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3.138.123.240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黃竹坑明渠 的原始碼
←
黃竹坑明渠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class="wikitable" style="float:right; margin: -10px 0px 10px 20px; text-align:left" ! <p style="background: #D8D8EB; color: #000000; margin:auto; padding:5px 0; "> '''黃竹坑明渠''' </p> |- |<center><img src="https://cdn.hk01.com/di/media/images/1566900/org/9decf195ee7f4793bd86df639c40af43.jpg/QZxGGKmk8jGboTljPDYxgRl2C2AIt0pMaeE4RWnhOEU?v=w1280r16_9" width="280"></center><small>[https://www.hk01.com/%E7%A4%BE%E6%9C%83%E6%96%B0%E8%81%9E/201979/%E9%A3%84%E4%BE%86%E5%9E%83%E5%9C%BE-%E5%A1%91%E8%86%A0%E5%BB%A2%E7%89%A9%E6%B9%A7%E7%8F%BE%E9%BB%83%E7%AB%B9%E5%9D%91%E6%98%8E%E6%B8%A0 圖片來自hk01] </small> |} '''黃竹坑明渠'''('''Staunton Creek Nullah''')簡稱'''黃竹坑渠''',又稱'''香葉道明渠''',是[[香港]]主要[[明渠]]之一,位於[[香港島]][[南區 (香港)|南區]][[黃竹坑]],起源於[[班納山]]以東與[[金馬倫山 (香港)|金馬倫山]]附近山谷的溪流,由[[香港仔運動場]]一帶開始為人工露天渠道,沿著[[香葉道]]流出[[香港仔避風塘]]([[香港仔海峽]])。<ref>[https://www.hk01.com/%E7%A4%BE%E6%9C%83%E6%96%B0%E8%81%9E/201979/%E9%A3%84%E4%BE%86%E5%9E%83%E5%9C%BE-%E5%A1%91%E8%86%A0%E5%BB%A2%E7%89%A9%E6%B9%A7%E7%8F%BE%E9%BB%83%E7%AB%B9%E5%9D%91%E6%98%8E%E6%B8%A0 黃竹坑明渠],hk01</ref> ==歷史== 黃竹坑明渠本來為[[溪流]],流經黃竹坑新圍(部分河道現被[[香港仔隧道]]收費廣場覆蓋),約於[[南朗山道]]與香葉道交界開始變闊,形成淺水沙泥灘,該地亦稱為[[涌尾 (香港仔)|涌尾]]。昔日該溪流兩旁編佈黃色的[[竹子]],黃竹坑因而得名。[[香港地名來源]]的其中一個傳說,指[[香港村]]中有一條溪水,清冽甘甜,附近居民及海上船隻取作[[淡水]]飲用,稱為「香江」。雖然有指故址為今[[薄扶林]][[瀑布灣]]附近,但以香港村的地理位置,該溪流更可能是今黃竹坑明渠。另一方面,1816年有[[英國]]艦隊途經香港補給,第三[[欽差大臣]][[士丹頓]](George Thomas Staunton)途經該溪流,便將溪流連同其出海口的泥灘以自己的名字,命名為 Staunton Creek(士丹頓灣)。 溪流出口處的泥灘,昔日有大量漁船在該處停泊。 1967年,[[香港政府]]決定在該處填海,使溪流出海口西延至今址,而政府亦同時興建露天渠道疏導流水,成為今日的黃竹坑明渠。填海區主要發展成為工業區,當時有些工廠會將污水直接排入黃竹坑明渠,污水至1990年代才消失。 [[港鐵]][[南港島綫]]路經黃竹坑明渠之上,明渠中段為[[黃竹坑站]]的所在地,因此部份明渠被覆蓋成為車站及馬路。 == 參考文獻 == {{reflist}} [[Category: 730 亞洲史地總論 ]]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黃竹坑明渠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