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3.135.205.102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紫云县 的原始碼
←
紫云县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紫云苗族布依族自治县'''位于贵州省西南部,隶属安顺市管辖,地处东经105°55'-106°29',北纬25°21'-26°3'。县境东临[[长顺]]、[[罗甸]]两县,南与[[望谟县]]交界,西北与[[镇宁县]]接壤,北靠西秀区。全县辖5镇7乡,距省会贵阳市161千米,南北长76千米,东西长52千米。总面积2284平方千米。总人口373130人(2013年户籍人口)。政府驻地松山镇。 贵州省紫云苗族布依族自治县的"亚鲁王"入选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单。著名景点有紫云格凸河穿洞风景名胜区。<ref>[https://new.qq.com/omn/20210602/20210602A0D9EM00.htmll | 紫云县] </ref> ==建置沿革== 紫云苗族布依族自治县历史上殷周时属鬼方辖地。 战国属夜郎国。 晋属夜郎郡。 唐朝时期为降昆县。 宋朝时为和武州。 元朝时于今县境火花罗黎寨置和弘州。 明洪武十年(1377年)置康佐长官司,隶安顺州。 清雍正八年(1730年)于今县城置归化厅,置归化工理苗府,意指苗胞多(苗族)夷胞少(布依族)。故称归化理苗府。后因江汉同胞寓籍日众,名实不符,乃清光绪末年改称归化理民府,"归化"二字意指使苗夷胞"归顺""造化"。 民国二年(1913年)改厅为县,因"归化"二字含意欠雅,遂以城西有紫云洞,改名为紫云县。 1949-1955年,隶属安顺专区。 1956-1957年,划归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管辖。 1958-1960年,撤销紫云县,将县城北部化归长顺县,南部划归望谟县。 1961年,恢复紫云县建置。 1965年,改为自治县。 1966年2月,建立紫云苗族布依族自治县。 '''行政区划''' 2012年,紫云苗族布依族自治县辖5个镇,7个乡,223个村,6个社区、1999个自然村。 下辖:[[松山镇]]、[[水塘镇]]、[[猴场镇]]、[[猫营镇]]、[[板当镇]]、白石岩乡、宗地乡、大营乡、四大寨乡、坝羊乡、火花乡、达帮乡。<ref>[https://new.qq.com/omn/20210602/20210602A0D9EM00.htmll | 建置沿革] </ref>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紫云苗族布依族自治县地处贵州西南部,位于东经105°55'-106°29',北纬25°21'-26°3'。距省会贵阳161千米。安顺76千米。总面积2284平方千米。 '''气候''' 紫云自治县属亚热带季风湿润型气候,为中亚热带与北亚热带的过渡地带。温和宜人,雨水充沛,四季分明,干湿明显,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多年平均气温为15.3°C,年无霜期为288天左右,年平均日照时数为1455小时,多年平均降雨量为1337毫米,相对湿度平均为79%。气候垂直差异大,山区小气候突出,干旱、低温、冰雹等自然灾害时有发生,但影响不大。 '''水文''' 紫云苗族布依族自治县县境内的河流属珠江流域,分属红水河、北盘江两个水系。红水河水系面积1469平方千米,占全县面积的64.57%,北盘江水系面积806平方千米,占35.43%,全县流域面积20平方千米,以上河流17条。 '''地形''' 紫云苗族布依族自治县地处贵州高原向广西丘陵过渡斜坡地带的中低山盆谷区。境内的地层以二迭系和三迭系分布最广,是中国典型的喀斯特地貌,沉积岩和碳酸盐岩体形成众多的溶洞群,分布广泛,类型齐全。其中山地占总面积的77.8%。境内地势南北高而中部平缓,东西两侧向外倾斜,西部山脉属乌蒙山系,其余为苗岭山系。最高点马鬃岭海拔1681米,最低点喜翁河出口处海拔623米,平均海拔在1000-1300米。 '''土壤''' 紫云苗族布依族自治县县土壤主要有地带性黄壤和非地带性石灰土、水稻土、山地黄棕壤、潮土、紫色土和红壤土等7个土类。<ref>[http://chz.wenming.cn/wmzh/201410/t20141022_1410817.html | 地理环境] </ref> ==人口民族== 人口 2013年,紫云苗族布依族自治县常住人口为270800人,其中:男139632人,女131168人,性别比为106.45:100。户籍人口373130人,其中:男198123人,女175007人,18岁以下98028人。 民族 有苗族、布依族、汉族、回族、僳僳族、仡佬族、拉祜族、佤族、纳西族、瑶族、藏族、水族、满族、独龙族等民族分布。 ==自然资源== '''矿产''' 截至2013年,紫云苗族布依族自治县现已探明的矿共10余种,以非金属矿为主。主要有大理石、煤、陶土、石膏、方解石、冰洲石、石英、重晶石和汞。 '''植物''' 紫云苗族布依族自治县境内分布的紫云的地带性植被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植被带-贵州高原湿润性常绿阔叶林地带-黔南灰岩山原常绿栎林、常绿落叶混交林地区-紫云至望谟灰岩山原常绿栎林、常绿落叶混交林及岩溶植被小区。由于人为活动的影响,植被多为次生针阔混交林和灌丛草坡,以用材林和经济林为主,全县的森林覆盖率约为24.2%。 紫云苗族布依族自治县县内共有各类药材1700余种,常见的有杜仲、黄柏、银杏、天麻、三七、砂仁、黄连、金银花、灵芝、蛇莲、半夏、天门冬、通草、茯草、龙胆草、百部、百合等271个品种。树种属于国家重点保护的珍稀树种有:榉木、银可、杜仲、翠柏、檫、楠、马蹄菏、红豆衫等。主要农作物有玉米、水稻、小麦、烤烟、薏仁米、油桐籽等。 '''动物''' 动物野生类资源有国家二类保护珍稀动物猕猴、林麝、穿山甲,三类保护动物大灵猫、红腹锦鸡、蛇等;常见的有大蟾蜍、棘腹蛙等;爬行动物主要乌龟、蛇、鳖等,哺乳动物有鼠、免类、狸等几十种。火花水牛、紫云黄牛、紫云山羊、宗地花猪等是贵州优良的畜禽品种。<ref>[https://new.qq.com/omn/20210602/20210602A0D9EM00.htmll | 自然资源] </ref> ==经济== '''综合''' 2013年,紫云苗族布依族自治县全年实现生产总值(GDP)352499万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2012年相比增长15.3%。其中:第一产业的增加值为106163万元;第二产业增加值为61778万元;第三产业增加值为184558万元。一、二、三产业所占比重由2012年的34.81∶16.97∶48.22变化为30.12∶17.52∶52.36。人均生产总值13068元按(按常住人口计算),同2012年相比增加3202元,增长14.71%,按年平均汇率折算为2107美元。 '''第一产业''' 2012年,紫云苗族布依族自治县全年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58566万元。其中:农业产值51980万元;林业产值9270万元;牧业产值92960万元;渔业产值2037万元;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2319万元。 种植业、林业、牧业、渔业、农林牧渔服务业的结构由2011年33.03∶6.17∶58.01∶1.23∶1.56变化为32.78∶5.85∶58.63∶1.28∶1.46。牧业、渔业分别上升0.62、0.05个百分点,种植业、林业、农林牧服务业分别下降0.25、0.32、0.1个百分点。渔业水产品产量1268吨,同2011年相比增长25.30%。 '''第二产业''' 2013年,紫云苗族布依族自治县全年完成500万元以上规模工业企业总产值99317万元;实现工业增加25273万元,完成销售产值93688万元,产销率为94.33%;全县500万元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过亿的企业2户。 '''第三产业''' 2013年,紫云苗族布依族自治县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86973万元,社会消费品零售额104338万元。全年共接待省内外游客259.66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24.34亿元。全年财政总收入37973万元;地方财政收入53376万元;地方税收收入占一般预算收入的比重为59.02%,人均财政总收入1408元;财政支出194696万元。人均财政支出7217元。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400659万元,比年初增加79901万元;其中,个人存款210469万元,比年初增加51843万元,各项贷款余额234983万元,比年初增加54283万元。<ref>[http://chz.wenming.cn/wmzh/201410/t20141022_1410817.html | 经济] </ref> ==社会== '''教育''' 2012年,紫云苗族布依族自治县投入教育事业各项经费3.47亿元,完成固定资产投资8830万元,新建校舍面积6.47万平方米,新建教师周转房、公租房212套;乡镇中心幼儿园、民中扩建项目、县第二高级中学等建设项目有力推进;落实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建立和完善流浪未成年人排查和救助保护机制。 截至2013年,紫云苗族布依族自治县各类学校212所,其中,中等职业教育(学校)1所,普通中学(初中加高中)21所,普通小学161所,幼儿园31所。在校学生57316人,各类学校专任教师数2982人。 '''邮电通讯''' 2012年,紫云苗族布依族自治县全年邮政业务收入865万元;电信业务收入为9838.35万元,城乡固定电话用户9000户,电话普及率33部/千人,移动电话用户上升到205521户,移动电话普及率759部/千人,互联网用户增至10124户。 '''文化''' 截至2012年,苗族英雄史诗《亚鲁王》整理出版,被评为2012年中国6大学术事件之一,并荣获第五届贵州省政府文艺奖民间文艺类一等奖;参加全市新春文体活动节目展演获第二名。2013年,全县业余文化表演团体25个,文化馆1个,有线电视用户增加到7558户,电视人口覆盖率达到97.1%,广播人口覆盖率达到96.8%。 '''医疗卫生''' 截至2013年,紫云苗族布依族自治县全县共有卫生机构183个,其中医院1个,卫生院12个,妇幼保健院站1个,村卫生室141个,诊所7个,民营医院3所,社区卫生服务站3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个,卫生监督所1个,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13个。卫生技术人员606人,其中;执业医师147人,助理执业医师64人,注册护士191人,药剂师19人,技师34人,卫生机构数床位675张。新农合运行机制不断完善,全县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人口达到29.97万人,参合率99.36%,全年共为参合群众报销536836人次,合作医疗补偿金额10532.5万元。 '''社会保障''' 2013年,紫云苗族布依族自治县城镇企业职工养老保险人数3106人,比2011年增长5.9%。参加失业保险人数人5802人;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人数人10002人;参加生育保险人数人5263人;领取失业保险金人数103人。领取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4145人,发放城镇最低居民生活保障经费1135万元,城镇低保对象月人均补助228元,领取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80109人,发放城镇最低居民生活保障经费11588万元,农村低保对象月人均补助100元,发放救灾款1262万元,农村低保覆盖率23%。<ref>[http://chz.wenming.cn/wmzh/201410/t20141022_1410817.html | 社会事业] </ref> ==交通== 截至2013年,紫云苗族布依族自治县境内有安顺至紫云、贵阳至紫云至望谟、紫云至镇宁3条主要干线公路。全县有高速公路1条,即惠兴高速(紫云段),全长52.4千米;省道2条,全长172千米;县道5条,全长96.7千米;乡道17条,全长281.9千米;村道595条(含通组路),全长1811千米;专用公路8条,全长32.9千米。 ==历史文化== '''苗寨吊脚楼''' 吊脚楼是苗族传统建筑,是中国南方特有的古老建筑形式。其后半部分建于倾斜度较大的山坡上,前半部分以木柱支撑,形成吊脚柱,故称之为"吊脚楼"。吊脚楼分为半吊脚和全吊脚两种形式,一般有三层:上层储谷,中层住人,下层堆放杂物或关牲畜。 '''布依族蜡染''' 布依族蜡染久负盛名。早在宋代,就有贵州惠水特产蜡染布的记载。清代史书上所说的"青龙布"就是蜡染布。蜡染布多作妇女头巾、衣裙、围腰、被面、门帘、窗帘之用。有些工艺水平较高,图案非常新奇精美的,也被当作艺术壁挂来装饰居室客厅及宾馆饭店。布依族妇女还在蜡染衣裙上再加刺绣更加风采迷人。 布依族姑娘从十二三岁起,便开始学习蜡染技术。近年来贵州还建了些蜡染厂,有专门的美工设计师创作绘制出新的图案。各种人物、动物的形象更为丰富,而且色彩也趋于多样化。<ref>[https://new.qq.com/omn/20210602/20210602A0D9EM00.htmll | 历史文化] </ref> ==节日== '''跳花节''' 跳花是苗族独特的娱乐活动。紫云青苗在正月初九日跳花,广场中植冬青树一株为花树。未婚青年男女,绕花树成小圈无舞蹈。男吹芦笙少年而舞。至十四日人为一队,立圈内吹芦笙跳舞,女子数十人,携手成小圈,绕吹芦笙少年而舞至十四日集合至数百人共绕花树成大圈,谓之"拉羊",拉羊时两人为一队,鱼贯而行,前为少年二人吹奏芦笙,腰系长带,后由两少女持之行,女呼之为老表。少年女郎须各自牵自己老表腰带,错牵必起冲突,弗能解。若有未能觅得老表者,辄以为大辱。父母亦责其不善"玩老表"拉羊后,放倒花树,或以赠无子之家,其有必设宴款待送花树者,众遂吹笙合舞然后归。跳花目的,在老年壮年苗族,则以为求生子或预祀丰年。青年男女,参与跳花,目的则在求偶,女子有赛美之意。 '''三月三''' 四大寨苗族视为重要节日之一。即"吃油粑"之意。 '''四月八''' 四月八,是苗族隆重的民族传统节日,纪念祖先打仗胜利。这天,家家杀鸡、煮红蛋、做花糯米饭过节。苗族人民不拿牛耕地,不许打骂牛。要用精料喂牛,用枫香叶煮水来洗涮牛的全身,在牛角上包一团糯米饭。 '''苗族语言文字''' 苗族语言属汉藏语系苗族瑶语族苗语支。50年代初,中国科学院少数民族语主调查第二工作队经过实地考察,对各地苗语的构词大致相同,而语音不同的特点进行科学研究后,将苗语划分为三大方言,即:湘西方言,黔东方言,川黔滇方言(又称东部言,中部方言,西部方言),和七个次方言,十八种土语。紫云境域居住有操三大方言、五个次方言、八种土语的苗族。 境内操麻山次方言苗族的语言,与其它方言土语的差别很大,即使在本土语群内部,其语言方面变有不少差异。 ==旅游== '''紫云格凸河穿洞风景名胜区''' 处贵州省西南部,距贵阳市161千米、安顺市76千米,总面积56.8平方千米,是中国国家级风景区,中国自然与文化双遗产地,中国南方喀斯特申报世界自然遗产入选地。2006年入选中国最美的地方,是贵州省唯一授牌的省级攀岩运动基地,是贵州大学美学研究基地。"格凸"一词为苗语,意译为"圣地"。风景区包括大穿洞景区、大河景区、小穿洞景区、妖岩景区及多处独立景点。共有特级、一级景观5个,二级景观11个,三级景观14个。主要景点: '''大穿洞(燕子洞)''' 位于下格井村东南约1千米处,是格凸河伏流的入口,海拔930米,泛舟进洞是270米长的河湾。大穿洞口高达116米,宽约25米,呈拱门形。 '''望天洞''' 在大穿洞内河湾的尽头,有一个穿过碳酸盐岩地的大竖井,深370米,宽200米,又称"通天洞"。 '''穿上洞''' 从大穿洞外沿陡峭小道或从通天洞壁攀岩而上可达穿上洞。此洞高50米,宽70米,长137米,洞若天桥,洞内顶壁景观奇特,洞外的坡谷上长满了亚热带植物,其中有一片野芭蕉和方竹林。 '''盲谷''' 从穿上洞往里走约500米,面前展现槽形凹地,四周为崩塌型峭壁陡岩所围。盲谷是由古地下河遗址发育演变而成,可通过约20米高的竖井洞进入,长约1.8千米,分为三段,宽30─150米,岩壁高200─400米不等。盲谷内原始森林茂密,乔木、灌木、藤本等植物种类众多,是罕见的生态、生物多样性与环境所在地。 '''夹山''' 夹山一带的景观由峰丛、峡谷、绝壁、碧水、轻舟、渔歌、鸟语、花香等组成,人与自然,佳景天成。 '''大河苗寨''' 大河苗寨所处的自然生态环境可谓得天独厚,由奇峰、河谷、沙湾、竹林、村寨、田园等组成复合景观。 '''变色湖''' 位于大河苗寨以南约500米处,是喀斯特地貌天然湖泊,因湖水会随季节的变化变换不同的颜色而得名,又称"天赐湖"。该湖长约350米,宽约100米,海拔980米,比大河村高约47米。湖中有3个泉眼,枯水期流量为5-10升每秒,水质很好,去污能力强。 '''天星洞(悬棺洞)''' 格凸河上游从天生桥进入伏流约3千米后,从天星洞口流出。天星洞高约110米,宽40米,洞口呈长方形,洞口巨岩横跨,洞壁石幔悬挂。洞中有悬棺,棺木多为榉木制成,一端置于岩上,一端悬置在圆木架上。 '''小穿洞''' 格凸河、猴场河和长顺的摆所河在穿洞内汇流后,从小穿洞口蘑菇潭涌出悬崖,形成落差几十米的瀑布,景观壮丽。该洞口高50米,宽40米,海拔790米,因形似巨鼓,又名"冒鼓天"。洞中石柱、石笋、石钟乳等化学沉积形态多而优美,石柱高达20多米。 '''苗厅''' 在小穿洞口往里走约500米处,洞长约700米,宽约215米,平均高70米,面积达11.6万平方米(约12个足球场大),容积在700万立方米以上,是世界上第二大喀斯特洞厅。因附近有苗寨而称为"苗厅",是1989年中法洞穴专家联合考察时发现的。洞内有石笋、石柱、石幔等,在大厅的西北部有高达38米的巨大石笋。苗厅内有6个支洞尚未探明,在洪水季节,洪水将穿越过大厅,从岩石上倾泻而下,形成多级暗河瀑布群。 '''响水洞''' 位于大穿洞与小穿洞之间,是格凸河伏流系统的枢纽,又叫"落水洞"。洞口位于格凸河顶部溶洼中央,呈椭圆形,是竖井天坑,直径约200米,深达216米,是已知世界上最深的竖井洞。 '''中洞人家''' 在小穿洞出口的山顶上方,有上、中、下三个溶洞,上洞的海拔约1400米,是附近通往长顺的必经之地。上洞右侧300米处是中洞,又称"棕洞",洞口高50米,宽100米,深200米,居住着21户苗族人家,房屋建筑均为无顶木柱竹篱。 '''下穿洞''' 中洞下面是下洞,实为天桥,是一个巨大的岩溶穿洞,洞高约50米,长近300米,原为人居住,遗迹尚存。下洞对面是雄伟的摆架山,摆架山下是险峻的鼠场河。 '''鼠场河峡谷''' 格凸河从小穿洞涌出后进入鼠场河,河谷在此深切展布,有近5千米长的陡直崖壁。谷中怪石嶙峋,水流时缓时急,从坡肩至谷底,两岸林木茂盛,水质清澈,呈淡蓝色。 '''黄鹤营旅游区''' 黄鹤营旅游区位于坝羊乡与猫营镇境内,距安顺仅50千米,距贵阳150千米。黄鹤营乡村旅游区位于紫云自治县境北面,距离紫云县城30千米,中心旅游区范围12平方千米,属猫营镇、坝羊乡交界处。北起扎营关,南至打八河,南北长6千米,东西宽2千米。 ==参考文献== {{Reflist}} [[Category:660 中國地理總志]]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紫云县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