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18.227.134.115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蒙古黄耆 的原始碼
←
蒙古黄耆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008080" align= center| '''<big>蒙古黄耆</big> ''' |- |[[File:蒙古黄耆1.jpg|缩略图|居中|250px|[http://img1.iplant.cn/gotoimg/236/AB40ED48C8ABF3E7.jpg 原图链接] [http://www.iplant.cn/info/%E8%92%99%E5%8F%A4%E9%BB%84%E8%80%86?t=p 来自植物智]]] |- | style="background: #008080" align= center| |- | align= light| 中文名:蒙古黄耆 学 名:Astragalus mongholicus Bunge 别 称:蒙古黄芪 界:植物界 门:被子植物门 纲:双子叶植物纲 亚 纲:原始花被亚纲 目:蔷薇目 亚 目:蔷薇亚目 科:[[豆科]] 亚 科:蝶形花亚科 族:山羊豆族 亚 族:黄耆亚族 属:[[黄耆属]] 种:蒙古黄耆 命名者及年代:Bunge,1868 |} '''蒙古黄耆'''(méng gǔ huáng qí,学名:'''Astragalus mongholicus''' Bunge)是[[豆科]][[黄耆属]]植物,多年生草本,高50-80厘米。主根深长而粗壮。茎直立,上部多分枝,被长柔毛。单数羽状复叶互生;小叶12-18对。总状花序腋生,具花10-25朵,排列疏松;苞片线状披针形;小花梗被黑色硬毛。荚果膜质,膨胀,卵状长圆形,分布于[[俄罗斯]]、[[朝鲜]]、[[蒙古]]和[[中国]];在中国分布[[黑龙江]]([[呼伦贝尔盟]])、[[内蒙古]]、[[河北]]、[[山西]]、[[新疆]]和[[吉林]]等地。生长于向阳草地及山坡上。 以其根入药,有补气固表、利尿托毒、排脓和敛疮生肌之功效。在保护心肌、调节血压、提高人体免疫力等方面具有很好的疗效。 <ref>[http://www.iplant.cn/info/%C3%C9%B9%C5%BB%C6%EA%C8 蒙古黄耆], 植物智, 2020-01-18</ref> ==蒙古黄耆形态特征== 蒙古黄耆, 多年生草本,高50-80厘米。主根深长而粗壮,棒状,稍带木质。茎直立,上部多分枝,被长柔毛。单数羽状复叶互生;小叶12-18对,小叶片阔椭圆形,长5-10毫米,宽3-5毫米,先端钝尖,具短尖头,基部全缘,全缘,两面密生白色长柔毛;托叶披针形。 总状花序腋生,具花10-25朵,排列疏松;苞片线状披针形;小花梗被黑色硬毛;花萼钟形,萼齿5,甚短,被黑色短毛或仅在萼齿边缘被有黑色柔毛;花冠淡黄色,蝶形,长约16毫米,旗瓣长圆状倒卵形,先端微凹,翼瓣和龙骨瓣均有长爪,基部长柄状;雄蕊10,2体;子房柄长,光滑无毛,花柱无毛。 [[File:蒙古黄耆2.jpg|缩略图|left|250px|[http://img1.iplant.cn/gotoimg/236/D8E0EAC6098552A9.jpg 原图链接] [http://www.iplant.cn/info/%E8%92%99%E5%8F%A4%E9%BB%84%E8%80%86?t=p 来自植物智]]] 荚果膜质,膨胀,卵状长圆形,长1.1-1.5厘米,无毛,先端有喙,有显著网纹。种子5-6粒,黑色、肾形。花期6-7月。果期8-9月。<ref>《中国植物志》 第42(1)卷 (1993) >> 133页 PDF >> 蒙古黄耆 Astragalus membranaceus var. mongholicus </ref> [[File:蒙古黄耆3.jpg|缩略图|left|250px|[http://img1.iplant.cn/gotoimg/236/5D0C04EF8115735B.jpg 原图链接] [http://www.iplant.cn/info/%E8%92%99%E5%8F%A4%E9%BB%84%E8%80%86?t=p 来自植物智]]] var. mongholicus (Bunge) P. K. Hsiao in Acta Pharmac. Sinica 11: 117. 1964; 东北草本植物志5: 89. 图版38 (7-8). 1976——A. mongholicus Bunge in Mem. Acad. Sci. St. Petersb. VII. 11 (16): 25. 1868 et 15 (1): 30. 1869; Pet. -Stib. in Acta Hort. Gothob. 12: 46. 1937-1938; 中国主要植物图说·豆科381. 1955; 内蒙古植物志 3: 189. 图版94 (1-7). 1977. ==蒙古黄耆产地生境== [[File:蒙古黄耆4.jpg|缩略图|left|250px|[http://img1.iplant.cn/gotoimg/236/E7ED884FAB7E7582.jpg 原图链接] [http://www.iplant.cn/info/%E8%92%99%E5%8F%A4%E9%BB%84%E8%80%86?t=p 来自植物智]]] 分布于[[俄罗斯]]、[[朝鲜]]、[[蒙古]]和[[中国]];在中国分布[[黑龙江]]([[呼伦贝尔盟]])、[[内蒙古]]、[[河北]]、[[山西]]、[[新疆]]和[[吉林]]等地。生长于向阳草地及山坡上。 ==蒙古黄耆栽培技术== 蒙古黄耆的种植区域应选择地势高、土层深厚、质地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中性或碱性沙质壤土,忌粘性土壤,海拔为1800-2800米,降水量在350-600毫米,前茬作物以油菜、小麦最佳。种植前深翻30厘米左右,旋耕耙平。结合整地施入腐熟有机肥3000千克/亩以上,配施尿素10-15千克/亩,磷酸二铵20-30千克/亩,硫酸钾15-20kg/亩,或选用氮:磷:钾=8:15:12的掺混肥50-75千克/亩,有机肥和化肥全部用作基肥,集中一次性施入。 移栽时间:土壤解冻后即可移栽,各地区应尽可能早栽。 移栽方法: 斜栽法:用拖拉机开沟,沟深在30-35厘米,以株距10-15厘米将黄芪苗摆入沟前坡,根系自然舒展,黄芪芽头距地表2-3厘米,摆完一行后,以行距25-30厘米再开沟,同时将前沟覆盖,依次进行,栽完后及时 耙平、镇压。 平栽法:用拖拉机开浅沟,沟深在10-15厘米,以株距10-15厘米将苗顺放于沟内,其他同前。 机械化移栽:选用药材种植机,拖拉机牵引机具向前移动,投苗管开沟器入土,药材苗由坐在机具上的人员放进投苗管中,随着拖拉机移动,放进投苗管中的药材苗落入土壤中,土壤由刮土板覆盖在药苗上,实现一次作业完成种植工作。采用此方法,人工成本减少60%-80%,工效提高,有利于规模化种植。 白膜覆盖:按上述方法黄芪苗移栽、耙平、镇压完成后,地面上再覆盖幅宽为1.2米的白膜,膜之间留30厘米的行距,从行间取适量土将膜两边各压10厘米。 黑膜覆盖:在整理好的种植地块中,从两边作为起始拉两条线,宽度视种苗长短可在60-80厘米,将蒙古黄耆苗每隔一棵相向摆放在线内,黄芪芽头摆在线外,从线两旁取土覆土10-15厘米后,上面覆同样宽度的黑色地膜,将膜两边用土压住,并在膜上撒适量土。 采用白膜覆盖种植,蒙古黄耆芽被覆在膜下,当芽露出地面后必须及时进行挑苗,否则黄芪长出的新芽会被地膜的高温灼伤。方法是:当芽长出1-2厘米时,用自制的器械将芽头挑出膜外,或手工直接将膜撕开,露出芽。以后每隔5-8天挑一次,直至将全部长出的芽挑出露在膜外。 自然降水可以满足黄芪的生长发育,有灌溉条件的,在特别干旱的情况下,可以视旱情浇水。在7-8月可用[[磷酸二氢钾]]进行2次叶面喷施。 在蒙古黄耆生长过程中,尽可能全部采用人工除草,以保证药材的安全性,整个生长期除草3-4次,封垄后不用除草。为了减少人工,降低黄芪生产成本,也可采用化学除草。方法一:黄芪移栽完后,亩用33%二甲戊灵乳油200-300毫升,兑水15-20千克表土喷药进行芽前封闭;方法二:杂草长出3片叶时,每亩用10%精喹禾灵乳油40-60毫升,兑水15-20千克进行叶面喷药。以后若有新草长出,可再打一次药。 ==蒙古黄耆病虫防治== [[根腐病]] 危害症状:高温多湿、土质粘重的情况下容易发病。根部造成烂根,植株自上而下萎蔫、枯黄、死亡。 防治方法:整地时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每亩1000克作土壤处理;发病初期用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浇苗,每隔7-10天浇1次,连浇2-3次;并用50%的多菌灵800倍液,将种苗浸泡10分钟进行消毒;也需及时拔除病株,病穴用生石灰消毒。 [[白粉病]] 危害症状:全生长季均可发病。主要危害叶片,也可危害荚果。受害的叶片和荚果表面具白粉,后在病斑上出现小黑点,造成早期落叶或整株枯萎。 防治方法:发病初期用20%三唑酮乳油2000倍液,2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喷雾防治,50%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喷雾,每10天喷洒1次,连续2-3次。 [[蚜虫]] 危害症状:为害叶片,吸食叶片汁液,使之失水干枯。 防治方法:用2.5%溴氟菊脂乳油3000倍液喷雾,或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000-3000倍液喷雾,每7天一次,连续2-3次;2%阿维菌素乳油1500倍液喷雾。每7天一次,连续3次。 [[蛴螬]] 危害症状:咬食幼苗和根,造成缺塘断垄和影响产量及品质。 防治方法:用5%辛硫磷颗粒剂,每亩3-5千克撒施。50%辛硫磷乳油800倍液,结合耕翻施地肥施入耕作层内。 [[高原鼠兔]] 危害症状:在全生长期老鼠常咬根,造成缺苗少苗,严重影响产量,必须进行防鼠。 防治方法: 自制简易弓剪,放置在洞口,进行人工捕鼠。 1000万MLD/毫升的毒5毫升,按0.1%的浓度倒入400毫升的冰水中溶解,将稀释液再倒入5千克燕麦中反复搅拌均匀,堆积塑料布闷置12小时待用,选择洞口并投毒饵,封洞。 ==蒙古黄耆主要价值== 以其根入药,有补气固表、利尿托毒、排脓和敛疮生肌之功效。在保护心肌、调节血压、提高人体免疫力等方面具有很好的疗效。 ==蒙古黄耆保护级别== 保护级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2010年 ver 3.1——无危(LC)。 列入《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高等植物卷》2013年9月2日——易危。 物种现状:蒙古黄耆与[[黄耆]]均作药用,以根入药,为名贵中药材。由于长期大量采挖,野生资源急剧减少。 保护措施:建议在生长集中的地区,建立自然保护点,严禁采挖;其它地区,也应合理采挖,控制收购,特别要注意保护幼苗,适当保留母株,以利繁殖和持续利用。 == 参考来源 == {{reflist}} [[Category:370 植物學總論]]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蒙古黄耆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