由于人们的生活方式和娱乐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很多年轻人都不愿意学习跳黄泥舞,一来他们认为学跳黄泥鼓舞并不能很显著地改善家庭的经济收入,因此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了离开家乡外出打工挣钱;二来即使是在有报酬的前提下,年轻人大多数只是临时学习,没有对黄泥鼓舞进行深入的学习,他们意识不到黄泥鼓舞对他们自身价值的意义和传承的价值。 瑶族传统黄泥鼓舞由于保护的手法过于单一以及村民的意识局限,导致了传统黄泥鼓舞的原生态性受到了伤害,古陈村成立的专门跳黄泥鼓舞的队伍也出现了严重的商业化倾向,传统的黄泥鼓舞被烙上了商业的印子。 ==传承人物== [[盘振松]],男,瑶族,1944年生,金秀瑶族自治县六巷乡下古陈屯人。2012年被文化部评为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项目名称:瑶族长鼓舞(黄泥鼓舞)。 ==保护措施== 2019年11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名单]]》公布,金秀瑶族自治县文化馆获得“瑶族长鼓舞(黄泥鼓舞)”项目保护单位资格。 ==社会影响== 重要展演 1996年10月,黄泥鼓舞应邀到日本进行了表演。 2007年,黄泥鼓舞在广州举行的第八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中进行了表演。 2015年11月27日,黄泥鼓舞在“盘王节”庆祝活动中进行了表演。 2019年4月7日,黄泥鼓舞在金秀瑶族自治县桐木镇“壮族三月三”活动中进行了表演。 == 相关视频 == <center> {{#iDisplay:q3361gzlh2j|480|270|qq}} <center>山路十八弯,哪里弯的过金秀!发现大瑶山深处的非遗文化——黄泥鼓,从制鼓到跳黄泥鼓舞</center> </center> == 参考来源 == {{reflist}} [[Category:990 遊藝及休閒活動總論]]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黄泥鼓舞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