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52.14.166.224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馬刺馬勃 的原始碼
←
馬刺馬勃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class="wikitable" style="float:right; margin: -10px 0px 10px 20px; text-align:left" |<center>'''長刺馬勃'''<br><img src=" https://www.first-nature.com/fungi/images/agaricaceae/lycoperdon-echinatum1.jpg " width="280"></center><small>[https://www.first-nature.com/fungi/lycoperdon-echinatum.php 圖片來自First Nature]</small> |} '''''長刺馬勃'''''(Lycoperdon echinatum),在歐美俗稱[[刺灰包]]或[[春灰包]],是[[馬勃屬]]的一種真菌。 該腐生物種生長在落葉林,林間空地和牧場的土壤里,可在非洲,歐洲,中美洲和北美洲看到。實驗顯示此物種的子實體之提取物能抑制幾種對人類有致病性的細菌的生長。 ==生態習性== 長刺馬勃可單生或群生,通常長在[[落葉林]],多草地區,林間空地和[[牧場]]的地面上,還有[[苔蘚]],腐殖質和木質殘片上面。此真菌對[[山毛櫸]]林有偏好。 [[子實體]]可在[[晚春]]和[[秋天]]的任何時候出現。老的樣本因為融入到周圍落葉和死木的棕色環境中而更容易被忽視。 該物種在[[非洲]]中東部,[[中國]],[[哥斯大黎加]],[[伊朗]],[[日本]]和歐洲都有採集到。在北美,在[[落基山]]東部局部常見。 在[[芬蘭]]的奧蘭群島它被認為是受威脅物種,對[[瑞典]]該種分佈的一項研究指出,在20世紀40年代到50年代,它和闊葉草和藥草生長在山毛櫸林中pH值在5.0到6.6之間的表層土壤里,但由於幾十年的酸化,它的數量在一直減少。 在[[砷]]污染地點採集的子實體被發現生物富集砷,多數以[[砷甜菜鹼]] (arsenobetaine)的形式。 ==食用價值== 和多數馬勃一樣,當長刺馬勃較年輕,產孢組織還是白色堅實時可以食用。食用含有非白色或已成粉狀的產孢組織的老的菌株可能會造成胃部不適。 該物種味道平淡,沒有明顯氣味,[[安東尼·卡盧西奧]]建議將該馬勃與其他[[蘑菇]]清炒(sauté)。建議將打算食用的馬勃縱向切開,並確認菌肉沒有內部結構,防止跟致命的[[鵝膏菌種]]搞混。 == 抗微生物活性 == 2005年的一項研究確定長刺馬勃子實體的[[甲醇]]提取物對多種人類致病細菌有抗菌活性,這些細菌包括,[[枯草桿菌]],[[大腸桿菌]],[[鼠傷寒沙門菌]],[[金黃色葡萄球菌]],[[化膿鏈球菌]],和[[恥垢分枝桿菌]]。 雖然還沒有具體確定產生抗菌活性的化合物,化學分析已確定[[類萜]]的存在性。類萜是一類廣泛出現的化學物質,對它用於抗菌藥物的潛在用途已有一些研究。 ==分類和命名== 長刺馬勃由[[克利斯蒂安·亨德里克·佩爾松]]在1797年第一次給出描述。後來它被[[伊利阿斯·馬格努斯·弗裡斯]]降為[[網紋馬勃]]的一個變種(L. gemmatum var. echinatum),但對北美該屬分佈做過大量研究的[[美國]][[真菌學家]][[查理斯·霍頓·佩克]]在1879年重新將它提升為種。根據它們[[疣]](warts)的不同特徵,長刺馬勃更多刺的外形,還有它刺下面更平滑的包被(peridium),他認為值得將長刺馬勃區別為不同與網紋馬勃的物種。 [[邁爾斯·約瑟夫·伯克利]]和[[克裡斯托弗·埃德蒙德·布魯姆]]認為[[霍伊爾]]從伯克希爾郡雷丁鎮採集來的樣本為新物種,並把它叫做[[霍伊爾馬勃]]。 他們寫道,該樣本跟佩爾松的長刺馬勃的可靠樣本外部完全一樣,但他們差點忽視了它淡紫色的孢子。儘管孢子顏色不同,霍伊爾馬勃現在被當作長刺馬勃的異名。 1972年,[[文森特·德莫林]]根據在北卡羅來納發現的一個樣本描述了一個被稱為美洲馬勃的物種。雖然他認為該樣本是一個新物種,其他一些學者認為它跟長刺馬勃是同義名。對編碼ITS單元的[[核糖體]][[RNA]]的[[基因序列]]和次級結構進行種系發生分析表明,長刺馬勃跟[[Handkea]]屬形成一進化枝,而與馬勃屬的模式種網紋馬勃分離。 在之前僅用rRNA序列的種系發生比較分析中,長刺馬勃跟L. mammiforme,L. foetidum,和Bovistella radicata是同一進化枝,而與[[梨形馬勃]](L. pyriforme)分離。 該物種常被稱為刺灰包或春灰包,它的種名來源於[[希臘語]],意思是[[刺蝟]]或[[海膽]]。 ==形態特徵== 長刺馬勃的子實體寬2-4釐米,高2-4釐米,成近球形或梨形。它外表面密布著長可達0.6釐米的刺。根據[[柯蒂斯·蓋茨·勞埃德]],[[美國]]的樣本比[[歐洲]]的刺要修長一些。 最初為白色,隨著成熟逐漸變暗棕色,刺常常三四個一組在頂端相連。這時馬勃很像大果櫟(Quercus macrocarpa)的橡子的蓋,而且兩者很容易搞混。隨著年齡增長,刺逐漸脫落,露出網狀的表面。 子實體有一個小的基部,顏色灰白到紫灰,並可能通過白色的細索(根狀菌索)附著在生長面上。 馬勃的內部含有產孢組織,即[[孢子]]和產生孢子的細胞的混合體。年輕樣本的產孢組織白且堅實,隨著年齡增加,它逐漸變黃,然後便成棕色到紫棕色,並且呈粉狀。成熟的樣本在子實體頂部發育出一個孔用來釋放孢子。 長刺馬勃的孢子大體呈球形,表面上有疣,直徑4-7微米。[[孢絲]](capillitium,產孢組織中粗糙的厚壁菌絲)有彈性,棕色,含有小孔,厚5-8微米。[[擔子體]](basidium)帶2-4個孢子,孢子梗(sterigmata)可長達5微米。 ==其他類似物種== Lycoperdon pulcherrimum跟長刺馬勃很相似,但它的刺更粗壯,且不隨年齡增加而變棕,刺下的表面平滑,而不像長刺馬勃那樣有麻點。[[亞歷山大·史密斯]]指出,年輕的時候要區分它們很難,如果可能的話,但這對採集它們食用的人來說沒有造成任何麻煩,,它們都可食用。 年輕的L. pedicellatum也不容易與長刺馬勃區分,但前者成熟時外表面平滑,並且孢子連在一個4-5倍孢子長度的梗(pedicel,擔子體的一個狹窄延伸,上面可形成孢子梗和孢子)上。 Lycoperdon compactum只在[[紐西蘭]]能看到,外表也與長刺馬勃相似,但它的孢子較小,孢絲透明且有[[隔膜]](septate)。 == 參考書目 == * The Gasteromycetes of the Eastern United States and Canada By Coker WS, Couch JN, Johnson MM - Dover Publications 1974 isbn=0-486-23033-3 == 外部連結 == * [http://www.indexfungorum.org/Names/NamesRecord.asp?RecordID=414453 (馬刺馬勃)Index Fungorum] * [http://www.grzyby.pl/gatunki/Lycoperdon_echinatum.htm (馬刺馬勃)grzyby.pl] * [http://www.ne.jp/asahi/mushroom/tokyo/Lycoperdales/arage/arage.htm Picture of Lycoperdon echinatum(馬刺馬勃)] [[Category:379 菌藻植物門]]
返回「
馬刺馬勃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