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3.133.139.28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马丁.海德格尔 的原始碼
←
马丁.海德格尔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Infobox person | 姓名 = 丁·海德格尔 | 图像 = [[File:162727163.jpg|缩略图|[http://i7.hexunimg.cn/2014-03-05/162727163.jpg 原图链接] [http://book.hexun.com/2014-03-05/162727162.html 来自和讯网]]] | 出生日期 = 公元1889年9月26日 | 出生地点 = 弗莱堡 | 逝世日期 = 公元1976年5月26 | 国籍 = 德国 | 职业 = 哲学家,思想家,教育家,学者 | 知名作品 = 《存在与时间》,《林中路》,《路标》,《荷尔德林诗的阐释》 | 主要成就 = 20世纪最伟大的哲学家、思想家之一 }} '''马丁·海德格尔'''(德语:'''Martin Heidegger''',公元1889年9月26日—公元1976年5月26日),[[德国]]哲学家。20世纪存在主义哲学的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之一。出生于德国西南巴登邦(Baden)弗赖堡附近的梅斯基尔希(Messkirch)的天主教家庭,逝于德国梅斯基尔希。 == 人物生平 == 父亲弗里德里希·海德格尔在当地镇上的天主教教堂任司事,母亲也是天主教徒。在天主教教会的资助下1903-1906年到梅斯基尔希以南50公里外的康斯坦兹读中学,为将来的牧师职业作准备,1906-1909年在弗莱堡的文科学校上学。在这六年里他学习了希腊文,此后,除战争年代外,他每日必读希腊原著。他还学习了拉丁文。<br> 1907年,海德格尔暑期回家度假时,从康斯坦兹三一教堂的神父那里借到F.布伦塔诺的著作 —《论亚里士多德以来存在者的多重含义》,对存在意义的问题产生兴趣,成为他毕生哲学事业的起点。<br> 1909年进入[[弗莱堡大学]],前两年主攻神学,辅以哲学,1911年他决定放弃牧师的前程而专攻哲学, 跟随胡塞尔潜心研究现象学。1913年夏在[[施耐德]](Arthur Schneider)的指导下完成了博士论文《心理主义的判断学说》。在弗莱堡期间曾为当时德国著名哲学家 E.胡塞尔的学生,还曾参加新康德派哲学家里科(Heinrich Rickert)指导的研究班,从而深受价值哲学的影响。获得博士学位后不久,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1914年8月他应征入伍,但两个月后即因健康欠佳退伍。1915-1917年在弗莱堡从事军邮工作,1915年夏他以题为《邓·司各脱关于范畴的学说和意义的理论》的论文获讲师资格。<br> 1916年4月,[[胡塞尔]]受聘到弗莱堡大学继承里科的讲座。于是海德格尔得以亲聆胡塞尔的指教。那时他白天在邮局工作,晚上则在大学里听课或讲课。1917年海德格尔与艾弗里德(Elfride Petri)结婚。婚后再次应征入伍,在西线战场服役。1918年从战场回来以后,海德格尔正式成为胡塞尔的助教。1922年在胡塞尔的帮助下,受聘于马尔堡大学任哲学教授。<br> 在马堡时期,海德格尔开始撰写他的主要著作《存在与时间》,1927年2月,《存在与时间》正式印行,一是在《现象学年鉴》第八卷上,二是作为单行本。这本书奠定了他一生哲学活动的基础,被视为现代存在主义哲学的重要著作,他因此而声誉鹊起。半年后,柏林颁发了正教授职称。<br> 1928年胡塞尔退休,他被胡塞尔推荐为弗莱堡大学哲学教席的继承人。后来创立了自己的哲学——存在主义。1929年海德格尔辞去马堡的席位,回到弗莱堡大学继承胡塞尔的哲学讲座。30年代以后,他与胡塞尔之间的关系日趋冷淡并最终破裂。1933年初,在德国出现了纳粹的法西斯专政。此后5年间,德国大学教师被解雇受迫害的有2800人,但海德格尔却在该年秋天带领960个教授公开宣誓支持希特勒的国家社会主义政权,并一度担任弗赖堡大学校长。1945年盟军占领德国以后,他因这段历史受到审查并被禁止授课。1951年恢复授课,1959年退休,以后极少参加社会活动,避居在家乡黑森林的山间小屋,只和很少一些最亲近的朋友一起讨论哲学问题。<br> == 生平年表 == 1889年9月26日 生于德国巴登邦梅斯基尔希。父弗里德里希·海德格尔;母约翰娜,娘家姓肯普夫。父母笃信 天主教。<br> 1903年-1906年 在康斯坦茨人文中学读书。<br> 1906年-1909年 在弗莱堡人文中学读书。<br> 读到奥地利哲学家布伦塔诺的博士论文《论亚里士多德哲学中的“存在”的多种含义》,发生对问题的存在产生兴趣。<br> 1909年-1911年 在弗莱堡大学学习神学。<br> 1911年-1913年 在弗莱堡大学学习哲学、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br> 1913年 在施奈德、李凯尔特指导下获哲学博士学位,博士论文题为《心理主义的判断学说》。<br> 1916年 获弗莱堡大学讲师资格,讲师资格论文题为《邓·司各特的范畴和意义学说》。<br> 《历史科学中的时间概念》在《哲学和哲学批判杂志》第161期上发表。<br> 胡塞尔任弗莱堡大学哲学教授。海德格尔与胡塞尔首次见面。<br> 1917年 与艾弗里特·佩特里结婚。<br> 1919年 《评雅斯贝斯的世界观心理学》发表,长子约尔克出生。结识雅斯贝尔斯。担任胡塞尔讨论班助教。<br> 1920年 次子海尔曼出生。<br> 1922年 担任马堡大学哲学系副教授。在马堡工作至1928年。建成托特瑙堡小屋。《那托普手稿》发表。<br> 1923年 应马克斯·舍勒之邀在科隆康德协会上作题为《此在与真在》的演讲。《存在论:实际性的解释学》发表。<br> 1924年 马堡神学家协会上的演讲《时间概念》。<br> 1926年 十二月四日在马堡哲学小型聚会上作题为《现象学研究的概念和发展》的演讲。<br> 1927年 《存在与时间》在胡塞尔主编的《哲学和现象学研究年鉴》第八期上首次发表。<br> 1928年 胡塞尔退休,海德格尔接任弗莱堡大学哲学讲座教授。<br> 在里加的赫尔德尔研究所作题为《康德和形而上学问题》的多次演讲。<br> 《现象学的基本问题》发表<br> 1929年 一月二十四日在美茵法兰克福作题为《哲学人类学和此在的形而上学》的演讲。<br> 三月在达沃斯高校讲座上作题为《康德和形而上学问题》的多次演讲。<br> 四月九日作《胡塞尔七十寿辰讲话》。<br> 七月二十四日在弗莱堡大学礼堂作教授就职讲座,题为《形而上学是什么?》。<br> 十二月在卡尔斯鲁厄作题为《今日的哲学问题状况》的演讲。<br> 《康德和形而上学问题》出版。<br> 1930年 三月在阿姆斯特丹科学协会作《今日的哲学问题状况》和《黑格尔与形而上学问题》的演讲。<br> 在各地多次以《真理的本质》为题作演讲。<br> 1933年 当选为弗莱堡大学校长。<br> 三月在校长就职典礼上发表题为《德国大学的自我宣言》的讲话。<br> 1934年 辞去弗莱堡大学校长职务。<br> 1935年 十一月十三日在弗莱堡艺术科学协会作题为《艺术作品的本源》的演讲。次年一月在苏黎世重作。<br> 1936年 四月二日在罗马作题为《荷尔德林和诗的本质》的演讲。<br> 十一月至十二月在美茵法兰克福自由德国主教教堂议事会上作题为《艺术作品的本源》的多次演讲。<br> 1938年 六月在弗莱堡艺术科学、自然研究和医学学会上以《形而上学对现代世界图象的奠基》为题作演讲。<br> 1939年 多次作题为《荷尔德林的赞美诗“如当节日的时候……”》的演讲。<br> 1940年 作演讲《柏拉图的真理学说》。该演讲报告首次发表于1942年的《精神遗产年鉴》上。<br> 1943年 作《追忆》,载于克卢克霍恩编缉的《荷尔德林逝世一百周年纪念文集》上。<br> 六月六日在弗莱堡大学荷尔德林逝世一百周年纪念会上作题为《还乡──致亲人》的讲话。<br> 在小圈子里作题为《尼采的话“上帝死了”》的演讲。<br> 《真理的本质》出版。<br> 1944年 秋季被征召入民团。<br> 《荷尔德林诗的阐释》出版。<br> 1945年 被占领军当局禁止授课,直至1951年。<br> 1946年 为纪念里尔克逝世二十周年在小圈子里讲《诗人何为?》。<br> 与中国学者萧师毅一起译读《道德经》。<br> 1947年 作《田间小路》、《从思的经验而来》。<br> 《柏拉图的真理学说。附关于人道主义的书信》出版。<br> 1949年 十二月在不莱梅俱乐部作四次演讲,题为《观入在者》(《物》、《座架》、《危险》和《 转向》)。<br> 1950年 六月六日在巴伐利亚艺术协会作演讲《物》。<br> 十月七日为纪念马克斯·科默雷尔在比勒欧作题为《语言》的演讲。<br> 《林中路》出版。<br> 1951年 八月五日在达姆斯塔特的“人与空间”专题会议上作题为《筑·居·思》的演讲。<br> 十月六日在比勒欧作题为《……人诗意地栖居……》的演讲。<br> 1953年 五月八日在不莱梅俱乐部作题为《谁是尼采的查拉图斯特拉?》的演讲。<br> 五月作题为《科学与沉思》的演讲。<br> 十一月十八日在巴伐利亚艺术协会作题为《技术的追问》的演讲,此演讲为“技术时代的艺术” 系列之一。<br> 《形而上学导论》出版。<br> 1954年 在苏黎世、康斯坦茨和弗莱堡作题为《沉思》的演讲。<br> 《演讲与论文集》出版。<br> 《什么召唤思?》出版。<br> 1955年 十月三十日在梅斯基尔希纪念作曲家孔拉丁·科劳泽诞生一百七十五周年纪念会上作题为《泰 然任之》的讲话。<br> 八月在法国诺曼底作题为《什么是哲学?》的演讲。<br> 1956年 五月在不莱梅俱乐部,十月在维也纳大学,作题为《根据律》的报告。<br> 为1956年海贝尔日作《就“小宝盒”与海贝尔对话》。<br> 在弗莱堡为建筑师们作题为《保罗·克莱》的演讲。<br> 《走向存在问题》出版。<br> 1957年 二月在托特瑙堡作题为《形而上学的存在-神-逻辑学机制》的演讲。<br> 夏季学期在弗莱堡大学一般研究班上作题为《思想原则》的五次演讲。<br> 十二月和次年二月在弗莱堡大学一般研究班上作题为《语言的本质》的三次演讲。<br> 《同一与差异》出版。<br> 1958年 三月在法国埃克斯,七月在德国海德堡作题为《黑格尔与希腊》的演讲。<br> 五月在维也纳城堡剧院黎明庆祝节上作题为《诗与思-关于斯退芬·格奥尔格的“词语”一诗 》的演讲。<br> 1959年 一月在巴伐利亚美术学会上作题为《走向语言之途》的演讲。<br> 在海德堡科学院作《就职演说》。<br> 在慕尼黑荷尔德林学会会议上作题为《荷尔德林的大地和天空》的演讲。<br> 九月二十七日被授予梅斯基尔希市荣誉市民称号,海氏作《向故乡梅斯基尔希致谢》的讲话,在巴登-巴登作题为《现时代的艺术的使命》的演讲。<br> 《泰然任之》出版。<br> 《走向语言之途》出版。<br> 1960年 七月作题为《语言和家乡》的演讲。<br> 1961年 《尼采》两卷本出版。<br> 1962年 四月首次去希腊旅行。<br> 《物的追问──康德先验原理的学说》出版。<br> 《技术和转向》出版。<br> 1964年 五月在梅斯基尔希以《关于圣·克拉拉的亚伯拉罕》致词。<br> 1967年 四月在雅典科学和艺术学院作题为《艺术的起源和思的使命》的演讲。<br> 《路标》出版。<br> 1968年 在阿姆里斯维作题为《荷尔德林-诗歌》的演讲(勒内·夏尔法文翻译)<br> 八月三十日至九月八日在多尔(普罗旺斯)举办题为《黑格尔:费希特体系与谢林体系的差 异》的讨论班。<br> 1969年 九月二日至十一日在多尔(普罗旺斯)举办题为《康德:论上帝存在的唯一可能的论据》的讨论班。<br> 《面向思的事情》出版。<br> 1970年 《赫拉克利特》(1966-1967 年冬季学期讨论班》出版。<br> 《现象学和神学》出版。<br> 1971年 《谢林关于人的自由的本质的论文(1809年)》出版。<br> 1972年 《早期著作集》出版。<br> 1975年 《现象学的基本问题》(1927年夏季学期讲稿》出版。<br> 1976年 《逻辑学-真理问题。1925/1926 年冬季学期讲稿》出版。<br> 五月二十六日逝世,二十八日安葬于家乡梅斯基尔希。终年87岁。<br> 注:依据[[瓦尔特·比梅尔]]所著[[《海德格尔》]]一书中的“海德格尔生平年表”(见该书第152-155页)编译,有增删。──编者孙周兴<br> == 人物轶事 == 在被选为[[弗莱堡大学]]校长之前,海德格尔在1933年5月1日加入纳粹党。1934年4月他辞去校长一职。虽然直至战争结束,他仍然保留纳粹党党员身分。在担任校长的期间,弗莱堡大学禁止海德格尔以前的犹太裔教师胡塞尔进入大学图书馆,引发了纳粹种族清洗法例。<br> 在1941年重印时候,海德格尔删除了在《存在与时间》上给胡塞尔的献词,并声称他这样做是受到出版商马斯·尼米尔(Max Niemeyer)的压力。<br> 1935年出版《形而上学入门》时,他拒绝删除‘这场运动的内在真相及伟大’这样的字眼:“……这些都是所谓的哲学。而今天所呈现在我们面前的,那被称为‘国家社会主义哲学’,但又与这场运动的内在真相及伟大——即地球技术与现代人类的交锋——毫不沾边的东西,却渔猎于(由诸如)‘价值’或‘统一’(等概念所构成的)混沌的泥沼中。”<br> 很多读者,包括其过去的学生哈贝马斯,把它理解为海德格尔对国家社会主义许下承诺的证据。<br> == 贡献影响 == '''哲学思想''' 海德格尔是存在主义哲学的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之一。他在《存在与时间》一书中曾引用柏拉图的这段话:“当你们用‘存在着’这个词的时候显然你们早就很熟悉这究竟是什么意思,不过我们也曾相信懂得它,但是我们现在却茫然失措了”。然后他说柏拉图当时指出人人都熟悉的“存在”的意思其实并没有人真正懂得。这个问题直到 2000 年后的今天还没有解决,而他就是要来重新提出并解决这个“在”的意义的问题。海德格尔阐述“在”的意义如下: 已经具有的性质。也就是说,首先必须“在”,才有“在者”;绝不可能根本不“在”,就有了“在者”。<br> 要解决“在”的问题,必须追溯到一种“在者”,这种“在者”在究竟成什么样子还不明确时它的“在”已经明确了。<br> 海德格尔认为只有“我”是这种“在者”,只有“我”是在成什么样都还不清楚的时候它的“在”已经恬然澄明了。因此,他认为“我”就是“在”,“在”就是“我”。往下,海德格尔就谈论“我”的“在”就是世界。<br> 这里,海德格尔思想的核心是:个体就是世界的存在。在所有的哺乳动物中,只有人类具有意识到其存在的能力。他们不作为与外部世界有关的自我而存在,也不作为与世界上其他事物相互作用的本体而存在。人类通过世界的存在而存在,世界是由于人类的存在而存在。海德格尔还认为人类处于矛盾之中,他们预示到不可避免的死亡,死亡导致痛苦和恐怖的经验。他们不得不承认死亡是不可避免的,接着便是一切不复存在。我们的存在既不是我们自己造成的,也不是我们的选择。存在是强加给我们的,并将一直延续到我们去世。<br> 海德格尔哲学对于现代存在主义心理学具有强烈的影响,特别是对 L.宾斯万格心理学的影响尤深。他把海德格尔的世界之存在概念作为存在主义心理学的基本原则。他的存在主义思想对以后心理治疗的发展,亦产生了很大的启发作用。<br> '''存在与时间''' 在得到布伦塔诺的论文《论“存在”在[[亚里士多德]]的多重意义》后,海德格尔说:“我开始了在哲学上第一次笨拙的尝试。”第一次开启了海德格尔对存在的追问,[[莱布尼茨]]曾感叹道:“意识到自己的存在,这是多么令人震惊啊!”海德格尔显然也被哲学的发问震撼到了,并坚持着哲学就是对“存在”的追问。 在弗赖堡大学时期,海德格尔在一些哲学杂志发表过论文(《学者》),与当时著名的教师交往亲密,例如施耐德和李凯尔特,毕业时海德格尔的考虑过专攻数学争取教师资格和专攻哲学留校工作或者继续哲学,最终还是进了哲学系,并倒向胡塞尔。<br> 在大学时期由于受胡塞尔的《逻辑研究》很大影响,并称这本书有着非凡的魅力,虽然阅读时困难重重,但此书始终不离手。1912年在《为天主教德国的文学展望》上发表《逻辑新探》,此文把已被胡塞尔克服的心里主义问题选择为主题,可见胡塞尔对其影响之深。在施耐德指导的《心理主义的判断学说》成功取得“最优秀”的成绩后,顺利取得博士学位。<br> 之后在1915年,一战爆发取得教师资格,并写出了资格论文《邓司各脱范畴和意义学说》。海德格尔在论文中对各种对象领域、构成 “各种现实性的形式”的基本结构或框架进行考察这个意义上借用了司各脱的语言,对“范畴”进行了讨论。在做无俸讲师时,邂逅了胡塞尔。后者相当赞叹海的才华,并称其为“现象学神童”,于此之前胡塞尔年长的朋友,马堡大学的那托普交友曾有意聘请海德格尔来自己这边讲课,但由于种种原因,始终未能如愿。20年曾计划招聘海德格尔为编外教授,四月初在胡塞尔的生日聚会上结识了雅斯贝斯,马堡大学在22年2月正式打算招聘时,结果还是没有实现,九月在海德堡雅斯贝斯的私宅中与雅斯贝斯进行了一周的讨论,十月中旬编写成了《亚里士多德的现象学解释》(即《那托普手稿》)并送往马堡大学和哥廷根大学,这些发展非常重要,标志着《存在与时间》方法上的准备。<br> 在1923年在托特瑙堡修建了山中小屋,并作为主要的写作场所,在24年发表了《时间概念》之后的1927年,《存在与时间》的第一部分问世,从此海德格尔名声大噪,毫无疑问的成为了德国哲学界的第一号人物。《存在与时间》成型时并不真正成熟,如果没有外部压力,海德格尔或许会推迟此书的出版,书中亦有不少草率,性急之处。<br> 这里集中了海德格尔整个思想过程的许多问题,其中包括 “本真状态与非本真状态”“逻辑与判断”“真理构成”“先于理论认识的经验”“事实性生命”“此在的存在方式”“时间性问题”等。海德格尔开篇便重申对“存在意义”发问的必要性,从“存在”本身便是超越一切种属关系的,最普遍的概念,它似乎谁都懂得,但其意义确隐藏在晦暗中。从柏拉图开始,便把错误的把存在等同于一切存在者,海德格尔则认为西方哲学在这一错误上越走越远。书中详细讨论了此在与世界,时间的问题,书中概括来说分为此在与世界,此在与时间,此在展开部分书中准备性叙述中,则规划了人类学与心理学还有生物学,进行了生存论的准备工作。并提出了Dasein(此在)的基本问题,“此在总是我的存在”Dasein指人的存在,海德格尔为了避免传统形而上学的主体占优和人的对象化(笛卡尔式思考)而选用此词。<br> 之后便马上提出此在总是“IN-der-welt-sein”(在世界之中存在),并且详细讨论了世界与世界的各个环节。世界并不是物的单纯聚集,它并不是可以供我们直接观察的对象,我们总是属于世界。并讨论了笛卡尔的存在论,提出了用具和世内存在者,详细了讨论了人们对于物的用具性把握。<br> 此在的展开样式则分为:情绪,言谈,领会。此在被抛之于世界,并总是非本真的沉沦与世界,在沉沦中与他人共在,依此海德格尔提出了众人的概念,我们总与其他人一起存在,并且在这种一起中参与大众的一切,然后丢失自己,被抛地筹划自身,接着就是沉沦的样式:闲言.好奇.两可。<br> 尽管此在总是非本真的存在,但海德格尔提出了一个“畏”这一情绪,使得本真成为可能,畏没有具体对象,而是人类有限性的表现,此在的基本存在即为——操心。畏袭来,此在出离自身体,并意识到自己的有限性。畏在畏之中,它是无而且在无何有之乡,此在害怕沉沦,并有了本真状态。畏使此在看到了自身的终极——死。海德格尔详细的讨论了死的概念,它是时间的到时并且无法被经验,他使得此在谋划自身——向死而生,此时出现了“良知”呼唤此在。此在在这种良知中见到了本真能在的生存结构。<br> 在书中最后一部分则讨论时间问题,批判了传统流俗的计数时间,结合时间性来讨论此在的生存状态,得出让人迷惑的概念“人即时间”这主要体现在领会.沉沦等时间性的讨论,在这里,也引导出了海德格尔的历史观念。<br> 总的来说此书用人的在场来探索存在的种种意义,此后分析的种种结论则导出了存在的“疏明之地”,在这里存在者正题被把握,这光影纵横的存在场就是存在本身,使得物与此在的缘在发生,物与此在是其所是的回归于自身。不过存在本身的探索并没有就此结束。<br> 此书的第二部分由于种种原因,或许出于思想的触礁,海德格尔决定不再写下去。后期的思索基本都是对《存在与时间的》补充,主要见于《形而上学导论》《艺术作品的本源》《时间与存在》《根据的本质》《真理的本质》等在科学方面海德格尔有着很高的修养,可以和海森堡进行高层次的科学对话 后期也对科学技术提出自己的批判:《世界图像时代》《技术的追问》。等海德格尔后期也宣称了哲学终结,这是自然也是出于他对哲学史的深刻研究,后来他的全集已经出了80多卷了,无疑是思想界的瑰宝,他用他的思想证明了他的一生对中国影响,用“Dasein”与“Ereignis”阐释中国思想:新儒家的牟宗三把中国哲学康德化,建立了“圆教”。后来学者把中国哲学海德格尔化,用“ Dasein(缘在)”与“ Ereignis(本成)” 阐释中国思想。例如;张祥龙《海德格尔思想与中国天道》和赖贤宗《道家禅宗与海德格的交涉》。<br> 学者又利用海德格尔的哲学,进行了中国本体诠释学的理论建构,目标是建构中国的“第一哲学”(First Philosophy)。在亚里士多德那里,第一哲学是指神学中对于最高存在者(不动的推动者或神的研究,或指存在论(本体论)中对于作为存在之存在的研究。<br> 神学之所以被称为第一哲学,是因为它的研究物件高于物理存在者;而对后者的研究是第二哲学的事。存在论之为第一哲学是由于它研究所有其他科学分支默认的原理、规律,并研究整个存在世界的第一因。在这个(即存在论的)意义上,第一哲学获得了它作为所有科学基础的普遍意义。对于胡塞尔,第一哲学所有其他哲学学科的方法论和理论的基础。例如:赖贤宗尝试利用海德格尔的哲学,建构了佛教本体诠释学 (Buddistische Onto-Hermeneutik)的思想体系。 == 人物著作 == Sein und Zeit (1927) 《存在与时间》<br> Kant und das Problem der Metaphysik (1929) 《康德与形而上学的问题》<br> Einführung in die Metaphysik (1935, 1953年出版) 《形而上学导论》<br> Erläuterungen zu Hölderlins Dichtung (1936-38) 《荷尔德林诗的阐释》<br> Beiträge zur Philosophie (Vom Ereignis)(1936-1938, 1989年出版) 《对哲学的贡献》<br> Holzwege (1950) 《林中路》<br> Was heißt Denken? (1951-52) 《什么叫思想?》<br> Der Satz vom Grund (1955-56) 《根据律》<br> Identität und Differenz (1955-57) 《同一与差异》<br> Gelassenheit (1959) 《泰然任之》<br> Unterwegs zur Sprache (1959)《在通向语言的途中》<br> Die Frage nach der Technik 《技术的追问》<br> Wissenschaft und Besinnung 《社会与反省》<br> überwindung der Metaphysik 《克服形而上学》<br> Wer ist Nietzsches Zarathustra 《谁是尼采的查拉图斯特拉》<br> Bauen Wohnen Denken 《筑·居·思》<br> Wegmarken 《路标》<br> == 名言 == 1、哲学不能引起世界现状的任何直接变化。而且,所有一切只要是人的思想和图谋都不能做到。<br> 2、人生就是学校。在那里,与其是幸福,毋宁是不幸才是好的教师。因为,生存是在深渊的孤独里。<br> 3、充满劳绩,然而人,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之上。<br> 4、存在是存在者的存在,存在者存在是该存在者能够对其它存在者实施影响或相互影响的本源,也是能被其它有意识能力存在者感知、认识、判断、利用的本源。<br> 5、诗人从跃动、喧嚣不已的现实中唤出幻境和梦。<br> 6、思就是在的思,……思是在的,因为思由在发生,属于在。同时,思是在的,因为思属于在,听从在。<br> 7、思之最恒久之物乃是道路。<br> 8、良心唯有经常以沉默形式来讲话。<br> 9、人安静地生活,哪怕是静静地听着风声,亦能感受到诗意的生活。<br> 10、人活在自己的语言中,语言是人“存在的家”,人在说话,话在说人。<br>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Br separated entries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Infobox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Infobox person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Infobox person/core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Arguments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Infobox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InfoboxImage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Navbar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Separated entries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TableTool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马丁.海德格尔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