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3.15.202.169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颅骨嗜酸性肉芽肿 的原始碼
←
颅骨嗜酸性肉芽肿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颅骨嗜酸性肉芽肿'''是一种原因不明的全身性骨病。全身除指骨和趾骨外均可被侵犯,但多见于扁平骨,颅骨为好发部位,多数病例为多发,单发于颅骨者预后较佳。有人认为本病属于网状内皮细胞增多症或肉芽肿。也有人认为本病是由于感染引起的一种免疫变态反应性疾病。<ref>[https://zhuanlan.zhihu.com/p/562030469 6岁儿童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高尚医学影像】]知乎</ref> {| class="wikitable" style="float:right; margin: -10px 0px 10px 20px; text-align:left" |<center><img src=" https://i04piccdn.sogoucdn.com/a7a1022437854725 " width="180"></center><small>[]</small> |} == 基本内容 == 颅骨嗜酸性肉芽肿( Eosinophilic granuloma of the skull) 病理 嗜酸性肉芽肿为灰褐色或灰黄色,质地较脆,在病理发生上大致可分为四个阶段。 早期:有大量组织细胞出现,其间尚有少量浆细胞、淋巴细胞和嗜酸性细胞。 肉芽期:出现富有血管的肉芽,有大量的嗜酸性粒细胞及大单核吞噬细胞,有时可见泡沫细胞,同时有局限性坏死或出血。 黄色肿块期:特点为出现大量含有脂质的细胞。 晚期:肉芽组织被结缔组织所代替,有纤维化现象和新骨形成。 临床表现和诊断 此病多发于小儿和青年,男性多于女性。病人常有头痛、低热及体重减轻。颅骨好发于[[额骨]]、顶骨及[[颞骨]],而枕骨少见。颅盖都可发现小肿物,逐渐增大。局部可有疼痛,但不剧烈。 实验室检查可发现白细胞总数略增高,嗜酸性粒细胞增多,血沉加快。头颅X检查,可见圆形或椭圆形溶骨性破坏,边缘不规则与正常骨分界清楚。此病单发性病变需与结核、骨髓炎和颅骨表皮样囊肿相鉴别,而多发性病变需与骨髓瘤、转移瘤和黄脂瘤病等相区别。 治疗 激素和抗肿瘤药物可以控制病情发展。本病对放射治疗较敏感,对多发病变广泛者,经活检证实后应进行放射治疗,一般用6~9Gy小剂量照射即可。病变较小者可行手术切除治疗,一般预后较好。 嗜酸性细胞肉芽肿是一种病因不明、往往发生于外伤后的全身性骨病。好发于儿童和20岁左右的青年,男性较女性多见。除指骨和趾骨外全身各扁平骨均可发病。颅骨为好发部位,病变多为单发,约占70—85%。病理在镜下可见多种细胞成份,包括淋巴细胞、网状细胞、嗜酸性细胞、多核细胞、纤维母细胞、浆细胞等。其发展分四个阶段:(1)[[增殖期]];(2)[[肉芽期]];(3)黄色肿块期;(4)纤维化期。起病初时常有低热、局部肿胀疼痛。本病主要以手术治疗为主,术后加用放疗。单发者预后较佳。 ==参考文献== {{Reflist}} [[Category:410 醫藥總論]]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颅骨嗜酸性肉芽肿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