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3.133.143.118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荚囊蕨 的原始碼
←
荚囊蕨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File:荚囊蕨EG.jpg|thumb|350px|right|[https://ss2.baidu.com/6ONYsjip0QIZ8tyhnq/it/u=2661360149,171231842&fm=173&app=25&f=JPEG?w=504&h=410&s=712AFF5ACA22AA57CA708E08030060D7 原图链接][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05027189310404981&wfr=spider&for=pc 图片来自百度百家号网]]] '''荚囊蕨'''(学名:Struthiopteris eburnea (Christ) Ching)乌毛蕨科,荚囊蕨属,根状茎直立,粗短,或长而斜生,叶簇生,基部密被与根状茎上同样的鳞片,羽片多数,篦齿状排列,叶坚革质,无毛,孢子囊群线形,囊群盖纸质,拱形,与孢子囊群同形并紧孢子囊群,宿存。生溪边岩石上。 * 中文学名:荚囊蕨 * 拉丁学名:Struthiopteris eburnea (Christ) Ching * 界:[[植物界]] * 门:[[蕨类植物门]] * 纲:[[蕨纲]] * 亚 纲:[[薄囊蕨亚纲]] * 目:[[真蕨目]] * 科:[[乌毛蕨科]] * 属:[[荚囊蕨属]] == 形态特征 == 植株高18-60厘米。根状茎直立,粗短,或长而斜生,密被鳞片;鳞片披针形,长约6毫米,先端纤维状,边缘全缘或偶有少数小齿牙,棕色或中部为深褐色,有光泽,厚膜质。叶簇生,二形;柄长3-24厘米,粗1-2毫米,禾秆色,基部密被与根状茎上同样的鳞片,向上渐变光滑;叶片线状披针形,两端渐狭,长14-45厘米,中部以上宽2-(-6) 厘米,一回羽状;羽片多数,篦齿状排列,下部羽片向基部逐渐缩小,基部一对成为小耳形,向上的羽片为状披针形,长1.5-3厘米,宽4-6毫米,尖头,基部与叶轴合生,边缘全缘,干后略内卷,平展,彼此接近或略疏离。叶脉不明显,在羽片上为羽状,小脉斜向上,二叉,不达叶边。叶坚革质,干后暗绿色或带棕色,无毛,上面有时呈皱褶状;叶轴禾秆色,光滑,上面有浅纵沟。能育叶与不育叶同形而较狭;孢子囊群线形,着生于主脉与叶缘之间,沿主脉两侧各1行,几与羽片等长,但不达羽片基部及先端;囊群盖纸质,拱形,与孢子囊群同形并紧孢子囊群,开向主脉,宿存。<ref>[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05027189310404981&wfr=spider&for=pc 科普一下,了解荚囊蕨的请举手]</ref> == 主要价值 == === 医药价值 === 药名:荚囊蕨 来源:为乌毛蕨科植物荚囊蕨的全株。 功效:利尿通淋、凉血化瘀、解毒疗疮。 主治:用于淋证、跌打损伤、疮疖痈肿。 性味归经:甘、涩,凉。入肺、心、肝、膀胱四经。 用法用量:内服:9一12克,水煎服。外用:捣敷、研末。 别名:罗曼蕨、象牙乌毛蕨(《中国蕨类植物图谱》)、天长乌毛蕨(《台湾植物志》)、锯草、梳子草(四川宜宾)、铁角箕(四川叙永)、天鹅抱蛋(贵州长顺) 动植物资源分布:分布台湾、湖北、湖南、广西、四川、贵州。 考证:始载于《中国高等植物图鉴》。 == 分布范围 == 产安徽(铜陵)、湖南(龙山)、湖北(咸丰、宜恩)、四川(峨眉山、城口、峨山、宝兴、南川、灌县)、贵州(贵阳、德江、大定、平塘、石矸、独山、遵义、务川、安顺)、广西(龙胜)、福建及台湾。生溪边岩石上,海拔500-1 800米。 ==参考文献== {{Reflist}} [[Category:370 植物學總論]] [[Category:410 醫藥總論]]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荚囊蕨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