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3.21.93.29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重 - 汉字 的原始碼
←
重 - 汉字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reflist}}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008080" align= center| '''<big>重 - 汉字 </big> ''' |- | [[File:T01e9062b9fc3104aa9.png |缩略图|居中|[https://p1.ssl.qhimg.com/t01e9062b9fc3104aa9.png 原图链接][https://baike.so.com/gallery/list?ghid=first&pic_idx=1&eid=4664529&sid=4878028 来自 360 的图片]]] |- | style="background: #008080" align= center| |- | align= light| |} 重(拼音:zhòng、chóng)是[[汉语]]常用字,最早见于[[甲骨文]]。本义指质量或[[密度]]大。又转义表示分量;又表示程度深,如:重伤;繁重。也表示紧要,如:重要;还表示不轻率,如:郑重。以上义读zhòng。"重"又读chóng,表示再,又一次,实为"增加分量"引申;还表示层。如:重霄。 =='''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 重 外文名称; heavy 拼音; zhòng/chóng 注音; ㄓㄨㄥˋ/ㄔㄨㄥˊ 部首; 丿、里 笔画数; 9 笔顺; ノ一丨フ一一丨一一 仓颉; HJWG 统一码; 91CD 字级; 常用字、一级字 规范汉字编号; 1552 五笔; TGJF 平水韵; 上平二冬;上声二肿;去声二宋 郑码; MEKB 异体; ࡍ� 结构; 独体 四角码; 20105 =='''字源解说'''== "重"最早见于甲骨文中(右图)。《说文解字》作者许慎认为"重"形声字,从ሼ(tǐng)声东。但从图形文字(左图1-3)来看,构形更像一个弯着腰的人正吃力地用背驮着一个上下捆扎着袋口如包裹状的东西("东"),步履蹒跚地往前走,看起来所背的东西异常沉重。这个[[图形]]文字所表示的,便是"重"字的构形。 金文的"重"字有多种写法。一种写法右边是"东"字,左边是个"人"字。"人"旁加"东"字,表示袋子很重(图1、2)。还有一种一种写法是上下结构。上面是个"人"字,下面是个"东"字。此构形将形体进行并划性简化,即将人形竖画和囊橐的象形文中的竖画共用,使人形和囊橐形并和为一体,成为图3那样的形体。春秋以后,下面又增加了"土"旁。在金文的基础上,这个字便发展成为小篆(左图6)汉隶(左图7、8)和楷书成了今天的"重"字。人形和囊橐形全失。 =='''古籍解释'''== 说文解字 【卷八】【重部】柱用切(zhòng) 厚也。从ሼ东声。凡重之属皆从重。 【注释】①ሼ:徐锴曰:"ሼ者,人在土上,故为厚也。" 说文解字注 厚也。?者、?也。 厚斯重矣。引伸之为郑重、重叠。古只平声,无去声。 从ሼ。东声。 柱用切,九部。凡重之重皆从重。 康熙字典 【酉集下】【里部】 重 ·康熙笔画:9 ·部外笔画:2 古文:፴《唐韵》柱用切。《集韵》《韵会》储用切,并音緟。《说文》:厚也。《增韵》:轻之对也。《易·系辞》:夫茅之为物薄,而用可重也。《礼·王制》:轻任幷,重任分。 又《广韵》:更为也。《博雅》:重,再也。 又难也。《战国策》:臣之所重处重留也。注:重,犹难也。《前汉·淮南王传》:文帝重自切责之。注:如淳曰:重,难也。 又贵也。《战国策》:张仪之残樗里疾也,重而使之。注:重,犹贵也。 又尊也。《礼·祭统》:所以明周公之德,而又以重其国也。注:重,犹尊也。 又尚也。《礼·缁衣》:臣仪行不重辞。注:重,犹尚也。疏:为臣之法,不尚虚华之辞。 又数也。《左传·襄四年》:武不可重,用不恢于夏家。注:重,犹数也。 又甚也。《礼·檀弓》:子之哭也,壹似重有忧者。《战国策》:今富摰能而公重不相善也。注:重犹甚也。 又《淮南子·汜论训》:古者,人醇,工龎,商朴,女重。注:女重,贞正无邪。 又《战国策》:军重踵高宛。注:重,輺重也。《前汉·张耳陈馀传》:从闲路绝其輺重。 又星名。《博雅》:岁星谓之重星。 又县名。《前汉·地理志》:重平县,属渤海郡。 又山名。《山海经》:有重阴之山。 又木名。《博雅》:重皮,厚朴也。 又《集韵》《韵会》柱勇切;《正韵》直陇切,并音❆。《集韵》:厚也,善也,慎也。《五音集韵》:多也。《韵会》:毛氏曰:凡物不轻而重,则上声。因其可重而重之,与再重、郑重,皆去声。○按《说文》柱用切,厚也,即与轻重义同。《集韵》柱勇切,慎也,即与郑重义同。上去虽有二音,并无二义。古人三声通用,必谓上去异训,不可通押,此宋人拘泥之过也。 又《广韵》直容切;《韵会》传容切,[[并音褈]]。《广韵》:复也,叠也。《易·乾卦》:九三重刚而不中。疏:上下俱阳,故重刚也。《书·舜典》:重华协于帝。《礼·礼器》:天子之席五重,诸侯之席三重,大夫再重。《楚辞·九辩》:岂不鬰陶而思君兮,君之门以九重。 又谷名。《诗·豳风》:黍稷重穋。传:后熟曰重。《释文》:重,直容切,先种后熟曰重。 又作穜,音同。 又多也。《左传·成二年》:重器备。注:重,犹多也。《释文》:直恭切。 又累也。《诗·小雅》:无思不忧,只自重兮。笺:重,犹累也。《释文》:直龙切,又直用切。 又《尔雅·释天》:太岁在辛曰重光。《释文》:直龙切。 又地名。《左传·僖三十一年》:臧文仲往宿于重馆。注:高平方与县西北有重乡城。《释文》:直龙切。 又车名。《诗·卫风》:猗重较兮。传:重较,卿士之车。《释文》:直恭切。 又屋承溜也。《礼·檀弓》:池视重溜。疏:重溜,屋承溜也,以木为之。《释文》:直容切。 又地名。《左传·襄十七年》:卫孙蒯田于曹隧,飮马于重丘。注:重丘,曹邑。 又人名。《书·吕刑》:乃命重黎。传:重即羲,黎即和。《释文》:直龙切。 又姓。《正字通》:重黎之后,明有重省。 又神所依也。《礼·檀弓》:重主道也。注:始死未作主,以重主其神也。重既虞而埋之,乃复作主。《疏》:言始死作重,犹若吉祭本主之道。主者,吉祭,所以依神。在丧重亦所以依神,故云重主道也。 又《正韵》徒红切,音同。与穜同。谷名。 又与童同。《礼·檀弓》:与其邻重汪踦往,皆死焉。注:重当为童未冠者之称。《释文》:重,音同。 又《正韵》之仲切,音众。《前汉·匈奴传》:不如重酪之便美。注:重,乳汁也。本作潼。 又《韵补》叶直良切,音长。《道藏歌》:神畅感寂庭,默思彻九重。灵歌理冥运,百和结朱章。[1] 广韵 复也。叠也。直容切。又直勇、直用二切。六。〖直容切,平钟定 ‖重声东部〗 重多也。厚也。善也。慎也。直陇切。又直龙、直用二切。四。〖直陇切,上肿定 ‖重声东部东转注字,金文从禾东从土,为种(植)初文〗 重更为也。柱用切。又直容切。三。〖柱用切,去用定 ‖重声东部〗 集韵 传容切。复也。文十三〖传容切〗 柱勇切。厚也。善也。慎也。古作ᔅ。文九〖柱勇切又柱勇切〗 储用切。《说文》:厚也。一曰再也。古作ᔌᔅ。文七〖储用切又储用切又储用切〗 =='''字形书法'''== 字形对比 书写提示 ❶首笔平撇居上居中。 ❷第二笔长而平,托上盖下。 ❸"日",上宽下窄,写在田字格中心部位。框内短横在横中线下侧。 ❹中间竖笔在竖中线。 书法欣赏 (书法图片来源 ) =='''音韵参考'''== 小韵 反切 声母 韵母 韵目 韵部 调 等 呼 韵系 韵摄 拟音 广韵 重 直容 澄 钟 上平三钟 平声 三等 开口 钟 通 dvong 重 直陇 澄 钟 上二肿 上声 三等 开口 钟 通 dvonk 重 柱用 澄 钟 去三用 去声 三等 开口 钟 通 dvonq 中原音韵 重 穿 东钟合 东钟 阳平 合口 tʂʰuŋ 众 照 东钟合 东钟 去声 合口 tʂuŋ 洪武正韵 同 徒红 一东 东 平声 虫 持中 一东 东 平声 重 直陇 一董 东 上声 众 之仲 一送 东 去声 仲 直众 一送 东 去声 分韵撮要 虫 穿 东 第六东董冻笃 阳平 仲 照 东 第六东董冻笃 阳去 (音韵参考资料 )<ref>[https://guoxue.baike.so.com/query/view?type=word&title=%E9%87%8D 重], 360国学 ,</ref> =='''参考文献'''== [[Category:800 語言、文學類]]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重 - 汉字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