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18.119.157.233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红姬芭蕉 的原始碼
←
红姬芭蕉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File:红蕉4.jpg|缩略图|[https://timgsa.baidu.com/timg?image&quality=80&size=b9999_10000&sec=1590249965223&di=59680c524c684b2098ae0aed07a29bd6&imgtype=0&src=http%3A%2F%2Fimg3.imgtn.bdimg.com%2Fit%2Fu%3D2744722973%2C475168885%26fm%3D214%26gp%3D0.jpg 原图链接][http://blog.sina.com.cn/s/blog_136c264d30102yidt.html 图片来源]]] '''中文学名''' 红蕉 '''拉丁学名''' Musa coccinea '''别称'''[[观赏芭蕉]]、[[指天蕉]]、 '''界''' 植物界 '''门''' 被子植物门 '''纲''' 单子叶植物纲 '''目''' 芭蕉目 '''科''' 芭蕉科 '''亚科''' 芭蕉亚科 '''属''' 芭蕉属 '''种''' 红蕉 ==形态特征== 假茎高1-2米。叶片长圆形,长1.8-2.2米, 宽68-80厘米,叶面黄绿色,叶背淡黄绿色,无白粉, 基部显著不相等,浑圆而无耳;叶柄长30-50厘米, 有张开的窄翼。花序直立,序轴无毛,苞片外面鲜红而美丽, 内面粉红色,皱折明显,每一苞片内有花一列,约6朵; 雄花花被片乳黄色,合生花被片具5 (3+2) 齿裂, 二侧裂片具角,离生花被片先端尖且具细齿,与合生花被片几等长。 浆果果身直,在序轴上斜向下垂,灰白色,无棱,长10-12厘米, 直径约4厘米,果柄长3-3.5厘米,果内种子极多。<ref>[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599434871118851577&wfr=spider&for=pc 绿了芭蕉?这种却是红了芭蕉],宜花得木,18-05-03</ref> 红姬芭蕉(学名:Musa coccinea Andr.),假茎高1-2米。 叶片长圆形,长1.8-2.2米,宽68-80厘米,叶面黄绿色, 叶背淡黄绿色,无白粉,基部显著不相等,浑圆而无耳; 叶柄长30-50厘米,有张开的窄翼。花序直立,序轴无毛, 苞片外面鲜红而美丽,内面粉红色,皱折明显,每一苞片内有花一列, 约6朵;雄花花被片乳黄色,合生花被片具5 (3+2) 齿裂,二侧裂片具角, 离生花被片先端尖且具细齿,与合生花被片几等长。浆果果身直, 在序轴上斜向下垂,灰白色,无棱,长10-12厘米,直径约4厘米, 果柄长3-3.5厘米,果内种子极多。 植株细瘦,花苞殷红如炬, 十分美丽,可作庭园布置用绿化材料。 果实、花、嫩心及根头有毒,不能食用。 <ref>[https://new.qq.com/omn/20191013/20191013A0FBAJ00.html 腾讯网],美人蕉,花如其名,这些诗词写尽了它的美</ref> ==分布区域== [[中国]][[云南]]东南部(河口、金平一带)[[广东]]、[[广西]]、[[福建]]等省。 [[File:红蕉2.jpg|缩略图|[https://timgsa.baidu.com/timg?image&quality=80&size=b9999_10000&sec=1590249689117&di=b025a7e3761182095ad64258b31d87dc&imgtype=0&src=http%3A%2F%2Fi4.bbswater.fd.zol-img.com.cn%2Ft_s1200x5000%2Fg5%2FM00%2F09%2F03%2FChMkJlc6y3CIBeBzAAWcwzW-67kAARiygM90fcABZzb564.jpg 原图链接][http://bbs.zol.com.cn/dcbbs/d657_607318_0.html 图片来源]]] ==生长习性== 喜温暖湿润的气候,不耐干旱。在向阳或半荫的环境下均能生长良好。适宜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土壤。 ==地理分布== 产中国云南东南部(河口、金平一带);散生于海拔600米以下的沟谷及水分条件良好的山坡上;广东、广西常栽培。[[越南]]亦有分布。 ==繁殖方式== ===播种=== 红姬芭蕉在中国南方栽培时能结种子。 红姬芭蕉种子细小,发芽适温为25.5-28℃,播后20-30天能发芽。 若播种时温度低于10℃时,种子发芽不整齐,且易发生腐烂。 红姬芭蕉播种的基质,可用腐叶土,肥沃园土和河沙各1份混合配制, 播种前用高温蒸汽消毒30分钟,冷却后备用,播种的容器可用浅盆撒播。 红姬芭蕉播种后的幼苗前期生长较慢,怕干旱和水涝,应保持盆土干湿均匀, 夏季高温干燥时注意多向叶面喷水。每10天施稀释的饼肥水肥1次, 施肥后可向叶面喷水,防止肥液沾污嫩叶。盛夏光照过强时,应适当遮阴。 ===分株=== [[File:红蕉3.jpg|缩略图|[https://timgsa.baidu.com/timg?image&quality=80&size=b9999_10000&sec=1590249837338&di=f1d380022b22e716174382c18bf46886&imgtype=0&src=http%3A%2F%2Fgss0.baidu.com%2F-4o3dSag_xI4khGko9WTAnF6hhy%2Fzhidao%2Fwh%253D450%252C600%2Fsign%3Dd90075af27a446237e9fad66ad125e38%2F4afbfbedab64034fccd2cdd3a8c379310b551dc3.jpg 原图链接][https://zhidao.baidu.com/question/755221262121990764.html 图片来源]]] 分株繁殖是红蕉常规繁殖最常用的方法,在生长期均可进行。5-8月为适期,此时正值生长盛期,可在健壮的母株旁挖取生长良好的幼株栽植。上盆时须选择避风处,植后充分浇水,但不能积水。夏季保持土壤湿润,并经常向叶面喷水,适当提高空气湿度。一般经过20天左右的培养,分株苗便能长出新的叶片。 ==栽培技术== '''盆栽''',红蕉盆栽可选用大口径的土陶花盆和疏松肥沃、富含腐殖质的砂质土壤进行栽培。 在整个生长季节,盆土需保持湿润,但要控制植株徒长,浇水必须掌握干透浇透的原则。 盆栽置于室内培育,要定期将盆株移出室外,进行有效的阳光照射,使叶片翠绿光亮。 初秋至晚秋要使植株充分接触逐渐降低的气温,使之逐步适应寒冷的气候,为越冬创造有利的条件。 入冬后将盆株置于南向的窗台上,加强日光彩夺目照射,提高室内温度。 此时,要控制浇水,经常用25℃的温水喷洒叶片,保持适当的空气湿度。 白天温度应控制在15-20℃,夜间在10-15℃,温差在5℃左右。 '''田栽''',红蕉多作为切花大规模栽培。 在南方温暖地区可露地栽培,但应选择避风、向阳处,以防止风大吹倒或受冷冻害。 北方地区可采用日光温室栽培。红花蕉大规模栽培采用的种苗多为组织培养苗, 也可采用分株苗或实生苗。栽培的株行距为75厘米×75厘米较好。 红姬芭蕉移栽时,要尽量少伤根系。 栽植后要浇1次透水以利于土壤和根的结合,刚移植时,对叶片进行喷水, 有利于根系恢复和根茎新芽的萌生。 '''温度'''红蕉原产于热带地区,喜温暖湿润、半荫蔽的气候环境,不耐寒, 生长期需要较高的温度,适宜生长温度为24-30℃,夏季最高温不超过35℃, 冬季夜间温度不低于15℃时能开花不断。若冬季夜间温度低于4℃对红花蕉的假茎、叶片生长极易发生冻害。 '''光照'''红蕉喜充足阳光,特别在春秋季节,充足的阳光有利于叶片迅速生长和花茎的健壮发育,如果在花苞露色期遮蔽度过大或棚室光照不足,会直接影响花枝的长度和颜色,着色较差,色泽不鲜艳。但红花蕉夏季怕强光长时间直射,高温烈日下,叶片易被灼伤,需适当采用遮光措施,在半荫蔽、静风的疏林下生长较好。<ref>[https://m.my478.com/baike/20200520/4832.html 农业种植网]</ref> ==主要价值== '''园林观赏''' 红蕉株形潇洒,苞片鲜红艳丽,开花持久,在温暖地区适用于[[庭院]]墙角、窗前、假山、[[亭口]]或池边栽植,极富南方特色,亦可盆栽观赏。 '''插花材料''' 其鲜艳挺拔的红色直立花序,是极好的插花材料,又可作切花材料。<ref>[https://z.xiziwang.net/hua/14012/ 果蔬百科],红蕉的功效与作用,2014-08-02</ref> ==视频== <center> <center> '''金行博览:黄红蕉-台湾'''</center> {{#idisplay:k0174g9ycp0|650|450|qq}} </center> ==参考文献== {{reflist}} [[Category:370 植物学总论]]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红姬芭蕉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