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3.145.64.192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磨擦草 的原始碼
←
磨擦草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008080" align= center| '''<big>磨擦草</big> ''' |- | <center><img src=http://img1.iplant.cn/gotoimg/236/D3155682EA55669A.jpg width="250"></center> <small>[http://www.iplant.cn/info/%E7%A3%A8%E6%93%A6%E8%8D%89?t=p 来自 植物智 的图片]</small> |- | style="background: #008080" align= center| |- | align= light| 中文名:磨擦草 学 名:Tripsacum laxum Nash 别 称:瓜地马拉草、 危地马拉草、洪都拉斯草 界:植物界 门:被子植物门 纲:单子叶植物纲 目:禾本目 科:[[禾本科]] 亚 科:黍亚科 族:玉蜀黍族 属:[[磨擦草属]] 种:磨擦草 命名者及年代:Nash,1909 |} '''磨擦草'''(mó cā cǎo),学名:Tripsacum laxum Nash,是[[禾本科]][[磨擦草属]]植物。多年生高秆阔叶草本,形似玉米。须根发达,水平分布,较浅,大部分根系分布在30厘米的土层中,根幅4米左右。下部茎节有气根,基部气根伸入土中。秆直立,粗壮,株高3-4米,直径3-5厘米。叶片长披针形,长1.3-1.5米,宽5-9.5厘米。圆锥花序顶生或腋生,由数枚细弱的总状花序组成;小穗单性,雌雄同序。上部通常为雌花,下部为雄花或中性花。在中国海南岛,冬春干旱,生长缓慢,但仍保持青绿过冬。11月下旬到次年2月上旬有少量开花,但未结实。 原产于于西半球、[[墨西哥]]和[[南美洲]];东半球热带、[[印度]]、[[巴西]]、[[斯里兰卡]]、[[刚果]]、[[拉丁美洲]]各国、[[加勒比海]]诸岛、[[马来西亚]]、[[菲律宾]]等多数国家引种栽培。中国华南各省区均有引种栽培。适生于热带肥沃土壤上。 磨擦草宿根性强,利用期长,可收割多年,且冬季不干枯,产量高,幼嫩时营养价值高,适口性好,适于刈割青饲或调制成青贮料,除可用来喂牛外,也可切碎后混入其他饲料中来饲喂鸭、鹅及猪。 此外,磨擦草根系发达,能增加土壤的有机质, 改善土壤的理化结构,故常用来作多年作物种植园的覆盖作物,也可定期刈割,作为死覆盖。 <ref>[http://www.iplant.cn/info/%C4%A5%B2%C1%B2%DD 磨擦草], 植物智, 2020-01-18</ref> ==磨擦草形态特征== 磨擦草是多年生高秆阔叶草本,形似玉米。须根发达,水平分布,较浅,大部分根系分布在30厘米的土层中,根幅4米左右。下部茎节有气根,基部气根伸入土中。秆直立,粗壮,株高3-4米,直径3-5厘米,节间短,一般长5-10厘米,茎截面呈椭圆形。叶片长披针形,长1.3-1.5米,宽5-9.5厘米;中脉粗3-5毫米,质硬,中下部呈沟状;叶面沿中脉附近有茸毛,尤以基部较多,背面光滑无毛;叶色浓绿,具长叶鞘,长20-30厘米,互生于茎的两侧;叶舌膜质,长约1毫米。 圆锥花序顶生或腋生,由数枚细弱的总状花序组成;小穗单性,雌雄同序;雄小穗长约4毫米。雌小穗位于雄花序的基部,嵌埋于肥厚序轴中。上部通常为雌花,下部为雄花或中性花。在中国海南岛,冬春干旱,生长缓慢,但仍保持青绿过冬。11月下旬到次年2月上旬有少量开花,但未结实。 ==磨擦草生长环境== 磨擦草对生态环境的要求与象草相似,在高温多雨且雨量分布均匀地区,保水能力强的肥沃土壤上生长最茂盛, 但不宜在透气性差,经常受涝的土壤上种植。耐酸性土壤,耐旱,在高温干旱时生长缓慢,叶子卷缩,但一旦有水分供应,很快就会恢复生长。在高海拔地区可以生长,但植株矮化,茎叶产量低。 ==磨擦草分布范围== 原产于于西半球、墨西哥和南美洲;东半球热带、印度、巴西、斯里兰卡、刚果、拉丁美洲各国、加勒比海诸岛、马来西亚、菲律宾等多数国家引种栽培。中国华南各省区均有引种栽培。 ==磨擦草繁殖方法== 磨擦草的繁殖方法有插条法和分株法两种。 插条法:即选择生长10-12个月的茎秆作插条,每段2-3节,株行距 60厘米×90厘米或80厘米×100厘米,每穴1-2段,斜插于穴中,芽点位于侧面,顶端1节稍露出地面,植后踏实周围土壤,每公顷需种茎1500-2200千克。插条法的优点是生长快,产量高。 分株法:应选择生势健壮、茎粗4-5厘米的株丛, 于离地40-50厘米处刈割,然后整株连根挖起,分株作种苗, 株行距与插条法一样,但每穴只放一苗,并垂直放入穴内,深约10厘米,培土并压实。一般每年于3-6月份种植,若雨水充足,早植更好。 ==磨擦草栽培技术== 施肥:磨擦草对磷肥的需要量高,在种植磨擦草两年以上的地上播种豆科植物,往往因缺磷而生长不良,对氮肥反应敏感,土壤缺氮时,植株矮小,叶片变小,变黄,并出现早枯。磨擦草消耗养分大,植前应施足基肥,每公顷施腐熟有机肥7500-15000千克,过磷酸钙150-220千克,将二者混合后穴施。追肥以氮肥为主,每次刈割后施硫酸铵120-150千克/亩或粪水500千克,种后每年于雨季在行间开沟施腐熟有机肥7500-15000千克,磷肥150-200千克,并结合施肥进行培土,以防露根倒伏。 刈割:若春季种植,当年以刈割2-3次为宜,以后每年刈割3-4次,一般在最上部叶颈(叶片与叶鞘连接之外侧)下15-20厘米处刈割。种植一年后,每年在雨季开始时进行一次低割,刈割高度为离地10-15厘米, 以促进其分蘖。磨擦草早期生长缓慢,通常在植后1.5-2个月才开始分蘖,3个月后生长加快,4个月后茎秆逐渐伸长,株高达 1.5-2米,单株分蘖5-10个。分蘖数与土壤肥力及收割频率关系极大,在瘦土上通常具分蘖4-5个,肥地上则可达10-15个或更多。收割过频对其分蘖有抑制作用,种植当年收割次数少的植株分蘖数多,反之亦然,收割3次,单株分蘖平均为19个,收割4次单株平均分蘖数为10.6个,收割 6次的仅为7.5个。 ==磨擦草主要价值== 饲料:磨擦草宿根性强,利用期长,可收割多年,且冬季不干枯,产量高,每公顷产鲜草一般为45000-75000千克。幼嫩时营养价值高,适口性好,叶片所占的比例大,通常为全株的60%以上,利用率较高,适于刈割青饲或调制成青贮料,除可用来喂牛外,也可切碎后混入其他饲料中来饲喂鸭、鹅及猪,但不适于放牧利用,因其叶片中脉较硬,而根系较旺,牛难于将叶片咬断,采食叶会整株连根拔起。 生态:此外,磨擦草根系发达,生长7个月后,50厘米的土层中,根系重量达1.2-1.5千克/亩,能增加土壤的有机质, 改善土壤的理化结构,故常用来作多年作物种植园的覆盖作物,也可定期刈割,作为死覆盖。 == 参考来源 == {{reflist}} [[Category:370 植物學總論]]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磨擦草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