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13.58.38.184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西安高腔 的原始碼
←
西安高腔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E6E8FA" align= center| '''<big>西安高腔</big> ''' |- | [[File:西安高腔.jpg|缩略图|居中|[http://pic8.nipic.com/20100621/2163148_003328533247_2.jpg 原图链接][http://www.nipic.com/show/3317755.html 图片来源于呢图网]]] |- | style="background: #C0C0C0" align= center| |- | align= light| 中文名称;西安高腔 起源;弋阳腔、婺剧 发源地;浙江省衢州 传统曲目;《槐荫树》、《合珠记》 |} '''西安高腔'''形成于[[浙江]]省[[衢州]],因衢州古称西安而得名。它是在弋阳腔影响下结合婺剧形成的戏曲剧种,最迟形成于明代嘉靖年间,以衢州为中心,流传于浙江的[[温州]]、金华及[[江西]]东南部、[[福建]]西北部等地。“西安”是衢州古称,“西安高腔”即“衢州高腔”,是地道的浙江乡土戏曲。这一曾经濒危的剧种,如今焕发出新的光彩。 2005年5月,西安高腔入选浙江省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ref>[https://zj.zjol.com.cn/news/432571.html?from=timeline&isappinstalled=0 韵味|衢州:古老剧种“西安高腔”重焕光彩 ] , 浙江新闻网 2016-09-16 </ref> ==简介== ===起源=== 西安高腔起源于民间,流行于民间的戏曲艺术,有《[[槐荫树]]》、《合珠记》、《[[芦花絮]]》等一批传统剧目。它原来仅以锣鼓伴奏,清道光后与昆腔、乱弹合班演出,受昆山腔和乱弹腔的影响,在保留原音乐特征的前提下加入管弦、昆笛、板胡、提胡等乐器,也有了简单过门。现存的西安高腔唱腔上"大吼大叫",表演上"大蹦大跳",舞美上"大红大绿",乐器上"大鼓大号",乡土气息浓厚,在剧目、行头、唱法、行当体制、演出程序等方面基本上原汁原味地保留了古南戏的风貌,对南戏研究具有重大意义和价值。<ref>[https://www.sohu.com/a/278498842_248115 “西安高腔”原来竟不在西安!] , 搜狐 2018-11-29 </ref> ===成长=== 近代以来,因战乱不断,西安高腔流散于民间。解放后,地方政府对西安高腔进行了抢救,保存了大量相关资料,上演了部分剧目。但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速,西安高腔观众流失严重,人才稀缺,出现青黄不接的局面,再次面临新的生存危机,这一状况迫切需要有关方面加以重视,认真对待。 国家非常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2006年5月20日,西安高腔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柯城区 航埠镇的严村是远近闻名的文化特色村,是"西安高腔"的发源地,2005年严村的西安高腔被申报定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剧目,07年建造了占地640平方米的村农民文化中心,用以文化遗产的抢救与保护。 近年来,衢州市在保护西安高腔传统剧目的同时也不断取得突破创新,由衢州市西安高腔传习所演出的大型现代婺剧《橘红满山香》成功上演。该剧入选浙江省文化精品扶持工程第十批扶持项目,以传统的戏剧形式表现新时代的故事收到观众广泛好评。 ==渊源及演变== 以弋阳腔为代表的高腔,渊源是比较清楚的:宋元时期的南北曲,孕育了高腔音乐。从史料和所演剧目等方面,都能看出宋元南曲与高腔之间的渊源关系,此外,在演唱方式和伴奏形式上,高腔的"帮腔"及打击乐伴奏和南曲"一唱众和"及"不被管弦"也有一定的渊源关系。高腔在对宋元南曲有一定承袭的同时,对元代北曲也有多方面的吸收。 高腔在流传的过程中,运用徒歌加众和的演唱形式,和当地的民间音乐相结合,改腔换调,趋于自由化。经过长时间的流变,高腔在各地的支脉变迁很大,它们与各地的民间音乐都有不同程度的结合,因而形成各地不同音乐风格的高腔。明中期至清前期是高腔历史上的黄金时期,但到[[乾隆]]年间,[[梆子]]、皮簧等花部戏曲兴起,高腔在总体上呈衰落趋势,即便如此,仍有十余种高腔存留于南方各地,以川剧高腔、湘剧高腔、祁剧高腔和赣剧高腔较有影响。 ==唱腔结构== 高腔音乐的外部形式特征高腔音乐的外部形式特征,可概括为三个字:帮、打、唱。帮,指后台帮腔。打,指打击乐伴奏。唱,指除帮腔之外的脚色之唱。与昆腔、梆子腔、皮簧腔相比,高腔较为独特的演唱形式"帮腔"自然比较突出,传统高腔的帮腔由担任打击乐伴奏的乐队演唱,通常是由鼓师领帮,众乐手齐唱。从戏剧的角度看,帮腔有着渲染戏剧气氛、表现人物内心情感等作用。 [[File:西安高腔2.jpg|缩略图|右|300px|[http://pic8.nipic.com/20100621/2163148_003328533247_2.jpg 原图链接][http://www.nipic.com/show/3317755.html 图片来源于呢图网]]] 高腔唱腔同昆腔一样,同属于曲牌联套体。高腔唱腔还有一个特点,即"滚唱"。滚唱又称滚,其形式及其在唱腔中的位置都比较自由,常常是对偶句的形式,也不乏长短句。在高腔中,与南北曲曲牌格律(字句格式)完全符合的曲牌已经很少,许多曲牌的体式相当灵活,甚至有些曲牌因"加滚"而与原曲牌格律完全对不上。滚唱在高腔中的意义不仅局限于对曲牌限制的突破,它对高腔的"自由化"也有着很大的影响。 高腔唱腔在腔调组织上运用了"乐汇拼组"的方法,所谓乐汇拼组,即以乐汇之类音调片断为基本材料,再根据具体所唱文词的字句格式把这些材料拼组起来--不同"乐汇"拼组成一个个腔句,不同的腔句再拼组成一个个的曲段、曲牌。 高腔诸剧种所用的板式也各有特点。川剧高腔的"一字",清唱时用节拍自由的散板,帮腔则为一板三眼,唱与帮之间形成节奏对比。湘剧高腔则常以出现切分节奏为特色,形成正规节奏与切分节奏的交替。而浙江诸高腔则往往一种板式运用到底,但在速度上却有或紧或慢的变化。 ==保护措施== 2019年11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名单]]》公布,[[衢州]]市西安高腔传习所获得"西安高腔"项目保护单位资格。 == 相关视频 == <center> {{#iDisplay:j03633ici4q|480|270|qq}} <center>解码非遗:西安高腔</center> </center> == 参考资料 == [[Category:980 戏剧总论]]
返回「
西安高腔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