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18.216.11.230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臺北撫臺街洋樓 的原始碼
←
臺北撫臺街洋樓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div style="float:right; margin:-10px 0 0 10px"> {| class="wikitable" ! <p style="background: #0088A8; color: #FFFFFF; margin:auto; padding:5px 0;”> 臺北撫臺街洋樓 </p><img src="https://00.ifreesite.com/world-i/taiwan_flag.png" width="25" ><small> [[中華民國]]([[臺灣]])文化資產</small> |- |<center><img src="https://www.culture.gov.taipei/d_upload_tca_pro/cms/image/A0/B0/C0/D0/E0/F19/bac235ce-675d-4225-84ab-1be3fc760e76.jpg" width="280" > </center> <small> [https://www.culture.gov.taipei/frontsite/outsource/venuesAction.do?method=doFindVenuesActivity&venuesId=19&subMenuId=null 圖片來自台北市政府文化局]</small> |- ! <p style="background: #0088A8; color: #FFFFFF; margin:auto; padding:3px 0;”>基本資料</p> |- |<small> '''等級''' 直轄市定古蹟<br> '''類別''' 洋樓<br> '''別稱''' 石頭厝<br> '''地理位置''' [[臺北市]][[中正區]]<br> '''經營管理''' 台灣歷史資源經理學會<br> </small> |} </div> '''撫臺街洋樓'''是位於[[臺灣]][[臺北市]][[中正區 (臺北市)|中正區]]的一棟[[洋樓]],建築位置位在臺北市中正區光復里[[開封街]]一段、[[延平南路]]交會處一帶。現列為臺北市市定[[古蹟]],也是[[臺北府城]]內僅存[[臺灣日治時期|日治時代]]之[[商店|商用]]建築古蹟之一,因該地古蹟多為[[官署]]建築,少有民間店舖,格外珍貴。當地人因其外觀,稱之為「[[石頭厝]]」,後由[[台灣歷史資源經理學會]]進駐經營。<ref>[https://www.travel.taipei/zh-tw/attraction/details/258 撫臺街洋樓],台北旅遊網</ref> ==建築風格== *撫臺街洋樓是現今台北城內僅存之日治初期獨棟式的洋式店鋪,為石木混合構造,規模雖不大,但彌足珍貴。由於左右並沒有相鄰連接的建築物,有別於一般常見的連棟式街屋建築。其外觀上最大的特徵,即是在立面上的陡斜屋頂、屋頂突出之老虎窗型式與石造拱廊柱。 *一樓為石造,外有精美的石拱[[騎樓]]。拱廊為四柱三間,拱圈是梯形[[唭哩岸石]]塊組合成,騎樓天花板有木材拼組成的圖案。一樓室內天花板原為印花鐵皮天花,因找不到薄鐵皮材質而未復原,屋內角落目前以鋼構補強。二樓與屋架均為木造式,屋頂屋面覆以銅片瓦,屋頂仿蒙薩雙脊屋頂形式(因法國建築師[[François Mansart]]得名),屋面第一坡面較陡,第二坡面較緩接近平頂,第三坡度才是平頂。正面屋頂開有三個老虎窗,中間者最大,老虎窗具有通風功能,內部二樓屋頂複折式桁架造型美觀。 *總論,撫臺街洋樓整體裝飾簡潔而不複雜,雖質樸細部卻不失細緻,深受歐陸古典風格之影響,呈現[[簡潔與美]]。建築物一樓以樸質厚重石材疊砌築造,形成造型典雅之[[騎樓]]式[[騎樓|拱廊]]。二樓及屋架均為木造,覆以[[蒙薩屋頂]]([[:en:Mansard roof|Mansard roof]])或稱複折式屋頂,面鋪石棉瓦片,斜度很陡,並有突出的老虎窗組構而成。外觀歐風十足的店鋪建築。這種風格形式於日治初期常見於官署、公共建設,傳達強烈威權風格。 ==歷史過程== *1900年([[台灣日治時期|日治]][[明治]]33年)8月23日,日本政府公告「臺北城內市區計畫」[[市區改正]],實行臺灣家屋建築規則,並將城內劃設街區管理,街名變更構想從清代街名指稱「街路」,在市區改正計畫中改作為「地籍之區域」,與日本國內使用地名之標示習慣相同,以街區名而非街道名為地址基準。位在[[臺北府城北門]]南側「撫臺街」正式出現,包含了北門南側、中華路以西、武昌街以北、博愛路以東所轄範圍內。。 *有「撫臺街」之名的出現,乃因台灣在[[清朝]][[福建臺灣省|建省]]時將[[臺灣巡撫衙門]]建於現今台北市中正區光復里延平南路與[[武昌街]]口,故日本時代市區改正計畫將今日忠孝西路、中華路、武昌街、博愛路所圍街廓定名為撫臺街(「撫臺」為[[巡撫]]尊稱之一)。 *1900年,原是大倉組臺灣出張所土木事業主任的[[高石忠慥]]與弟弟[[金原豐藏]]在臺灣一同開業,公司創立之初就設於撫臺街一丁目。1909年,從北門往南貫穿「撫臺街」至道路新闢(今延平南路),高石組在撫臺街新闢道路(今[[延平南路]])拓建後不久重新興建公司本社,於1910年(日治明治43年)完工,即今日的撫臺街洋樓,地址為撫臺街一丁目(後改為大和町四丁目八番)。1938年後轉為販售酒、度量衡、儀器的佐土原商店(負責人是曾在專賣局會計課工作的[[佐土原吉雄]]),土地標示為大倉組株式會社(今日商[[大成建設]])所有。 *1945年,該建物成為[[宋斐如]]經營的[[人民導報]]社址,但1947年([[民國紀年|民國]]36年)[[二二八事件]]爆發後不久的3月8日,[[警備總部]]以「挑撥政府與民眾間感情」、「煽動暴動」等罪名查封了人民導報,該建物則被[[台灣省行政長官公署|行政長官公署]]接管,再交由[[中華民國國防部|國防部]]軍務局管理。撫台街洋樓失去[[台灣日治時期|日治時代]]「[[洋行]]」貿易性質,轉為[[警備總部]]諮詢案情室(尚缺乏佐證資料)。1950年代改成警備總部軍法處軍官宿舍,配給六戶居住。軍法處退休者也曾於宿舍自行開設中醫診所。 *1997年(民國86年)底正式定為市定古蹟,但2000年(民國89年)2月26日凌晨,左後方一樓木造房屋起火燃燒,燒毀嚴重,致使古蹟外牆、屋頂木構造等均受損。 *2007年(民國96年),由[[台北市文化局]]進行修復工程並完成展示設計後以委外方式邀請民間單位進駐。 *2009年(民國98年)初,台北市文化局邀請藝文工作者、撫台街洋樓附近的地方人士,一同研究它「古蹟再利用」的方式。2009年至2012年間,台北市文化局委託[[台北故事館]]總監[[陳國慈]]管理。 *2014年(民國103年)4月19日再次重新開館。 ==外部連結== * {{facebook|futai1910|撫臺街洋樓 futai 1910}} * [https://nchdb.boch.gov.tw/assets/advanceSearch/monument/19971121000001 臺北撫臺街洋樓 文化部文化資產局] * [https://web.archive.org/web/20190108053144/https://www.travel.taipei/zh-tw/attraction/details/258 撫臺街洋樓 臺北旅遊網] ==視頻== <div style="float:left; margin:10px 10px 10px 10px"> {{#evu:https://www.youtube.com/watch?v=K6BeTkH_Sxo |alignment=center |dimensions=480 |container=frame |description=台灣最早的洋式街屋 撫台街洋樓 }} </div> <div style="float:left; margin:10px 10px 10px 10px"> {{#evu:https://www.youtube.com/watch?v=ZLxB0gqKnsU |alignment=center |dimensions=480 |container=frame |description=撫台街洋樓變身 古蹟頂樓種水稻 }} </div> {{-}} == 參考文獻 == {{reflist}} [[Category:733 臺灣]] [[Category:684 名勝古蹟]]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EditAtWikidata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Facebook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Trim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EditAtWikidata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臺北撫臺街洋樓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