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3.22.74.25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社会公平 的原始碼
←
社会公平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center><img src=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200427/013e12c0ff7a4c7ca0899f27f846277a.jpeg width="350"></center> <small>[https://www.sohu.com/a/391503293_425345 来自 搜狐网 的图片]</small> |} '''社会公平'''是中国科技名词,属于科技术语。 汉文字是世界上唯一没有间断的古老[[文字]]系统<ref>[https://www.sohu.com/a/352718719_120343035 最古老的五种文字],搜狐,2019-11-09</ref>,直到现在我们仍在使用。其不单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的表述用具,更是五千年悠久文明的记录者、传承者。可以说,汉文字是[[中华]]民族古老悠久、博大精深文明的“活化石<ref>[https://www.sohu.com/a/480250823_121106902 象形文字的“活化石”!水书将申报世界记忆遗产名录],搜狐,2021-07-29</ref>”。 ==名词解释== 社会公平是一个利益关系范畴,是社会的政治、经济和各个领域的权利和利益在社会成员之间均衡而平等的配置,也包括人们对这种权利和利益关系是否合理的主观价值评判。制度是在[[社会]]生产[[活动]]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是对人与人之间关系的规范性安排。 社会公平,体现的是人们之间一种平等的社会关系。包括生存公平、产权公平和发展公平。追求社会的公平与公正一直是社会主义的一个基本目标和核心价值,也是社会主义的魅力所在。 其中,社会关系,是指人们在生产和共同生活过程中形成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社会关系分为物质的社会关系和思想的社会关系两大类,它是人们在劳动基础上形成的人与人之间的各种关系,在一切社会关系中,生产关系是最基本、最主要的关系。 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 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这就表明,促进教育公平,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中,一项具有全局性、战略性的任务,也是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坚定不移追求的目标。 社会公平的准则 国家财政要实现分配的社会公平目标,必须明确社会公平的一些准则,才能较为完整地理解社会公平的含义,以实现社会公平的目标。 1.保证生存权准则 保证生存权是人类最基本的权利,因此保证每个人都有基本的生存资料是社会公平意识形态的重要内容,也就成为社会公平分配的准则。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的收入决定于生产要素的占有情况。因此,既无土地、资本,又无劳动能力或找不到就业岗位的人,就没有收入,他们的基本生活就会发生困难。从社会公平的观点来看,他们的基本生活资料就应该由社会来给予保障。 2.效率与公平兼顾准则 效率与公平兼顾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社会公平分配的一个重要准则。社会公平要缩小效率市场形成的分配差距,但要尽可能减少效率损失。对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来说,效率市场是基础,社会公平并不否定效率市场的分配格局。换句话说,效率市场的分配格局是社会公平的基础。这是因为社会价值判断不能脱离经济机制的形式。市场领域中的“公平”实质上是“效率”,这是不能把经济公平直接看作是社会公平的根本原因。经济公平以生产要素的初始条件为前提,但初始条件被社会认为是不公平的。例如,由于每个人出生的家庭背景不同,造成每个人的受教育机会、就业机会是不公平的,这种不公平导致分配差异过分悬殊。 因此,为了社会公平,就要矫正效率市场形成的分配差异。但这种矫正是有可能影响市场效率的。因此,要把握好“度”,做到效率与公平兼顾。 要矫正市场形成的分配格局,政府就要把在市场体系中的高收入者的一部分收入转给低收入或无收入者,因此,政府在组织税收时要考虑效率,尽量不扭曲效率市场的资源配置;在给低收入或无收入者转移支付时,尽量不影响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 总之,在进行社会公平分配的时候,要注意到效率的损失。或者说,社会公平分配要尽可能减少效率的损失。 3.共同富裕准则 共同富裕是人类长期向往的目标,也是社会意识形态的主要内容,必然成为社会公平分配的重要准则。共同富裕同样是社会主义道德的基本观念,它是指人们的生活水平随着经济增长而不断提高,这种提高不仅指绝对生活水平的提高,还指相对生活水平的提高,即人们的贫富差距也日益缩小。显然,共同富裕更重视后者。共同富裕不仅指缩小人们之间的收入分配差异,还指缩小地区之间的收入分配差异。收入分配的差异是由生产要素占有的差异造成的,但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知识性劳动在收入分配中的份额越来越大,因此,随着民族文化素质的提高、科学技术的进步(政府在这方面将发挥重大的作用),共同富裕的目标是可以实现的。 这说明在人力资本投入方面的社会公平更有利于共同富裕。 社会不公平的原因 社会不公平的原因有生产要素占有状况的不公平;制度不完善以及个人及家庭状况的不同。 对于市场经济体制国家来说,社会不公平首先来自市场经济初始条件的不公平,即生产要素占有状况的不公平。社会不公平还来源于制度上的不完善。个人偏好、家庭赡养人口的不同也会导致社会不公平。 社会公平的实现途径 实现社会公平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历史任务,必须在立足基本国情、凝聚社会共识基础上,把解决当前问题与建立长效机制结合起来,在改革创新中不断促进和实现社会公平。 (一)深化改革是促进社会公平的关键动力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社会公平作为一种对现存生产关系的价值判断,是由经济基础决定的。正如恩格斯所说:“公平不是先验的、决定经济关系的东西,恰恰相反,它是由经济关系决定的。”那种指望单纯依靠经济增长就会自发促进社会公平的想法,显然是幼稚的。但不从经济关系人手,社会公平就很难实现和保证。 当前,我国社会发展中所呈现出的各种社会公平问题,与经济发展的阶段性条件和水平有着密切关系,但更与体现经济关系的各方面制度政策有着直接关系。要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推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为促进社会公平创造更加广阔的空间和舞台,只有改革开放。要全面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平正义,保证全体社会成员能够相对平等地享有教育、医疗、福利、参与社会政治生活和社会管理等方面的权利,也只有通过全面改革才能真正实现。 (二)凝聚共识是促进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 社会公平需要科学认识,更需要广泛共识。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内在统一是新时期凝聚社会公平共识的重要举措。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和社会关系的不断变化,必然要求价值观念也要随着社会关系的变化而变化。将公平正义的价值理念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之中,进一步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在统一性,有利于维系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吸引力和感召力,最大限度地形成社会思想共识,推进社会的公平正义。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最伟大的梦想。这个梦想,凝聚了几代中国人的夙愿,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代表了每一个有良知的中华儿女的热切期盼,在当代中国社会具有强大的凝聚力和感召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最深层的价值维度就在于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这与马克思主义公平观的价值追求事实上完全一致。将社会公平融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中,强化社会公平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内在价值统一,不仅有利于进一步提升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吸引力和凝聚力,也有利于推动社会公平实践的深化和拓展。 (三)制度建设是促进社会公平的根本保障 马克思主义公平观认为,决定社会公平的根本在于经济关系。以改革开放调整经济关系,实现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归根到底,必须体现在具体的社会经济制度和政策上,体现在经济社会生活之中。因此,制度建设是社会公平的根本保证。从制度上防止和解决社会公平问题,才是促进社会公平的根本保障。 ==参考文献== [[Category:800 語言學總論]]
返回「
社会公平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