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18.191.139.245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颅息穴 的原始碼
←
颅息穴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File: 颅息穴.jpg|250px|缩略图|right|[http://p3.pstatp.com/large/3c7f000241dca52b4235 原图链接][https://www.toutiao.com/i6471895414780985869/ 来自今日头条的图片]]] 揭密真相的內容僅供參考,並不能視為專業意見。任何醫藥相關資訊,應諮詢專業人士。<br> 【'''颅息穴'''】经穴名。出自于《[[针灸甲乙经]]》。属于手少阳三焦经穴位图。别名:颅骢穴。颅息穴的位置:沿耳轮连线的上、中1/3的交点处。中医认为刺激颅息穴有缓解治疗头痛、耳鸣耳痛、小儿惊痫、呕吐等作用。<br> ==穴位含义== 三焦经的天部之气在此收引冷降。<br> 1.颅息穴。“颅”,头盖骨也、肾主之水也,此指天部的冷降水气。“息”,停息也。该穴名意指三焦经的天部之气在此收引冷降。本穴物质为[[角孙穴]]传来的天部水湿之气,至本穴后其变化为进一步的散热冷降,如风停气止之状,故名“颅息穴”。<br> 2.颅骢穴。“颅”,头盖骨也、肾主之水也,此指天部的冷降水气。“骢”,同囟,囟为连合胎儿或新生儿颅顶各骨间的膜质部,亦即间隙也。颅骢名意指天部的水湿之气在本穴由天之上部降至天之下部。理同颅息名解。 ==概况== 【取穴】侧坐位,在头部,于耳后发际,[[瘈脉穴]]与角孙穴沿耳轮连线的中点处。<ref>[http://www.xueweimima.com/sjj/395.html 颅息穴],穴位密码网</ref>。<br>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天部的凉湿水气。<br> 【运行规律】散热冷降后下传瘈脉穴。<br> 【功能作用】清热降浊。 ==作用功效== 【功效应用】有清热散风、开窍镇惊作用<br> 【主治病症】<br> 主要用于耳、目和神志疾患等:如头痛,耳鸣,耳聋,耳痛,耳肿流脓,中耳炎,目视不明,视网膜炎,视网膜出血,小儿惊痫,小儿惊风,惊厥,瘈疭,呕吐涎沫,喘息,哮喘,胁肋痛不得转侧,抽搐,身热等。<br> 【配伍应用】<br> 颅息穴配[[太阳穴]]、[[百会穴]],治头痛。<br> 颅息穴配内关穴、神门穴,治瘛疭。<br> 颅息穴配翳风穴、耳门穴、听宫穴、听会穴治一切耳病。<br> 颅息穴配风池穴、角孙穴、太阳穴、合谷穴治视网膜出血。<br> 颅息穴配听宫穴、听会穴、中渚穴,有开窍聪耳的作用,主治耳鸣,耳聋。<br> 颅息穴配角孙穴、头维穴、太阳穴,有行气活血止痛的作用,主治偏头痛。<br> 颅息穴配人中穴、中冲穴、合谷穴,有泄热镇惊的作用,主治小儿惊痫。<br> ==穴位疗法== 【针刺】一般沿皮刺0.3~0.5寸,或三棱针点刺出血<br> 【灸法】艾炷灸3~5壮;或艾条灸5~10分钟<br> 【按摩】将食指和中指贴于耳后根处按摩1~3分钟,可治[[头痛]]、[[耳呜]]、耳聋、中耳炎等症 ==视频== ==== 颅息穴:通窍熄风、镇惊止痛的好穴!神奇的穴位新版视频==== {{#iDisplay: a0820lb96gd |640|370|qq}} ==參考文獻== {{reflist}} [[Category:410 醫藥總論]] [[Category:418 藥學;藥理學;治療學]]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颅息穴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