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3.14.245.172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釣魚城之戰 的原始碼
←
釣魚城之戰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class="wikitable" style="float:right; margin: -10px 0px 10px 20px; text-align:left" ! <p style="background: #0000FF; color: #000000; margin:auto; padding:5px 0; "> '''釣魚城之戰''' </p> |- |<center><img src="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1/57fa94f14b27f0865f71e69c455f7746.png" width="300"></center><small>[http://www.shuashuakan.com/new/0d9746029dd14333b82fd0eafd57197e 圖片來自刷刷看小说网] </small> |} '''釣魚城之戰'''又稱合州之戰, 發生於1259年在[[四川]][[合州]][[釣魚城]]。 [[宋]]蒙([[元]])戰爭從公元1235年全面爆發,至1279年[[崖山之戰]]宋室覆亡,持續四十四年,是[[蒙古]]勢力崛起以來所遇到的費時最長、耗力最大、最為棘手的一場戰爭。 此役堪稱[[中國]]歷史上又一次以弱勝强、以寡勝眾的戰鬥, 卻是影響深遠的關鍵戰鬥。由於蒙古大汗[[蒙哥]]死於此戰役中,令各路蒙軍紛紛後撤, 這一輝煌勝利,對當時蒙古、南宋,乃至世界都有巨大影響。<ref>{{Cite Web|url=https://www.wiki101.com.tw/archives/51293#.Y2ezN3ZBzn0|title=釣魚城之戰戰爭背景:防范蒙古鐵騎入侵的堡壘|website=wiki01|accessdate=2022-11-06}}</ref> 它甚至挽救了[[歐洲]]文明,拯救了世界,但卻被人遺忘。 它被[[歐洲]]人稱為「上帝折鞭處」,被西亞[[阿拉伯]]人稱為「東方的麥加」。 ==改變世界歷史的一場戰役== 西元1260年, 蒙古大軍席捲西亞, 先後攻滅[[阿拔斯王朝]]、佔據[[敘利亞]], 兵鋒直指[[埃及]], 卻突然勒馬不前, 主力軍團揮戈東返。 前一年, 在相隔萬里的東亞大陸, 南渡[[長江]]圍攻南宋鄂州(今湖北武昌)、震動江南的[[忽必烈]]大軍, 於破城在即時, 遽然退兵北還。 氣勢如虹、橫掃亞洲的蒙古鐵騎, 幾乎在同一時期如潮水般退卻。 蒙哥死後, 汗位空虛, 蒙古諸王紛爭旋起, 各軍團紛紛從亞、歐戰場回撤。命懸一線的南宋王朝, 暫時得免滅國之禍, 亞歐大陸的格局也因此改變。<ref>{{Cite Web|url=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19-05/17/c_1124506221.htm|title=重讀“釣魚城” 一座小山城何以改寫亞歐大歷史|date=2019-05-17|website=新華網|accessdate=2022-11-06}}</ref> 這場戰被史學家稱之為一場影響整個世界局勢的戰役,從而改變了世界歷史。 ==釣魚城之戰背景==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center><img src=http://e0.ifengimg.com/09/2019/0502/34C7F2A75D26FC29F8C4CDD1242AE0CF87560E17_size70_w870_h413.jpeg width="330"></center> <small>[https://ishare.ifeng.com/c/s/7mLb5OzzkBR 来自鳳凰新聞的图片]</small> |} ===蒙古崛起=== [[北宋]](960-1127年)和[[南宋]](1127-1279年)可說是邊患深重、災難連連,前有[[遼]]、[[夏]]、[[金]]先後不斷攻擊並[[亡]]於金,後除金外又遭遇世界上最强的蒙古。 蒙古是崛起於漠北草原的遊牧民族,其領袖[[鐵木真]]在統一各部後,於1206年獲公推為大[[可汗]],尊稱「[[成吉思汗]]」,創建了蒙古汗國。 此後成吉思汗親率大軍進行首次西征(1219-1225年),其子孫後來展開第二次(1235-1244年)、第三次(1253-1260年)西征,同時南下進侵夏、金及南宋,使蒙古汗國發展成為橫跨歐、亞兩洲的大帝國。彼時蒙古鐵蹄踏遍東亞、中亞、西亞、東歐、中歐,可謂世上無敵。 成吉思汗及他的子孫先後消滅了40多個國家,征服了720多個民族,消滅了各國軍隊人數達上千萬,而蒙古軍隊總人數僅30多萬人。 蒙古帝國建立了世界歷史上疆域最大的國家,版圖最大時面積超過了4500萬平方公里,東起[[朝鮮半島]],西抵[[波蘭]]、[[匈牙利]]、北至[[俄羅斯]]各公國、南達[[中南半島]],是現在中國版圖面積的4倍還多。 蒙古雖屢屢西征,但南侵一直為其重要目標。在1227年滅亡西夏後, 1234年滅金國,蒙宋境域相鄰,兩國便刀兵直接相向。 ===為什麼要繞道千餘里先打四川=== 要知道[[李白]]有一句詩詞「[[蜀道]]難,難於上青天」,為什麼他們放著平路不走,卻要走山路呢? 原因就是錢糧。 四川雖然多山,但四川自古以來就有天府之國之稱。 當時,南宋的一半的國庫來源,就是來自四川。要想徹底打敗南宋,就要先打掉他的經濟來源。 ===宋軍備戰===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center><img src=http://n.sinaimg.cn/sinakd202114s/246/w640h406/20210104/e36f-kherpxx5404420.jpg width="300"></center> <small>[http://k.sina.com.cn/article_1664221137_6331ffd102000syfg.html#/ 来自新浪的图片]</small> |} 南宋理宗端平二年(1235年),金國滅亡後次年,長達四十餘年的宋蒙戰爭就開始了。蒙古軍在西起川陝、東至[[淮河]]下游的數千里戰線上,不斷進攻南宋。由於四川是其入侵的重要戰場,宋室遂對該地的防禦工程予以修繕、鞏固,在江河沿岸及交通要道選擇險峻的山隘築城結寨,其中合州(原屬四川,今在重慶市合川區)的釣魚城就成爲堅固的堡壘。 該城坐落在合川城東5公里釣魚山上,高約300米,山下[[嘉陵江]]、[[渠江]]、[[涪江]]三江匯流,南、北、西三面環水,築有高達數丈的石牆,南北各建一條延伸到江中的一字城牆;城內有大小池塘13個,井92眼;江邊有水師碼頭,布有戰船,上可控三江,下可遮罩重慶(今重慶市),因此凸顯出地勢險要。<ref>{{Cite Web|url=https://www.gugong.net/miwen/20256.html|title=探秘南宋钓鱼城为何能阻挡蒙哥的蒙古大军|date=2019-02-22|website=故宮歷史網|accessdate=2022-11-06}}</ref> 1239年[[彭大雅]]任四川制置副使時,已命人初築釣魚城。1243年四川制置使兼知重慶府[[余玠]]為了抗敵,對之再加重修,又移合州治所及興元都統司所於其上,形成依恃天險、易守難攻、資源充足的特點。1254年,合州守將[[王堅]]進一步完善城築,令其更加堅固。 1251年(宋理宗淳祐十一年), 蒙哥登上蒙古大汗之位。 他是成吉思汗幼子[[拖雷]]的長子,曾與[[拔都]]等率兵進行第二次西征,以驍勇善戰著稱。 蒙哥一上台,就在1252年派其四弟忽必烈攻打[[大理]](在今雲南省一帶), 於1253年命六弟[[旭烈兀]]率軍進行第三次西征。1258年,為了徹底消滅南宋,蒙哥更親自率軍南侵,南宋江山岌岌可危。 ==釣魚城之戰== 1258年(宋理宗寶祐六年,蒙哥汗八年),蒙古大汗蒙哥發動全面侵宋戰爭,命忽必烈進攻鄂州(今湖北武昌)、[[察塔兒]]進攻兩淮及[[兀良哈台]]進攻[[雲南]],他本人則親自領兵進攻四川。 1259年2月,蒙古大軍兵臨城下,蒙哥認為區區一座小城,沒有必要率大軍攻打,於是派南宋降將晉國寶進城勸降。結果被宋軍守將王堅押到釣魚城校場公開斬首,並將降將晉國寶人頭掛在城門之上。蒙哥得到晉國寶被殺消息後,雷霆大怒,開始率軍進攻釣魚城。蒙哥連續調兵遣將攻打釣魚城三個多月,但始終未能破城。 <ref>{{Cite web|url=https://zhuanlan.zhihu.com/p/469981884|title=钓鱼城之战,一场中国挽救欧洲文明、拯救世界的战役|website=知乎|accessdate=2022-11-06}}</ref>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center><img src=https://p0.itc.cn/images01/20210221/4f8f0435e6594a36ad6db9207fa82784.jpeg width="200"></center> <small>[https://www.sohu.com/a/451808698_100189192 来自 搜狐 的图片]</small> |} '''兩萬宋軍對抗十萬蒙古軍''' 當時防衞釣魚城的主將是王堅,副將為張珏,城内居民雖多,但守城軍隊僅約兩萬,而正規部隊只有五千人左右, 對抗10萬蒙古軍。 有一次,城內守將王堅從山上[[天池]]內釣起一條三十餘斤的大魚,做成鮮魚麵餅,並附上一封書信投到蒙古御營,上書:「英雄的蒙兀兒!請你嘗嘗我們的鮮魚麵餅吧!如果您願意,我們再戰十年,如何?」 轉眼到了七月,蒙軍屢攻無效,加上蜀地炎熱令疫症流行,全軍[[水土不服]],士氣十分低落。當時有部下認為,屯兵堅城之下是兵家大忌,莫若留小股部隊圍困之,而以主力沿長江東下,與忽必烈等軍會師,一舉進攻南宋要地。然而一眾將領卻驕橫地拒絕此計,主張繼續強攻,蒙哥汗亦不願退讓,決意不下釣魚城絕不罷休。 是時,蒙軍前鋒主將[[汪德臣]]單騎至釣魚城下準備再度勸降,卻被城上火炮發射飛石擊中,不久死於當地的寺廟。這令蒙哥汗更加怒火衝天,於七月二十一日親臨前線指揮攻城,不料又被飛石襲至,身受重創。二十七日(1259年8月11日),蒙哥大汗終卒於軍中. 一向兇悍無比的蒙古軍在可汗死後,也只好撤圍北返,本次釣魚城之役遂告結束。 '''釣魚城終失守''' 曾經立下赫赫戰功的釣魚城守將王堅,由於受到南宋宰相[[賈似道]]的排擠,此時已被調離了釣魚城,最後憂鬱而終。這時守城的將領變成了王堅曾經的副將張鈺。後來張鈺手下部將趙安叛變,打開鎮西門投降元軍,張鈺率軍巷戰失敗被俘,在被元軍押送的過程中,張鈺用弓弦自縊殉國。張鈺被俘後,將釣魚城交給了自己的部將王立,繼續固守釣魚城。 後來,遇到了兩年的旱災,城裡的糧食全部被吃光了,孤立無援的釣魚城糧草消耗殆盡,這時元軍派人前來與王立談判。<ref>{{Cite Web|url= https://www.163.com/dy/article/G50989QD05433N65.html |title=南宋元朝钓鱼城之战?王坚豪言再守十年背后,藏着多少艰辛|date=2021-03-13|website=網易|accessdate=2022-11-06}}</ref> 王立在與元軍談判過程中,將不可殺城中一人作為唯一條件,堅守了20多年的釣魚城終於向元軍打開了城門。就在元軍進入城門的那一刻,守城的32名將領全部拔劍自刎,元軍進入後,一向視屠城為家常便飯的元軍信守了承諾,未傷害到釣魚城中軍民。 ==蒙哥之死的影響== 關於蒙哥死因,史載不一,有說是攻城時遭飛石擊中,重傷而亡,亦有一說是染疫而亡。此外,[[香港]][[金庸]]小説《[[神鵰俠侶]]》曾描述[[湖北]]襄陽城下[[楊過]]追擊蒙哥,用一塊拳頭大小的石塊正中蒙哥後心、令其登時斃命的場景。其實,大俠楊過此人實屬子虛烏有,蒙哥是死於四川釣魚城下而非湖北襄陽城下。 蒙哥死後,蒙古方面,忽必烈急引兵北歸,與其弟[[阿里不哥]]爭奪汗位,汗位之爭最終導致蒙古帝國分裂。 南宋方面,釣魚城之戰前,蒙古軍本以南下揮軍滅宋之勢,忽必烈後來自稱大汗,並在1271年創建元朝,1279年才滅亡南宋。這場戰役延長了南宋國祚約二十載。 在世界的另一邊,正在西征的旭烈兀收到蒙哥死訊後停止進攻,主力東撤。1260年,埃及從西向東反攻,在艾因札魯特(Ain Jalut, 位於今[[以色列]]北部)打敗留守的蒙古軍,並乘勝進軍敘利亞一帶,正式結束了蒙古第三次西征。<ref>{{Cite Web|url=http://www.world10k.com/blog/?p=4551|title=歷代著名戰役11釣魚城之戰|website=南溟網|accessdate=2022-11-06}}</ref> ==視頻== {{#evu: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BaYr_wdxBQc&t=208s |alignment=inline |dimensions=460 |container=frame |description=釣魚城保衛戰 ▶ 宋朝擋住蒙古大軍36年 改變世界歷史}} ==參考來源== {{Reflist}} [[Category:中國宋元歷史事件]]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Cite Web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Cite web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itation/CS1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itation/CS1/Configuration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itation/CS1/Date validation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itation/CS1/Whitelist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釣魚城之戰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