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3.23.101.241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许景澄 的原始碼
←
许景澄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许景澄(1845年-1900年),世称许公。清末大臣,政治家,外交家。 [[File:Xujingcheng.jpg|缩略图|[https://baike.baidu.com/tashuo/browse/content?id=b7a9e6fb3a99c8bb98f1fe7c&fr=vipping 图片来自百度]]] ==生平简介== 许景澄(1845年-1900年),原名癸身,字竹筠,生于浙江嘉兴,同治年间进士。1880年开始外交生涯,他曾被清政府任命为驻法、德、奥、荷4国公使。1890年改任驻俄、德、奥、荷4国公使。许景澄曾写《外国师船表》,疏清朝廷,建议加强海防。1892年,沙俄出兵侵占中国新疆帕米尔地区,他曾作为中方谈判代表,据理驳斥沙俄侵略行径,俄军拒不撤退。1898年,许景澄代表清政府与沙俄议定,在边界未划定前双方军队维持现状。<br> 1897年,许景澄出任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大臣兼工部左侍郎,并兼任中东铁路公司督办。中东铁路由沙俄兴建,公司设在哈尔滨。许景澄往来于彼得堡、哈尔滨之间,为签订协议奔波。1898年8月28日,许景澄参加了中东铁路开工典礼。<br> 1900年,爆发了义和团运动,当时清政府利用义和团力量,并派出官兵同时攻打外国使馆,对外宣战。许景澄极力反对。他上书慈禧太后说:“攻杀使臣,中外皆无成案”。慈禧太后大为震怒,许景澄被慈禧定为“任意妄奏,语多离间”的罪名,于同年7月28日在北京处死,时年55岁。著有有《许文肃公遗稿》、《许文肃公外集》、《出使函稿》。<br> ==争议== 晚清著名外交家许景澄,一生视外交为神圣事业,他为维护国家尊严和领土权益进行过不屈的抗争,但受制于国力军力的羸弱,而屡遭压迫和备受屈辱。最终,他因为谏言“不可攻使馆、杀使节”而身首异处。令人意想不到的是,着力主张为许景澄等人平反的,却是攻破北京城的西方列强。1901年签署的《辛丑条约》,第二款第一条就明文写道:“(五大臣)因上年力驳殊悖诸国义法极恶之罪被害,于西历本年二月十三日,即中历上年十二月二十五日,奉上谕开原复官,以示昭雪。”<ref>[http://www.fx361.com/page/2016/1018/278512.shtml 许景澄:悲剧的晚清外交家_参考网 ]</ref> ==生平轶事== <big>步入仕途</big><br> 许景澄出生于1845年(道光二十五年),少年时从同里赵铭学习词章,工骈文诗画,尤重研习经世之学。<br> 1868年(同治七年),中进士,选庶吉士,授翰林院编修。许景澄从政之时,正值洋务运动兴起,学习西方,实现近代化以自强求富,成为当时的进步潮流。由于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的设立以及对外交往的频繁,从70年代起我国开始派遣外使节。许景澄成为当时“外交强国”主张的积极支持者,并自己将名字赋以许国强。他受到总理大臣文祥的器重,多次作为使才推荐。<br> 1875年(光绪元年),许景澄出任四川、顺天等乡试考官。<br> <big>外交岁月</big><br> 1880年(光绪六年),召命其出使日本,因父丧丁忧,未能成行。守丧结束后,补授侍讲。 <br> 中法战争爆发后,许景澄上书言事,得朝廷采纳。 <br> 1884年(光绪十年),许景澄出使法、德、意、荷、奥五国。 <br> 1885年(光绪六十一年),又兼任驻比利时公使。出使期间,主持勘验接收在德国伏尔铿造船厂建造的“定远、镇远”等战舰,并曾在德国等处亲赴造船厂调查,撰成《外国师船表》,呈选朝廷,供建设海军参考,建议清政府加强海防。 <br> 1887(光绪十三年),因母去世丁忧回国。 <br> 1890年(光绪十六年),再任出使俄、德、奥、荷四国大臣,迁为内阁学士。<ref>《清史稿》:许景澄,字竹筼,嘉兴人。同治七年进士,选庶吉士,授编修。明习时事,大学士文祥以使才荐。光绪六年,诏使日本,遭父忧,未行。服阕,补侍讲。法越之役,条上筹备事宜,上褒纳。十年,出使法德意和奥五国大臣,兼摄比国使务。时海军初创,从德国购造铁舰,未就。景澄躬历船厂,钩稽辑上外国师船表。又言海军宜定屯埠胶州湾,设铁甲炮船大沽口。转侍读,母忧归。</ref> <br> <big>力抗沙俄</big><br> 1891年(光绪十七年)6月,俄军以“游猎”为名,进入帕米尔中国界区,9月,许景澄到俄国外交部抗议,严厉指出俄方违约越界的事实。在事实面前,俄国副外交大臣基斯敬被迫承认“此番俄武员带兵竟到中国界内,是其错处”,并撤出军队。1891年(光绪十八年)夏,俄军更其嚣张,竟然侵占萨雷阔勒以西两万多平方公里的土地,双方军队沿岭对峙。 <br> 在谈判中俄方更欲占领整个帕米尔地区。许景澄为维护国家领土完整则坚持喀约所议界线,毫不退让,相持三年, “专恃辩论,竞有笔舌两穷之势”。最后由于晚清国势衰弱,于1894年(光绪二十年)接受俄方提出的维持现状、两不进兵的建议。为此许景澄代表中国政府正式照会俄国外交部,指出这“并不意味着放弃中国对于目前中国军队所占领以外的帕米尔领土的权利”。鉴于帕米尔地区地理记载不详,许景澄还细心地著述《帕米尔说》及《帕米尔图叙例》,这些都成为以后中俄交涉的依据。上述照会被收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文件》。 <br> 同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结果中国战败,签订马关条约,割辽东半岛、台湾及澎湖列岛,并引发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许景澄身在俄国,关心中国局势的发展。他认为“国际强弱,自昔恒有,唯人心不可死。”为挽救国家危亡,他上疏皇帝,提出改革兵制的主张。为了减轻马关条约给中国造成的损失,他积极邀请俄国联合法、德胁迫日本归还辽东半岛,此即著名的“三国还辽事件”。许景澄在给表弟的信中称:“去年俄国约法德二邦胁劝日本归还辽地,皆兄所商量接洽。” <br> 甲午战后,国力衰竭,清政府决定结一强援而立,因而“联俄拒日”的外交方针由此而生。然而许景澄对沙俄的凶恶本性早有认识,并预见三国还辽以后,“俄人怀自便之谋,德人挟责报之意,从此事更多矣。”不出所料俄德充当了瓜分中国的先锋,先是俄国打着共同御日的旗号,向中国提出将西伯利亚大铁路通过吉林、黑龙江的“借地筑路”计划,后来德国强租胶州湾,俄又进一步租借旅顺、大连,把东北作为势力范围。这些要求虽均受到许景澄的抵制,但由于上峰李鸿章的同意,而违心签约。他深深痛惜于早年“外交救国”理想的破灭,于1898年(光绪二十四年)请病假离职回国。“使俄至是事,八阅春秋,公鬓发苍然白矣。时事日非,一身将老,每一念之,凄然泣下。” <br> <big>三门湾事件</big><br> 1898年(光绪二十四年)9月中旬,许景澄回到久别的故土嘉兴,原想好好在家休息养老,不料朝廷又立即将他召至北京,并委以重任。先后任总理衙门大臣,吏部左侍郎,京师大学堂总教习、管学大臣,督办全国铁路。<br> 1899年(光绪二十五年),意大利窥伺浙江省,向中国提出租借三门湾,欲将浙江变成它的势力范围,意大利派军舰6艘来华恫吓,并递哀的美敦书,以示决绝。此事由于受到许景澄的严词驳斥。后经时任北洋水师统领叶祖珪、部下“海天”舰管带刘冠雄等将相关时局军力报告陈于朝廷,终将意哀的美敦书退回。意大利见中国态度强硬,未敢再动。这是列强瓜分中国以来,清政府第一次拒绝一个帝国主义国家提出的这类要求。 <br> <big>庚子五忠</big><br> 1899年(光绪二十五年),义和团运动爆发,1900年(光绪二十六年)春向京畿地区集中。这时慈禧决定废除光绪,独揽朝纲,但遭到各国公使反对,于是打算利用义和团盲目排外的倾向,达到报复洋人的目的。许景澄挺身直言,他尤其反对围攻外国使馆,杀外国公使,认为解救危局的唯一办法是“似宜保全公使,令其下旗生还。”在6月16日慈禧主持的第一次御前会议上,端王载漪正式提出“请攻使馆”的动议。许景澄即独自一人站出来反对,他认为“攻杀使臣,中外皆无成案。”他以后在与袁昶联名上《请速谋保护使馆,维护大局疏》,明确无误地表明进攻使馆的严重性,认为春秋大义,不斩来使,围攻使馆,杀害公使,不合国际公法,绝不可采用激怒各国的做法。结果以一国而敌各国,是关系国家存亡之大事。<br> 6月17日慈禧太后在第二次御前会议上,强行决定对外宣战。这时光绪皇帝心急如焚,走下御座,上前拉着许景澄的手说道:“许景澄,你是出过洋的,在总理衙门办事多年,外间情势,你当知道,这能战与否,你须明白告我。”许含泪陈奏:“闹教堂伤害教士的交涉,过去办过。至于杀使臣,烧使馆,即使国际上亦罕见此种成案,不得不格外审慎。”这些都成为以后他被杀罪名的根据:勾结洋人,莠言乱政,语多离间。他知道自己必死无疑,对身边的人留言道:“各国联军行将入都,事不堪问矣,日后和约之苛不待言,君等当预筹之。”他深深为国家前途担忧,“数日之内,鬓发尽白”。7月28日,被以“勾结洋人,莠言乱政,语多离间”等罪名,与[[袁昶]]同时被杀于北京,和之后被杀的立山、联元、许景澄被称作是“庚子被祸五大臣”。<br> 相传许景澄被判时,犹以京师大学堂经费为念,取来存于俄国银行的四十万两办学经费银子的存折,交给当局,嘱咐防止外国人赖帐,然后就刑。<ref>[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39472&do=blog&id=1104649 北京大学一位值得永久纪念的被砍头的校长 ——许景澄],中国科学网</ref> <br> <big>死后昭雪</big><br> 1901年(光绪二十七年)2月13日,光绪为许景澄等五人平反,官复原职。同年,许景澄灵柩护送南下,沿途出现万众瞻仰的动人局面。到江苏上海时,“江督以下官吏,及士大夫识与不识,皆往助执绋,祭奠成市,哀(车免)盈途,所谓万代瞻仰,在此一举者。”宣统元年(1909年)追谥为文肃。同年朝廷准浙人请建“浙江三忠祠” (许、袁、徐)于杭州西湖。 1909年(宣统元年),追谥文肃。 ==外部链接== 1.忠奸任凭说,向天一声叹:许景澄和他的为官之路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21553959293485658&wfr=spider&for=pc]<br> ==参考资料== {{Reflist}} [[Category:清末大臣]] [[Category:外交官]]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许景澄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