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18.118.144.50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臺南神社 的原始碼
←
臺南神社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class="wikitable" style="float:right; margin: -10px 0px 10px 20px; text-align:left" |<center>'''臺南神社'''<br><img src="https://d.share.photo.xuite.net/richard.tw/1df77fe/7511134/284436128_m.jpg" width="280"></center><small>忠義國小大門左側的原台南神社休憩所<br>[https://blog.xuite.net/richard.tw/twblog/108265531 圖片來自隨意窩日誌]</small> |} '''臺南神社'''設立於[[大正]]12年(西元1923年),為[[臺灣]][[臺南市]][[南門町]][[二丁目]]1番地的[[神社]],神苑還包含[[明治]]34年(西元1901年)設立的[[御遺跡所]]。臺南神社主祭[[北白川宮能久親王]],為台灣的唯二[[官幣社]]之一,[[社格]]僅次於[[臺灣神宮]]。 臺南神社在二戰後廢社,改為臺南[[忠烈祠]],神社建築於民國58年(西元1969年)拆除,原址現為[[臺南市美術館]]2館(神社內苑)及[[臺南市中西區忠義國民小學]](神社外苑)。 == 神社歷史 == 臺南神社所在的古地名為[[檨仔林]]([[芒果]]林之意),原為臺南豪族[[吳汝祥]]之宅邸「[[宜秋山館]]」,於明治34年(西元1901年)先作為[[北白川宮親王御遺跡所]]及[[臺南博物館]],[[大正]]11年(西元1922年)在御遺跡所東側新建神社、大正12年(西元1923年)完工(同年10月28日[[鎮座祭]]啟用)、大正14年(西元1925年)10月31日列為[[官幣中社]]。 戰後神社改為[[忠烈祠]],民國58年(西元1969年)神社建築本體遭拆除改為[[體育館]],民國80年(西元1991年)改為公十一[[停車場]],民國108年(西元2019年)在原址之上[[臺南市美術館]]2館落成。 神社外苑現為忠義國小,近年鄰近之忠義國小改建校舍發掘部分殘蹟,如神社之[[石橋]](戰後賦名[[成功橋]]),並已完成修復。 ===草創初期=== ===御遺跡所 (西元1901年)=== 明治28年(西元1895年)日本皇族北白川宮能久親王奉[[明治天皇]]之命率領[[近衛師團]]來接收臺灣,同年5月29日於[[澳底]]登陸台灣,但在臺人激烈抗爭之下發生了[[乙未戰爭]]。其軍團一路南下,行經[[基隆]]、[[台北]]、[[新竹]]、[[彰化]]等地,途中因戰事和衛生不適應等因素,許多人已戰死或病倒。北白川宮能久親王在10月18日抵達[[後壁]][[安溪寮]]時,已有輕微感冒和發燒,之後在10月20日抵達灣裡([[善化]]),在10月21日抵達大目降([[新化]]),並在10月22日被擔架抬著從[[大東門]]進入[[台南城]],居住在安海街的[[臺南安海街御舍營所址]],在此與分別自[[布袋]]、[[枋寮]]登陸台灣的[[伏見宮貞愛親王]]、[[乃木希典]]會合見面。 在日軍進入台南市區後,[[莊雅橋街]]豪商[[吳汝祥]]之邸「宜秋山館」作為近衛師團司令部,而北白川宮能久親王在隔日10月23日移住此處,並在10月28日去世於宜秋山館宅第南側的廂房,其靈柩於隔日由[[西京丸號]]在[[吉野號防護巡洋艦]]的護航下自[[安平]]送回[[日本]]。 在北白川宮能久親王去世後,台灣總督府便計畫設立官幣社以紀念能久親王。明治29年(西元1896年)1月,日本[[貴族院]]通過了用國費在台灣建立神社的建議案。明治30年(西元1897年)9月,[[臺灣總督]]乃木希典設置了「故北白川宮殿下神殿建設取調委員會」,以調查[[臺灣神社]]的建設地點,在調查台南、基隆和台北三地後,最後選定在臺北[[圓山]]設立[[臺灣神社]]。至於在台南,則由市民[[關善次郎]]代表向[[臺南縣]][[知事]][[磯貝靜藏]]提出保存御遺跡,故由臺南縣知事磯貝靜藏和[[混成第三旅團]]團長[[高井敬義]]於明治32年(西元1899年)11月向總督府提出了「御遺跡所保存工事」。明治33年(西元1900年)3月,磯貝靜藏委託技師[[河野市次郎]]和技手[[明田藤吉]][[修繕]]北白川宮親王的「御寢室」以盡量保持舊貌地修繕,並增設[[瑞籬]]和[[拜殿]]、[[手水屋]]、[[敷石]]等設施,並保留北白川宮親王用過的鐵製西洋式御寢臺(宜秋山館既有)、竹製擔架、藺蓆、毛布、木製支那式寢臺(彰化駐營時使用)。宜秋山館在整修後仍作為旅團司令部,部分空間則內定規劃作為博物館。 御遺跡所(今日之[[府前路]]與[[永福路]]交叉口,現今為[[里民活動中心]])的整體工程則是在明治34年(西元1901年)1月經許可徵收土地和民房,同年7月7日動工,同年12月24日完工,隔日舉行[[鎮座祭]]落成。御遺跡所在明治35年(西元1902年)1月改由臺灣神社管理,作為「[[臺灣神社臺南御遺跡所]]」(根據明治40年(西元1907年)《臺南及安平市街圖》,臺南的北白川宮御遺跡所亦標有臺灣神社的名稱),並配置兩名神職人員常駐。同年2月26日舉行御遺跡所工事[[竣工奉告祭]]。 擴建後神殿在原北白川宮親王寢殿南側建有[[靈門]]、拜殿、[[神門]]、手水舍、鳥居、石燈籠、圍籬。整體配置軸線為南北向,面向今日之府前路。 另外,原設置在[[大北門]]外[[臺灣第二守備隊]]練兵場的「忠魂碑」於明治36年(西元1903年)遷至御遺跡所東側,使原在此處的[[檨仔林朝興宮]]遭拆除,而神像則安祀在附近民宅(臺南市丙檨仔林街340番地)。 === 臺南博物館 (西元1902-1922年) === 臺南博物館的建築為吳汝祥所捐獻的閩南式宅第建築宜秋山館之部分空間,博物館展示民情畫作、動植物[[標本]]、原住民器具及[[工藝品]]等展品,為免費參觀。博物館位於御遺跡所北側,大門入口位於西側(面臨今日之永福路)。大正11年(西元1922年),因興建臺南神社,臺南博物館遷至[[幸町]]一丁目6番地([[臺南州廳]]東側)的「[[兩廣會館]]」(今日之[[國立臺灣文學館]]旁[[南門路]]東側民宅址)重新開館。大正12年(西元1923年)4月,臺南博物館劃分為「教育博物館」及「商品陳列館」。昭和2年(西元1927年),新的商品陳列館成立(今日之[[中山路]][[臺灣高等法院臺南分院]]),兩廣會館原地成為「[[臺南州立教育博物館]]」。 臺南博物館是臺灣[[第一座]]公共博物館,在明治34年(西元1901年)11月時由於「廢縣置廳」,將台灣劃為20廳,曾有一段時間為臺灣總督府直接管轄,甚至比明治41年(西元1908年)成立的[[臺灣總督府博物館]](今日之[[國立臺灣博物館]])早了七年。 ==臺南神社== === 神社設立 (西元1923年) === 大正8年(西元1919年)10月,提出神社建立申請書,社號為「台南神社」,祭祀神為能久親王,並在大正9年(西元1920年)3月經總督府通過,並由[[臺灣總督府土木局]]技師[[森山松之助]]設計。臺南神社在同年9月動工。 [[裕仁皇太子]]曾在神社完工前的1923年4月造訪此處,並手植了一棵榕樹。大正12年(西元1923年)10月28日舉行[[鎮座祭]],並由北白川宮家奉納了一付由[[備前康光]]製作的[[太刀]],祭神為北白宮能久親王,每年例祭日為10月28日。 台南神社占地約六千坪,包含了本殿、拜殿、手水舍、社務所、中門、倉庫等設施,材料皆使用[[阿里山]]或[[八仙山]]產的[[檜木]],並設有兩座鳥居,神社入口鳥居為鋼筋混凝土造,拜殿前鳥居為木造,社務所和神職宿舍則是由御遺跡所既有建物移築而來。 大正12年(西元1923年),法人團體台南公館([[臺南公會堂]]前身)解散,其剩餘的基金便用來製作一座神馬並捐獻予臺南神社;此神馬是由[[大阪]][[今村銅器鑄造所]]製作。大正13年(西元1924年)3月,臺南消防組捐獻了另一座神馬。 === 升格為官幣中社 (西元1925年) === 在臺南神社建設時,日本[[內務省]]神社調查會基於「一神一[[官幣社]]主義」,因能久親王已是官幣大社台灣神社的祭神,其無法再作為其他官幣社的祭神,故台南神社的社格在初期僅為「[[無格社]]」。經台灣總督府的總務長官及內務局長多次向日本中央交涉討論聲列格之事,但礙於內規而仍無結果。直到大正14年(西元1925年)10月31日的[[天長節]]當日,台南神社升格為「官幣中社」。於同年11月25日由[[伊澤多喜男]]總督擔任[[敕使]]舉行[[列格奉告祭]]。 臺南神社升格後,北白川宮家獻納了能久親王相片、御筆「堅苦」兩字之書法、蚊帳、軍用行李、正帽、正衣袴、肩章、飾帶等物品。昭和9年(西元1934年)5月,臺南神社[[神樂殿]]竣工。 === 外苑擴建 (西元1936年) === 在臺南神社設立之時,原計畫設置廣大的神苑,但囿於經費而未實現。在昭和8年(西元1933年)台南神社設立十周年之際,決定擴建台南神社外苑,並組成了「官幣中社臺南神社奉贊會」,由總督[[中川健藏]]擔任名譽顧問,台南州知事[[今川淵]]擔任會長。 外苑將向東延伸到[[臺南孔子廟]]的範圍,且須徵收部分民有地及建築。外苑擴張工程分為兩期,第一期在昭和10年(西元1935年)9月13日舉行[[地鎮祭]]動工,第二期工程由[[文部省]][[神社局]]委託著名造園家[[本郷高徳]]設計,並由臺南州下的各[[青年團]]從事[[奉仕事業]]參與興建,外苑還包含了昭和11年(西元1936年)2月動工的[[臺南武德殿]]。昭和11年(西元1936年)10月24日,台南神社舉行[[神苑落成奉告祭]]。 外苑工程完工後的臺南神社佔地遼闊,整體配置軸線為東西向,神社內苑入口位於東側(今日之忠義路上)。神社內苑的範圍大約為現今的臺南美術館,為傳統日本神社的建築,包含鳥居、石燈籠、石獅、駿馬、社務所、拜殿、本殿等,其中本殿的建築為[[神明造]]形式。外苑則大約位於現今的忠義國小校內,內佈置日式風格的庭園造景。 ==神社現況== 二戰後臺南神社於民國35年(西元1946年)改為忠烈祠,臺南神社外苑則改建為「[[臺南市立中學]]」(今日之[[臺南市立大成國民中學]]前身);於民國42年(西元1953年)因臺南市立中學的校地不敷使用,故與[[逢甲國民學校]]換地,而逢甲國民學校同時改名為「忠義國民學校」,即今日之臺南市中西區忠義國民小學,原有的外苑造景因學校擴建而逐漸拆除。 臺南忠烈祠持續地使用至民國58年(西元1969年)後,忠烈祠遷移至[[健康路]][[體育公園]]東北角,原忠烈祠改建為體育館。 民國80年(西元1991年)7月體育館依[[都市計畫]]第11號公園改建為公園及地下停車場。被拆除後的臺南神社僅留有少許遺跡及物件,包含與忠烈祠一同搬遷的銅馬與狛犬,以及位於忠義國小內的臺南神社社務所、成功泉、武德殿。民國94年(西元2005年)7月1日武德殿進行整修工程時,發掘昔日神社外苑所遺留之拱型橋乙座,並刻有「成功橋」三字,市政府稍加變更設計,保留橋面並恢復昔日成功溪原貌。 位於臺南神社原址的停車場在民國100年(西元2011年)被選定作為臺南市立美術館2館館址,於民國108年(西元2019年)完工。 原御遺跡所在民國44年(西元1955年)改建為[[中國國民黨]]台南市黨部(實踐堂)。實踐堂在民國84年(西元1995年)移交予市政府,在民國89年(西元2010年)改為永福、小西、三民里聯合活動中心至今。 == 祭典 == 臺南神社的例祭是在10月28日,尚有以下的祭典: 1月1日(歲旦祭)、1月3日(元始祭)、2月11日(紀元節)、2月17日(祈年祭)、春分(春季皇靈祭遙拜)、4月1日(祭神御靈誕生日祭)、4月3日([[神武天皇]]祭遙拜)、4月10日(祭神宇品御出發日祭)、4月29日(天長節即為天皇誕生日)、5月31日(同澳底御上陸日祭)、6月3日(基隆御占領日祭)、6月11日(臺北御入城日祭)、6月17日(始政紀念祭)、6月30日(大祓祭)、7月30日(明治天皇祭遙拜)、8月8日(南勢山御露營日祭)、8月28日(彰化御入城日祭)、秋分(秋祭皇靈祭遙拜)、10月9日(嘉義御入城日祭)、10月17日(神嘗祭)、10月22日(臺南御入城日祭)、11月23日(新嘗祭)、12月31日(大祓祭、除夜祭)。 另外每月1日與15日會舉辦小祭,每月28日會舉辦月次祭。 == 神職人員 == 臺南神社在升格為官幣中社前,其神職人員由臺灣神社分派兼任。 *臺灣神社臺南御遺跡所主典 (由臺灣神社主典兼任): 1.[[鈴村讓]]:明治35年-大正3年(西元1902-1914年) 2.[[細谷十二郎]]:大正3-6年(西元1914-1917年) 3.[[室井常磐]]:大正6-9年(西元1917-1920年) 4.鈴村讓:大正9-12年(西元1920-1923年) *臺南神社宮司 1.鈴村讓:大正12-14年(西元1923-1925年),大正12年(西元1923年10月兼任台南神社社掌,大正14年(西元1925年)10月兼任台南神社彌宜。 2.[[山口透]]:大正14年-昭和元年(西元1925-1926年),由臺灣神社宮司兼任。 3.鈴村讓:昭和元年-2年(西元1926-1927年)。 4.[[松本賴光]]:昭和2-20年(西元1927-1945年),原任臺灣神社主典。 == 皇族參拜 == 臺南神社及御遺跡所為能久親王在臺重要的御遺跡地,故亦為日本皇族來臺視察的重要地點之一。 ==神社現存設施== *臺南神社休憩所與武德殿一樣為鋼筋混凝土製的仿木構建築,民國93年(西元2004年)3月17日被指定為市定古蹟。 日本神社社務所一般配置於神社內苑左前方(面對神社時則為右前方),臺南神社將於神社外苑西南角建造休憩所,故此建築並非是社務所。 *昭和十一年(西元1936年),臺南神社外苑東北角興建武德殿,二戰後,改為臺南市立中學與忠義國小的禮堂,於民國八十七年(西元1998年)6月26日被指定為市定古蹟。 *忠義國小內現稱成功橋、成功溪、[[成功泉]]的設施,為當時台南神社外苑的[[造景]]之一,而成功溪的溪原河道為清領時代[[福安坑溪]]北源,今日成功溪、成功泉之源頭則為臺南孔廟的[[泮池]]。成功泉為花崗石造的水泉座,外觀刻有「成功泉」三字,應為二戰後所刻。 *臺南神社有各一對石造及青銅製的狛犬,石造狛犬是明治35年(西元1902年)2月16日由[[植木儀三郎]]奉納,青銅製狛犬則是大正9年(西元1921年)4月20日由東京大相撲協會出羽海組合獻納。前者現位於[[延平郡王祠]],後者現位於健康路的臺南忠烈祠<ref>[https://news.ltn.com.tw/news/life/paper/1409912 台南》神社守護獸 全市現存7對],自由時報,2020/11/02</ref>。 *臺南縣知事磯貝靜藏所立的忠魂碑最初位於大北門外的練兵場,約在明治36年(西元1903年)移到御遺跡所東側。 此忠魂碑在民國98年(西元2009年)在台南公園中被發現,現由[[臺南文化資產管理處]]保管。 *台南神社的其中一座鳥居在二戰後移到了目前[[延平郡王祠]]三川門前。 == 參考文獻 == {{reflist}} [[Category:733 臺灣]]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臺南神社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