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18.224.44.207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苦艾蒿 的原始碼
←
苦艾蒿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FF2400" align= center| '''<big>苦艾蒿</big>''' |- |<center><img src=https://so1.360tres.com/t0114d4c474b4d536c5.jpg width="300"></center> <small>[https://baike.so.com/gallery/list?ghid=first&pic_idx=1&eid=5718273&sid=5931000 来自 网络 的图片]</small> |- | style="background: #FF2400" align= center| '''<big></big>''' |- | align= light| 中文名: 苦艾蒿 界: 植物界 门: 被子植物门 纲: 木兰纲 |} '''苦艾蒿'''是菊科半灌木,轴根型植物。根粗状发达。茎直立或开展,苦艾蒿具有与禾本科草相似的粗[[蛋白质]]含量,富含粗[[脂肪]]。<ref>[https://wenda.so.com/q/1536347067216213 苦艾与艾草的区别?]360问答</ref> 分布于中亚荒漠区,在我国只见于[[新疆]]北疆[[古尔班通古特沙漠]]边缘和[[额尔齐斯河]],乌伦古河河旁阶地上的沙丘地区,国外分布于原[[苏联]][[中亚]]地区。 == 形态特征 == 菊科半灌木,轴根型[[植物]]。根粗状发达。茎直立或开展,高25-35(60)dcm,全株密被白色毡毛,基部老枝茎皮呈纤维状劈裂,具不育枝,长4-12cm。叶片长矩圆形,质地较厚,长0.5-2cm,羽状全裂,茎上部叶为线状倒披针形或羽状全裂。花序分枝开展,排列成较宽的圆锥状。头状花序钟形,长约3mm,具细梗,长1-3mm;总苞片3层,外层卵圆形,绿色,被长柔毛,中内层长卵圆形,边缘膜质,中肋绿色。花为同型两性花,花冠管状,长约2mm,瘦果卵形。 == 生长环境 == 苦艾蒿为超早生半灌木,耐旱,耐高温,抗风沙。主要生于沙地和[[沙漠]]中的固定和半固定沙丘,以及沙丘间沙质低平地,在较平缓的固定沙垄上生长最盛。是新朋北部半固定沙丘向固定沙丘发展的先驱植物。它能利用早春融雪水和少量春雨,迅速萌生,使沙地水分难以下渗,造成半固定沙丘上的深根性植物白梭梭(Haloxylonpersicum)衰退,草地类型由半流动沙丘上的白梭梭,白皮沙拐枣(Calligonumleucocladum),羽毛三芒草(Aristidapennata)演替为固定沙丘上的苦艾蒿,蛇麻黄(Ephedradistachys),囊果沙苔草(Carexphysodes)以及一年生藜科草本植物组成的群落,总盖度15-20%。在额尔齐斯河旁阶地上的沙丘,由于水分条件稍好,苦艾蒿还可以与沙生针茅(Stipaglareosa)、沙生冰草(Agropyrondesertorum)组成荒漠化草原,群落总盖度可增至20-30%。苦艾蒿春季4月下旬萌发,7–8月开花,9月结实,冬季枯枝保留性较好。 == 主要价值 == 苦艾蒿具有与禾本科草相似的粗蛋白质含量,富含粗脂肪,花期粗脂肪含量可达4%以上。其化学成分见表86。苦艾蒿沙质荒漠草地主要是为羊冬春所利用。苦艾蒿在秋,冬,春季对羊的适口性好,能提供较多能量,对于冬季保膘,春季恢复膘情均有重要作用,是沙漠中饲用价值较高的养羊牧草。骆驼不喜食。由于苦艾蒿群落促使半固定沙丘向固定沙丘发展.因此要严格控制放牧强度,春季转场宜早,以保护苦艾蒿,使早春生机旺盛,生长良好,并防止对沙丘沙地的破坏,引起草地沙化。 == 参考来源 == [[Category:370 植物學總論]]
返回「
苦艾蒿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