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3.15.211.55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行星状星云 的原始碼
←
行星状星云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File:行星状星云.jpeg|有框|右|<big>行星状星云</big>[http://www.scieau.com/wp-content/uploads/2016/06/tumblr_n00jgskZ8w1rufg8lo1_1280-300x206.jpg 原图链接][https://www.scieau.com/articles/2016061525 来自 沙鸥科报 的图片]]] '''行星状星云'''是[[恒星]]演化至老年的[[红巨星]]<ref>[http://www.fakutownee.cn/guanzhu/quwen/24091.html 红巨星是怎么形成的 红巨星为什么会变大 ],法库传媒网,2020-3-11</ref>末期,气体壳层向外膨胀并被电离,形成扩大中的发射星云,经常以英文的缩写“PN”或复数的“PNe”来表示。“行星状星云”这个名称源自1780年代的天文学家威廉·赫歇尔,但并不是个适当的名字,只因为当他通过[[望远镜]]观察时,这些天体呈现类似于行星的圆盘状,但又是雾濛濛的云气。因此,他结合“行星”与“[[星云]]”,创造了这个新名词。赫歇尔的命名虽然不适当,但仍被普遍的采用,并未被替换。相较于恒星长达数十亿年岁月的一生,行星状星云只能存在数万年,只是很短暂的现象。 大多数行星状星云形成的机制被认为是这样:在恒星结束[[生命]]的末期,也就是红巨星的阶段,恒星外层的气体壳被强劲的恒星风吹送进[[太空]]。红巨星在大部分的气体被驱散后,来自高温的行星状星云核心(PNN,planetary nebula nucleus)辐射的紫外线会将被驱散的恒星外层气体电离。吸收[[紫外线]]的高能气体壳层围绕着中央的恒星发出朦胧的萤光,使其成为一个色彩鲜艳的行星状星云。 行星状星云在[[银河系]]演化的[[化学]]上扮演关键性的角色,将恒星创造的元素扩散成为银河系星际物质中的元素。在遥远的星系内也观察到行星状星云,收集它们的资讯有助于了解化学元素的丰度。 近年来,[[哈勃空间望远镜]]的影像显示许多行星状星云有着极其复杂和各种各样的形状。大约只有五分之一呈现球形,而且其中大多数都不是球对称。产生各种各样形状的功能和机制仍都不十分清楚,但是中央的联星、[[恒星风]]和[[磁场]]都可能发挥作用。 ==观测== 第一个被发现的行星状星云是在狐狸座的[[哑铃星云]]<ref>[https://www.sohu.com/a/118132882_116413 宇宙也是健身爱好者 哑铃星云给宇宙健身 ],搜狐,2016-11-04 </ref>。它是梅西耶在1764年发现的,并且收录为他的星表中的第27个天体:M27。对只有低分辨率望远镜的早期观测者,M27和后来发现的行星状星云看起来就像巨行星中的[[天王星]]。发现天王星的威廉·赫歇尔创造了“行星状星云”这个名词来称呼他们。起初,赫协尔认为这种天体是被可以冷凝成行星的物质包围着的恒星,而不是现在所知,有证据显示是死亡的恒星烧掉在[[轨道]]上的任何行星。 直到[[19世纪]]中叶,第一次观察到行星状星云的[[光谱]]之前,我们对它的性质毫无所知。威廉·哈金斯是最早使用棱镜分解光线,使用光谱研究天体的天文学家之一。在1864年8月29日,哈金斯成为第一位分解行星状星云猫眼星云光谱的[[天文学家]]。他观察的恒星显示它们的光谱是有着许多暗线叠加的连续光谱。稍后,他发现许多星云状的天体,例如[[仙女座星云]](当时的认知),都有着十分相似的光谱。这些星云后来都被证实是现在被称为星系的恒星集团。 ==视频== ===<center> 行星状星云 相关视频</center>=== <center>银河系发现超过三千个行星状星云!其形状似肥皂泡!可完美对称</center> <center>{{#iDisplay:b3125gambd6|560|390|qq}}</center> <center>天文视频 恒星余晖:一个行星状星云ESO 577-24</center> <center>{{#iDisplay:s0835ydg8w1|560|390|qq}}</center> ==参考文献== [[Category:320 天文學總論]]
返回「
行星状星云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