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3.129.25.184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生态承载力 的原始碼
←
生态承载力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center><img src=https://www.kfzimg.com/sw/kfzimg/98/0b800d3abf5c04ca_s.jpg width="250"></center> <small>[https://search.kongfz.com/product_result/?key=%E7%94%9F%E6%80%81%E6%89%BF%E8%BD%BD%E5%8A%9B&status=0&_stpmt=eyJzZWFyY2hfdHlwZSI6ImFjdGl2ZSJ9 来自 孔夫子旧书网 的图片]</small> |} '''生态承载力'''是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审定、公布的科技类名词。 汉字,是中华民族文化的[[化石]],是历史的载体,是前人智慧的结晶<ref>[https://www.sohu.com/a/354161839_808984 【爱我中华】中国智慧到底有多赞?],搜狐,2019-11-16</ref>,是有着鲜活生命的“你”“我”“他”,有着浓郁的[[文化]]意蕴、独特的文化魅力和深厚的民族情结。汉字之美<ref>[https://www.sohu.com/a/532359563_120486936 汉字之美--最美解析这些你熟悉的汉字],搜狐,2022-03-24</ref>,美在形体、美在风骨、美在精髓、美在真情! ==名词解释== 生态承载力是指在某一特定环境条件下(主要指生存空间、营养物质、阳光等生态因子的组合),某种个体存在数量的最高极限。生态承载力的提出对于承载力理论的研究是一个很大的进步,和单因素承载力相比,生态承载力更多地关注生态系统的整合性、持续性和协调性,生态承载力的提出为实现由单纯支撑人类的[[社会]]进步变成促进整个生态系统和谐发展的进步奠定了基础。 承载力一词出自于生态学。随后扩展到很多领域,出现种群承载力、资源承载力、环境承载力、生态承载力等相关概念,这些概念的产生都是对社会发展中出现[[问题]]的一种反映。不同承载力之间的[[意义]]相差较大,但本质都是一样的,在社会的不同发展阶段,所产生的承载力概念也有所不同。在可持续发展被提出来之后科学家们又提出可持续发展应该建立在可持续的承载力上。 随着社会的发展,承载力和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关系已经得到了学者的普遍认可。承载力和可持续发展所面临的问题都是资源、环境、人口与发展问题,但不同的是,在分析所面临的问题时考虑的角度不同,承载力是根据自然资源和环境的实际承载力来确定人口与经济发展的速度.而可持续发展则是从另外一个更高的角度看问题,尽管如此,可持续发展终究也脱离不了自然资源和环境的限制。他们之间的关系可以这样理解:可持续发展是目标,人是纽带,而承载力是基础。 面对众多类型的承载力,可持续发展究竟应该以什么承载力为基础呢?由于不同领域承载力概念之间的差异,这个问题出现很多纷争,但是有一点是一致的,那就是可持续发展首先是人的发展,是人与其生存环境的共同发展。人必须通过消耗资源才能维持衣食住行,并且人类在消耗资源的同时又必须排放大量的废物,所以人类想要持续地生存下去就必须要有持续的资源供给,同时,也必须要有足够的环境容量来容纳人类所排放的废弃物,但是资源是有限的,环境容量也是有限的,因此人类的发展除了受到资源的限制之外,还要受到环境容量的约束,也就是说,要受到环境承载力和资源承载力的双重限制。其实资源承载力和环境承载力都是从单方面因素来考虑的。如果从整个系统来看,资源系统和环境系统都是生态系统的一部分。如果生态系统遭到破坏,那么单要素的承载力也就失去了意义,当然可持续发展也就实现不了。所以人类的活动必须要限制在生态系统的某个承受阈值之内,从这个意义上讲,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建立在生态系统的承载力基础上。 生态承载力的提出对于承载力理论的研究是一个很大的进步,和单因素承载力相比,生态承载力更多地关注生态系统的整合性、持续性和协调性,生态承载力的提出为实现由单纯支撑人类的社会进步变成促进整个生态系统和谐发展的进步奠定了基础。 ==参考文献== [[Category:800 語言學總論]]
返回「
生态承载力
」頁面