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3.147.78.249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青衣南橋 的原始碼
←
青衣南橋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class="wikitable" style="float:right; margin: -10px 0px 10px 20px; text-align:left" |<center>'''青衣南橋'''<br><img src="https://www.imagejoy.com/images/articles5/498-tsing-yi-southern-bridges-01.jpg" width="280"></center><small>[https://www.imagejoy.com/article/498 圖片來自imagejoy]</small> |} '''青衣南橋'''是[[香港]][[新界]]的一組橋樑,由'''青衣大橋'''及'''葵青橋'''組成,均為跨越[[藍巴勒海峽]]的行車橋,連接[[葵涌]]及[[青衣島|青衣]]。市民普遍將兩條橋合稱為「南橋」(因其位於[[青荃橋]]南面),而兩橋同時是'''[[葵青路]]'''的組成部份,只是行車方向相異而已。 ==介紹== 青衣大橋及葵青橋並非同時通車。在葵青橋落成前,青衣大橋一直都是雙程行車;1999年,葵青橋通車,青衣大橋行車改為只往葵涌方向,及設有連接路通往[[青葵公路]]九龍方向。葵青橋的東行車線只由[[青衣路]]往葵涌方向,葵青橋西行只往青衣方向,[[青葵公路]]青衣方向有連接路從初段切入,末段設有連接路往[[青衣鄉事會路]]。 ==青衣大橋== '''青衣大橋'''是第一條連接青衣的行車橋,全長為610米,離海面高度26米,供車輛和行人使用。通車初期橋面為雙線不分隔道路。 青衣大橋的落成,是為了配合[[荃灣新市鎮]]青衣部份的發展。1970年代起,青衣開始發展,而且在該島設立設施的[[中華電力]]、[[香港水泥]]、[[國際標準貨箱]]、[[美孚石油]]、[[高富石油|Gulf Oil]]、[[標準石油]]等公司推動下,[[香港殖民地時期#香港政府|香港政府]]決定興建青衣大橋。上述各公司組成的「青衣大橋有限公司」集資1800萬港元,政府提供750萬港元為建設費用,由[[金門建築]]承建。大橋於1974年2月28日落成啟用,耗資1700萬港元。當時[[香港總督]][[麥理浩]]爵士主持開幕儀式。 隨著青衣發展人口增加,大橋的交通容量逐漸飽和,經常擠塞。有時還會因為鄰近[[葵涌貨櫃碼頭]]的交通意外而令青衣對外交通完全中斷。於是居民要求興建另一座大橋作分流。1987年,青荃橋(青衣北橋)落成,青衣大橋於是稱為「南橋」。 另一方面,由於青衣大橋設計負荷未能應付後來大幅增加的交通需求,青衣工業和貨櫃碼頭後勤設施的發展亦導致有大量重型貨車出入。以致青衣大橋橋面下墮(當時電視新聞有現場拍攝橋面凹凸不平狀況),令居民關注安全問題。 1989年2月至1990年4月青衣大橋進行第一次維修,期間須間歇性全線封閉。 1997年,[[青葵公路]]通車,部分來往港島車輛轉回青衣大橋前往。 1999年12月至2000年7月[[路政署]]曾對青衣大橋進行第二次維修。 2007年6月15日,[[運輸署]]把青衣大橋的車速限制放寬至每小時70公里<ref>[http://www.gld.gov.hk/cgi-bin/gld/egazette/gazettefiles.cgi?lang=c&year=2007&month=6&day=15&vol=11&no=24&gn=3860&header=1&part=0&df=1&nt=gn&newfile=1&acurrentpage=12&agree=1&gaz_type=mg 政府憲報]</ref>。 由於鄰近貨櫃碼頭,青衣大橋曾多次被出入貨櫃碼頭的貨船碰撞,導致橋邊輕微損毀。後來政府禁止高度超過17米的船隻穿越[[藍巴勒海峽]],並禁止船隻於大橋附近作業。政府亦於橋座外以亂石堆砌人工島,以防橋座被船隻撞毀。 == 參考文獻 == {{reflist}} [[Category: 920 建築藝術總論]]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青衣南橋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