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18.191.171.86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经方 的原始碼
←
经方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66CCFF" align= center| '''<big>经方</big> ''' |- |<center><img src="https://img2.baidu.com/it/u=2754341252,2352604089&fm=253&fmt=auto&app=138&f=JPEG?w=500&h=700/400/fill/I0JBQkFCMA==/dissolve/70" width="250" ></center><small>[https://shangbiao.tianyancha.com/48638554t5 圖片來电子天眼查网图片]</small> |- | style="background: #66CCFF" align= center| |- | align= light| |} '''经方'''是指汉代以前经典医药著作中记载的方剂,以张仲景的方剂为代表。 ==张仲景方== 我们叫经方(古方),经方以后之方,我们叫时方(今方)。经方药少而精,疗效惊人,有鬼斧神工之力,起死回生之妙,而且方义隽永,药味精当,耐人寻味,不可思议。 据梁陶隐居云:“依《神农本草经》及《桐君采药录》,上中下三品之药,凡三百六十五味,以应周天之度,四时八节之气。尚有圣相伊尹,撰《汤液经法》三卷,为方亦三百六十首。上品上药为服食补益方者百二十首;中品中药为疗疾祛邪之方,亦百二十首;下品毒药,为杀虫避邪、痈疽等方,亦百二十首,凡共三百六十首也。实万代医家之规范,苍生护命之大宝也。”由此可见,经方乃古之圣贤为济世活人而留传于世。 经方的实践性、科学性、创造性有无穷无尽的潜力,伤寒学问贵在其方。日本古方派的吉益东洞先生曾说:“张氏之为方也,虽复稍后扁鹊,而其药剂之富,法术之存,盖莫古焉。而医之学也,方焉可!吾亦何求?”东洞氏能于千军万马之中,独具卓识,不愧为大家风范。 中国之文化,上下五千年,历史悠久,英雄辈出,继仲景方之后,如雨后春笋,又产生了数以万计的“时方”使方剂学大兴。方有古今之异,格调不尽相同,但它们都具有血缘的内在关系,以及与之不可分割的家族史。《伤寒论》为方书之祖,比做母亲是之方源,而时方如同子孙,乃是方之流也。有源才能有流,有流才能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时方中亦不乏有上乘之品,如《千金要方》、《外台秘要》、《本事方》、《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等,驰名医坛,与经方并驾齐驱。 方虽有古、今之分,亦有同气连枝之义,都是我们伟大宝库中的瑰宝。应当兼收并蓄,使其古今相互补充,互相借鉴,因证制宜,把古、今之方,变成一个既有淳朴的古意,又有灵活的新态,且能切中病情一针见血地达成“古今接轨”创举。切不要厚古而薄今,更不要倡新而非古,应当主动而积极地创造古今之方接轨的新产品。<ref>[https://zhuanlan.zhihu.com/p/464614834 什么是中医经方、时方?],知乎,</ref> ==含义释义== ①汉以前临床医方著作及方剂的泛称。《[[汉书·艺文志]]》:“方技略”:“经方十一家,二百七十四卷。经方者, 本草石之寒温,量疾病之浅深,假药味之滋,因气感之宜,辨五苦六辛,致水火之齐,以通闭结,反之于平。” ②经典医著中的方剂。指《[[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中的方剂。 ③专指《[[伤寒论]]》、《[[金匮要略]]》中的方剂。即张仲景方。《[[金匮心典·徐序]]》:“惟仲景则独祖经方,而集其大成,惟此两书,真所谓经方之祖。”通常所说经方,多为此指。 一是指《[[汉书·艺文志·方技略]]》所记载“医经、经方、神仙、房中”的经方十一家,但经方十一家,包括《[[五藏六府痹十二病方]]》三十卷、《[[五藏六府疝十六病方]]》四十卷、《[[五藏六府瘅十二 病方]]》四十卷、《[[风寒热十六病方]]》二十六卷、《[[泰始黄帝扁鹊俞跗方]]》二十三卷、《[[五藏伤中十一病方]]》三十一卷、《[[客疾五藏狂颠病方]]》十七卷、《[[金疮疭瘛方]]》三十卷、《[[妇女婴儿方]]》十九卷、《[[汤液经法]]》三十二卷、《[[神农黄帝食禁]]》七卷,原书今俱已失传。梁代·陶弘景曾经亲眼见过《[[汤液经法]]》,从中摘抄部分方剂,写成《[[辅行诀藏府用药法要]]》一卷。据说1907年,法国人伯希和从敦煌莫高窟盗取古书卷,委由莫高窟道士王圆箓装箱时,王道士受人所托,随意抽出一卷医书暗藏,此卷即《[[辅行诀藏府用药法要]]》。1915年为河北威县张渥南所购,传于嫡孙张大昌,但原书在文化大革命时被毁,所幸当时有人已将全书默记,而有传抄件存世。中国中医研究院马继兴根据传抄件整理成书,附于《[[敦煌古医籍考释]]》一书中,公诸于世。 “经方”来自于殷商时代伊尹所著的《[[汤液经法]]》,其上而又源于《[[神农本草经]]》及《[[桐君采药录]]》。据梁·陶弘景说:“依`神农本经'及`桐君采药录'上、中、下三品之药,凡三百六十五味,以应周天之度,四时八节之气。尚有圣相伊尹撰《[[汤液经法]]》三卷,为方亦三百六十首:上品上药为服食补益方者百二十首;中品中药为疗疾祛邪之方,亦百二十首;下品毒药,为杀虫避邪痈疽等方,亦百二十首,凡共三百六十首也。实万代医家之规范,苍生护命之大宝也。” 所以“经方”最初的含义是这经方十一家,即十一部古籍中所记载的方剂。 ==说法二== 中医学界最为普遍的说法,是指中国汉朝张仲景所著《[[伤寒杂病论]]》(后世分为《[[伤寒论]]》及《[[金匮要略]]》二书)所记载之方剂。乃是相对于宋、元以后出现的时方而言的。其中《[[伤寒论]]》载方113首,《[[金匮要略]]》载方205首,除去重复的38方,共计280方。《[[伤寒论]]》载药90味,《[[金匮要略]]》载药192味,除去重复的76味,共计206味。经方是“医方之祖”,后世中医学家称《[[伤寒杂病论]]》为“活人之书”、“方书之祖”,赞誉张仲景为“医圣”。古今中外的中医学家常以经方作为母方,依辨证论治的原则而化裁出一系列的方剂。经方的特点可概括为“普、简、廉、效”。所以后世所公认的”经方“是指张仲景《[[伤寒杂病论]]》中所记载的方剂。 ==经方分类== 桂枝汤类 麻黄汤类 葛根汤类 柴胡汤类 泻心汤类 白虎汤类 承气汤类 陷胸汤类 抵当汤类 五苓散类 苓桂剂类 四逆汤类 理中汤类 附子汤类 ==相关文献== 明·吴绶,《[[伤寒蕴要全书]]》 清·徐彬,《[[伤寒原方发明]]》 清·文梦香,《[[百一三方解]]》 清·魏念庭,《[[金匮要略方论本义]]》 清·莫文泉,《[[经方例释]]》 == 参考来源 == {{reflist}} [[Category:410 醫藥總論]]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经方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