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3.145.43.200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肾托秋海棠 的原始碼
←
肾托秋海棠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008080" align= center| '''<big>肾托秋海棠</big> ''' |- | [[File:肾托秋海棠.jpg|缩略图|居中|[https://baike.so.com/gallery/list?ghid=first&pic_idx=1&eid=5979268&sid=25916056 原图链接]]] |- | style="background: #008080" align= center| |- | align= light| 中文学名:肾托秋海棠 拉丁学名:Begonia mengtzeana Irmsch. 界:植物界 门:被子植物门 纲:双子叶植物纲 亚 纲:原始花被亚纲 目:侧膜胎座目 亚 目:山茶亚目 科:秋海棠科 属:秋海棠属 种:肾托秋海棠 组:二室组 亚 组:单叶亚组 系:二室非盾叶系 命名者及年代:Irmsch.,1939 |} '''肾托秋海棠'''(学名:Begonia mengtzeana Irmsch.)中国的特有植物。是秋海棠科,秋海棠属的多年生草本植物,茎细弱,弯曲,叶互 生,叶片两侧不相等,轮廓卵形、宽卵形稀扁圆形,上面深绿色,散生短刺毛,沿脉较密,下面淡绿色,沿脉散生短刺毛,花二歧聚伞 状,白色,苞片卵形,[[花梗]]散生卷曲毛;花被片广椭圆状卵形,花药两侧对称,膨大,倒卵形,子房扁,斜倒卵球形,果未成熟,10月 开机,12月开始结果。 分布于中国云南,生于山顶林下潮湿处,有人工引种栽培。该花形,叶色柔媚。盆栽秋海棠常用来点缀客厅、橱窗或装点家庭窗台、阳 台、茶几等地方。 <ref>[http://www.iplant.cn/info/%C9%F6%CD%D0%C7%EF%BA%A3%CC%C4 ], , 2020-01-18</ref> ==肾托秋海棠形态特征== 多年生草本,高约15厘米。茎细弱,弯曲,直径1.5-2毫米,上部节间短缩,被[[褐色]]卷曲长粗毛。 叶互生,具柄;叶片两侧不相等,轮廓卵形、宽卵形稀扁圆形,长5-6厘米,宽5-8厘米,先端长渐尖或长尾尖,基部心形,略不相等, 近边缘处有一圈呈明显暗紫色,边缘有不等大浅三角形之齿,齿尖带刺芒,芒长0.8-1.2毫米,并3-5浅裂,裂片大小不等,三角形,上 面深绿色,散生短刺毛,沿脉较密,下面淡绿色,沿脉散生短刺毛,掌状5-6条脉,直达叶缘;叶柄向上部逐渐变短,长0.5-4厘米,密 被褐色卷曲长粗毛;托叶宿存,幼时半圆形,成熟后肾形,长6-7毫米,宽8-12毫米,先端钝或圆,下面中脉突起并有刺毛,边缘有不规则、长短不等的睫毛。 花白色,2-3朵,呈二歧聚伞状,花序梗长2.4-3.4厘米,首次分枝长4-9毫米,二次分枝长2.8-4毫米,均散生褐色卷曲长粗毛;苞片卵 形,长9-10毫米,下部宽6-7毫米,先端急尖,边有缘毛;雄花:花梗长1.4-2.2厘米,散生卷曲毛;花被片4,外面2枚,广椭圆状卵 形 ,长18-22毫米,宽15-18毫米,先端钝,基部圆,外面有卷曲长毛,毛长3-3.8毫米,内面2枚倒卵形,长14-18毫米,宽10-11.5毫米, 先端圆,基部楔形,无毛;雄蕊多数,花丝长1-2毫米,合生成长约1.7毫米的柱,底部粗,花药两侧对称,膨大,倒卵形,长 0.5-1.2毫米,弯曲;雌花:花梗长9-12毫米,被疏卷曲毛;花被片5,不等大,外面的近广椭圆形,长15-17毫米,宽12-13毫米,外面散生卷曲长柔毛,最内面的广椭圆形,长约9毫米,宽约6.5毫米,无毛;子房扁,斜倒卵球形,长6-7.5毫米,直径3.5-4.5毫米,密被 褐色卷曲长 毛,2室,每室胎座具2裂片,具不等3翅,花柱2,长2.5-3毫米,基部稍合生,2分枝,柱头膨大呈肾形,并螺旋状扭曲而带刺状乳突。 果未成熟,具不等3翅,大的近三角形,长约3毫米,窄的长约1毫米,均被片状卷曲而长之毛。花期10月,果期12月开始。 ==肾托秋海棠产地生境== 产中国[[云南]](蒙自)。生于山顶林下潮湿处,海拔2100-2300米。模式标本采自蒙自 ==肾托秋海棠生长习性== [[File:肾托秋海棠2.jpg|缩略图|右|[https://baike.so.com/gallery/list?ghid=first&pic_idx=1&eid=5979268&sid=25916056 原图链接]]] 冬暖夏凉的温度:在温暖的环境下生长迅速,茎叶茂盛,花色鲜艳。生长适温为19-24℃,冬季温度不低于10℃,否则叶片易受冻,但根茎较耐寒。 半阴半阳的光照:秋海棠对光照的反映是敏感的。一般适合在晨光和散射光下生长,在强光下易造成叶片灼伤。适宜的光照强度,根茎 类为200-300lx。另外对光周期反应也十分明显。在短日照和夜间温度21℃的条件下,花期明显推迟。 疏松肥沃的土壤:野生种排水好,腐叶土层的林下或岩石缝隙中,这对根部生长和发育极为有利。盆栽秋海棠的常用堆肥土、腐叶土和 炭土。碱性或粘重,易板结的土壤作为盆栽用途,不利于新根生长、导致茎叶矮小,色彩暗淡,易引起萎黄病。适合生长在pH值6.5-7.5 的中性土壤。 ==肾托秋海棠繁殖方法== 播种繁殖常用与国内外引种、品种改良和规模性商品生产。主要优点是繁殖系数高和培育新品种。播种繁殖均可在室内或温室内进行, 播种常规引种以春季4-5月或秋季9-10月为宜。因种子特别细小,播种时需谨慎操作。 播种方法:通常用浅瓦盆或播种箱,以高温消毒的腐叶土、培养土和细沙均匀拌和的土壤最好。播种容器要求干净清洁,常用新盆。先 以瓦片把盆地垫好,均匀装上疏松、肥沃的播种土,再用园木板轻轻压平后,将种子均匀撒上,播种后不必覆土,用木板在轻压一下即 可或撒上一层石英砂,用浇水会冲散种子,常从盆地浸水,湿润后取出。同时盆口盖上半透明玻璃,以保持盆内有较高湿度,并放室温18-22℃的半荫处,早晚喷雾。一般播后7-30天发芽。 扦插可采用茎插、叶插和根茎插。茎插:茎插繁殖在室温条件下,全年皆可进行,但以4-5月效果最好,生根快,成活率高。常选取健壮的茎部顶端做插穗,长10-15厘米,带2-3个芽,如插穗上生有花芽,对生根不利,往往插后容易开花,反而延迟生根,最好不用带花芽 的顶茎做插穗。插壤用疏松、排水号的细河沙、珍珠岩或糠灰,扦插时插穗不宜埋得太深,以插穗的一半为宜,并保持较高的空气湿度 和20-22℃室温。插后一般在9-27天愈合生根。 [[叶插]]:叶插繁殖以夏、秋季节效果最好。室温栽培,冬季也可进行,但生根缓慢。叶插材料应选择充分发育的成熟叶片,太嫩或老化的 叶片,愈合生根慢,成苗率也低。叶片比较大的种类可采用平插法,将叶片平放在沙床上,在叶中央主脉处用刀片划1厘米切口,每片叶 可划4-5个切口,然后用“n”铁丝把叶片扣紧于沙面上,也可用直径1.5-2厘米的卵石压在叶片切口周围,即能从叶脉切口长处小植物体。如扦插过程,插壤温度低于15℃,生根则要延迟,低于10℃时就难于生根。 根茎插:适用于根茎密集的秋海棠,春、秋季将低下根茎剪成3-5厘米一节,斜插或平放于沙床,保持室温20-22℃。和较高的室内湿度 ,使之产生不定根和不定芽,一般插后15-20天长出不定根,30-40天萌发出不定芽,待形成几片小叶时即可移入小盆养护。 ==肾托秋海棠栽培技术== 秋海棠应于[[温室]]中栽培,适当遮阴。因为温室环境可以使植物得到更好的保护,例如雨水落在植株上。若秋海棠叶片过湿的话很容易传 染细菌性[[斑点病]],该病是一种严重病害。 正确的生长空间布置也是生产出健康植株的关键因素,空间过密会导致叶柄过长、株形松散,植病性减弱,叶片也更容易传染细菌性斑 点病;而摆放过稀的话,植物浇水后很容易失水,在通风较好室尤其如此。 适度的水分:茎叶柔嫩、多汁、含有丰富的水分。由于自然生长与湿度较大的林下或沟谷地带。因此,提供了一个湿润的生态环境对秋 海棠的生长极为有利,特别是盆栽秋海棠,需要充足的水分和较高的空气湿度。如温度高,水分供应不足,茎叶易凋萎倒伏,直接影响 生长,严重时茎叶皱缩死亡。相反,供水过量,盆内出现积水,易于因其根部腐烂。观叶类秋海棠夏季正值茎叶生长旺盛期,除供给足 量水分歪,每天喷雾数次,模拟相对湿度较高的林下生态环境,相对湿度保持在56%-60%。这样,茎叶生长繁茂,色泽鲜艳,娇嫩。冬季 秋海棠生长缓慢,供水相应减少。 为了节约用水,鼓励采用滴灌或其他地下灌溉的方式进行观叶秋海棠浇水、施肥等工作,这样以减少细菌性叶斑病等病害的发生,另外 在浇水时尽量减少采用植株顶部灌溉的方式。 以泥炭为主的商业基质由于透气性和持水性都比较好,很适合秋海棠的生长,生产者一定要采用洁的基质进行秋海棠的生产。肥料的比 例以N:P:K为3:1:2或2:1:2为好,再补充微量元素即可。记肥料浓度不可过高,否则积累在根系周围很容易烧根。 ==肾托秋海棠病虫防治== 细菌性病害由斑点病菌引起的叶斑病症状:秋海棠非常容易被该种菌所侵染,但是许多生产者对之没有足够的重视,并不认为这是一种 病症,因为叶片边缘坏死和叶片斑点是最常见的,几乎所有类型的秋海棠都曾经出现过这种情况。 控制方法:控制该病的最佳方法是在植物开始扦插繁殖之初就尽力避免感染病菌,发现病株后就及时集中销毁;此外要尽量减少采用植 株顶部灌溉的方式,这样也会抑制病情的发生和扩散;稍微降料的浓度也可以降低病害的发生。 [[File:肾托秋海棠3.jpg|缩略图|右|[https://baike.so.com/gallery/list?ghid=first&pic_idx=1&eid=5979268&sid=25916056 原图链接]]] 由漆斑菌引起的秋海棠叶斑病症状:病症一般出现在秋海棠叶片边缘、叶尖和破损叶片的叶脉上。坏死区域呈现黑褐色,然后是水渍状 。诊断方法是下部的叶片经常会不规则形状的孢子群,中央呈黑色,但边缘为白色。 控制方法:喷洒杀真菌药剂、减少植株受伤和将肥料尽量降低到一个合理的水平都可以减少该病生。 真菌病害,由葡萄孢菌引起的灰霉病症状:秋海棠叶片灰霉病经常发植株的下部,尤其是根茎处与基质接触的地方更容易感染病菌,被 水浸润的病斑很快会扩散到整个叶整个植株,受害区域呈现坏死斑点,逐渐由褐色转变为黑色。当夜间温度较低、白天温度较高而且湿 高时,病原孢子生长加快,受害的叶片上会长出灰绿色的霉状物。 控制方法:在冬季温度较低的月份控制葡萄孢真菌的扩散成为栽培管理中的重要环节,而降低灰发生和扩散的重要方式是促进叶片加快 干燥、降低温室内的空气湿度。 由腐霉菌引起的秋海棠根腐病症状:感染这种病菌后,扦插苗的根系弱、叶片发黄。诊断方法是茎部和根系出现黑色的糊状物,从插条 的基部可以一直蔓延到茎和叶片的部。根部和茎段的腐烂经常是成片发生,而通过栽植床,很容易将病菌传染给健康的插条。 控制方法:首先从源头上控制,即从繁殖之初就使用无菌材料,对上盆基质和栽植床进行消毒处在栽种前后用杀真菌药剂进行处理可以 很好地防治由腐霉菌引起的根腐病。另外尽量减少水的灌溉量以减少根腐病的发生,促进根的长势。 由立枯丝核菌引起的猝倒病症状:发病后有褐色的霉状物附着在病上。霉状物可以从盆土延伸到植株上。仔细观察可以看到这是由于植 物根茎部长出的霉状物。立枯丝颜色常为红褐色,外形似蜘蛛网。 控制方法:由立枯丝核菌引起的猝倒病可以用喷洒不同的杀菌剂来控制,大部分用土壤灌溉的方法。 由白绢病病菌引起的南方枯萎病症状:白绢病病菌可以侵染植株的一部分,但是在叶片和茎部最容易观察到。最初,茎段与介质接触的 地方有水渍状病斑,另一个症状叶片表面或基质上长出扇圆形的霉状物,起初是白色的,以后随着发育变成黑褐色。尤其是在温暖的若 植株受了感染,则很容易导致插条的腐烂。 控制方法:所有受到感染的植株及容器均应尽快移出种植区域并将植株销毁。现在还没有对白绢别有效的药剂。 ==肾托秋海棠植物文化== 花语:秋海棠又称相思草。中国人予以“相思”、“苦恋”因其又名“断肠花”,故又寓意“断肠”。这在陆游与唐婉、宝玉与黛玉的 相恋过程中,秋海棠都成为相思、苦恋的见证。法国人则将秋海棠视为真挚的友谊。欧美花语组合认为秋海棠是亲切、诚恳的意思。 诗词:清朝著名诗人纳兰性德《[[临江仙]]》词作:“六月阑干三夜雨,倩谁护取娇慵。可怜寂寞粉墙东。已分裙衩绿,犹裹泪绡红。曾记 鬓边斜落下,半床凉月惺忪。旧欢如在梦魂中。自然肠欲断,何必更秋风。” 明清两朝是秋海棠的风光年代,人们常将之栽种在屋后或院落的背阴处。因为秋海棠易于栽种,折断的茎直接插入土中,往往能够成活 。大片栽种之后不用精心打理,也可在每年秋天照常开花。清人编纂的《广群芳谱》中称:“性好阴而恶日,一见日即瘁,喜净而恶粪 。” 革命志士秋瑾很是喜爱这种花,觉得自身的气质与秋海棠略同,还专门为之赋诗一首,既是咏花,又是言志:“栽值恩深雨露同,一丛 浅淡一丛浓。平生不藉春光力,几度开来斗晚风。” == 参考来源 == {{reflist}} [[Category:370 植物學總論]] [[Category:410 醫藥總論]]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肾托秋海棠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