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3.15.14.174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黄河大合唱 的原始碼
←
黄河大合唱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008080" align= center| '''<big>黄河大合唱</big> ''' |- | [[File:TimgANQN88W4890.jpg|缩略图|黄河大合唱|居中|[https://timgsa.baidu.com/timg?image&quality=80&size=b9999_10000&sec=1600855947638&di=7103814d4ae47b1acce620e6284312b9&imgtype=0&src=http%3A%2F%2Fimg.mw8.com%2Fyuedu%2F170601%2F297217_0.jpg 原图链接][https://image.baidu.com/search/detail?ct=503316480&z=0&ipn=d&word=%E9%BB%84%E6%B2%B3%E5%A4%A7%E5%90%88%E5%94%B1&step_word=&hs=0&pn=3&spn=0&di=247390&pi=0&rn=1&tn=baiduimagedetail&is=0%2C0&istype=0&ie=utf-8&oe=utf-8&in=&cl=2&lm=-1&st=undefined&cs=1676903256%2C3201479810&os=1755363550%2C2556959734&simid=3320781638%2C184245961&adpicid=0&lpn=0&ln=1438&fr=&fmq=1600845858080_R&fm=&ic=undefined&s=undefined&hd=undefined&latest=undefined©right=undefined&se=&sme=&tab=0&width=undefined&height=undefined&face=undefined&ist=&jit=&cg=&bdtype=0&oriquery=&objurl=http%3A%2F%2Fimg.mw8.com%2Fyuedu%2F170601%2F297217_0.jpg&fromurl=ippr_z2C%24qAzdH3FAzdH3Fooo_z%26e3B4ob_z%26e3Bv54AzdH3F15vAzdH3F4vhpgt_z%26e3Bip4s&gsm=1&rpstart=0&rpnum=0&islist=&querylist=&force=undefined 来自 百度 的图片]]] |- | style="background: #008080" align= center| |- | align= light| |} 《黄河大合唱》是[[冼星海]]最重要的也是影响力最大的一部大型合唱声乐套曲。作于1939年3月,并于1941年在苏联重新整理加工。这部作品由诗人光未然作词,以黄河为背景,热情歌颂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光荣历史和中国人民坚强不屈的斗争精神,痛诉侵略者的残暴和人民遭受的深重灾难,广阔地展现了抗日战争的壮丽图景,并向全中国全世界发出了民族解放的战斗警号,从而塑造起中华民族巨人般的英雄形象。 《黄河大合唱》由光未然作词,冼星海作曲,1939年首次映,歌曲慷慨激昂,在中国抗日战争时起到鼓舞作用。1960年代后期因江青的建议,被殷承宗等音乐家改编为《黄河协奏曲》,后来又出现了有石叔诚版的《黄河协奏曲》。由于意识形态方面的原因,《黄河大合唱》在台湾“戒严时期”被禁止演奏。 2015年8月26日,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发布了“我最喜爱的十大抗战歌曲”网络投票结果,《黄河大合唱》是入选的10首歌曲之一。 2019年4月13日,在《黄河大合唱》首演80周年纪念日,由陕西省委宣传部、延安市委宣传部等单位联合主办的“我和我的祖国——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暨纪念《黄河大合唱》首演80周年”系列活动在延安鲁迅艺术学院旧址举行。 =='''创作背景'''== 1938年10月,武汉沦陷后,诗人光未然带领抗敌演剧队第三队,从陕西宜川县的壶口附近东渡黄河,转入吕梁山抗日根据地。途中目睹了黄河船夫们与狂风恶浪搏斗的情景,聆听了高亢、悠扬的船工号子。 1939年1月,光未然抵达延安后,创作了朗诵诗《[[黄河吟]]》,并在这年的除夕联欢会上朗诵此作,冼星海听后非常兴奋,表示要为演剧队创作《黄河大合唱》;同年3月,在延安一座简陋的土窑里,冼星海抱病连续写作六天,于3月31日完成了《黄河大合唱》的作曲,以中华民族的发源地黄河为背景,热情地讴歌了中华儿女不屈不挠,保卫祖国的必胜信念。 冼星海回国痛感民族危亡的深重,深知民众的痛苦。在民族危亡的严重关头,他站在民族斗争的前面。他确信中国共产党才是中华民族的中流砥柱,他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为了民族解放,“为抗战发出怒吼”,他纵笔谱写歌曲。1939年他去看望病床上的青年诗人光未然,听其朗诵《黄河吟》听其讲述黄河呼啸奔腾的壮丽景象遂荡其共鸣,乐思如潮。创作一星期,半月之内又完成了该作品八个乐章及伴奏音乐的全部乐谱。写就了这一时代的中华民族的音乐史诗。 《黄河大合唱》这部作品以黄河为[[背景]],由七种不同演唱形式的歌曲构成,热情歌颂了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控诉侵略者的残暴,并展现了中国人民与日本侵略者奋勇斗争的英勇场面,勾画出了中国人民保卫祖国、顽强抗击侵略者的壮丽画卷。 《黄河大合唱》写成于抗日战争时期,1938年秋冬,作者随抗日部队行军至大西北的黄河岸边。中国雄奇的山川,战士们英勇的身姿激发了作者的创作灵感,时代的呼唤促使他怀着高涨的爱国热情谱写了一篇大型朗诵诗《黄河吟》,后来被改写成《黄河大合唱》的歌词。作品由八个乐章组成,它以丰富的艺术形象,壮阔的历史场景和磅礴的气势,表现出黄河儿女的英雄气概。 《黄河大合唱》创作于中国抗日战争时期的1939年春天,同年4月13日首演于延安陕北公学大礼堂(由邬祈零指导)立即引起巨大,反响,随即很快唱响全国,成为抗日歌曲的“主旋律”和时代的最强音。其在艺术上有着很高的音乐成就与独创性。这首作品的创作是以抗日战争为背景,以黄河为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庄严地讴歌了中华民族的坚贞不屈、顽强抗争的英雄气概。这部作品的词写出了中华民族的气魄, 音乐表现了浓郁的生活气息和民族风格,其高度的思想性、象征性、艺术性为中国大型声乐创作提供了光辉的典范。作品表现了在抗日战争年代里,中国人民的苦难与顽强斗争,也表现了我们民族的伟大精神和不可战胜的力量。它以我们民族的发源地——黄河为背景,展示了黄河岸边曾经发生过的事情,以启迪人民来保卫黄河、保卫华北、保卫全中国。作品气势宏伟磅礴, 音调清新、[[朴实优美]],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强烈反映了[[时代精神]]。 =='''作者简介'''== '''光未然''' 光未然。《黄河大合唱》词作者。光未然是张光年的笔名,1925年,十三岁的光未然在湖北老家,随进步青年参加革命,十五岁成为中共正式党员,二十岁时,进入武昌中华大学中文系学习,创办学生剧团,组织抗日救亡演剧活动,撰写救亡文章。22岁时,用悲愤的词句警醒全国同胞,不要忘记已经沦陷多年的国土,该首歌名叫《五月的鲜花》。1936年,为躲避国民党宪兵的追捕,光未然转移到上海开展工作。 '''冼星海''' 冼星海,《黄河大合唱》曲作者。1937年,冼星海三十二岁。出身贫寒,仅靠者母亲帮佣养大的男孩,从小对音乐有着异禀天赋,一步步实现了音乐的梦想,来到了当时世界上著名的巴黎音乐学院作曲班。1935年年底,冼星海结束了在法国五年的求学生涯回到了上海,冼星海头顶着巴黎音乐学院学生光环的音乐家,在上海这个十里洋场,没有忘记自己过往的人生中,大部分时间都挣扎在饥饿与颠沛流亡中,他敏感地体察着劳苦大众的呻吟,从而选择了他的艺术创作之路——探索和创造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大众音乐,1935年,回国不久的冼星海就和诗人塞克合作,创作了《救国军歌》。一年后,“西安事变”爆发,《救国军歌》唱出了示威游行[[群众]]的心声。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后,冼星海参加了“上海话剧界救亡协会”。 =='''合唱曲目'''== 第一乐章:《黄河船夫曲》(混声合唱) 第二乐章:《黄河颂》(男高音或男中音独唱) 第三乐章:《黄河之水天上来》(配乐诗朗诵,三弦伴奏) 第四乐章:《黄水谣》(混声合唱或女中音独唱,原稿为齐唱) 第五乐章:《河边对口曲》(男声二重唱及混声合唱,原稿是男声对唱) 第六乐章:《黄河怨》(女高音独唱,音乐会上常按修订稿加入女声三部伴唱) 第七乐章:《保卫黄河》(轮唱) 第八乐章:《怒吼吧,黄河》(混声合唱) 《黄河船夫曲》 朗诵词: 朋友! 你到过黄河吗? 你渡过黄河吗? 你还记得河上的船夫 拼着性命和惊涛骇浪搏战的情景吗? 如果你已经忘掉的话, 那么你听吧! 歌词: 咳哟!划哟……乌云啊,遮满天!波涛啊,高如山!冷风啊,扑上脸!浪花啊,打进船!咳哟!划哟……伙伴啊,睁开眼!舵手啊,把住腕!当心啊,别偷懒!拼命啊,莫胆寒!咳!划哟!咳!划哟!咳!划哟!咳!划哟!不怕那千丈波浪高如山!不怕那千丈波浪高如山!行船好比上火线,团结一心冲上前!咳!划哟!咳!划哟!咳!划哟!咳!划哟!咳哟!划哟……划哟!冲上前!划哟!冲上前!划哟!冲上前!划哟!冲上前!咳哟!咳哟!哈哈哈哈……我们看见了河岸,我们登上了河岸,心啊安一安,气啊喘一喘。回头来,再和那黄河怒涛决一死战!决一死战!决一死战!决一死战!咳!划哟…… '''《黄河颂》''' 朗诵词: 啊!朋友!黄河以它英雄的气魄,出现在亚洲的原野,它象征着我们民族的精神:伟大而崇高!这里,我们向着黄河,唱着我们的赞歌。 歌词: 我站在高山之巅,望黄河滚滚奔向东南。金涛澎湃,掀起万丈狂澜;浊流宛转,结成九曲连环;从昆仑山下,奔向黄海之边;把中原大地劈成南北两面。啊,黄河!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五千年的古国文化,从你这发源;多少英雄的故事,在你的身边扮演!啊,黄河!你是伟大坚强,像一个巨人出现在亚洲平原之上,用你那英雄的体魄筑成我们民族的屏障。啊,黄河!你一泻万丈,[[浩浩荡荡]],向南北两岸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我们民族的伟大精神,将要在你的哺育下发扬滋长!我们祖国的英雄儿女,将要学习你的榜样,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 '''《黄河之水天上来'''》 朗诵词: 黄河!我们要学习你的榜样,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这里,我们要在你的面前,献一首长诗,哭诉我们民族的灾难。 配乐诗朗诵,三弦伴奏: 黄河之水天上来,排山倒海,汹涌澎湃,奔腾叫啸,使人肝胆破裂!它是中国的大动脉,在它的周身,奔流着民族的热血。红日高照,水上金光迸裂。月出东山,河面银光似雪。 它震动着,跳跃着,像一条飞龙,日行千里,注入浩浩的东海。虎口龙门,摆成天上的奇阵;人,不敢在它的身边挨近,就是毒龙也不敢在水底存身。在十里路外,仰望着它的浓烟上升,象烧着漫天大火,使你感到热血沸腾;其实凉气逼来,你会周身感到寒冷。它呻吟着,震荡着,发出十万万匹马力,摇动了地壳,冲散了天上的乌云。啊,黄河!河中之王!它是一匹疯狂的猛兽,发起怒来,赛过千万条毒蟒,它要作浪兴波,冲破人间的堤防;于是黄河两岸,遭到可怕的灾殃:它吞食了两岸的人民,削平了数百里外的村庄,使千百万同胞扶老携幼,流亡他乡,挣扎在饥饿线上,死亡线上!如今两岸的人民,又受到了空前的灾难:东方的海盗,在亚洲的原野伸张着杀人的毒焰;于是饥饿和死亡,像黑热病一样,在黄河的两岸传染!啊,黄河!你抚育着我们民族的成长:你亲眼看见,这五千年来的古国遭受过多少灾难!自古以来,在黄河边上展开了无数血战,让垒垒白骨堆满你的河身,殷殷鲜血染红你的河面!但你从没有看见敌人的残暴如同今天这般;也从来没有看见黄帝的子孙像今天这样开始了全国动员。在黄河两岸,游击兵团,野战兵团,星罗棋布,散布在敌人后面;在万山丛中,在青纱帐里,展开了英勇血战!啊,[[黄河]]!你记载着我们民族的年代,古往今来,在你的身边兴起了多少英雄豪杰!但是,你从不曾看见四万万同胞像今天这样团结得如钢似铁;千百万民族英雄,为了保卫祖国洒尽他们的热血;英雄的故事,像黄河怒涛,山岳般地壮烈!啊,黄河!你可曾听见在你的身旁响彻了胜利的凯歌?你可曾看见祖国的铁军在敌人后方布成了地网天罗?他们把守着黄河两岸,不让敌人渡过!他们要把疯狂的敌人埋葬在滚滚的黄河!啊,黄河!你奔流着,怒吼着,替[[法西斯]]的恶魔唱着灭亡的葬歌!你怒吼着,叫啸着,向着祖国的[[原野]],响应我们伟大民族的胜利的凯歌!向着祖国的原野,响应我们伟大民族的胜利的凯歌! '''《黄水谣》''' 朗诵词: 是的,我们是黄河的儿女!我们艰苦奋斗,一天天地接近胜利。但是,敌人一天不消灭,我们便一天不能安身;不信,你听听河东民众痛苦的呻吟。 合唱: 黄水奔流向东方,河流万里长。水又急,浪又高,奔腾叫啸如虎狼。开河渠,筑堤防,河东千里成平壤。麦苗儿肥啊,豆花儿香,男女老少喜洋洋。自从鬼子来,百姓遭了殃!奸淫烧杀,一片凄凉,(凄凉)扶老携幼,四处逃亡,(逃亡)丢掉了爹娘,回不了家乡!黄水奔流日夜忙,妻离子散,天各一方!妻离子散,天各一方! '''《河边对口曲》''' 朗诵词: 妻离子散,天各一方!但是,人们难道永远逃亡?你听听吧,这是黄河边上两个老乡的对唱。 对唱、合唱: 张老三,我问你,你的家乡在哪里?我的家,在山西,过河还有三百里。我问你,在家里,种田还是做生意?拿锄头,耕田地,种的高粱和小米。为什么,到此地,河边流浪受孤凄?痛心事,莫提起,家破人亡无消息。张老三,莫伤悲,我的命运不如你!为什么,王老七,你的家乡在何地?在东北,做生意,家乡八年无消息。这么说,我和你,都是有家不能回!仇和恨,在心里,奔腾如同黄河水!黄河边,定主意,咱们一同打回去!为国家,当兵去,太行山上打游击!从今后,我和你一同打回老家去! '''《黄河怨》''' 朗诵词: 朋友!我们要打回老家去!老家已经太不成话了!谁没有妻子儿女,谁愿意遭受敌人的蹂躏?有[[良心]]的中国人哪!你听听一个妇人悲惨的歌声。 女高音独唱: 风啊,你不要叫喊!云啊,你不要躲闪!黄河啊,你不要呜咽!今晚,我在你面前哭诉我的仇和冤。命啊,这样苦!生活啊,这样难!鬼子啊,你这样没心肝!宝贝啊,你死得这样惨!我和你无仇又无冤,偏让我无颜偷生在人间!狂风啊,你不要叫喊!乌云啊,你不要躲闪,黄河的水啊,你不要呜咽!今晚,我要投在你的怀中,洗清我的千重愁来万重冤!丈夫啊,在天边!地下啊,再团圆!你要想想妻子儿女死得这样惨!你要替我把这笔血债清算!你要替我把这笔血债清还! '''《保卫黄河》''' 朗诵词: 但是,中华民族的儿女啊,谁愿意像猪羊一般任人宰割?我们抱定必胜的决心,保卫黄河!保卫华北!保卫全中国! 多声部合唱: 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黄河在咆哮。河西山冈万丈高。河东河北高粱熟了。万山丛中,抗日英雄真不少!青纱帐里,游击健儿逞英豪!端起了土枪洋枪,挥动着大刀长矛,保卫家乡!保卫黄河!保卫华北!保卫全中国! '''《怒吼吧,黄河》''' 朗诵词: 听啊:珠江在怒吼!扬子江在怒吼!啊!黄河!掀起你的怒涛,发出你的狂叫,向着全中国被压迫的人民,向着全世界被压迫的人民,发出你战斗的警号吧! 合唱: 怒吼吧,黄河!掀起你的怒涛,发出你的狂叫!向着全世界的人民,发出战斗的警号!啊! 五千年的民族,苦难真不少!铁蹄下的民众,苦痛受不了! 重复: 受不了…… 但是,新中国已经破晓;四万万五千万民众已经团结起来,誓死同把国土保!你听,你听,你听:松花江在呼号;[[黑龙江]]在呼号;珠江发出了英勇的叫啸;扬子江上燃遍了抗日的烽火! 啊!黄河!怒吼吧!怒吼吧!怒吼吧!向着全中国受难的人民发出战斗的[[警号]]!向着全世界劳动的人民,发出战斗的警号!向着全世界劳动的人民,发出战斗的警号!向着全世界劳动的人民,发出战斗的警号! 全曲由《序曲》(管弦乐)、《黄河船夫曲》(混声合唱)、《黄河颂》(男声独唱)、《黄河之水天上来》(配乐诗朗诵)、《黄水谣》(女声合唱)、《河边对口曲》(对唱、轮唱)、《黄河怨》(女声独唱)、《保卫黄河》(齐唱、轮唱)和《怒吼吧!黄河》(混声合唱)八个乐章组成。各个乐章都有相对的独立性,相互之间在表现内容、演唱形式和音乐形象等方面构成鲜明的对比。同时,全曲又由表现中华民族解放斗争的基本主题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几个基本音调始终贯穿于整个大合唱,在音乐布局上以《序曲》呈示基本主题、首尾合唱呼应、中间各乐章交替发展和末乐章的总结概括,以及每乐章之前的朗诵为先导等,使整个作品具有高度的统一性。音乐语言明快简练、通俗易解并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合唱手法丰富多彩和乐队的交响性发挥,全曲的宏伟规模和所表现出的英雄气概,构成了这部作品具有独创性的[[艺术特色]]。 在艺术形式上一个创新和特色就是诗朗诵与音乐并重。其中有一个乐章用乐队来伴奏诗人怀古之情和哭诉我们民族的灾难;而整个合唱套曲各章之间,也是用诗朗诵来承上启下、贯串发展的。这是一部诗化的交响大合唱。作为朗诵诗人和演员的光未然,进行这种新的表演形式的探索是可以理解甚至是必然的,这也是当时演出实践的需要。 音乐是用音调来构成形象的。由于这个缘故,作品尤其强调具有清晰的音乐构思和材料的集中;强调从各个不同侧面来表达主题、深挖题材的内涵,即使在音乐细节中也使之能流露出人的内在心理状态。诗歌创作的整体构思和艺术思维与音乐创作是相似的。作者的笔始终围绕在黄河的整体形象上做文章,他哭诉黄河、赞美黄河、保卫黄河。层层深入,各乐章具有不同的典型的情绪,每一章都呈现出黄河形象的重要侧面,这种类似交响套曲的审美思维和结构思维,为史诗性的曲作创建了一个坚定的文学基础。 套曲的音乐构思,并没有采用格言式的单主题贯串于全曲的写法,而是采用有特色的音调语汇变化发展地渗透于各章,从不同角度来刻画和丰富艺术形象的写法。它的核心音调是一个纯四度的旋律音程(分散或集中的),它在快速、雄壮、有力的乐章上表现得更鲜明;在抒情的音乐中,除此音调因素外,三度旋律音程的进行也是重要的,在五声音阶的三音列中自然是小三度和大二度(或反之)的旋律连接了。这些具有时代特色的音调语汇在各个乐章的开头或中部,都有不同程度的出现,并在各章中前后呼应、发展。 合唱套曲采用了多种音乐体裁:除混声合唱外,还有女声齐唱(另一版本为两部合唱)、女声独唱(另一版本有女声合唱的伴唱)、男声的诗朗诵和男声独唱;合唱套曲中采用了多样的音乐结构。它们有一个共同特点,即音乐材料的使用都非常集中,丰富多彩与概括精练相结合。有个别乐章甚至只采用有限的几句劳动号子的音调和它的变奏、引申成全曲,易唱、易记,感情强烈而鲜明。一曲黄河船夫曲 ,把怒涛滚滚的黄河,同面向激流而勇进的船夫融为一体,描绘出一幅人定胜天的画卷。 =='''综合角度'''== 《黄河大合唱》气势磅礴,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全曲包括序曲和八个乐章,并由配乐诗朗诵和乐队演奏将各乐章连成一个整体。各个乐章从内容到音乐形象又具打相对的独立性,乐章之间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作品以抗日和爱国两个主题为中心。从深厚的情感和感人的艺术形象上一步步展开,直至宏伟的终曲,激荡的感情浪潮发展到了最高点。 管弦乐队演奏的《序曲》概括地对全曲进行了极富特点的描绘.乐队效果色彩浓郁。音乐刻画了人民的意志和力量,象征着崇高伟大的民族精神:几个主题经过发展后交织征一起,形成了序曲的[[高潮]]。 整个作品虽然没有像歌剧那样,有一个完整的故事情节,但它却有一个严密的戏剧性构思,给人一种强烈的矛盾冲突。这个矛盾冲突就在于开始时的人与自然的冲突,是船夫与险滩、急浪的搏斗,后半部分是中华民族与日本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冲突。但二者是相呼应的,即通过人与大自然的搏斗,表现出中国人民的英勇顽强,进而为中国人民战胜日本帝国主义、民族矛盾得以解决作了铺垫。整个作品就在于展示这个矛盾(《黄水谣》)、激化这个矛盾(《黄河怨》)、解决这个矛盾(《保卫黄河》)。这种矛盾的展示、激化、解决正是其戏剧性所在。 《黄河大合唱》作为一部“大合唱”。所谓“大合唱”就是“康塔塔”(cantata),是欧洲巴罗克时期重要的声乐体裁。“康塔塔”虽然不具有歌剧那么完整的故事情节,但戏剧性还是存在的。《黄河大合唱》作为一部中国的“康塔塔”,也具有这种戏剧性。《黄河大合唱》一共八个乐章,每一章节,都是通过朗诵和乐队为背景串联起来。虽然每个乐章在从表现形式、艺术形象、思想内容都各有侧重或有所不同,但是整个作品贯穿着一个主题思想,这就是“抗日救亡”,同时也歌颂了伟大的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 =='''乐章简介'''== 《黄河船夫曲》(混声合唱,原稿为男声合唱)此曲吸取民间劳动歌曲尤其是船夫号子的音调素材,运用动机式的主题核心贯穿发展手法和领合呼应的演唱形式,引子和第一部分描绘了船夫们与风浪搏战的动人场面;第二部分以原有主题核心拉宽节奏,放慢速度,表现人们登上河岸时的乐观情绪;尾声又以快速有力的动机进行,由强渐弱,由近到远,表示中国人民的斗争仍在艰苦顽强地继续……。 《黄河颂》(男高音或男中音独唱)音乐壮阔、[[热情]]、深切。第一段唱黄河的雄姿,第二段赞五千年文化,第三段颂民族精神的发扬。 《黄河之水天上来》(配乐诗朗诵,三弦伴奏)吸取了《义勇军进行曲》和《满江红》的音调材料,痛诉民族的灾难,歌颂时代的英雄。音乐会上往往略去此段。 《黄水谣》(女声二部合唱,原稿为齐唱)这是一首歌谣式的三段体歌曲。第一段抒情而深切,中段是悲痛的呻吟,第三段情绪更为凄凉,诉叙日本侵略者给中华民族带来的深重灾难。 《河边对口曲》(男声二重唱及混声合唱,原稿是男声对唱)采用乐段反复的结构形式,吸取山西民歌音调,并借用锣鼓伴奏的某些手法,形象地叙述了流亡群众的悲惨遭遇,显示了“打回老家去”的斗争决心。 《黄河怨》(女高音独唱,音乐会上常按修订稿加入女声三部伴唱)运用大小调和变化节拍,以悲惨缠绵的音调,唱出了被压迫、被侮辱的沦陷区妇女的痛苦哀怨。 《保卫黄河》(轮唱)成功地运用卡农手法,表现了中国人民奋起斗争的英雄形象,衬词“龙格龙格龙格龙”的加入则别具风格。 《怒吼吧,黄河》(混声合唱)运用主调与复调的混合写法,以号角性、战斗性的音调,象征东方巨人为最后胜利发出呐喊,具有强烈的感人力量。 =='''第一乐章'''== 《黄河船夫曲》采用了劳动号子的音调素材,展现了乌云满天,惊涛拍岸,船夫与暴风雨奋力拼搏的生动形象.表现了华夏子孙吃苦耐劳和一定能到达胜利彼岸的优秀品质。九曲黄河上船大粗矿的号子以领唱、合唱的形式塑造出来,具有强烈的生活气息和艺术感染力。这一乐章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描绘了船夫们与风浪搏击的场面,音乐充满战斗的力量;第二部分是根据开始的主题旋律,拉宽了节奏、放慢了速度,表现船夫们穿过了急流、靠近了河岸的那种欣慰,这表明,中国人民尽管处在艰难抗战之中,但已看到了胜利的曙光;第三部分,音乐又回到了乐章开始的速度上,但又由强渐弱,由近到远。 这一乐章通过黄河船夫与急浪、险滩的搏斗,象征着中国人民与日本帝国主义日趋激烈的民族矛盾。作为大合唱的第一乐章,《黄河船夫曲》给人们展示了这一可歌可泣的史诗的第一幕。 =='''第二乐章'''== 男高音独唱《黄河颂》是一首以黄河象征祖国的热情颂歌,充满了搏大、豪放的情怀。第一部分以平稳的节奏、宽广的气息歌唱了黄河的雄姿。第二部分以热情、奔放的旋律赞美中华民族五千年的灿烂文化,热情激昂地颂扬了中华民族的英雄气概。 =='''第三乐章'''== 《黄河之水天上来》,是一个配乐诗朗诵。原来是由三弦伴奏,后来改为由琵琶伴奏。这个乐章,冼星海吸取了《义勇军进行曲》《满江红》的音调素材, 讲述了民族的灾难,也歌颂了民族的英雄。是诗人进一步对黄河、对中华民族的赞美。同时也暗示着黄河或者说是中华民族将面临一场劫难。但遗憾的是,人们今天在音乐会上很难听到这一乐章了,因为考虑到演出效果,它常常被省略! =='''第四乐章'''== 民谣风格的抒情叙事曲《黄水谣》,朴素的音调优美而又平易动人:第一部分描写了奔流不息的黄河之水和中华儿女美好安宁的和平生活。第二部分主题深沉、痛苦,描写了日寇侵略后妻离子散天各一方的悲惨情景。音乐在低沉的情绪中结束,使人久久难忘。 《黄水谣》,是女声二部合唱。这是一首民谣体的三段体歌曲,其曲调非常优美动人,把人们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祖国的无限深情表达得淋漓尽致。第一段展现出黄河两岸人民安宁、平静的生活,音乐十分流畅,也显得十分祥和。中段情绪急转直下,“自从鬼子来,百姓遭了殃……”。这一段表现日寇入侵中国,践踏祖国的大好河山,中国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第三段是第一乐段的再现,但在情感上则变得压抑和悲凉。这一乐章是全曲中的一个转折点,整个作品的悲剧性和戏剧的矛盾就此展开。 =='''第五乐章'''== 《河边对口曲》如民间小曲般亲切而富于乡土气息,通过叙事般的对唱形式,手法简练,效果甚佳,描摹了国土沦丧后日寇铁蹄下人民的悲惨遭遇。 《河边对口曲》,是一个男声二重唱及混声合唱。采用了乐段反复的民间音乐结构形式,音乐吸取了山西民歌的音调,采用锣鼓伴奏的方法。整个乐章是两个流亡者的对话。这里作者借两个流亡者的对话,讲述了全国广大流民、[[颠沛流离]]、背井离乡的悲惨遭遇。引出合唱发出“打回老家去”的呐喊。 =='''第六乐章'''== 《黄河怨》以低沉凄惨、悲痛欲绝的音调,哭诉了一个遭受日寇蹂躏、失去丈夫孩子、留下“把血债清算”的遗愿而投入滚滚黄河怀抱的妇女的深仇大恨。齐唱、轮唱《保卫黄河》表现了游击健儿的英勇气概,是一有人民战争壮阔场面的战斗进行曲。“龙格龙格龙格龙”的衬词此起彼伏,波澜壮阔的宏伟场面和乐观主义的民族精神跃然眼前。 《黄河怨》,是一首女声独唱。用悲惨缠绵的音调唱出被压迫、被侮辱的沦陷区妇女的痛苦的哀怨。这一段是一个绝望的妇女的内心独白。这个妇女的丈夫流离失所,不只去向,她的儿子也被日本鬼子杀死了,自己又被鬼子给糟蹋了,最后不得不跳入黄河母亲怀抱自杀而死。作者之所以有这样一个构思,就是想通过一个妇女的死来激发全国人民的斗志。在整个《黄河大合唱》中,这是戏剧性最强的一段,作为一首独唱歌曲,技巧性非常强,是检验女高音的“试金石”。 =='''第七乐章'''== 《保卫黄河》,是一首轮唱、合唱歌曲,是人们最熟悉的一首。这里采用了“卡农”的复调手法,给人一种此起彼伏、群情激奋、万马奔腾的艺术效果。首先是二部轮唱、然后是三部轮唱,并穿插了“龙格龙”的衬词,增强了音乐的气氛,使人感觉到抗日的力量不断发展壮大和势不可挡。 =='''第八乐章'''== 混声合唱《怒吼吧,黄河》是整部大合唱的终曲,也是全曲的高潮。前面出现过的几个重要基本主题得到了综合的展现,愤怒的情绪、战斗的号角、坚定的节奏、丰满的合唱以宏伟的气势使音乐达到了最[[高潮]],作品在乐队全奏和八声部合唱气吞山河的的澎湃波涛中结束。 《怒吼吧黄河》是一个混声合唱歌曲,它是整个作品的主题思想的概括和升华,也像是一个回顾,用富于诗意和浪漫色彩的笔调,充分表达了中国人民终将打败日本帝国主义的必胜信心。“黄河在怒吼”、“扬子江在怒吼”、“珠江在怒吼”描述了全民抗战的战争态势。最后发出了“战斗的警号”,这一句被多次重复,整个音乐给人以巨大的号召力,无疑是向法西斯、侵略者的宣战! =='''社会评价'''== 《黄河大合唱》讲述了在党和毛泽东主席的领导下,抗日将士和民众苦中作乐的游击战争,赞美了英勇智慧的游击队战士,讴歌了中国抗战军民百万雄师的英姿,歌唱了中华民族的雄伟气魄,憧憬了新中国的破晓,并向全世界受苦受难的劳动人民吹响战斗的号角。这些情景经过音乐的表现和渲染,变成一幅幅真实而流光溢彩的画面,整个乐章显示出旺盛的生命力。《黄河大合唱》堪称一部无比壮丽的史诗,它一路陪伴着中华民族经历过艰苦卓绝的解放战争,战胜了帝国主义,激励着我们为建设更加繁荣强大的祖国而奋斗。 《黄河大合唱》乃是一部展现民族精神的气势恢弘的音乐巨作,是一部影响深远的国家史诗,谱写了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战争史和自强不息的民族英雄气节。它以历久弥新的艺术魅力延唱至今。《黄河大合唱》以其鲜明独特的个性,气势恢宏的音乐规模,催人奋进的强烈号召力和凝重深刻的哲学气息征服了世界。就如埃德加·斯诺所言—《黄河大合唱》永永远远,都属于明日的中国。 [[File:TimgYRCETT8J.jpg|缩略图|黄河大合唱|居中|[https://timgsa.baidu.com/timg?image&quality=80&size=b9999_10000&sec=1600856412955&di=f5649d87fa292b397fa1243d2af8edb0&imgtype=0&src=http%3A%2F%2Fimages.rednet.cn%2Farticleimage%2F2015%2F08%2F18%2F111425924.jpg 原图链接][https://image.baidu.com/search/detail?ct=503316480&z=0&ipn=d&word=%E9%BB%84%E6%B2%B3%E5%A4%A7%E5%90%88%E5%94%B1&step_word=&hs=0&pn=12&spn=0&di=121660&pi=0&rn=1&tn=baiduimagedetail&is=0%2C0&istype=0&ie=utf-8&oe=utf-8&in=&cl=2&lm=-1&st=undefined&cs=3703544044%2C422003088&os=1256293175%2C4058335015&simid=3358133093%2C437471798&adpicid=0&lpn=0&ln=1384&fr=&fmq=1600846327695_R&fm=&ic=undefined&s=undefined&hd=undefined&latest=undefined©right=undefined&se=&sme=&tab=0&width=undefined&height=undefined&face=undefined&ist=&jit=&cg=&bdtype=0&oriquery=&objurl=http%3A%2F%2Fimages.rednet.cn%2Farticleimage%2F2015%2F08%2F18%2F111425924.jpg&fromurl=ippr_z2C%24qAzdH3FAzdH3Fzp_z%26e3B6j1gjp_z%26e3BvgAzdH3FvAzdH3Fda8cAzdH3FabAzdH3F8bAzdH3Fn0mbbnd_z%26e3Bip4&gsm=e&rpstart=0&rpnum=0&islist=&querylist=&force=undefined 来自 百度 的图片]]] =='''社会影响'''== 2015年8月26日,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发布了“我最喜爱的十大抗战歌曲”网络投票结果,《黄河大合唱》是入选的10首歌曲之一。 2019年6月,《黄河大合唱》入选中宣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优秀歌曲100首”。 =='''相关事记'''== '''中国大陆''' 1936年6月张光年(笔名光未然)被中共党组织派到上海,积极联络上海文艺界人士,组织了“中国文艺者战地工作团”。在上海大场的陶行知创办的“上海工学团”结识了正在指挥排演《五月的鲜花》的音乐家冼星海。适逢上海各界筹备高尔基逝世周年纪念活动,张光年作词《高尔基纪念歌》,冼星海为之谱曲,这是两人的第一次合作。 1937年八一三淞沪抗战爆发后,张光年回到武汉,创作了《[[赞美新中国]]》、《[[拓荒歌]]》等诗作,并由冼星海谱曲使这些歌曲在全国传唱。 1938年夏,张光年任军事委员会政治部抗敌演剧第三队总领队、“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西北战地宣传工作视察员”,率领演剧三队到陕北洛川为第二战区演剧宣传鼓动; 1938年11月1日,从壶口瀑布附近第一次渡过黄河到[[晋西]]、吕梁前线慰问演出; 1939年1月在抗日决死第二纵队由于骑马跌落摔断了左臂,经中组部批准后送到延安二十里铺的和平医院治伤。抵达延安后,已在延安的冼星海来医院探视,两人决定创作一部大合唱。张光年仅用5天时间在春节前就创作完成了四百多行的《黄河大合唱》全部诗句。演剧三队为中共中央领导和机关干部举行的延安除夕文艺晚会上张光年朗诵了《黄河大合唱》全部诗句; 1939年3月26日至3月31日,冼星海仅仅用了6天时间为《黄河大合唱》完成谱曲; 1939年5月11日在延安庆祝鲁艺成立周年晚会上首演,鲁艺的乐队伴奏,由邬析零指挥。会后,张光年率领演剧三队告别延安; 1939年7月8日,周恩来在迎他从延安归来的晚会上,听了《黄河大合唱》之后十分振奋,亲笔题词:“为抗战发出怒吼,为大众谱出呼声!” 1940年1月起,《黄河大合唱》陆续在[[李凌]]和赵沨于重庆办的刊物《新音乐》上以简谱的形式全部发表; 1966年,文革时期由于光未然被打入“牛棚”,《黄河大合唱》歌词被认为属于“王明投降路线”,有人打算改词演唱,但由于歌词修改极不理想及周恩来指示“这是历史,不要改了”,在相当长的时间,《黄河大合唱》处于只奏曲不演唱的状态,钢琴协奏曲《黄河》便是在在这种情景中诞生的; 1975年,冼星海去世30周年,钱韵玲写信给毛泽东希望可以演唱《黄河大合唱》,当时正好是邓小平出来工作,就批下来了,用原词唱《黄河大合唱》。 2019年4月13日,在《黄河大合唱》首演80周年纪念日,由陕西省委宣传部、延安市委宣传部等单位联合主办的“我和我的祖国——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暨纪念《黄河大合唱》首演80周年”系列活动在延安鲁迅艺术学院旧址举行。为了纪念《黄河大合唱》诞生80周年,来自世界各地《黄河大合唱》的爱好者共同组成了寻访团,重走《黄河大合唱》的诞生之路。 2019年5月23日晚,在延安宝塔山下,“致敬祖国暨纪念《黄河大合唱》创作80周年”音乐会盛大举行,拉开了中央音乐学院·延安“5·23”音乐节的帷幕。 <ref>[https://baike.baidu.com/reference/77448/33b3y89B03v3Wbs_tSV8Gg-8vA2C_TzU9wpTL6wrH-4C5AhvwYtZw1twR8pGa98yKnztsbDipeZkdM3VdJZJel2i9z2G7o7EF0Dgcc8c65BodckbfFM 黄河大合唱].文档资料共享网[引用日期2015-05-17]</ref> =='''港台地区'''== 1945年,台湾光复,《黄河大合唱》得以公演; 1949年,由于政治原因,《黄河大合唱》被禁唱; 1985年,中央乐团到香港演出《黄河大合唱》,有人听后回台湾后打算要演,但由于当局不允许,后同意只能演《黄河颂》和《黄水谣》两段; 1989年,杜黑从严良堃处拿到《黄河大合唱》总谱,到了1989年7月1日,在台北演出了完本的“黄河”,演了两场,非常轰动。也引起来台湾媒体的争论,后来时任国民党秘书长的宋楚瑜出面说话了:只要是把个别词改了就好。于是就改了三个地方:“新中国已经破晓”改成“全中国已经破晓。”;“为国家当兵去,太行山上打游击”改成“为国家当兵去,大家齐心打游击。”;“全世界的劳动人民……”改成“全世界受苦的人们”; 1998年,宇宙光百人大合唱——“歌以载道”演出《黄河大合唱》,由孙越朗诵; 2010年,中华民国国防部举办抗日胜利65周年[[音乐会]],《黄河大合唱》重新出现在台湾舞台。 =='''海外演出'''== 1956年,在莫斯科举办的苏中友好年活动中,在莫斯科音乐学院的大音乐厅用俄文唱了《黄河大合唱》。李德伦指挥,有莫斯科的乐队、合唱队和独唱演员及中国留学生参加。 2019年9月 《黄河大合唱》在[[美国纽约林肯]]中心演奏。 =='''版本信息'''== 第一版:是“延安版本”,冼星海在延安用简谱写的。因为当时延安条件非常艰苦,要组成一个真正的管弦乐队是不可能的。当时只有几把小提琴,剩下的就是二胡、三弦、[[笛子]]、吉他、口琴之类的乐器,大多数人都不能识五线谱,所以就用简谱。 第二版:是“苏联版本”、冼星海在前苏联重新配器的一个版本,在主旋律及声部上也作了一些调整。 第三版:是“上海乐团版本”,李焕之1987年根据冼星海的“苏联版本”为上海乐团改编的一个版本。 第四版:是“中央乐团版本”,1975年严良堃等人根据冼星海的延安版本重新配器的版本,这个版本影响最大,传播最广,大家耳熟能详的就是这个版本。此版本前面采用1939年的原稿,同时将1975年纪念聂耳逝世四十周年、冼星海逝世三十周年音乐会上中央乐团演出谱中的一、四、六、八乐章收在这里。 第五版:是钢琴伴奏版本,这个版本是由瞿维来编订的,主要是为演出方便而改编的。 ==视频== {{#iDisplay:m0881gqgcei |480|360|qq}} =='''参考资料'''== {{Reflist}}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黄河大合唱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