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3.140.198.3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董重质 的原始碼
←
董重质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File:51071318.jpg|缩略图|右|[http://pic.gerenjianli.com/mingren_larger/2511/51071318.jpg 原图链接]]] '''董重质''' 董重质,本淮西牙将,吴少诚之子婿也。性勇悍,识军机,善用兵。及元济拒命,重质又为谋主,领大军当王师,连岁不拔,皆重质之谋也。 == 基本资料 == 姓名:董重质 性别:男 出生年月:不详 国籍:中国 时代:唐代 籍贯:洄曲 民族:汉族 身份:战将 == 个人简介 == 董重质,唐代准西战将。 吴元济时,守洄曲(今漯河东南),洄曲无险可守,又紧扼通往蔡州之门户。其部下乘骡即战,号“骡子军”。元和十二年(817年),李光颜在郾城击败淮西军,张伯良败走,邓怀金以城降。八月,宰相裴度亲临郾城督战。郾城失守后,吴元济将蔡州精兵全部调往北线,以增援董重质。李诉连破冶炉城、西平、楚城。又趁雪夜突袭吴房(今遂平),克其外城。吴元济率将士到牙城抵抗,同时又派人前住洄曲求救。董重质有一万多人据守在洄曲。可是李诉入城后早已厚抚洄曲守将董重质的家属,并遣其子前去招降。董重质见大势已去,到蔡州向李诉投降。李光颜驰入洄曲,董重质的部众,均归光颜接收。十月十二日,吴元济出城投降。 由于重质董是吴元济的重要参谋,屡破官军,宪宗起先想杀他,李诉早先答应饶他一命,贬为春州司户参军。几年后,又获启用。元和十五年,授左神武将军。太和四年,任夏绥银宥[[节度使]]。 == 董姓起源 == 董姓是一个古老的姓,董姓的由来,有两种说法:其中一支持起源很早,相传黄帝的已姓子孙中有个叫叔安的,被封于飂(又作蓼,在今河南唐河县),称为飂叔安。飂叔安的儿子董父,为帝舜驯养龙,被舜赐姓为董,任为豢龙氏,封之于鬷川(今山东[[定陶]]县),他的后代便以董为姓。 董姓的另一支是在[[周朝]]时出现的,据[[西汉]]史游《急就篇》及宋人邓名世《古今姓氏书辩证》记载,春秋时,周大夫辛有的两个儿子到晋国,与籍氏一起主管晋之典籍,因其职责是“董督晋史”,所以也称为董氏。这一时期晋国的都城在绛(今山西翼城东南),故此支董氏出自今山西翼城。 辛有的后裔,世袭晋国太史之职,至春秋时,有史官董狐,他不畏权贵,秉笔直书,被誉为“良史”。董狐的裔孙董翳,秦末被项羽封为翟王,都高奴(在今陕西延安延河东岸),子孙遂居陇西(郡治在今甘肃临洮)。西汉时的董仲舒为广川(今河北枣强东)人,其曾孙自广川徙陇西,裔孙徙河东(郡治在今山西夏县西北)。此外,董姓在汉代还分布于今山东定陶、高青,广东广州,四川资阳、德阳,贵州黄平,浙江余姚,湖北襄阳、枝江,福建福州,河南禹州、伊川、南阳、开封、福县、信阳、灵宝等地。至隋唐时期,除上述地区外,今安徽、湖南、江苏、江西等省的一些地方,也都有董姓的居住地。 <ref>[https://wenda.so.com/q/1515495087218145 中国著名历史人物]</ref> ==参考文献== {{Reflist}} [[Category:630 中國文化史]] [[Category:军政人物]]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董重质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