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18.226.28.97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风能资源 的原始碼
←
风能资源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center><img src=https://www.kfzimg.com/sw/kfz-cos/kfzimg/13558641/d558757a16b66e86_s.jpg width="250"></center> <small>[https://search.kongfz.com/product_result/?key=%E9%A3%8E%E8%83%BD%E8%B5%84%E6%BA%90&status=0&_stpmt=eyJzZWFyY2hfdHlwZSI6ImFjdGl2ZSJ9 来自 孔夫子旧书网 的图片]</small> |} '''风能资源'''是中国生态学里的一个名词术语。 随着社[[会]]制度的不断发展与进步,中国的[[汉字]]也在不断演化着,从最初的甲骨文<ref>[https://www.sohu.com/na/433723048_120596511 汉字小时候|一个文字,一段历史],搜狐,2020-11-24</ref>渐渐发展到了小篆<ref>[https://www.sohu.com/a/146069760_301850 书法丨原来小篆是中国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由国家规定的标准汉字形态!],搜狐,2017-06-05</ref>,后来文化进一步发展后,才出现了”汉字”这种说法。 ==名词解释== 风能资源,是一种清洁的可再生能源,是指由[[太阳]][[辐射]][[地球]]表面受热不均,引起大气层中受热不均匀,从而使空气沿着水平方向运动,空气流动所形成的动能。是太阳能的一种转化形式。科学、准确地估算我国风能潜力及其空间分布是国家对风能资源开发中一项极其重要的基础性工作。 我国幅员辽阔,海岸线长,风能[[资源]]比较丰富。据[[国家]]气象局估算,全国风能密度为100W/m2,风能资源总储量约1.6X105MW,特别是东南沿海及附近岛屿、内蒙古和甘肃走廊、东北、西北、华北和青藏高原等部分地区,每年风速在3m/s以上的时间近4000h左右,一些地区年平均风速可达6~7m/s以上,具有很大的开发利用价值。有关专家根据全国有效风能密度、有效风力出现时间百分率,以及大于等于3m/s和6m/s风速的全年累积小时数,将我国风能资源划分为如下几个区域。 1、东南沿海及其岛屿,为我国最大风能资源区。这一地区,有效风能密度大于、等于200W/m2的等值线平行于海岸线,沿海岛屿的风能密度在300W/m2以上,有效风力出现时间百分率达80~90%,大于、等于8 m/s的风速全年出现时间约7000~8000h,大于、等于 6 m/s的风速也有4000 h左右。但从这一地区向内陆,则丘陵连绵,冬半年强大冷空气南下,很难长驱直下,夏半年台风在离海岸50km时风速便减少到68%。所以,东南沿海仅在由海岸向内陆几十公里的地方有较大的风能,再向内陆则风能锐减。在不到100km的地带,风能密度降至50W/m2以下,反为全国风能最小区。但在福建的台山、平潭和浙江的南麂、大陈、嵊泗等沿海岛屿上,风能却都很大。其中台山风能密度为534.4W/m2,有效风力出现时间百分率为90%,大于、等于3 m/s的风速全年累积出现7905h。换言之,平均每天大于、等于3 m/s的风速有21.3h,是我国平地上有记录的风能资源最大的地方之一。 2、内蒙古和甘肃北部,为我国次大风能资源区。这一地区,终年在西风带控制之下,而且又是冷空气入侵首当其冲的地方,风能密度为200~300W/m2,有效风力出现时间百分率为70%左右,大于、等于3 m/s的风速全年有5000h以上,大于、等于6m/s的风速在2O00h以上,从北向南逐渐减少,但不象东南沿海梯度那么大。风能资源最大的虎勒盖地区,大于、等于3 m/S和大于、等于6m/s的风速的累积时数,分别可达7659h和4095h。这一地区的风能密度,虽较东南沿海为小,但其分布范围较广,是我国连成一片的最大风能资源区。 3、黑龙江和吉林东部以及辽东半岛沿海,风能也较大。风能密度在200W/m2以上,大于、等于3m/s和6m/s的风速全年累积时数分别为5000~7O00h和3000h。 4、青藏高原、三北地区的北部和沿海,为风能较大区。这个地区(除去上述范围),风能密度在150~200W/m2之间,大于、等于3 m/s的风速全年累积为 4000~5000h,大于、等于6m/s风速全年累积为3000h以上。青藏高原大于、等于3 m/s的风速全年累积可达6500h,但由于青藏高原海拔高,空气密度较小,所以风能密度相对较小,在 4000m的高度,空气密度大致为地面的67%。也就是说,同样是8m/s的风速,在平地为313.6W/m2,而在4000m的高度却只有209.3W/m2。所以,如果仅按大于、等于3 m/s 和大于、等于6m/s的风违的出现小时数计算,青藏高原应属于最大区,而实际上这里的风能却远较东南沿海岛屿为小。从三北北部到沿海,几乎连成一片,包围着我国大陆。大陆上的风能可利用区,也基本上同这一地区的界限相一致。 5、云贵川,甘肃、陕西南部,河南、湖南西部,福建、广东、广西的山区,以及塔里木盆地,为我国最小风能区。有效风能密度在50W/m2以下,可利用的风力仅有20%左右,大于、等于3m/s的风速全年累积时数在2000h以下,大于、等于6 m/s的风速在15Oh以下。在这一地区中,尤以四川盆地和西双版纳地区风能最小,这里全年静风频率在60%以上,如绵阳为67%,巴中为60%,阿坝为67%,恩施为75%,德格为63%,耿马孟定为72%,景洪为79%。大于、等于3m/s的风速全年累积仅300h,大于、等于6m/s的风速仅20h。所以,这一地区除高山顶和峡谷等特殊地形外,风能潜力很低,无利用价值。 6、在4和5地区以外的广大地区,为风能季节利用区。有的在冬、春季可以利用,有的在夏、秋季可以利用。这一地区,风能密度在50~100W/m2之间,可利用风力为30~40%,大于、等于3m/s的风速全年累积在2000~4000h,大于、等于6m/s的风速在1000h左右。下面介绍一下国家气象局的有关专家关于我国风能区划的划分意见。采用三级区划指标体系。第一级区划指标:主要考虑有效风能密度的大小和全年有效累积小时数。将年平均有效风能密度大于200W/m2、 3~20m八风速的年累积小时数大于500Oh的划为风能丰富区,用“Ⅰ”表示;将150~200W/m2、 3~20m/s风速的年累积小时数在3000~5000h的划为风能较丰富区,用“Ⅱ”表示;将50~150W/m2、3~20m/s风速的年累积小时数在2000~3000h的划为风能可利用区,用“Ⅲ”表示;将50W/m2以下、3~20m/s风速的年累积小时数在2000h 以下的划为风能贫乏区,用“Ⅳ”表示。在代表这四个区的罗马数字后面的英文字母,表示各个地理区域。 ==参考文献== [[Category:800 語言學總論]]
返回「
风能资源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