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3.144.227.73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童心说 的原始碼
←
童心说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File:童心说.jpeg|有框|右|<big></big>[https://img9.doubanio.com/view/subject/s/public/s8937555.jpg 原图链接][https://book.douban.com/subject/7046189/ 来自 豆瓣网 的图片]]] 《'''童心说'''》,中国古代[[美学]]论文。李贽著。收入李氏著《焚书》卷3。《焚书》最早刻于李氏64岁时(1581),后遭禁毁。今存此书是后人重编刊行的。中华书局1960年出版校点本,1974年出版校改增补本。 本书收编于《世界百科名著大辞典》。 ==内容简介== 本文美学思想的核心是“童心”说。所谓“[[童心]]”,也就是“真心”、“赤子之心。”认为,失去童心,就是失去真心,而失去真心,则就会失去真人,成为“假人”。所说的“童心”并非一种生来就有的先验观念,而是“绝假纯真,最初一念之本心也”,亦即个体对于外部生活的一种自然的心理态度,一种不受任何文化濡染和制约的真情实感,一种“心之初”。在一般人那里,这种童心却随着见闻道理的日益增加而逐渐丧失。如果说这种通过多读书识义理而获得的见闻道理在古圣人那里可以保护童心的话,那么在今人这里却成为童心自由发展的一种障碍。一旦外在的闻见道理内化为人的“心”,人就成了“假人”,事就成了“假事”,言就成了“假言”,文就成了“假文”,可谓无所不假,满场是假。指出,《六经》、《[[论语]]》、《孟子》皆“道学之口实,假人之渊薮”,正因为学了这些儒家经典,后人才淹没了自己的“童心”,变得“言不由衷”、“政无根柢”、“文辞不达”,“岂非以假人言假言,而事假事文假文乎?”所以,真正美的文章并不本于外在的闻见道理,而是“未有不出乎童心者也”;“苟童心常存,则道理不行,闻见不立,无时不文,无人不文。”据此,认为文学“降而为六朝,变而为近体,又变而为传奇,变而为院本,为杂剧,为《西厢记》,为《水浒传》,为今之举子业,皆古今至文”,因为这些文学现象都是“童心之自文”的产物,都是抒发的不为闻见道理所束缚的真情实感。有了如此“至文”,“更说什么《六经》,更说什么《语》、《孟》乎!” 本书的“童心”说批判了当时“文必秦汉诗必盛唐”的复古主义美学思潮,把斗争矛头直指封建主义的经典教条和伦理文化,强调文学要表现个性,抒写真情,从而掀起了明中叶之后[[中国]]近代浪漫主义美学的新潮流,对汤显祖、公安三袁以及整个明清之际小说美学的发展,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 ==作者介绍== 李贽(1527—1602),原名载贽,号卓吾,又号宏甫,别号温陵居士,泉州晋江(今[[福建]]泉州)人。曾任云南姚安知府等职。在哲学上以宋明理学的异端自居。76岁时被明神宗以“敢倡乱道,惑世诬民”罪投狱中,自杀身亡。著有《焚书》、《续焚书》、《藏书》、《续藏书》等。 ==相关信息== 名著是书籍中的精华<ref>[https://www.douban.com/group/topic/116170316/ 100部科普经典名著],豆瓣,2018-04-26</ref>。它标志着[[人类]]认识发展的水平,影响乃至支配人们的思想和行动,影响乃至支配社会的各种实践活动。《世界百科名著大辞典》,在浩如烟海的书籍中,筛选出价值高、作用大、影响广的一万部[[名著]],把它们汇集一起,根据科学文化知识体系的区别和联系加以分门别类,并逐部作出精要的诠释。可以说,这是对科学文化的一次总结,是一项很有价值的科学文化建设工程。这部辞典是一部很有用的[[工具书]]<ref>[https://www.docin.com/p-780106570.html 工具书及其分类],豆丁网,2014-03-19</ref>。 ==视频== ===<center> 童心说 相关视频</center>=== <center>李贽思想自由,活得狷狂,至今仍震撼人心!</center> <center>{{#iDisplay:x30342fmiqd|560|390|qq}}</center> <center>思想超前!李贽用自己独到的标准看世界!</center> <center>{{#iDisplay:l3034qmy4wm|560|390|qq}}</center> ==参考文献== [[Category:040 類書總論;百科全書總論]]
返回「
童心说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