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18.222.67.8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红旗渠 的原始碼
←
红旗渠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File:红旗渠1.jpg|缩略图|右| 250px |红旗渠[http://photocdn.sohu.com/20090903/Img266431809.jpg 原图链接][http://news.sohu.com/20090903/n266431808.shtml 来自 搜狐 的图片]]] '''红旗渠'''以[[浊漳河]]为源。渠首位于[[山西省]][[平顺县]]石城镇侯壁断下。位于[[河南]][[安阳]][[林州市]]。是20世纪60年代林县(今[[林州市]])人民在极其艰难的条件下,从太行山腰修建的引漳入林的工程,被人称之为“人工天河”。 红旗渠工程历时近十年。该工程共削平了1250座山头,架设151座渡槽,开凿211个隧洞,修建各种建筑物12408座,挖砌土石达2225万立方米,红旗渠总干渠全长70.6公里([[山西]]石城镇-[[河南]]任村镇),干渠支渠分布全市乡镇。据计算,如把这些土石垒筑成高2米,宽3米的墙,可纵贯祖国南北,绕行[[北京]],把[[广州]]与[[哈尔滨]]连接起来。 红旗渠总干渠墙高4.3米,宽8米,长70.6公里,设计加大流量23秒/立方米。到分水岭分为3条干渠,南北纵横,贯穿于林州腹地。一干渠长39.7公里,二干渠长47.6公里,三干渠长10.9公里。红旗渠灌区共有干渠、分干渠10条,长304.1公里;支渠51条,长524.1公里,斗渠290条,长697.3公里,合计总长1525.6公里,加农渠总长度达4013.6公里。 沿渠共建有“长藤结瓜”式一、二类水库48座,塘堰345座,提灌45座,共计兴利库容6000余立方米。利用红旗渠居高临下的自然落差,兴建小型水力发电站45座,已成为“引、蓄、提、灌、排、电、景”相结合的大型灌区。 红旗渠建成通水40年来,共引水85亿立方米,灌溉面积8000万亩次,增产粮食15.9亿公斤,促进了当地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发展。 红旗渠精神的内涵是“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是在修建红旗渠的过程中形成的。红旗渠动工于1960年,勤劳勇敢的30万林州人民,苦战10个春秋,仅仅靠着一锤,一铲,两只手,在[[太行山]]悬崖峭壁上修成了这全长1500公里的红旗渠。 2016年10月,红旗渠获批国家5A级旅游景区。 2017年1月,红旗渠被列入《[[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名录]]》<ref>[https://www.sohu.com/a/326418954_100257618 仁智书院"永承队"赴林州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搜狐网,2019-07-12</ref>。 2017年12月,入选教育部第一批全国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营地名单<ref>[https://www.henandaily.cn/content/yejie/2017/1130/77774.html 我省红旗渠等单位入选首批全国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河南日报,2017-11-30</ref>。 ===第八大奇迹=== [[File:南京长江大桥.jpg|缩略图|右|280px|南京长江大桥[http://n.sinaimg.cn/translate/200/w1080h720/20181218/DYPs-hqhtqsq0753871.jpg 原图链接][http://k.sina.com.cn/article_5044281310_12ca99fde02000ot62.html 来自新浪网 图片 ]]] 红旗渠是[[毛泽东]]时代[[林州]]人民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创业、自强不息、开拓创新、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精神创造的一大奇迹,1960年,毛主席多次指示必须大兴水利,给后来林县人民开凿红旗渠奠定了基础。周总理生前对红旗渠的建设倾注了很多心血。他曾自豪地告诉国际友人:“新中国有两大奇迹,一个是[[南京长江大桥]],一个是林县红旗渠<ref>[http://k.sina.com.cn/article_6534270774_185790f3600100etyi.html 红旗渠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是人类历史上的“惊世之作”。],新浪网,2018-10-04</ref>。”1974年,新中国参加[[联合国]]大会时,放映的第一部电影就是纪录片《红旗渠》。艰苦创业的“红旗渠精神”已经成为中国人民伟大民族精神的象征。结束了十年九旱、水贵如油的苦难历史,而且孕育了“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被称为世界水利第八大奇迹,红旗渠宛如一座绵延起伏的“水长城”,每年吸引着数百万中外游客。 《千军万马战太行》画中展现的是上百人在湍急的河水中奋力堵龙口的壮观场面:1960年春,红旗渠首拦河坝工程,95米的坝体只剩下10米宽的龙口尚未合拢,河水奔腾咆哮,500多名[[共产党]]员、共青团员跳进冰雪未消、寒气逼人的激流中,排起3道人墙,臂挽臂,手挽手,高唱“团结就是力量”,挡住了汹涌的河水…… 。 ===民族精神=== “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这十六个字是在红旗渠修建过程中形成的红旗渠精神。今天的红旗渠,已不是单纯的一项水利工程,它已成为民族精神的一个象征。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红旗渠精神教育和生态旅游功能日益凸现,形成了以红旗渠爱国主义教育游和[[太行山大峡谷]]绿色生态游的“一红一绿”交相辉映的旅游品牌。红旗渠年均净创效益4000多万元,40年来共创效益17亿元,相当于建渠总投资的23倍。 红旗渠被林州人民称为“生命渠”、“幸福渠”。它的修建不仅从根本上改变了林州人民的生存条件,促进了林州的经济发展,而且孕育产生了红旗渠精神! ===饥寒交迫=== 林县位于太行山[[东麓]],[[河南省]]的西北角,与[[山西]]、[[河北]]接壤,耕地89万亩,约占总面积的三分之一,而水浇地仅1万余亩。全县70万余人。 林县曾十分贫穷,全县山岭起伏,沟壑纵横,土薄石厚,十年九旱。“光岭秃山头,水缺贵如油,豪门逼租债,穷人日夜愁。”昔日林县人民世代挣扎饥寒交迫之中。 1936年~1943年,大旱20余次。1640年、1769年、1835年、1877年都曾发生过人相食的惨事。1942年[[华北]]大旱,加上日寇扫荡,[[国民党]]抢掠,全县10800户逃荒,饿死1650人。解放前四十万人中,有28万人常年翻山越岭到几里甚至20里以外去挑水吃。一位媳妇挑水时,因不慎摔倒,把水倒了,回家上吊身亡。有的人被一桶水逼得妻离子散,悲剧重生。因为缺水,林县96%的地区是光岭秃山。 1944年林县解放,党和政府给林县极大的关注,先后打了两千余口井,但对一个地域广阔的贫困山区仍是杯水车薪。1957年县委提出“重新安排林县河山”的号召,修建了三座小型水库和英雄渠,但仍然摆脱不了干旱的威胁。多年同旱魔抗争的林县领导认识到,要从根本上解决干旱问题,必须采取引蓄相结合的方法,将[[山西]]的[[漳河]]水引入到[[河南]]林县,除此别无选择。但要用锤头、铁锨、双手在悬崖绝壁上开挖几千公里渠道及建造几千座附属建筑物并非易事。 林县人宁愿苦干不愿苦熬。在三年自然灾害生死攸关向威迫的形势下,1960年2月10日,县委召开了“引漳入林”实施大会。11日在县委书记杨贵的带领下,浩浩荡荡的建渠大军开赴太行山里漳水河畔。3700名农民组成的水利队伍进入各段工地,从此揭开了红旗渠工程的序幕。 ===工程序幕=== 按照县委部署,总指挥部将渠首到分水岭70多公里的干渠任务打桩立界,全部分配到15个公社。3.7万名民工挤在峡谷、山村,一是缺少住房,二是道路不畅,天气寒冷,困难重重,尽管[[山西省]][[平顺县]]沿渠社队群众腾出230间房子,但队伍压境,房子远不够用。 在这种情况下,谁也毫无怨言,自己动手,战胜困难,几个布蓬撑起来,就是指挥千军万马的总营帐,三个石头支起来,就是烧锅煮饭的伙房。有的住山洞,睡席棚,有的住在山崖下,白天到山上割草,夜里铺在石板上便是“床”。有的村庄优先照顾妇女,搭起席棚先让她们栖身。 有人赋诗曰:“蓝天白云做棉被,大地荒草做绒毡,高山为咱站岗哨,漳河流水催我眠。”俗话说,在家千日好,出门时时难。城北大队40多名妇女挤着坐在一个席棚里,被子潮湿,不能挨身,好天到阳光下晒晒还好过,就怕阴天晒不成。 连长见有人擦眼泪,急忙安慰:“困难是暂时的,咱不吃点苦把漳河水引回去,能让子孙后代一直种旱地吃糠咽菜吗?谁愿意叫孩子打光棍娶不上媳妇呢?咱们受点潮挨点冻,为的日后有水喝,有粮吃,睡个暖和觉。” 一席话说得大家都笑了。泽下公社几个村的民工住在山沟里,啃着冷窝头,喝着山泉水,两天没吃上热饭,谁都没发牢骚,大家心里想的是修渠,为的是建设自己的新山区。 ===人工天河=== [[File:人工天河2.jpg|缩略图|右|260px |人工天河[http://dingyue.ws.126.net/KQF7MAxE77wictPpCq2xh9vEgl0ahHjjVrx4aeThlrxtb1532921456168compressflag.jpg 原图链接][http://dy.163.com/v2/article/detail/DNV89I6D0516DQBQ.html 来自网易网 图片 ]]] 在建渠过程中,林县人民自力更生,自己建造了大部分材料。其中水泥自己制造了5170吨,占总量的77.1%;炸药自己制造了1215吨,占总量的44.3%;石灰自己烧制了14.5万吨,占总量的100%;所用的工具也是自己修的。 条件是艰苦的,任务是艰巨的,但林县人民正是靠着自立更生、艰苦创业的精神,在[[共产党]]的带领下,铸成了这条人工天河——红旗渠<ref>[http://www.sohu.com/a/227664741_480181 太行山上的“人工天河”,河底埋藏山与生命,被誉为“河南奇迹”] ,搜狐网,2018-04-09 </ref>。 ===传承精神=== 当新华社长篇通讯《守望精神家园的太行人——红旗渠精神当代传奇》播发后,红旗渠精神再次走进人们的视野,激荡人们的心胸。文章对当代红旗渠精神的概括、提炼和阐释,在中原大地引发了广泛共鸣和回响。 [[河南]]各界人士表示,红旗渠精神经反复锤炼、丰富发展,越来越发出历久弥新的光芒,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如何传递好精神火把、永葆理想“蓝光”,是我们这个时代必须深入思考和回答的一个紧迫课题,由此重新推出了新的红旗渠精神,即:难而不惧,富而不惑,自强不已,奋斗不息。 ==修筑背景== ===红旗渠,是一个人工修建的灌渠=== 英文名(Red Flag Canal)位于[[河南]][[安阳]][[林州市]],林州处于河南、[[山西]]交界处,历史上严重干旱缺水。 据史料记载,从[[明朝]]正统元年(即1436年)到新[[中国]]成立的1949年,共514个春秋,林县发生自然灾害100多次,大旱绝收30多次。有时大旱连年,河干井涸,庄稼颗粒不收。史料记载和民间传说干旱严重到“人相食”,在这514年里人相食5次。 [[元代]]潞安巡抚[[李汉卿]]筹划修建了天平渠,[[明代]]林县知县谢思聪组织修建了谢公渠,但是这些工程也只解决了部分村庄的用水问题,不能从根本上改变林县缺水的状况。当时全县的耕地面积共有98.5万亩,但水浇地只有1.24万亩,粮食产量很低,人民群众生活十分困苦。 1949年林县全境解放,随后县政府组织修建了许多水利工程,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用水困难的问题。 1957年起,先后建成[[英雄渠]]、[[淇河渠]]和南谷洞水库、弓上水库等水利工程。但由于水源有限,仍不能解决大面积灌溉问题。 1959年,林县又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干旱。境内的4条河流都断流干涸了,已经建成的水渠无水可引,水库无水可蓄见了底,山村群众又得远道取水吃。经过多次讨论,要解决水的问题,必须寻找新的可靠的水源,修渠引水入林县。但是在林县境内没有这样的水源,县委把寻水的目光移向了林县境外,想到了水源丰富的[[浊漳河]]。 1959年10月10日,林县县委召开会议作决定把浊漳河的水引到林县来,时任中共林县县委书记的[[杨贵发]]出了“重新安排林县河山”的号召。专门研究“引漳入林”工程。工程决定于1960年2月开工,当时正逢三年自然灾害时期,全县只有150亩耕地、300万元储备金、28名水利技术人员。 1960年2月,林县人民开始修建红旗渠(原称“引漳入林”工程),经过豫晋两省协商同意,后经国家计委委托水利电力部批准。 1960年3月6日到7日,林县引漳入林委员会在盘阳村召开全体会议,会上把引漳入林工程正式命名为“红旗渠”,意思就是高举红旗前进。经过十年奋战,先后于1965年4月5日总干渠通水。 1966年4月三条干渠同时竣工。 1969年完成干、支、斗渠配套建设。至此,以红旗渠为主体的灌溉体系基本形成。灌区有效灌溉面积达到54万亩,7月工程全面竣工。 20世纪70年代,在红旗渠修建过程中孕育形成的“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成为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1974年,新中国参加[[联合国]]大会时,放映的第一部电影就是纪录片《红旗渠》。 20世纪90年代,党和国家领导人[[胡锦涛]]、[[江泽民]]、[[温家宝]]、[[曾庆红]]、[[李长春]]、[[李先念]]、[[乔石]]、[[姜春云]]、[[李铁映]]、[[叶选平]]等曾先后亲临红旗渠视察。 2013年5月,经[[国务院]]批准,红旗渠经济开发区升级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定名为“红旗渠经济技术开发区”。这也成为河南省第8家被国务院批准的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县域获批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这在我国中西部地区尚属首例。 2015年,红旗渠建成50周年<ref>[http://www.xinhuanet.com/2019-09/23/c_1125026908.htm 红旗渠建设者:精神旗帜飘扬太行山巅],新华网,2019-09-23</ref>。 ==修建过程== ===面临问题=== 红旗渠以[[浊漳河]]为源,在[[山西省]]境内的[[平顺县]]石城镇侯壁断下设坝截流,将[[漳河]]水引入河南林县(今[[河南]][[林州]])。 要引漳入林,林县就必须面对几个问题: 1.特殊的时期(三年自然灾害) 2.资金(财政只有300万储备金) 3.粮食(只有3000万斤) 4.技术问题(全县水利技术人员28人,最高学历为中等技术学校毕业生) 5.水源(为保证水量必须到漳河上游山西境内修坝引水) ===错估形势=== 林县县委开始对引漳入林的艰巨性认识不足,认为“上7万人,每人1米,2月初动工,大干3个月,5月1日就能通水。”开工后不久才发现,已有近4万人摆在水渠的沿线上,却看不到有多少人。领导、劳力、技术力量分散,漫山放炮,有的挖错了渠线,有的炸坏了渠底,急需要抓紧干的关键部位的工程却不能按时拿下来,工程质量、安全都没有保证,进度十分缓慢。特别到[[山西]]段,群众意见很大,纷纷反映“白天黑夜炮声不断,碎石满天飞,毁了树,砸了瓦,牲口吓跑了,房也震裂了”。 原想着几个月就可以完成,这才清醒地意识到,这么浩大的一个水利工程,必须要打持久战。 ===众志成城=== [[File:众志成城02.jpg|缩略图|右|250px|众志成城[http://news.youth.cn/gn/201908/W020190814595394359304.jpg 原图链接][http://news.youth.cn/gn/201908/t20190814_12040869.htm 来自青年网 图片 ]]] 修渠民工自己动手,想尽各种办法解决住的问题。大家找不到合适的地方,就睡在山崖下、石缝中,有的垒石庵,有的挖窑洞,有的露天打铺,睡在没有房顶、没有床、更没有火的石板上,薅把茅草当铺草,真是铺地盖天。几块布撑起来,就是指挥千军万马的指挥部。在10年的修渠中,住地再难再苦,可是整个工地上没有任何人用修渠的钱盖过一间房子。 民工们带着家里的铁镢、铁锹、小推车上了工地,用这些原始的劳动工具,开始了修建红旗渠这样的大工程。 修建红旗渠石灰用量非常大,石灰供应不上成了修渠的主要障碍。指挥部发动群众,在全县招收烧制石灰的能手。东姚公社的“烧灰王”原树泉,自告奋勇献计烧[[石灰]]。河顺公社在学习原树泉烧灰法的基础上又创造了明窑堆石烧灰法,一窑可以烧400公斤石灰,彻底解决了工地用石灰难的问题。 石灰难问题解决了又出现了炸药难的问题。于是县委、县政府从全县58万人口中招聘制造炸药的人才。经过考核选拔,确定了人员,办起了工厂,解决了炸药难的问题。 要办水泥厂,首先得有技术人才。听说合涧公社雪山大队有个老人,曾在[[太原]]水泥厂当过工程师,现在退休在家。指挥部工作人员不辞辛苦,翻山越岭徒步90多里登门邀请。老人凭着对家乡人民的无限崇敬,不顾自己年迈,下山筹办水泥厂,奉献出自己的光和热,保证了建渠的顺利进行。 ===投入牺牲=== 红旗渠工程总投工5611万个。总投资12504万元,其中国家投资4625万元,占37%,社队投资7878万元,占63%。参与群众7万人。红旗渠修建10年当中,先后有81位干部和群众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其中年龄最大的63岁,年龄最小的只有17岁。 在红旗渠修建的10年中,涌现出许多英雄人物。红旗渠总设计师[[吴祖太]],在接到设计红旗渠的任务后,不畏艰险,翻山越岭,进行实地勘测。期间他遭遇了母亲病故和妻子救人牺牲的巨大变故,仍没有停下手中的工作,坚持奋斗在红旗渠建设的第一线。1960年3月28日下午,吴祖太听说王家庄隧洞洞顶裂缝掉土严重,深入洞内察看险情,却不幸被洞顶坍塌掉下的巨石砸中,夺去了年仅27岁的生命<ref>[http://www.sohu.com/a/227895452_119841 社会各界追思“红旗渠总设计师” 新时代的年轻人该如何传承和发扬红旗渠精神?] 搜狐网,2018-04-11</ref>。 ==渠系布置== ===干渠=== 总干渠从[[山西省]][[平顺县]]石城镇侯壁断下设坝引水,沿[[浊漳河]]右岸,经山西省[[石城镇]]和王家庄乡的崔家庄、石城、青草洼、老神郊、克昌、豆口、东庄、苇水、白杨坡、王家庄、马塔等村,到牛岭北坪沟的[[南平村]]入林县境;由三省交界牛岭山村河口穿越青年洞到卢家拐村,经木家庄、盘阳等村蜿蜒向南,沿露水河左岸,过赵所、阳耳庄、棘针岭、杓铺、石贯、石界等村,在[[白家庄]]村西以空心坝穿越浊河,过南谷洞十孔渡槽横跨露水河,转向右岸北行,经尖庄村到回山角折向东南,经西坡、南丰、桑耳庄、清沙等村至分水岭,全长70.6公里。下分为一、二、三干渠。总干渠多为矩形砌石断面,渠底纵坡1/8000,渠底宽8米。部分绝壁处和渡槽为1/3620,渠底宽6.2米。渠墙高4.3米。设计正常流量20立方米/秒(水深3.6米)。加大流量23立方米/秒(水深4米)。建成后实际最大过水量18.3立方米/秒。原有隧洞41个,总长3913米,后因工程改造,隧洞实为39个,总长3701米,渡槽16个,总长621米,建防洪桥、路桥114座,[[泄洪闸]]、节制闸19座,涵洞89座。主要建筑物有渠首引水枢纽工程、河口、青年洞、空心坝、南谷洞渡槽、分水岭分水闸等。 第一干渠自分水岭沿林虑山东侧向南,经水河、黑龙庙、田家沟、黄华、桃园、北小庄、温家掌等村到[[合涧镇]]西与英雄渠汇流,全长39.7公里。 渠底纵坡:分水岭至水河为1/4000,以下为1/5000。渠首段底宽5米,渠深3.5米,设计加大流量14立方米/秒。黄华以下底宽6米,渠深2.7米,设计加大流量10.3立方米/秒。桃园渡槽以下渠底宽4.7米,渠深2.6米,设计加大流量6.8立方米/秒。 有泄洪闸5座;渡槽21座,总长1020米,涵洞9l座,隧洞2个,防洪、路桥105座,主要建筑物有黄华渡槽和桃园渡桥。 在一千渠27+186处桃园村分出桃园分干渠,下设13条支渠红英汇流以下为红英干渠,灌溉姚村、城关、城郊、合涧、原康、小店、东姚、采桑、横水9个乡(镇)35.2万亩耕地。 第二干渠自分水岭起,沿[[姚村镇]]东北部猫儿岭,经申家岗、焦家屯、马家山、庞村、皇墓、杨伯山屯、张家井、乔家屯等村,至[[马店村]]东,全长47.6公里。下有支渠达[[安阳县]][[马家乡]]。有大小闸门138个;渡槽18座,总长1178米;隧洞22个,总长2283米;防洪、路桥26座。渠底纵坡:分水岭至电站为1/1500,以下至夺丰渡槽东泄洪闸为/1000,再下为/3000。渠首段渠底宽3.5米,渠墙高2.5米,分水岭电站至龙山沟渠底宽3.5米,深2.2米,以上设计加大流量7.7立方米/秒。[[龙山沟]]至庞村渠底宽2.8米,渠深2.1米,设计加大流量5.5立方米/秒。庞村至夺丰渡槽及以下渠底宽分别为2.4米和1.7米,设计加大流量3.6—2.3立方米/秒。共设支渠13条,灌溉面积11.62万亩,其中[[任村镇]]450亩,姚村镇2871.2亩,[[河顺镇]]43185亩,[[横水镇]]43833亩。同时还为[[安阳]]县磊口、马家两乡送水。利用二干渠自然落差,在坟头村东红旗渠灌区管理局建电站两处,总装机5台,共4160千瓦。姚村镇在卧虎寨利用汛期泄洪建电站4处。 第三干渠从总干渠尾(分水岭)上游560米处的右侧分出,伸向东北,经仙岩村到下燕科村南穿越卢寨岭3898米长的曙光洞后,到东卢寨村东,全长10.9公里。有各种建筑物65座,主要建筑物有曙光洞和仙岩渡槽。渠底纵坡明渠为1/3000,隧洞为1/1000,设计加大流量3.3立方米/秒。第一支渠沿[[红岭山]]到古城村,灌溉任村镇东北部地区的耕地;二支渠沿东岗盆地北边到砚花水村;三支渠由[[崖峰山]]北侧经大井村到教场村南,穿珠砂砣隧洞到[[河顺镇]]北部的付家沟村。共灌溉面积4.6万亩,其中任村镇5170亩,[[东岗乡]]33332亩,河顺镇7430亩。 英雄干渠始建于1956年春,后因资金缺乏暂停。1957年12月12日再次动工,1958年5月30日竣工。由[[合涧]]、原康、小店、小屯、城关、大屯、秦家坡、南采桑、[[南峪]]九个乡投工筹资兴建。渠首位于[[山西]]、[[河南]]两省交界处的苏家坪,沿淅河左岸下行,穿过弓上水库二级输水洞,经河西、茶饭庄、大安,到[[上庄村]]西穿过英雄洞,至[[合涧大桥]]北全长13.8公里。渠底纵坡1/1000,渠底宽3.2米,渠深2.1米,过水能力8立方米/秒。1960年弓上水库建成后,库内一段渠长3公里淹没废弃,改由弓上水库供水。共挖土石79.77万立方米,砌石8.47万立方米,投工106.1万个,上级投资50余万元。 ====红英干渠==== 红旗渠一干渠与英雄干渠汇流后,下称红英干渠。经红英汇流电站、合涧、东山底、大南山到油村,全长11.8公里,在油村分为红英南、北分干。共可灌溉合涧、原康、小店、东姚、采桑、城郊、横水7个乡(镇)16万亩耕地。其中合涧至油村长9.8公里,于1959年10月至1960年1月,由采桑、小店、东姚、横水公社合修。后于1968~1969年由合涧、城关两公社硬化衬砌。渠底宽4米,渠深2.3米,渠底纵坡1/2000,设计加大流量9立方米/秒。共计完成挖土石17.1万立方米,砌石4.68万立方米,投工56.5万个。 ====淅南干渠==== [[淅南干渠]]渠首设在弓上水库坝下游约0.7公里处,弓f弓上水库水,沿淅河右岸下行5公里至河南园村西与原英雄五支渠相汇南行,经[[牛窑沟]]、西华、南沟、寨南背等村到栗园岭,全长29.4公里,现统称淅南干渠。1965年2月动工,1970年6月竣工。由合涧、原康、茶店、临淇4个公社合建。渠底纵坡有1/820和1/1110等,设计流量2.5立方米/秒。主要灌溉淅河以南红旗渠水流不到的合涧、茶店、临淇、小店5个乡镇的高岗地。设计灌溉面积2.80万亩,实灌面积3.02万亩。其中合涧1500亩、原康7468亩,小店2110亩,茶店16082亩,临淇3000亩。干渠在栗元岭分为东、西两条支渠,东支渠沿淅河和湘河的分水岭,经曹家沟、磊城、茶店、东坡等村到曹家井村汇入[[淇北干渠]]。西支渠经原康乡西岗村到[[大峪村]]过湘河,沿湘河右岸经茶店村西坡到跑马岭穿隧洞,设有斗渠到[[后坡村]]入淇北干渠。 ====桃园分干渠==== 该渠首位于[[城郊乡]]桃园村东,故称桃园分干,朝向县城[[龙头山]][[文峰塔]]东去,在龙头山村西折向东北,于曲山村东穿过21.20米长的响岭隧洞,至[[横水镇]]石家壑村南的古墓荒,全长14.3公里。下设[[刘家庄]]、曲山和西赵、小庙洼4条:吏渠,灌溉[[城郊乡]]和城关、姚村、横水等4个乡(镇)5.04万亩耕地。渠首至刘家庄分设跌水28处,曾开发修建小水电站25处,总利用水头133.64米,总装机27台,1165千瓦。该分干共挖土石方4.48万立方米,砌石3.43万立方米,总投工40.6万个。 ====红英南分干渠==== [[红英南分干渠]](原名英雄三支渠、红英三支渠)。自小店乡油村起,沿[[乌云山]]南侧经三井、元家庄、王街 、柏峪、西岗、秦家坡、天井沟、付东沟等村,经[[东姚镇]]的下庄、上庄西坡到岭西岭,再到邓家岭小店乡兴泉支渠口,全长38.04公里,邓家岭以下分为东姚支渠和兴泉支渠。 该渠始建于1958年8月,1959年7-12月续建,1960年1月初步建成通水。1968年10月至1969年7月,由小店、采桑、东姚三公社硬化衬砌。设计渠底纵坡1/2000和1/2500,设计加大流量4.9-3.3立方米/秒。完成挖土石方59.37万立方米,砌石12.95万立方米,投工193.6万个。灌溉面积6.16万亩,其中小店乡18695亩,采桑乡8834亩,东姚镇33975亩。 ====红英北分干渠==== [[红英北分干渠]](原名英雄二支渠、红英二支渠)。1959年冬合涧一油村改建英雄二三支渠合线,[[英雄二支渠]]重新修建,自油村起沿[[乌云山]]北侧经马军池、南平、狐王洞、舜王峪、大岭沟、南峪、南采桑、洪峪、涧东等村到景色岭,全长30.2公里。1959年10月动工,1960年1月初步建成通水。1968年10月~1969年7月,由合涧、城关、横水、采桑公社硬化衬砌。渠底纵坡:[[白甘岭]]以上为1/2000,以下为l/1500和1/1000,设计加大流量3.6-3.0立方米/秒。分设辛安、[[自甘岭]]、翟曲、辛庄4条支渠。北分干共挖土石31.68万立方米,砌石1000万立方米,总投工193.6万个。灌溉面积5.02万亩,其中合涧镇8284亩,城郊乡9337亩,采桑乡19166亩,[[横水镇]]13381亩。 ===支渠=== ====灌区支渠==== 根据林县山区地理特点,在支渠配套建设上,本着多浇地,修渠难度小,工程量小,投工投资少,方便管理,尽可能照顾行政区划布置等原则布设支渠,能一村一渠的不搞两村共建共用。1992年红旗渠灌区共有支渠51条,总长524.2公里,其中第一干渠有支渠13条,总长95.2公里;第二干渠有支渠13条,总长76.5公里;第三干渠有支渠5条,总长87.5公里;桃园分干渠有支渠4条,总长26.9公里;红英干渠有支渠3条,总长45.3公里;红英北分干渠有支渠4条,总长34.6公里;红英南分干渠有支渠4条,总长51.7公里;淅南干渠有支渠2条,总长68.6公里。另有3条支渠共长37公里。 ====英雄干渠支渠==== 英雄干渠支渠下设5条支渠:第一支渠由[[英雄洞]]出口处沿[[林虑山]]向北到[[黄华河]]北岸,长19.5公里,后因水源、地质和红旗渠一干修建等原因而废。二支渠原由合[[涧村]]北头沿[[乌云山]]北侧到[[采桑村]],长35公里;三支渠沿[[乌云山]]南侧向东到[[东姚镇]]的老李沟村,总长105公里。后实践证实,渠系布置不宜。1959年冬将二、三支渠合并,改由从[[合涧镇]]北头起,沿乌云山北侧经[[豆村]]、大南山到油村,新建为干渠,在油村分为第二、三支渠。1966年红旗渠一干渠通水后,将红英汇流至油村改称[[红英干渠]]。油村以下改称红英二支和三支。1982年水利工程“五查五定”中,根据受益面积之大,又改称红英北分干和红英南分干。四支渠由[[合涧大桥]]过淅河,沿等高线绕原康盆地至[[小店乡]]淅河南岸的[[官街村]],长36公里。五支渠由英雄洞出口处往南过天桥(铁索桥)到[[栗园岭]],因天桥过水难,未能如愿,1965年兴建[[淅南渠]]后被取代,同时撤除天桥。利用英雄渠落差,建有红英汇流2号电站。因水源缺乏,发电量甚少。 分水闸以上是长102米、高10米的防洪矩形明渠,再上是长346米的分水岭双孔隧洞,单孔宽4米,高4.5米。1973年建成的红旗渠纪念亭横跨在隧洞与分水闸之间的明渠上,为古今结合式建筑,三开间四周14柱,琉璃绿瓦挑檐,古色生辉。“[[红旗渠纪念亭]]”匾牌,为中国佛教协会主席、当代书法家[[赵朴初]]手迹。 总干渠分水闸位于分水岭新(乡)河(口)公路右侧,一、二干渠分水闸设于总干渠终点,长6.5米,高12米,宽13.5米。闸底高程454.44米,低于渠首进水闸底10.31米。闸房内安装启闭力15吨的启闭机3台,闸房上悬空高擎[[郭沫若]]手书“红旗渠”三个大字。一干为双孔,二干为单孔,孔宽均为2.5米。一干渠沿林虑山东侧向南至红英汇流,长39.7公里,设计流量14立方米/秒,灌溉面积35.2万亩;二干渠沿林县盆地东北边山腰蜿蜒东去,到[[马占村]]东止,长47.6公里,设计流量7.7立方米/秒。灌溉面积11.62万亩。 三干渠分水闸位于一、二干渠分水闸上游560米处的总干渠左侧,由此向东北穿过3898米的曙光洞到[[东卢寨村]]东止,长10.9公里,设计流量3.3立方米/秒,灌溉面积4.6万亩。 ==建筑构造== ===红旗渠源河坝=== 红旗渠源及渠首拦河坝位于[[山西省]][[平顺县]]侯壁水电站下约600米处,由拦河溢流坝、引水隧洞、引水渠、进水闸、泄洪冲沙闸联合组成渠道引水枢纽。为无调节河道自流引水。1960年2月10日动工,同年5月1日竣工。溢流坝横跨河床长95米,最大坝高3.5米,底宽13.46米,顶宽2米,为安全嵌入基岩下0.3~0.4米,水泥浆砌石英岩石重力坝结构。砌石1804立方米,用工1.28万个,投资2.5万元。任村公社修建。渠源引水隧洞上口位于溢流坝以上18米处的浊漳河右岸,长105米,洞后经55米的明渠至进水闸。进水闸共3孔,单孔宽2米,设计流量25立方米/秒。冲沙闸在进水闸上游左侧共2孔,单孔宽2米,该闸底低于进水闸底1米,闸上游作成约1/20的陡坡导沙廊道,同时在进水闸前设立与渠道水流方向呈30度夹角的直墙导沙槛,防沙入渠,退水冲沙流入[[浊漳河]]。当河水小于25立方米/秒时,可将河水全部引入总干渠。发洪水时除渠引水外,其余分别由溢流坝和冲沙闸泄入坝下游。 ===空心坝=== [[空心坝]]位于总干渠任村白家庄村西露水河支流段——浊河上。坝长166米,底宽20.3米。顶宽7米,高6米,坝基埋深1~2米。坝体呈弓形,以增强对上游河水抗压能力。坝腹设双孔涵洞,单孔宽3米,高4.5米,洞底纵坡1/1818,总过水能力23立方米/秒。坝下设消力池,再下为干砌大块片石护滩,坝南北两头各设有高4.4米的导水墙,使洪水聚向河中导入坝外,行洪能力可通过百年一遇洪水1500立方米/秒,1975年8月通过860立方米/秒的洪峰,大坝安然无恙。 该工程是工程技术人员深入现场设计,正确解决渠水与河水交叉的典范。1960年2月动工,中间停工两次,分三个阶段施工,1964年4月5日竣工,共完成挖方5624立方米,砌石方16296立方米,投工13万个,用款22万元,由[[姚村]]、东姚公社修建。 ===青年洞=== [[File:青年洞02.jpg|缩略图|右|250px|青年洞[http://www.gywb.cn/xinwen/attachement/jpg/site2/20170505/a41f7285d94f1a760fdc10.jpg 原图链接][http://www.gywb.cn/content/2017-05/05/content_5510384.htm 来自贵阳网 图片 ]]] [[青年洞]]位于红旗渠总干渠任村[[卢家拐村]][[西牛岭山村]],是总干渠最长的隧洞。从地势险恶,石质坚硬的太行山腰穿过。原洞长616米,券砌洞脸后长度为623米,高5米,宽6.2米,纵坡为1/1500,设计流水量23立方米/秒,挖砌石方19800立方米,投工13万个,用款20.3万元。 1960年2月由横水公社320名青年先行施工。是年11月因自然灾害和国家经济困难,总干渠暂时停工时,为早日将[[浊漳河]]水引入林县,建渠干部群众坚持“宁愿苦战,不愿苦熬”,改由各公社挑选300名青年组成突击队,继续施工。当时干部民工口粮很低,为了填饱肚子,上山挖野菜,下漳河捞河草充饥,很多人得了浮肿病,仍坚持战斗在工地,以愚公移山精神,终日挖山不止。 坚硬的石英岩一锤打下去一个白点,十数根钢钎打不成一个炮眼,青年们面对这样艰难困境,创造了连环炮、瓦缸窑炮、三角炮、抬炮、立炮等新的爆破技术,使日进度由起初的0.3米提高到2米多。经过一年零五个月的奋战,1961年7月15日凿通隧洞。为表彰青年们艰苦奋斗的业绩,将此洞命名为“[[青年洞]]”。1973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郭沫若]]亲笔题写了洞名。 ===曙光洞=== [[曙光洞]]是红旗渠第三干渠穿过[[卢寨岭]]的隧洞,起于下燕科村南到东卢寨村东止,全长3898米,宽2米,高2米,纵坡1/1000,设计流量3.1立方米/秒,是通往[[东岗乡]]和[[河顺镇]]北部的咽喉,是红旗渠最长的隧洞。为便利施工,挖凿有34个竖井,其中20米以上的竖井有23个,最深的18号竖井,深61.7米。利用竖井建提灌站5个,发展灌溉面积4500余亩,其中18号竖井建有曙光扬水站,提程62米,浇地2000余亩。 该隧洞工程是东岗公社21个大队1300多名社员,1964年11月17日动工,经过一年零四个月,到1966年4月5日凿通。共挖凿山石3.08万立方米,砌料石0.9万立方米,投工25万多个。 ===南谷洞渡槽=== 南谷洞渡槽位于[[南谷洞水库]]下游700米处,横跨[[露水河]],长130米,宽11.42米,高11.4米,另加基础2~3米,单跨9米,石砌拱形结构,拱券厚0.5米,共10孔,故又称“十孔渡槽”。 渡槽挡水墙高4.3米,底宽6.2米,槽底纵坡1/3600,设计过水流量23立方米/秒,桥下排泄露水河272平方公里流域面积的洪水。为提高抗洪能力,1977年对主河道各桥墩分水尖进行了加固处理,1982年8月1日7时40分,安全地通过了南谷洞水库修建以来的最大泄洪量1650立方米/秒。 南谷洞渡槽始建于1960年2月15日,1961年8月15日竣工,由茶店、河顺两公社修建,共挖石方5264立方米,砌石9318立方米,用工5.6万个,用款14万元。 ===曙光渡槽=== 曙光渡槽位于[[东岗村]]东部4公里的丁冶岭上,是三干渠第三支渠的重要建筑物,也是红旗渠灌区配套建设中,群众自己设计,自己施工,自力更生修建的较大建筑物。该渡槽全长550米,最高16米,底宽5.4米,顶宽3.5米,共20孔,中3孔,跨径10米,其余孔跨为8.5米,石拱结构。过水断面底宽1.1米,高1米,设计流量1立方米/秒。由东岗公社和[[安阳县]]都里村修建,参加施工人数最多时达6000余人。1969年4月2日动工,6月25日建成。共完成挖土石0.69万立方米,砌石1.7万立方米,投工36万个,投资38万元,其中社队自筹资金占92.6%。 ===夺丰渡槽=== 夺丰渡槽位于[[河顺镇]]东皇墓村东北,总长413米,宽4米,最高14米,单孔跨5米,共50孔,中间越一小丘,分为上下两段,上段17孔,长172米;下段33孔,长241米。渡槽过水断面高1.8米,宽1.7米,纵坡1/900,设计流量2.7立方米/秒。 1965年遇到大旱,激发了群众大办水利的积极性,河顺公社组织14个大队,每日出动劳力3100名,牲畜750头,大小车辆600多辆,畜驮车推,从2.5公里以外杨伯山屯村运来好料石。没有木料、工具,队队户户筹集,没有吊车竖起游杆当吊车用,大干加巧干,工效一日比一日快。1965年12月1日动工,次年4月5日竣工,仅用125天,共完成挖土石方0.5万立方米,砌券石1.02万立方米,投工21.5万个,用款12万元,渡槽整个工程都用“寸三道”(一市寸宽锻三道纹)“五面净”的大青石砌筑而成,既坚固又壮观,是一宏伟的工艺品。 ===桃园渡桥=== [[桃园渡桥]]位于红旗渠第一干渠[[桃园村]]附近,横跨[[桃园河]],故称[[桃园渡桥]]。长100米,宽6米,最高处24米,共7孔,每孔跨8米,拱券厚0.5米。渡槽两侧槽墙高2.7米,底宽2米,顶宽1米。纵坡为1/1700,设计流量6.8立方米/秒。槽顶部为现浇钢筋混凝土桥板,路面宽4.6米,渡槽上连涵洞长100米,下接涵洞长170米,槽下排洪水,槽中通渠水,槽上钢筋混凝土盖板通汽车,合理地解决了渠水与洪水交叉和通水通车的矛盾,充分发挥了通水、通车的双重效益。1965年9月25日动工,1966年4月1日竣工,工期186天,由采桑公社南景色、南采桑、下川三个大队修建,共挖土石方5400立方米,砌石5600立方米,投工6万个。用款5.4万元。 ===红英汇流=== [[File:红英汇流2.jpg|缩略图|右|280px|红英汇流[http://photocdn.sohu.com/20150406/Img410847199.jpg 原图链接][http://roll.sohu.com/20150406/n410847198.shtml 来自 搜狐网 的图片 ]]] 位于[[合涧镇]]西,是红旗渠第一干渠与[[英雄渠]]汇合的地方。英雄渠建于1958年,起自[[嘴上村]]西到红英汇流处长11.4公里,设计流量8立方米/秒。1966年4月一干渠竣工通水,红英汇流至油村改称[[红英干渠]],灌溉合洞、原康、东姚等7个乡镇16万亩耕地。 红英汇流南边是红英汇流一号电站,水头38米,装机2台,共2500千瓦。右上边是使用英雄渠水发电的红英汇流二号电站,水头18米。红英汇流工程为合涧公社1966年4月修建。 ==工程意义== ===历史意义=== 红旗渠的建成,彻底改善了林县人民靠天等雨的恶劣生存环境,解决了56.7万人和37万头家畜吃水问题,54万亩耕地得到灌溉,粮食亩产由红旗渠未修建初期的100公斤增加到1991年的476.3公斤。被[[林州]]人民称为"生命渠"、"幸福渠"。红旗渠是[[毛泽东]]时代林州人民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创业、自强不息、开拓创新、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精神创造的一大奇迹,全长1500公里的红旗渠,结束了林州十年九旱、水贵如油的苦难历史。 ===现实意义=== 红旗渠是党和人民刻在太行山岩上的一座丰碑,红旗渠精神是[[林州]]人民的传家宝。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林州人民不断赋予红旗渠精神新的内涵,将中华民族艰苦奋斗的传统美德与时代精神结合起来,谱写了气壮山河的“战太行、出太行、富太行”创业三部曲,实现了林州由山区贫困县向现代化新兴城市、生态旅游城市的跨越。 [[林县]]人民在建设这项惊天地、泣鬼神的伟大工程中,锻造了气壮山河的“红旗渠精神”。红旗渠已不是单纯的一项水利工程,它已成为民族精神的一个象征。 红旗渠修建孕育了伟大的红旗渠精神,它成为民族精神的一座丰碑,中华文化的一个符号。1998年10月8日,时任林县县委书记[[杨贵]]同志在《人民日报》上发表文章对红旗渠精神进行了集中的概括:“为了人民,依靠人民是红旗渠精神的根本;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红旗渠精神的灵魂;自力更生,艰苦创业是红旗渠精神的具体体现;团结协作,无私奉献是红旗渠精神的有力保障。” “红旗渠精神”是林州人民和[[河南]]人民伟大创业精神的真实写照,这种艰苦奋斗的拼搏精神,激励人们战胜各种困难,创造人间奇迹。 ==社会评价== 1960年,[[毛主席]]多次指示[[杨贵]]同志林县必须大兴水利,给后来林县人民开凿红旗渠奠定了基础。 1970年代,周总理生前十分关心支持林县的工作,他对红旗渠的建设倾注了很多心血。他曾自豪地告诉国际友人:“新中国有两大奇迹,一个是[[南京长江大桥]],一个是林县红旗渠。” 1995年4月14日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书记处书记[[胡锦涛]],参观红旗渠青年洞,高度评价了林州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红旗渠精神,并讲到“在改革开放的今天,我们仍要继续弘扬当年的修渠精神,把红旗渠精神代代传下去”。 1996年6月1日,[[江泽民]]总书记对红旗渠进行视察后语重心长地说:“林县人民了不起,红旗渠是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典范,不仅给后人留下了可以浇灌几十万亩田园的水利工程,更重要的是留下了宝贵的红旗渠的精神。这不仅是林州的,[[河南]]的精神财富,也是我们国家,民族的精神财富。”并亲笔题词:“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红旗渠精神。” ==旅游景点== [[File:神龟洞.jpg|260px|缩略图|右|神龟洞[https://club2.autoimg.cn/album/g11/M13/69/F3/userphotos/2015/09/05/16/wKgH0lXqpHiAchswAAIXIr5ebDg032.jpg 原图链接][https://club.autohome.com.cn/bbs/threadowner/b00f5038fc134493/44902726-1.html 来自汽车之家网 图片 ]]] 1990年,按照时任[[河南省]]省长[[李长春]]“把红旗渠办成旅游胜地”的指示,[[林州]]开始开发红旗渠景区,将精神财富转换为物质财富。风景区开发十几年来,采取滚动式发展战略,累计投入资金3000万元,建成了纪念馆、青年洞、[[络丝潭]]三个景区。通过科学规划,全面整修,完善设施,提高品味,强化服务,使昔日的荒草坡成为闻名中外的旅游胜地。 2002年,红旗渠被评为国家AAAA级风景区。2006年5月25日,红旗渠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ref>[http://www.sohu.com/a/77058266_115330 探寻历史古迹感受人文辉煌],搜狐网, 2016-5-25 </ref>。红旗渠景区由“分水苑”、“[[青年洞]]”、“络丝潭”三个景区组成。三景区各有特点,风调不同,内涵盈连,相映成体。2016年10月,被评为国家5A级风景区。 ===分水苑风景区=== 是一园林式景区,也是红旗渠总干渠分为三条干渠的地方。距市区18公里,位于林虑山北部向东分支的大驼岭、猫儿岭之间凹腰处,原名:“坟头岭”,后因之改名为“[[分水岭]]”。这里各景点排列有序,规划严整,翠柏簇拥,渠水奔腾。真可谓“山水秀丽”,令人“心旷神怡”。 红旗渠悬挂在巍峨雄险的[[太行山]]悬崖绝壁之上,更使你领略到“人工天河”的无尽诗意,主景“[[青年洞]]”靠断壁而凿,从大山之中穿通而过,为你展现出一幅雄壮的画卷,将太行美景“雄、险、奇、秀”凝集于此,极目远眺,尽收眼底,惊诧之余,唯有赞叹…… ===络丝潭风景区=== 络丝潭风景区坐落在青年洞西约1公里处,亦名“[[天桥断]]”。“络丝潭”因其潭深一络蚕丝而得名,又因浊漳河有“九峡十八断”,此处乃一较大断崭跌水,上有连接豫、冀两省的峡谷索桥,故称“天桥断”。这里有[[漳河]]名胜“小三峡”,可放艇畅游而尽享潭中山水风光;有神秘莫测的“[[神龟洞]]”,可欣赏神龟救民的美丽传说;还有凌空高悬的“铁索桥”等古迹名胜。冬季有数十米冰帘悬挂河南、[[河北]]两岸,谱写出10亿年前络丝潭岩石形成史。 ===青年洞=== 提及红旗渠,不能不说的还有青年洞。红旗渠要从陡峭如切的[[狼牙山]]悬崖绝壁上穿过,必须凿通一条长达600多米的隧洞。[[青年洞]]是红旗渠的咽喉工程,坚硬如钢的石英砂石,一锤下去,只能留下一个斑点。正是在这种如同愚公移山般的精神支撑下,民工们仅仅用了一年多的时间就将山洞凿通。因参加凿洞的突击队员是从全县民工中抽调出来的优秀青年,故将此隧洞取名为青年洞。 ==工程纪念== 《红旗渠》纪实电影片,于1971年中央新闻电影制片厂发行上映,该片详细地纪录了当时修建的过程。红旗渠从1960年开始动工,一修十年,而电影《红旗渠》也跟着拍了10年。《红旗渠》是他们电影生涯中耗时最长、投入最多的一部纪录影片。十年间到底有多少人参加了《红旗渠》的摄制已经说不清楚,但在十年中他们共留下了一万多尺胶片。影片于1971年在全国播出。加上其他媒体的传播,使全国知道了红旗渠。 ==交通路线== 乘车路线 ①从郑州出发:大巴([[郑州]]—[[新乡]]—[[林州]]—红旗渠) ②从安阳出发:大巴([[安阳]]—林州—红旗渠) ③从石家庄出发:大巴([[石家庄]]—[[邢台]]—[[邯郸]]—安阳—林州—红旗渠) 自驾路线 ①走高速:郑州柳林站上高速—安阳—安林高速—林长高速,红旗渠景区出口下,南拐东南公路至红旗渠景区纪念馆。 ②走国道:郑州---[[黄河大桥]]--新乡辉县([[辉县]]转盘左拐)--林州,到林州后走东南公路,可直达红旗渠景区。 ==视频== ===<center>红旗渠相关视频</center>=== <center>红旗渠(中央新闻.纪录片1970)</center> <center>{{#iDisplay:r0192vv0ci2|560|390|qq}}</center> <center>红旗渠【完整视频】</center> <center>{{#iDisplay:j3016etp3kp|560|390|qq}}</center> <center>人工天河——红旗渠亮相全国</center> <center>{{#iDisplay:j0904hq54rx|560|390|qq}}</center> ==参考文献== [[Category:440 工程學總論]]
返回「
红旗渠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